今夜,月明星稀,正躺在床上思考著這個分數應該如何選擇報考方向的我,陷入了深深地糾結之中,這個分數的尷尬處境,總讓人有些,無力迴天……
母親並沒有對我說什麽,在她看來,單憑分數而言,我的發揮已經實屬不易,而第二天返校取成績條時,當我看到八十一分的英語試卷時,說實話,內心是挺滿意的,然而,自身的滿足並不足以彌補最終的失落,而這失落,也終將給予我應有的結果。
報考,是一件大事,每年都會有學生憑著很高的分數卻報了個蠻普通的大學,而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事實上,也有許多願意賭一把自己分數的學生,壓著某些本科院校的最低分數線險之又險的進入了他們心中的大學,而這些,算得上是幸運兒,而那些不幸的,報考“掉檔”的學生們,也隻能認栽,無奈的前往自己失望的方向。
但我,想來應該是第三者,這第三者,便是那些沒能達到分數線,甚至於未能邁入本科門檻的學生,而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其中之一。
報考開始後,母親尋求了她同事的丈夫,那天,我和母親坐在他們家的電腦前,望著密密麻麻的報考院校,心裏始終沒個選擇,而那位叔叔,向我們推薦了兩個方向:鐵路職業、教師崗位。
鐵路,在當時是比較熱門的,而這熱門也不過剛開始兩年,現在報名依舊炙手可熱,母親聽後表示認同。
教師,無論哪個時代都是值得一選的好方向,雖然對於城市而言教師並不缺乏,但一些稍微偏遠的山區,依舊是無法支持孩子們的知識學習,而母親聽了這點,卻並沒有說太多。
對於母親,其實更希望我能從事較為穩定且不易被改變的職業,相對於教師,她認為鐵路方麵的人才需求更為龐大,鐵路的工資和國家的背後支撐,都讓她更傾向於鐵路,而這,在我看來,也確實配得上讓母親為之青睞。
因此,第一誌願和第二誌願,都選擇了鐵路,而第三誌願,才是我更為感興趣的師範學校,誌願填報的完成,似乎讓母親心中的焦慮沉下了些許,而這大概是十八年以來,母親第一次不用再在我身上傾注過多的擔心,而我大概也算真正的邁向了她們口中的大孩子行列。
但,這大概距離所謂的成年人,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既然報考也已經結束,也是時候規劃一下接下來這漫長的假期生活該如何度過了,而這規劃中,也自然而然融入了旅遊,而我們的這第一次出省的一站,定在了陝西西安。
這是一片充滿了文化古韻的大地,而在這裏,我們將隨著旅遊團的眾人,一同度過一周的時光,說起來旅途的工具是飛機,而第一次坐飛機的我,內心是十分忐忑且興奮的,在飛機上俯瞰大地隻覺眾生渺小,在飛機上遠眺藍天,又仿佛置身雲層,似乎自己也能騰雲駕霧,與天同高。
我們的第一站,自然是那聞名於全國各地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的其中一塊分支,它坐落在西安市臨潼區以東的驪山北麓,在到達皇陵之後,進入展區之前,這大門口的廣闊平地讓人先是一陣感歎,這片空地的麵積大概近萬平米,向前望去,檢票口的上麵,儼然掛著三個燙金大字—兵馬俑。
兵馬俑是中國曆史上的寶藏,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這寶藏,在真正身臨其境時,又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進入陵墓之後,除了立於頭頂的防陽光的不知什麽材料的穹頂之外,還有著各個位置擺放著的排風扇,這排風貫穿著整個陵墓,但這“室內”的溫度在盛夏的天氣中,並沒有稍顯涼爽,反而有種悶熱之感。
大概也是趕上了畢業季,學生人數竟然占了整個觀光人數的一半左右,我們一行人則跟隨者導遊,緩步在這大陵的邊緣緩步走著,在導遊口中,我們了解到,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並且曾有過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聽到這裏,我們中的許多人都發出驚唿,被諸多外國領導人所喜愛,這本身就是一個國家的成功,而這成功所帶來的自豪感,是能迴饋給國人的。
兵馬俑,早已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而這片陵墓,又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當然,這些名譽於我們普通人而言,隻是增添了一些民族自豪感,而真正邁入核心區,放眼望去之時,則是另一種偉大,這是一片長度足有二百米甚至於更長的恐怖距離,而寬度也有將近百米,這墓中有著各類身披甲胄的秦朝士兵而一個寬度之上,又分化成兩個分坑,坑長約五十米,每一個獨立的墓坑大概是一個小隊,這小隊中有手執長矛的普通士兵,有立於馬上的高大將士,有置於將士身側的馬前卒,也有在末尾斷後的士兵,他們的站位有序又相互照應,有秩序的同時又不失整體之感。
這是第一站,也是這場旅途中最為震撼的地方,在這裏,我感悟了這六朝古都所帶給我的文化底蘊,我感受到了,這千年曆史積累背後的深厚過往,我也感歎,曾幾何時因為沒能及時保護,那些剛出土時宛如活人般栩栩如生的最純粹的兵馬俑,被無奈的風化掉色,最後變成如今的土灰色,這大概是許多考古學家意難平的痛,也是許多人心中的遺憾吧。
邁出陵墓,迴到墓園中的小院,看著這滿園春色,卻沒有一絲顏色是屬於兵馬俑的身上,我不禁有些悵然,這時,解說員和我們說,曾經這墓園周圍的山上有著綿延不絕的和田玉脈,最初的人們仿佛窺見至寶的強盜一般,沒有節製的開采著,久而久之,玉脈盡散,隻剩這一片片植被覆蓋並不均勻的山,頂著“空洞”的身體,默默的屹立在此。
他向我們展示了他隨身攜帶了七年的一塊玉雕,那是一塊黑中透紅的手把件,具體雕的是什麽,我好像並沒有記得,隻不過,他看著那塊玉,卻感歎,如今真正貨真價實的和田玉,早已銷聲匿跡,再也不容易從市場上,收獲一塊值得攜帶一生的寶貝了……
母親並沒有對我說什麽,在她看來,單憑分數而言,我的發揮已經實屬不易,而第二天返校取成績條時,當我看到八十一分的英語試卷時,說實話,內心是挺滿意的,然而,自身的滿足並不足以彌補最終的失落,而這失落,也終將給予我應有的結果。
報考,是一件大事,每年都會有學生憑著很高的分數卻報了個蠻普通的大學,而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事實上,也有許多願意賭一把自己分數的學生,壓著某些本科院校的最低分數線險之又險的進入了他們心中的大學,而這些,算得上是幸運兒,而那些不幸的,報考“掉檔”的學生們,也隻能認栽,無奈的前往自己失望的方向。
但我,想來應該是第三者,這第三者,便是那些沒能達到分數線,甚至於未能邁入本科門檻的學生,而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其中之一。
報考開始後,母親尋求了她同事的丈夫,那天,我和母親坐在他們家的電腦前,望著密密麻麻的報考院校,心裏始終沒個選擇,而那位叔叔,向我們推薦了兩個方向:鐵路職業、教師崗位。
鐵路,在當時是比較熱門的,而這熱門也不過剛開始兩年,現在報名依舊炙手可熱,母親聽後表示認同。
教師,無論哪個時代都是值得一選的好方向,雖然對於城市而言教師並不缺乏,但一些稍微偏遠的山區,依舊是無法支持孩子們的知識學習,而母親聽了這點,卻並沒有說太多。
對於母親,其實更希望我能從事較為穩定且不易被改變的職業,相對於教師,她認為鐵路方麵的人才需求更為龐大,鐵路的工資和國家的背後支撐,都讓她更傾向於鐵路,而這,在我看來,也確實配得上讓母親為之青睞。
因此,第一誌願和第二誌願,都選擇了鐵路,而第三誌願,才是我更為感興趣的師範學校,誌願填報的完成,似乎讓母親心中的焦慮沉下了些許,而這大概是十八年以來,母親第一次不用再在我身上傾注過多的擔心,而我大概也算真正的邁向了她們口中的大孩子行列。
但,這大概距離所謂的成年人,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既然報考也已經結束,也是時候規劃一下接下來這漫長的假期生活該如何度過了,而這規劃中,也自然而然融入了旅遊,而我們的這第一次出省的一站,定在了陝西西安。
這是一片充滿了文化古韻的大地,而在這裏,我們將隨著旅遊團的眾人,一同度過一周的時光,說起來旅途的工具是飛機,而第一次坐飛機的我,內心是十分忐忑且興奮的,在飛機上俯瞰大地隻覺眾生渺小,在飛機上遠眺藍天,又仿佛置身雲層,似乎自己也能騰雲駕霧,與天同高。
我們的第一站,自然是那聞名於全國各地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的陵墓的其中一塊分支,它坐落在西安市臨潼區以東的驪山北麓,在到達皇陵之後,進入展區之前,這大門口的廣闊平地讓人先是一陣感歎,這片空地的麵積大概近萬平米,向前望去,檢票口的上麵,儼然掛著三個燙金大字—兵馬俑。
兵馬俑是中國曆史上的寶藏,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這寶藏,在真正身臨其境時,又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進入陵墓之後,除了立於頭頂的防陽光的不知什麽材料的穹頂之外,還有著各個位置擺放著的排風扇,這排風貫穿著整個陵墓,但這“室內”的溫度在盛夏的天氣中,並沒有稍顯涼爽,反而有種悶熱之感。
大概也是趕上了畢業季,學生人數竟然占了整個觀光人數的一半左右,我們一行人則跟隨者導遊,緩步在這大陵的邊緣緩步走著,在導遊口中,我們了解到,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並且曾有過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聽到這裏,我們中的許多人都發出驚唿,被諸多外國領導人所喜愛,這本身就是一個國家的成功,而這成功所帶來的自豪感,是能迴饋給國人的。
兵馬俑,早已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而這片陵墓,又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當然,這些名譽於我們普通人而言,隻是增添了一些民族自豪感,而真正邁入核心區,放眼望去之時,則是另一種偉大,這是一片長度足有二百米甚至於更長的恐怖距離,而寬度也有將近百米,這墓中有著各類身披甲胄的秦朝士兵而一個寬度之上,又分化成兩個分坑,坑長約五十米,每一個獨立的墓坑大概是一個小隊,這小隊中有手執長矛的普通士兵,有立於馬上的高大將士,有置於將士身側的馬前卒,也有在末尾斷後的士兵,他們的站位有序又相互照應,有秩序的同時又不失整體之感。
這是第一站,也是這場旅途中最為震撼的地方,在這裏,我感悟了這六朝古都所帶給我的文化底蘊,我感受到了,這千年曆史積累背後的深厚過往,我也感歎,曾幾何時因為沒能及時保護,那些剛出土時宛如活人般栩栩如生的最純粹的兵馬俑,被無奈的風化掉色,最後變成如今的土灰色,這大概是許多考古學家意難平的痛,也是許多人心中的遺憾吧。
邁出陵墓,迴到墓園中的小院,看著這滿園春色,卻沒有一絲顏色是屬於兵馬俑的身上,我不禁有些悵然,這時,解說員和我們說,曾經這墓園周圍的山上有著綿延不絕的和田玉脈,最初的人們仿佛窺見至寶的強盜一般,沒有節製的開采著,久而久之,玉脈盡散,隻剩這一片片植被覆蓋並不均勻的山,頂著“空洞”的身體,默默的屹立在此。
他向我們展示了他隨身攜帶了七年的一塊玉雕,那是一塊黑中透紅的手把件,具體雕的是什麽,我好像並沒有記得,隻不過,他看著那塊玉,卻感歎,如今真正貨真價實的和田玉,早已銷聲匿跡,再也不容易從市場上,收獲一塊值得攜帶一生的寶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