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們總在不知不覺間思考,何為人生的意義?何為生活的真諦?而這些問題對於我這種不諳世事之人,似乎有些過於深奧了。
其所得之答案更是顯得不值一提,迴首相望,我不禁思考,這二十幾年的人生,留給自己的究竟是什麽?又能否在字裏行間,重新記起那過往的種種呢?
其實,這些沒來由的問題都是不言而喻的,也許,隻有筆者自己才能知道答案,也許各位讀者其實早已旁觀者清,而在其一切的可以被稱之為故事的過往成為故事之前,不妨先給予它一些時間去迴憶。
自此開始,邁入過去的時光,迴憶那些曾經的千言萬語,走進屬於筆者那多年以前到今天之前的心路曆程。
誠然,在兒時的快樂往往簡單而單純,那時,似乎沒有一絲的瑕疵與多餘的情感,而那時的天真的我們所追求的,也往往隻是最純樸的快樂。
我的出生地是遼寧一座小城的急救中心,記得當時家裏人因為我的誕生,都樂開了花。
後來聽奶奶給我講,我的太爺爺,當得知我出生之後,當晚,在村子裏徒步走去了醫院,走了整整一夜,老人家拖著八十多歲的身子骨,隻為見一眼他的重孫。
也許當時重男輕女的概念還沒現在這麽淡薄,家裏人一聽是個大胖小子,也都樂開了花。
也許我的記憶伊始,是從令人向往的快樂開始的,小孩子嘛,大抵都是隻知道快樂為大的單純之人。
那時還沒有現在所謂的手機、平板,就連電腦,都是在我上小學時才得以第一次接觸,也因此,那時的生活中的快樂,往往更加純粹,親情也更加緊密,而不像現在,哪種感情都摻雜著一塊冰冷的屏幕,相隔甚遠。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去姥姥家的小院子,而那便是我口中的“老房子”。
房子正對大門,是一排紅磚鋪成的小路,寬約兩米,東側,是幾壟園地,再往東,一條水泥鋪出的一人行走的小路,緊挨小路東側是由紅磚砌成的兩個類似於豬圈的小倉庫,開口向西,開門在北,用來裝冬天用的煤。
我的姥姥、姥爺不是那種習慣養貓貓狗狗的人,自然,也就不見一些家禽牲畜,倉庫的南側,也就是整座院落的東南角,是一間“小巧”的老式旱廁,用一個木板釘成的門做著簡陋的防範,僅此而已。
而院子的右側就很簡單了,僅僅一棵參天老棗樹,棗樹是真的能配得上枝繁葉茂一說,整個西側的園地,寸草不生,陽光被棗樹遮蔽之後,甚至連雜草都沒能幸存。
它大約有旗杆的高度,我們一家人,夏天往往在它身下乘涼,甚至樹下的飛蟲,都沒那麽多,而到了秋天,國慶節前後,一家人總會聚在一起,拿起竹杆子打棗,大盆、小盆齊聚,到最後甚至裝在了水舀子裏麵,因為棗樹向來是不打農藥的,所以我們一般是邊打邊吃,好不快活。
臨近平房,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紅磚小路,小路和園地之間,大概是為了美觀,用紅磚砌出了兩條矮牆,東西各一條。
似是為了美觀,還特意在堆砌時留下了一個個紅十字形狀的孔洞,矮牆緊挨著的園地邊,還有三株姥爺種植的枸杞子樹,當然,果實向來是不少的,但若沒能及時看管,更多的是被往來駐足的鳥兒給吃了去。
到了冬季,每當落雪成積,院落中一片結白之時,那棗樹也顯得異常美麗,那時的冬天下雪很多,不像現在,一冬天見不到幾場雪。
棗樹的樹枝掛上霧凇,一片白裏透亮,而在寒冬之際,圍在火炕上吃飯,也是無比的溫馨,屋外北風吹,屋裏圍炕睡,現在想來,以前在炕上睡覺是真的香。
說到冬雪,那是我上小學的第一年,06年末,那年的大雪來勢無比洶湧,一夜之間堆積了一米多高,而因為沒有所謂的微信qq,小學班主任是挨個給家長打的電話,告知學校臨時的停休一天。
那天早上,我起床看到雪壓了半張窗戶時,還以為自己看錯了,直到姥爺費勁力氣推開房門發現雪比房門都高時,我才知道這不是夢。
那年的雪真的好比一張厚被子蓋在了整個遼寧的身上,雖然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這麽大,那天掃出來一條到大門的通路之後,頭頂的雪還在凝實著,沒有掉下來,這條從房門到大門的路,被雪變換成了一條白雪的廊道,雪白的穹頂,宛如宮殿一般,夢幻璀璨。
那是我記憶中第一次見識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學校門前,也在有心人的努力下,做成了一間間雪屋,孩子們悄悄進入雪屋,在午休期間,歡聲笑語一片,好不快樂。
孩子們穿梭於冰屋之間,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拿著小刀削著那看似脆弱實則無比結實的冰屋。
那年的冰屋甚至吸引了許多路人鑽進去參觀,他們似乎也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迴到了孩童時代,重新煥發了年輕的光彩,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充滿了滿足,綻放著喜悅。
而那時的我,還並沒能完全理解這些情感,如今等到理解之時,又似乎早已為時過晚了,而今時的冬季也再沒有了曾幾何時恢宏壯麗的雪景,也再也沒有了那時曆曆在目的快樂。
那是我記憶中最為快樂的冬季,是我對於“雪”這個字,感悟最深的一年,也是我至今仍然難以忘記的一年。
其所得之答案更是顯得不值一提,迴首相望,我不禁思考,這二十幾年的人生,留給自己的究竟是什麽?又能否在字裏行間,重新記起那過往的種種呢?
其實,這些沒來由的問題都是不言而喻的,也許,隻有筆者自己才能知道答案,也許各位讀者其實早已旁觀者清,而在其一切的可以被稱之為故事的過往成為故事之前,不妨先給予它一些時間去迴憶。
自此開始,邁入過去的時光,迴憶那些曾經的千言萬語,走進屬於筆者那多年以前到今天之前的心路曆程。
誠然,在兒時的快樂往往簡單而單純,那時,似乎沒有一絲的瑕疵與多餘的情感,而那時的天真的我們所追求的,也往往隻是最純樸的快樂。
我的出生地是遼寧一座小城的急救中心,記得當時家裏人因為我的誕生,都樂開了花。
後來聽奶奶給我講,我的太爺爺,當得知我出生之後,當晚,在村子裏徒步走去了醫院,走了整整一夜,老人家拖著八十多歲的身子骨,隻為見一眼他的重孫。
也許當時重男輕女的概念還沒現在這麽淡薄,家裏人一聽是個大胖小子,也都樂開了花。
也許我的記憶伊始,是從令人向往的快樂開始的,小孩子嘛,大抵都是隻知道快樂為大的單純之人。
那時還沒有現在所謂的手機、平板,就連電腦,都是在我上小學時才得以第一次接觸,也因此,那時的生活中的快樂,往往更加純粹,親情也更加緊密,而不像現在,哪種感情都摻雜著一塊冰冷的屏幕,相隔甚遠。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去姥姥家的小院子,而那便是我口中的“老房子”。
房子正對大門,是一排紅磚鋪成的小路,寬約兩米,東側,是幾壟園地,再往東,一條水泥鋪出的一人行走的小路,緊挨小路東側是由紅磚砌成的兩個類似於豬圈的小倉庫,開口向西,開門在北,用來裝冬天用的煤。
我的姥姥、姥爺不是那種習慣養貓貓狗狗的人,自然,也就不見一些家禽牲畜,倉庫的南側,也就是整座院落的東南角,是一間“小巧”的老式旱廁,用一個木板釘成的門做著簡陋的防範,僅此而已。
而院子的右側就很簡單了,僅僅一棵參天老棗樹,棗樹是真的能配得上枝繁葉茂一說,整個西側的園地,寸草不生,陽光被棗樹遮蔽之後,甚至連雜草都沒能幸存。
它大約有旗杆的高度,我們一家人,夏天往往在它身下乘涼,甚至樹下的飛蟲,都沒那麽多,而到了秋天,國慶節前後,一家人總會聚在一起,拿起竹杆子打棗,大盆、小盆齊聚,到最後甚至裝在了水舀子裏麵,因為棗樹向來是不打農藥的,所以我們一般是邊打邊吃,好不快活。
臨近平房,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紅磚小路,小路和園地之間,大概是為了美觀,用紅磚砌出了兩條矮牆,東西各一條。
似是為了美觀,還特意在堆砌時留下了一個個紅十字形狀的孔洞,矮牆緊挨著的園地邊,還有三株姥爺種植的枸杞子樹,當然,果實向來是不少的,但若沒能及時看管,更多的是被往來駐足的鳥兒給吃了去。
到了冬季,每當落雪成積,院落中一片結白之時,那棗樹也顯得異常美麗,那時的冬天下雪很多,不像現在,一冬天見不到幾場雪。
棗樹的樹枝掛上霧凇,一片白裏透亮,而在寒冬之際,圍在火炕上吃飯,也是無比的溫馨,屋外北風吹,屋裏圍炕睡,現在想來,以前在炕上睡覺是真的香。
說到冬雪,那是我上小學的第一年,06年末,那年的大雪來勢無比洶湧,一夜之間堆積了一米多高,而因為沒有所謂的微信qq,小學班主任是挨個給家長打的電話,告知學校臨時的停休一天。
那天早上,我起床看到雪壓了半張窗戶時,還以為自己看錯了,直到姥爺費勁力氣推開房門發現雪比房門都高時,我才知道這不是夢。
那年的雪真的好比一張厚被子蓋在了整個遼寧的身上,雖然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這麽大,那天掃出來一條到大門的通路之後,頭頂的雪還在凝實著,沒有掉下來,這條從房門到大門的路,被雪變換成了一條白雪的廊道,雪白的穹頂,宛如宮殿一般,夢幻璀璨。
那是我記憶中第一次見識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學校門前,也在有心人的努力下,做成了一間間雪屋,孩子們悄悄進入雪屋,在午休期間,歡聲笑語一片,好不快樂。
孩子們穿梭於冰屋之間,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拿著小刀削著那看似脆弱實則無比結實的冰屋。
那年的冰屋甚至吸引了許多路人鑽進去參觀,他們似乎也在這個過程中重新迴到了孩童時代,重新煥發了年輕的光彩,他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充滿了滿足,綻放著喜悅。
而那時的我,還並沒能完全理解這些情感,如今等到理解之時,又似乎早已為時過晚了,而今時的冬季也再沒有了曾幾何時恢宏壯麗的雪景,也再也沒有了那時曆曆在目的快樂。
那是我記憶中最為快樂的冬季,是我對於“雪”這個字,感悟最深的一年,也是我至今仍然難以忘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