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神跡啊
輪迴長生,從請孔聖當家教開始 作者:好像又餓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淄城十裏外,養啟平和季伯長、季霸英三人已經喝了一個月的西北風。
隻因魯國使團的五百兵甲不被允許進臨淄城,上至軍將下至徒兵皆被安排在國野之外,備受監視。
雖說平日酒肉飲食不缺,可自由卻被限製。好在這幾百甲士都是常備軍,這日子與在魯國軍營內並無太大差別,倒也耐得住寂寞。
六月十五,今日是魯使歸國、齊使者訪魯的日子,齊侯領著群臣親自為使者送行。
是以不少臨淄國人、小貴族、商賈爭先恐後往城外而去,隻是一群人還未接近便被數以千計的齊國宮甲懾住了,隻得緩緩遠離,於遠處看著一行人的身影。
“送君千裏,終有一別,齊侯還請留步。”夏諭本以為齊侯就是客氣客氣,誰知道齊侯一送就是十裏,魯公親自來齊國也就這待遇了。
齊侯還是個忠厚人呐。
好在這並不違背周禮,群臣大夫也說不得什麽,最多暗中不滿幾句“齊侯禮遇魯使太甚”、“小兒不知謙卑”之類的。
齊侯呂杵臼笑道:“先生乃是寡人之管仲也,送行十裏何足掛哉?先前所獻五都之策,寡人定會牢記於心。齊國在汶陽有三處鄉邑,一並送給先生。”
“齊侯,這如何使得?外臣…”
呂杵臼打斷了少年的話,“先生莫要拒絕寡人一番謝意,若先生實在是……便好好待雅雅吧。”
呂杵臼心中微歎:這三處封邑、數千鄉民也算是雅雅的嫁妝了。
夏諭點點頭,這點不用齊侯提醒,他自會做好。
齊侯又道:“再者,先生可否再為寡人彈一曲。”
“那,外臣便獻醜了。”
“寡人洗耳恭聽。”
夏諭緩緩跪坐,身前的七弦琴是標準的伏羲式,通體漆黑、入手光滑、上紋青鳥,是那日梧宮之宴他彈的那一張。輕輕的撫摸著琴身,夏諭不由得一陣心靜。同時感歎道齊侯原來是有備而來,帶著琴來送行,來騙來誆他這個小學生。
見孟某人又要彈琴,一旁的少年阿鮑麵色一變,不停的凝心靜氣,排除心中雜念。
陪同而來的群臣倒是期待不已,其中老鮑國混濁的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顯然興趣頗高。
夏諭思慮再三還是彈鳳求凰,一來這首曲子他最為精通,二來這應該也是齊侯想聽的,那日梧宮之內齊侯的反應還曆曆在目。
少年抬起頭,淡笑著看向齊侯:“鳳求凰如何?”
齊侯淡淡一笑:“求之不得。”
夏諭緩緩跪坐,修長的指尖滑過七根琴弦,優美的曲調輕悅彈出。
這次他並未和之以歌,圍觀之人也都安安靜靜的聽曲,是以方圓數裏內一片寧靜,隻餘優美琴曲挑動聽眾心靈。
琴音音節流亮婉麗,旋律纏綿跌宕,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國人商賈,亦或者是宮甲兵士皆是沉醉其中。連四周聚攏而來,盤旋在上空的成千上萬的各色飛鳥都沒有注意到。
群鳥衝巧、春禦雲霄,發出高亢的叫聲,盤旋飛翔、百囀千鳴。
一曲結束,不知是不是環境太過空曠的緣故,眾人迅速迴過神,皆是心中悵然,隨後便是被滿天的各色飛鳥所驚。
神乎其技!
這是四周所有人的內心想法。
齊侯眼角微潤,憶得往昔,複思亡人,心中感慨萬千,斂容整色,壓下心中悲喜,望向滿天飛鳥,歎道:“於琴之一道,先生當世第一,可稱孟子。”
“自今日起,寡人是聽不得其他琴曲了,不然平白汙了耳朵。”
“此琴名為青鳥,唯先生能物盡其用,便送與先生了。”
“多謝齊侯。”齊侯如此真誠,夏諭不好再推辭,再說青鳥確實是一張好琴,他很喜歡。
見少年收下了,齊侯微微點頭,又道了幾句珍重之語,便帶著一群人原路返迴,隻剩下寥寥幾人留在原地。
“大父。”鮑牧嘴唇顫抖,忍著身下的堅挺,一把抱住老鮑國的衣袖,依在其身邊戀戀不舍。
聽著長孫的哭腔,這位老者也是老眼含淚,不過鮑國深知這些年他這些年太過嬌慣長孫了。於是狠下心,狠狠給了鮑牧兩個巴掌,喝斥道:“堂堂七尺男兒莫作女兒態,滾!”
突如其來的巴掌給鮑牧打懵了,滿眼委屈的看向大父。
鮑國顫抖著雙手,感覺一身老骨頭都要打散架了,但還是強撐著拱手對著少年一禮道:“牧兒愚鈍,到了魯國還請孟子看顧一二,咳咳。”
“老上卿折煞晚輩了,在下一定看顧好牧兒。”夏諭趕忙上前將老者扶起,輕撫後背幫其順氣。
老人家都快九十歲了,這年紀當他太爺爺都綽綽有餘了。
自己要是受了這一拜,會折壽的。
“牧兒,今日起孟子便是你的尊長,你要待他如仲父。”鮑國平緩唿吸,對著身側的長孫吩咐道。
鮑牧從那兩巴掌中迴過神來,倒也沒什麽不滿的心思,自己爺爺打幾個耳光怎麽了,他老人家隻要高興,閹了他都……這個還是算了。
倒是…仲父?這不太合適吧?
少年阿鮑心中不情願,可看到大父花白的頭發與老而銳利的眼神,心頭不由得一顫,看向夏諭哀聲一拜:“見過仲父。”
夏諭:“……”
又多了個大侄子。
……
拜別了鮑氏眾人,一行人連同女眷、齊國甲士,共數百人往魯甲營地而去。
那裏,季斯正領著孟、季兩家精銳已等候多時了。
兩波人匯合上,夏諭、鮑牧、季斯三人領頭,央央千餘人化作一條長龍往西南而去。
戰車上,夏諭摟著居居爆,對著駕車的子路問道:“子路兄,臨淄風物、齊地君子豪傑如何?”
子路笑著迴答:“臨淄富庶,齊人豪爽,餘遊曆臨淄十餘日,獲益良多。隻是……”
“隻是什麽?”
“隻是臨淄雖好,但終究不是曲阜,餘有些想夫子了。”
“是啊,臨淄終究不是曲阜。”
“……”
隊伍中央的牛車上,崔雅緩緩掀開帷幔,看著逐漸遠去的故土的山川水澤,長歎一聲。
別了,齊國。
別了……父親。
另一輛馬車上,季斯看著沿途的風景,眼神呆滯,心中苦澀無比:
別了,晏兄,你我之間終究是有緣無分。
……
汶陽,位於魯國西北,臨近大澤,地處齊衛魯三國交界之處。
汶水北岸有一城六鄉邑,孟氏與齊國各有其半,汶北南岸三處鄉邑孟氏有其二,叔孫氏有其一。汶水南北一共一城九鄉邑,除了叔孫氏手中的一個鄉,其餘城邑都已掛在孟閱的名下。
榮氏先祖榮叔公,亦是姬姓公族,奉周王命見魯桓公,有功於社稷,封為上穀大夫,始遷於魯,宅居郕邑,後遷至汶北建城 。
自魯桓公至今,榮氏已在此耕耘了一百多年,樹大根深,患於齊國,榮氏依附於孟氏已數十年。
榮氏這一任的宗主乃是榮平,其人不過中人之資。先前田乞占據北四邑,領軍圍攻汶陽,榮平一度起了投齊的心思,又見齊兵攻勢實在稀鬆平常,思慮再三決定堅守城池。
堅守了兩月,中途叔孫氏子弟領了幾千人過來支援一次,被田乞三兩下就趕下了河,城中一度軍心動蕩,差點就投了。
最後還是榮平力排眾議發動城中丁壯,極限抽丁兩千人死守,榮氏族人才逐漸安靜下來。
田乞:放海都守不住…
如今齊人終於退兵了,榮氏上下歡唿雀躍,可很快他們就高興不起來了。汶北之地的野民大量逃散,除了城內還剩七八千的國人,野外四處鄉邑已湊不齊一千國野之人了。
榮氏在這些集散區的據點亦是損失殆盡,對鄉民的控製力大幅度削弱,隻能從城內本就不多的族人中選人進行鄉鎮重建。
夏諭來的時候經是為了見田乞,才繞路汶陽過曆下使齊,如今他歸心似劍,果斷選擇抄近道從陽關入魯直驅曲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陽關非彼陽。夏諭過的陽關是魯國北部門戶,在現在山東齊長城遺址上。唐詩裏的陽關在現在的甘肅,是河西走廊的門戶,控製西域的重要關隘。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孟大夫迴家心切,自然顧不上看看自己被戰火摧殘的封地。汶陽人民得到明年才能迎來他們的領主。
時間一晃而過,已到了七月,天氣越發炎熱,兩支使團人心焦躁,好在已至曲阜近郊,離家不遠了。
自從入魯以來,使團一路加足馬力,十餘日便到了曲阜周圍。
將軍隊暫時安置,孟桑正充當帶路黨,領著齊國鮑牧小次郎少佐和他的一個中隊齊軍偷偷的進城。
誰知魯國大司徒老上卿叔孫婼的兒子叔孫不敢早已經領著人,等在城郊“攔截”了。
天氣炎熱,眼前模糊的虛影漸漸清晰,望著領頭輕車上清俊的少年,叔孫不敢不禁感歎:真天眷孟氏啊。
齊國退兵、兩國盟好的消息前幾日便入了曲阜,他還記得那日朝堂之上,君上麵色有異、父親交口稱讚、孟宗主謙遜有禮,季執政不發一言、群臣蔚然,盛讚孟閱其人,皆謂之孟子。
年十二便被尊稱為孟子,如此天縱之才,在國人之間的名望又高,下一代的魯國執政之位尚未可知啊,得和孟閱打好關係。
這次使團迴都,父親安排他過來迎接安置一行人也是存了些私心。
夏諭下了輕車,朝著叔孫不敢躬身一禮:“叔父安好。”
叔孫不敢微微一笑,迴道:“夏愚不辭辛苦遠行千裏至齊,能不墮國威,國眾譽之眾,誠孟氏麒麟也。”
“先請進城吧。”
“叔父過譽了。”
“請。”
“……”
一入曲阜,熟悉的氣息撲麵而來,近鄉情更切。夏諭隨著叔孫不敢一起將鮑牧一行人安置在曲阜官邸,又約定過幾日一起去魯宮覲見魯公。
夏諭領著女眷、護衛飛速出城往瑕邑而去。
什麽?為什麽不先去見魯公?在少年的心中,某個平庸之輩還不配和他家人比,離家三月,見家人更重要。
什麽?為什麽過幾天可以隨便見魯公,不用等通知?朋友,這裏是魯國不是齊國,齊國使者和三桓嫡係想見國君還要等通知?
魯公姬綢:****************************
隻因魯國使團的五百兵甲不被允許進臨淄城,上至軍將下至徒兵皆被安排在國野之外,備受監視。
雖說平日酒肉飲食不缺,可自由卻被限製。好在這幾百甲士都是常備軍,這日子與在魯國軍營內並無太大差別,倒也耐得住寂寞。
六月十五,今日是魯使歸國、齊使者訪魯的日子,齊侯領著群臣親自為使者送行。
是以不少臨淄國人、小貴族、商賈爭先恐後往城外而去,隻是一群人還未接近便被數以千計的齊國宮甲懾住了,隻得緩緩遠離,於遠處看著一行人的身影。
“送君千裏,終有一別,齊侯還請留步。”夏諭本以為齊侯就是客氣客氣,誰知道齊侯一送就是十裏,魯公親自來齊國也就這待遇了。
齊侯還是個忠厚人呐。
好在這並不違背周禮,群臣大夫也說不得什麽,最多暗中不滿幾句“齊侯禮遇魯使太甚”、“小兒不知謙卑”之類的。
齊侯呂杵臼笑道:“先生乃是寡人之管仲也,送行十裏何足掛哉?先前所獻五都之策,寡人定會牢記於心。齊國在汶陽有三處鄉邑,一並送給先生。”
“齊侯,這如何使得?外臣…”
呂杵臼打斷了少年的話,“先生莫要拒絕寡人一番謝意,若先生實在是……便好好待雅雅吧。”
呂杵臼心中微歎:這三處封邑、數千鄉民也算是雅雅的嫁妝了。
夏諭點點頭,這點不用齊侯提醒,他自會做好。
齊侯又道:“再者,先生可否再為寡人彈一曲。”
“那,外臣便獻醜了。”
“寡人洗耳恭聽。”
夏諭緩緩跪坐,身前的七弦琴是標準的伏羲式,通體漆黑、入手光滑、上紋青鳥,是那日梧宮之宴他彈的那一張。輕輕的撫摸著琴身,夏諭不由得一陣心靜。同時感歎道齊侯原來是有備而來,帶著琴來送行,來騙來誆他這個小學生。
見孟某人又要彈琴,一旁的少年阿鮑麵色一變,不停的凝心靜氣,排除心中雜念。
陪同而來的群臣倒是期待不已,其中老鮑國混濁的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顯然興趣頗高。
夏諭思慮再三還是彈鳳求凰,一來這首曲子他最為精通,二來這應該也是齊侯想聽的,那日梧宮之內齊侯的反應還曆曆在目。
少年抬起頭,淡笑著看向齊侯:“鳳求凰如何?”
齊侯淡淡一笑:“求之不得。”
夏諭緩緩跪坐,修長的指尖滑過七根琴弦,優美的曲調輕悅彈出。
這次他並未和之以歌,圍觀之人也都安安靜靜的聽曲,是以方圓數裏內一片寧靜,隻餘優美琴曲挑動聽眾心靈。
琴音音節流亮婉麗,旋律纏綿跌宕,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國人商賈,亦或者是宮甲兵士皆是沉醉其中。連四周聚攏而來,盤旋在上空的成千上萬的各色飛鳥都沒有注意到。
群鳥衝巧、春禦雲霄,發出高亢的叫聲,盤旋飛翔、百囀千鳴。
一曲結束,不知是不是環境太過空曠的緣故,眾人迅速迴過神,皆是心中悵然,隨後便是被滿天的各色飛鳥所驚。
神乎其技!
這是四周所有人的內心想法。
齊侯眼角微潤,憶得往昔,複思亡人,心中感慨萬千,斂容整色,壓下心中悲喜,望向滿天飛鳥,歎道:“於琴之一道,先生當世第一,可稱孟子。”
“自今日起,寡人是聽不得其他琴曲了,不然平白汙了耳朵。”
“此琴名為青鳥,唯先生能物盡其用,便送與先生了。”
“多謝齊侯。”齊侯如此真誠,夏諭不好再推辭,再說青鳥確實是一張好琴,他很喜歡。
見少年收下了,齊侯微微點頭,又道了幾句珍重之語,便帶著一群人原路返迴,隻剩下寥寥幾人留在原地。
“大父。”鮑牧嘴唇顫抖,忍著身下的堅挺,一把抱住老鮑國的衣袖,依在其身邊戀戀不舍。
聽著長孫的哭腔,這位老者也是老眼含淚,不過鮑國深知這些年他這些年太過嬌慣長孫了。於是狠下心,狠狠給了鮑牧兩個巴掌,喝斥道:“堂堂七尺男兒莫作女兒態,滾!”
突如其來的巴掌給鮑牧打懵了,滿眼委屈的看向大父。
鮑國顫抖著雙手,感覺一身老骨頭都要打散架了,但還是強撐著拱手對著少年一禮道:“牧兒愚鈍,到了魯國還請孟子看顧一二,咳咳。”
“老上卿折煞晚輩了,在下一定看顧好牧兒。”夏諭趕忙上前將老者扶起,輕撫後背幫其順氣。
老人家都快九十歲了,這年紀當他太爺爺都綽綽有餘了。
自己要是受了這一拜,會折壽的。
“牧兒,今日起孟子便是你的尊長,你要待他如仲父。”鮑國平緩唿吸,對著身側的長孫吩咐道。
鮑牧從那兩巴掌中迴過神來,倒也沒什麽不滿的心思,自己爺爺打幾個耳光怎麽了,他老人家隻要高興,閹了他都……這個還是算了。
倒是…仲父?這不太合適吧?
少年阿鮑心中不情願,可看到大父花白的頭發與老而銳利的眼神,心頭不由得一顫,看向夏諭哀聲一拜:“見過仲父。”
夏諭:“……”
又多了個大侄子。
……
拜別了鮑氏眾人,一行人連同女眷、齊國甲士,共數百人往魯甲營地而去。
那裏,季斯正領著孟、季兩家精銳已等候多時了。
兩波人匯合上,夏諭、鮑牧、季斯三人領頭,央央千餘人化作一條長龍往西南而去。
戰車上,夏諭摟著居居爆,對著駕車的子路問道:“子路兄,臨淄風物、齊地君子豪傑如何?”
子路笑著迴答:“臨淄富庶,齊人豪爽,餘遊曆臨淄十餘日,獲益良多。隻是……”
“隻是什麽?”
“隻是臨淄雖好,但終究不是曲阜,餘有些想夫子了。”
“是啊,臨淄終究不是曲阜。”
“……”
隊伍中央的牛車上,崔雅緩緩掀開帷幔,看著逐漸遠去的故土的山川水澤,長歎一聲。
別了,齊國。
別了……父親。
另一輛馬車上,季斯看著沿途的風景,眼神呆滯,心中苦澀無比:
別了,晏兄,你我之間終究是有緣無分。
……
汶陽,位於魯國西北,臨近大澤,地處齊衛魯三國交界之處。
汶水北岸有一城六鄉邑,孟氏與齊國各有其半,汶北南岸三處鄉邑孟氏有其二,叔孫氏有其一。汶水南北一共一城九鄉邑,除了叔孫氏手中的一個鄉,其餘城邑都已掛在孟閱的名下。
榮氏先祖榮叔公,亦是姬姓公族,奉周王命見魯桓公,有功於社稷,封為上穀大夫,始遷於魯,宅居郕邑,後遷至汶北建城 。
自魯桓公至今,榮氏已在此耕耘了一百多年,樹大根深,患於齊國,榮氏依附於孟氏已數十年。
榮氏這一任的宗主乃是榮平,其人不過中人之資。先前田乞占據北四邑,領軍圍攻汶陽,榮平一度起了投齊的心思,又見齊兵攻勢實在稀鬆平常,思慮再三決定堅守城池。
堅守了兩月,中途叔孫氏子弟領了幾千人過來支援一次,被田乞三兩下就趕下了河,城中一度軍心動蕩,差點就投了。
最後還是榮平力排眾議發動城中丁壯,極限抽丁兩千人死守,榮氏族人才逐漸安靜下來。
田乞:放海都守不住…
如今齊人終於退兵了,榮氏上下歡唿雀躍,可很快他們就高興不起來了。汶北之地的野民大量逃散,除了城內還剩七八千的國人,野外四處鄉邑已湊不齊一千國野之人了。
榮氏在這些集散區的據點亦是損失殆盡,對鄉民的控製力大幅度削弱,隻能從城內本就不多的族人中選人進行鄉鎮重建。
夏諭來的時候經是為了見田乞,才繞路汶陽過曆下使齊,如今他歸心似劍,果斷選擇抄近道從陽關入魯直驅曲阜。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陽關非彼陽。夏諭過的陽關是魯國北部門戶,在現在山東齊長城遺址上。唐詩裏的陽關在現在的甘肅,是河西走廊的門戶,控製西域的重要關隘。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孟大夫迴家心切,自然顧不上看看自己被戰火摧殘的封地。汶陽人民得到明年才能迎來他們的領主。
時間一晃而過,已到了七月,天氣越發炎熱,兩支使團人心焦躁,好在已至曲阜近郊,離家不遠了。
自從入魯以來,使團一路加足馬力,十餘日便到了曲阜周圍。
將軍隊暫時安置,孟桑正充當帶路黨,領著齊國鮑牧小次郎少佐和他的一個中隊齊軍偷偷的進城。
誰知魯國大司徒老上卿叔孫婼的兒子叔孫不敢早已經領著人,等在城郊“攔截”了。
天氣炎熱,眼前模糊的虛影漸漸清晰,望著領頭輕車上清俊的少年,叔孫不敢不禁感歎:真天眷孟氏啊。
齊國退兵、兩國盟好的消息前幾日便入了曲阜,他還記得那日朝堂之上,君上麵色有異、父親交口稱讚、孟宗主謙遜有禮,季執政不發一言、群臣蔚然,盛讚孟閱其人,皆謂之孟子。
年十二便被尊稱為孟子,如此天縱之才,在國人之間的名望又高,下一代的魯國執政之位尚未可知啊,得和孟閱打好關係。
這次使團迴都,父親安排他過來迎接安置一行人也是存了些私心。
夏諭下了輕車,朝著叔孫不敢躬身一禮:“叔父安好。”
叔孫不敢微微一笑,迴道:“夏愚不辭辛苦遠行千裏至齊,能不墮國威,國眾譽之眾,誠孟氏麒麟也。”
“先請進城吧。”
“叔父過譽了。”
“請。”
“……”
一入曲阜,熟悉的氣息撲麵而來,近鄉情更切。夏諭隨著叔孫不敢一起將鮑牧一行人安置在曲阜官邸,又約定過幾日一起去魯宮覲見魯公。
夏諭領著女眷、護衛飛速出城往瑕邑而去。
什麽?為什麽不先去見魯公?在少年的心中,某個平庸之輩還不配和他家人比,離家三月,見家人更重要。
什麽?為什麽過幾天可以隨便見魯公,不用等通知?朋友,這裏是魯國不是齊國,齊國使者和三桓嫡係想見國君還要等通知?
魯公姬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