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這般行徑,讓上首的齊侯微微有些詫異,思其原由,感慨頓生。


    倒是果斷,都不願爭論一二。


    年輕人有個性,但太過狂妄了!


    “魯使留步,寡人為兩國百姓計才願意與魯國息兵止戈,使者何出此言?”


    聽到這話,夏諭轉身迴首,直視端坐的齊侯,拱手道:“我家君上臨行時有言:魯國乃是禮儀之邦,不喜征伐,此去齊國,勿墮國威,並善撫汶陽百姓。”


    “君上愛護黎庶之心天地可鑒,又怎麽會如齊侯所言,割地求和,以汶水為界,致使成千上萬的魯人淪為齊國之民?”


    齊侯迴答的理所應當:“魯君國書所書,隻要我齊國退兵,汶陽的土地兩國好商量。大司馬田乞已經占據汶水以北,如此兩國汶水劃界又有何問題?”


    夏諭不急不慌的反駁道:“齊侯此言大謬,汶陽本是魯國之地,齊國無故伐我……”


    不等齊侯呂杵臼出言反駁,夏諭身側的田書便一臉怒容的站起身,打斷夏諭的發言,訓斥道:“大膽!黃口孺子,竟敢藐視君上。來人!把他叉出去!”


    田書乃是田無宇的兒子,現任田氏宗主田乞的庶弟,是齊國西部的封地大夫,領地離高唐不遠,距汶陽也不遠。


    聽到魯使駁斥齊侯“大謬”,他準備露一波臉。


    哪來的狗叫聲?夏諭側過頭,饒有興趣看向田書,問道:“敢問足下何人?”


    “在下田乞,現為濟西……”


    “何處傳來的犬吠?這般刺耳!”夏諭語氣疑惑,麵色卻沒有任何變化,一如既往的淡然。


    田書馬臉疑惑?犬吠?這齊宮之內哪有犬吠聲?又見身前同僚憋不住笑,後知後覺,哪裏還不知道這小崽子在罵他!


    “你……”


    “你什麽你!”


    夏諭打斷了田書的狗叫,隨後麵色一肅,一雙銳眼直麵齊侯,冷聲道:“這大殿之上,以齊侯為尊,在下身為使臣為國爭利,有何不對?倒是某人,自家君主尚未有一言半語,便急著代行君命,驅逐國使,真是好大的威風!試問殿中諸位,在這齊宮之內,到底是何人在藐視齊侯!”


    “小兒,你……”


    田書還想爭辯一二,上首高坐的齊侯不願讓這副鬧劇繼續下去,隻見其麵色沉靜,朗聲道:“田卿,退下。”


    “君上?!”田書不想就這麽算了,瞪大了眼睛不解看向齊侯,麵色掙紮。


    “退下!”呂杵臼用力一拋,將案上的竹簡扔到田書腳邊,顯然是動了真怒。不聽話的臣子,沒有哪個君主會喜歡。


    看著地上的竹簡,田書心中一驚,立馬認慫,又惡狠狠的看了少年一眼,而後誠惶誠恐的跪坐迴小案之後,臉色屈辱的低下頭。


    擺平了不穩定因素,呂杵臼目光看向少年,說道:“魯使請繼續。”


    夏諭適時露出“感激”之色:“多謝齊侯。”


    說完,夏諭繼續侃侃而談:“天子任命齊國為東方方伯,領東部征伐大權,有討伐東夷,護衛諸夏之責。魯國是禮儀之邦,向來友睦諸侯,反觀萊、莒東夷暴虐,時常淩虐中夏之民,齊侯不去討伐他們,反而無故伐魯,這是何道理?”


    (東萊、莒國:一直在被毒打反抗一下還是我們的錯了?)


    “在坐的諸位都是天下有名的賢臣,學問淵博,高談雄辯,還請為在下解惑。”


    夏諭率先開團,臉上適合時露出笑容,環顧一周,諧謔的眼神讓四周端坐的肉食者們一陣不適。


    他們這群人年紀最小的都能做少年的父親了,居然讓他給挑釁了!這就跟某個大學生幫他上初中的弟弟站場子,結果被對麵幾個初中生一頓暴打,這誰受得了。(這是真事)


    田書身後一人忽得起身,似是不堪其辱,麵色慍怒,開噴道:“魯國難道已經沒有賢人了嗎?將國家大事托付給一滿口胡言的孺子,真是可笑至極。”


    有人接團,這些大夫、京官紛紛出言嗬斥:


    “小兒狂妄!”


    “狂妄小兒!”


    “……大膽小兒!”


    “小兒大膽!”


    “來人,將小兒叉出去!”


    “……”


    一番話差點沒給夏諭笑死。


    不是?就這點攻擊力?讓你們看看什麽叫屑鍵仙!給齊國人來一點小小的抖陰逆天發言震撼。


    夏諭麵色不屑,掃視一周,無視群臣怒目,冷笑道:“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若有指教,在下洗耳恭聽。可我觀諸位所論皆是市井婦人之言,不足與高士共語,止增笑耳。”


    這副囂張的表現就差把懶說陪聽寫臉上了。


    這般無禮的行為,立刻引來群臣的嗬罵聲:


    “狂妄!”


    “安敢如此!”


    “來人,叉出去!”


    “氣煞老夫!不要攔我!不要攔我!都說了不要攔我!”


    “沒人攔你……”


    “……”


    座席上位,國夏儒雅俊朗的麵容也上閃過一絲不悅,魯使有些太過狂妄了!


    這位齊國三號領導人掃視一周:晏相閉目養神,鮑國胡須微動似是睡著了,高張臉上怒容難止,國君一副看好戲的眼神。


    既然幾位關鍵人物都不想管,那就由他來打頭陣吧。


    一念至此,國夏便起身道:“魯使不可無禮,在坐諸位皆年長於你,是故不願與你爭辯,少年人還是謙卑一些好,莫要再得寸進尺。”


    有大佬出頭,下方左右的汪汪隊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


    “老夫不和小兒一般見認識。”


    “迴去先把奶喝明白了再來……”


    “來人,將小兒叉出去。”


    “……”


    懶得去理會那些汪汪隊,夏諭向麵前的中年帥哥徐行一禮:“上卿所言甚是,閱謹諄教誨。隻是,在下方才之言,還請上卿釋惑一二。”


    “嗯,孺子可教也。”國夏摸了摸胡須,麵色稍緩,而後倏地說道:“齊魯交戰之事,罪在魯國!”


    “魯使方才所言萊莒暴虐,確有其事。是故君上連年征伐,誓除此蠻夷之國,何來不征之說?”


    “至於今歲伐魯……”


    國夏說到一半,緊緊的盯著少年,緩緩說到:“乃是魯國不行天道,操縱諸侯之故!”


    不行天道?操縱諸侯?什麽破理由?


    一眼定正,鑒定為:邏輯牽強+亂扣帽子。


    這麽不要臉?先聽聽你怎麽扯淡。


    夏諭神情莫名,瞥了一眼國夏,疑惑道:“還請上卿詳述。”


    國夏朗聲道:“滕、三邾、任、薛等國皆是天子分封的泗水諸侯,依周禮其有牧民安邦,弘揚禮樂之責。而今卻被魯國控製國政,諸國國君幾為魯國邊邑大夫,君臣上下惶惶不可終日。今歲,三邾大旱,禍近曲阜,這難道不是因為魯國不行天道,踐踏周禮,操作諸侯,上天降責之故嗎?”


    泗上十二諸侯是春秋戰國時期,泗河流域的十二個諸侯國。分別為魯、宋、衛、邾、滕、薛、郳、莒、任、邳、郯、費(這個費現在還沒建國)。其中邾、滕、薛、任等小國“鑲嵌”在魯國疆域之內,軍政民生基本依靠魯國“照顧”。


    “魯國無道,我齊國身為東部方伯發兵討伐之,何謬之有?今君上仁慈,隻要區區汶北之地便願意退兵,使魯國萬民不受刀兵之苦,魯使應當拜謝君上才是!”


    此言一出,殿中文武或滿意點頭,或輕撫胡須,顯然很認同國夏的說法。隻有鮑國和晏嬰微不可見的搖了搖頭,顯然不太看好。


    夏諭則是表情怪異,而後再也抑製不住嘴角,放聲大笑:“哈哈哈哈哈哈~”


    對此,汪汪隊依舊穩定發揮:


    “小兒無禮!”


    “小兒無狀!”


    “叉出去!”


    “……~”


    上首的齊侯呂杵也臼皺了皺眉,語氣不善,道:“魯使何故發笑。”


    夏諭:我笑齊侯少智,國夏愚蠢,要是在這大殿之下埋上一顆原子彈……


    串台了……


    呂杵臼對少年很有好感,可少年一而再,再而三的無禮。一時間,齊侯對夏諭的觀感下降了不少。


    少年似是笑夠了,環顧群臣朗聲道:“齊侯、諸位可知三監之亂?”


    “那是自然。”在場之人不約而同的點點頭。


    得到了肯定的答複,夏諭緊接著口若懸河道:“昔日武王克商,將商王畿朝歌之地一分為三,並設置三監來監督舊商朝的遺民。朝歌以東之地,由武王之弟管叔監管;朝歌以南,由武王之弟蔡叔監管;朝歌以北,由霍叔監管。”(以西是大別山)


    “後武王病逝,成王即位,先祖周公旦攝政。值此主少國疑之際,三監聯合殷商餘孽武庚並東部方國作亂。為天下安,周公親征叛逆,平三監,斬武庚,定徐淮,並封建魯國於泗上,親自鎮守監管東方之地。”


    “天子有命:大啟爾宇,為周室輔;乃命魯公,俾侯於東”。


    “後先祖還政於天子,魯公(伯禽,周公長子)就封曲阜,看顧東南,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大海,西抵定陶,皆是我魯國監管之地。我家君上仁義愛民,見泗上諸國國弱民貧,不忍見黎庶受難。於是供給糧種興農,派遣賢臣梳理國政,出兵保護他們不受東夷侵擾。盡份內之事如何就成了操縱諸侯?”


    “再者三邾大旱,我魯國君臣上下同心同力,輸糧救濟,引水救旱。邾國上至國君,下至野人,皆對我魯國感恩戴德。分明是睦鄰友愛的事情,怎麽到了列位這裏就成了不遵天道,上天降災?”


    說到最後,夏諭一臉譏諷,反問道:


    “如此混淆黑白,豈不可笑?前幾年晉國河北大旱,怎得不見諸位發兵討伐,代天執法?”


    殿中的上卿大夫們被問到啞口無言,心中腹議不止:討伐晉國?齊國以前又不是沒幹過,隻不過被晉國毒打了而已。


    國夏也聽到眉頭緊皺,一時之間也找不出什麽更好的理由出言反駁。這次伐魯本就倉促,找了個萬金油理由就發兵了,現在被找上門,孟閱又如此牙尖嘴利,這可苦了他。


    沒辦法,他隻能避開少年灼灼目光,求助似的看向高張。


    高張麵色一滯:……老兄你都頂不住,更不要說我了。


    實在不行,他高某人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隻見高張緩緩站起身,與國夏相顧一眼後目視夏諭,他選擇拋開事實不談,嚴抓態度問題:“魯使此來,是為兩國和平而來,還是為了擴大齊魯戰事而來?”


    聽到這話,夏諭心中冷笑。


    就你會轉移話題?


    是你小子先不講武德的,那就別怪你爹不按套路出牌!


    擒賊先擒王,隻要說服了齊侯,又有晏子相助,和談便成了大半。


    夏諭把高張晾在一邊,反而一臉嚴肅的望向上首的齊侯,語氣放緩,眼神堅定的能入黨:“在下為救齊國而來。”


    一言既出,殿中落針可聞。


    汪汪隊:?


    高張:??


    國夏:???


    鮑國:咳咳咳,嗬——忒。


    晏子:額……


    呂杵臼:你一直盯著寡人看幹嘛……


    張儀、蘇秦、蔡澤、範睢等人:入典,速速入典。


    …………………………………………


    邾國公子宗室三分邾國,建大邾、小邾、濫國,是為三邾。


    中夏曆史上按三劃分的國家還挺多的。


    三晉:韓、趙、魏


    三秦(政治加地理劃分):雍王章邯(隴西)、塞王司馬(關中)欣、翟王董翳(陝北)。


    三齊(政治加地理劃分):濟北、齊、膠東。


    三楚(地理劃分):東楚、西楚、南楚


    三分大漢:魏、吳、蜀(季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輪迴長生,從請孔聖當家教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像又餓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像又餓了並收藏輪迴長生,從請孔聖當家教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