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新何聽到這裏,頓時明白觀中之所以容樂姓之人通入,情由全在父親,與爺爺卻無關聯,此刻見沈關傷心,道:“沈伯伯勿須難過,侄兒雖然沒用,但這父仇不可不報,日後若得答報,定攜賊人頭顱登觀報安。”
沈關道:“賢侄出身名門,謹言慎行,殺孽之事就交給貧道吧,也好讓我一慰手足之情。”
樂新何應是:“沈伯伯,您與先考交情深厚,可知道我爹在江湖上有什麽仇家嗎?”
沈關搖頭道:“你爹心腸頗好,待人友讓,江湖中人對他多是恭敬,仇家是決計不會有的。隻不過他身攜樂氏劍譜,因此時常會有賊子前來騷擾,貧道覺得你爹之死,也許跟劍譜有關。”
樂新何搖頭道:“沈伯伯不知,家父當年被害,就是死於‘琢心劍法’之下,而且兇手劍詣高深莫測,已無奪譜的必要。”
沈關驚道:“什……什麽?難不成會是樂大俠?”
樂新何不答,道:“聽說沈伯伯十年前曾與先考相逢於荒山之中?”
沈關點頭道:“不錯,那是在江西袁州境內。那裏雜草叢生,一望無際,更奇怪的是,那兒有座怪亭……”
樂新何道:“那亭子是不是風情迥異,渾身由稀世奇石構作,便像天上掉下的一般?”沈關點頭稱是,道:“原來賢侄到過那裏,那亭子的確是自然天成。當時東雲老弟歸家心切,抄小道上山,不想遇到了我,後來他從我口得知江南瘟疫之事,不聽我勸阻,就匆匆離去了。”
樂新何道:“既是荒山野嶺,沈伯伯去那做什麽?”
沈關道答道:“說來慚愧,當時人傳兩把神兵現於袁洪二州,貧道欽慕二劍神威,故有此一行。”
樂新何奇道:“寶劍?”
沈關道:“那是一對雌雄劍,陽名‘敷和’,陰名‘水滯’。”
樂新何日前曾於飛雁村聽孟於煬論述名劍,此時聽得劍名,不禁皺眉,道:“於世未聞,書中亦無記載。這兩劍有什麽來頭?”
沈關道:“提起這兩把劍,江湖中人都會覺得可惜。七十年前,江南一帶有師兄妹二人,傳說他們夜夢仙人鑄劍,各得一鑄劍之法,二人感夢之真,依據夢中鑄法鍛劍,各煉百二十一日,方才劍成。”
“既是仙人指引,當是利器無疑,可江湖人為何會對此二劍感到可惜呢?”
“當時正值五代紛亂之時,江南之地戰事連年,草莽有匪寇強盜,地方又有厲官暴軍,百姓身受諸多苦難,叫苦不迭。幸有那師兄妹兩人正義凜然,仗劍鋤暴安良,懲惡揚善。那二人日夜斬殺奸邪汙垢,江南之地,死於此二劍之下的汙吏強人不計其數,那些害民之人聞風喪膽,不敢再加作惡,因此那時江南之地民風淳樸,甚是安寧。”
樂新何讚歎道:“真英雄也。”
沈關續道:“那二人非但心善,他們的劍法更是天下無雙,他們出道的一兩年,江南多傳其撫恤安民,江湖中人聞之也頗為欽佩;可後幾年,人言其劍法高深,武林莫出其右,如此一來,江湖中人就有些聽不慣了,時常邀之比試,那師兄妹每戰必勝,三年而無敵手,正當武林臣服之際,那二人卻敗於我太師祖之手,敗戰之後,那二人二劍就銷聲匿跡,不為人所知,此案也成了這六十年來江湖中的不解疑案。此二人既走,江南之地又漸興不良之風。如此之事,賢侄可覺可惜?”
樂新何感懷往昔,黯然道:“的確可惜。若那二人二劍俱在,先考也未必會遭奸人所殺。依沈伯伯之言,您的太師祖很是了得了?”
沈關微微一笑,道:“賢侄叫我‘道長’就好,‘伯伯’什麽的,你說來繞口,我也聽之不慣。”
樂新何應是。
沈關道:“貧道太師祖俗名周義堂,十五歲時,拜於逍遙穀門下。其用心於指法,僅用九年就突破了‘純陽指功’先天之境,二十五歲時被穀主封為‘肇烈子’,因此太師祖在江湖中聲譽很高。後來穀中發生派亂,太師祖自恨無力,便獨自到此山上修行,不想行蹤遭人發現,江湖子弟仰慕其名,居然成群結隊地上山拜師,因而,這山上一夜間便多了一座道觀。”
樂新何道:“原來如此。”
沈關深吸口氣,道:“不久後,江湖廣傳‘敷和’、‘水滯’二劍連敗華夏宮、鑄劍莊等消息,太師祖出於求敵之心,終於按捺不住,遂發出戰函,約於山下比試。比試當天,圍觀者四千多人,氣勢之大,於世少見。我太師祖本是勝誌高滿,怎想初一上陣就接連失利,那兩人劍法一陰一陽,攻守互補,確是克天下之大劍術,鬥不過一盞茶功夫,勝負已然明了,旁觀者料我太師祖將敗,唏噓不已。也就是這時,太師祖悟出了那套驚人奪魄的絕命指法,並用了五步就擊傷對手,那師兄妹二人悻悻離去,我太師祖亦因心血耗盡而亡。”
樂新何道:“周前輩身處逆境依能悟出神功,實在讓人佩服,隻可惜指法已匿,不能傳之後世。”
沈關道:“正是。太師祖臨終時留下遺訓,囑咐觀中子弟若有機會,務必要合並敷和、水滯二劍,識破劍中道義,光大桃花山。十年前貧道聽聞此二劍重現江湖,是以去江西查看,可連找數日,竟未得到絲毫線索,甚是遺憾。”樂新何道:“道長如此細心之人竟不能找得,想這條消息多是好事者所發,並非真實之事。”
沈關道:“但願如此。賢侄,這些年可過的還好?”
樂新何淒然道:“侄兒自小痛失雙親,全仗外公撫養,本過的不錯,可……可不想半月前外公感染風寒,亦已隨風而去,如今侄兒伶仃一人,真不知日後該怎麽過才好。”
沈關心中一痛,道:“原來弟妹與段幹大俠也已別塵而去。唉,賢侄命途多舛,實叫人痛心。天地奈何不仁,奈何不義,奈何欺淩有誌之士?”
樂新何感懷傷心往事,潸然淚下。
沈關安慰道:“賢侄無須擔憂前程。山前自有峰迴路,前路雖漫漫不見,但行入其中,猶若行於霧裏,一步一清明,終有一日,能求索出一片豁然天地。”
兩人告別沈莫心,便返迴道觀。莫夜月處下弦,光線式微,天間繁星點點,很是清晰。
樂新何問道:“道長將沈姑娘獨自放在後山居住,這樣好麽?”
沈關笑道:“這個賢侄不必掛心,那丫頭獨居慣了,必然出不了什麽事。”觀望夜空,手指天際道:“賢侄可見那顆淡黃色的星星?”
樂新何由向而觀,道:“莫不是星域的第四星?”
沈關道:“正是。當年太師祖逃出逍遙穀時見此星光彩奪目,正照於這山之頂,想此處聖地,日後必得光大。怎料此觀傳於本道之手,竟這般不堪,唉,本道實愧師祖之靈。”
一路喟歎,待迴到觀中,已是午夜時分。
沈關道:“賢侄出身名門,謹言慎行,殺孽之事就交給貧道吧,也好讓我一慰手足之情。”
樂新何應是:“沈伯伯,您與先考交情深厚,可知道我爹在江湖上有什麽仇家嗎?”
沈關搖頭道:“你爹心腸頗好,待人友讓,江湖中人對他多是恭敬,仇家是決計不會有的。隻不過他身攜樂氏劍譜,因此時常會有賊子前來騷擾,貧道覺得你爹之死,也許跟劍譜有關。”
樂新何搖頭道:“沈伯伯不知,家父當年被害,就是死於‘琢心劍法’之下,而且兇手劍詣高深莫測,已無奪譜的必要。”
沈關驚道:“什……什麽?難不成會是樂大俠?”
樂新何不答,道:“聽說沈伯伯十年前曾與先考相逢於荒山之中?”
沈關點頭道:“不錯,那是在江西袁州境內。那裏雜草叢生,一望無際,更奇怪的是,那兒有座怪亭……”
樂新何道:“那亭子是不是風情迥異,渾身由稀世奇石構作,便像天上掉下的一般?”沈關點頭稱是,道:“原來賢侄到過那裏,那亭子的確是自然天成。當時東雲老弟歸家心切,抄小道上山,不想遇到了我,後來他從我口得知江南瘟疫之事,不聽我勸阻,就匆匆離去了。”
樂新何道:“既是荒山野嶺,沈伯伯去那做什麽?”
沈關道答道:“說來慚愧,當時人傳兩把神兵現於袁洪二州,貧道欽慕二劍神威,故有此一行。”
樂新何奇道:“寶劍?”
沈關道:“那是一對雌雄劍,陽名‘敷和’,陰名‘水滯’。”
樂新何日前曾於飛雁村聽孟於煬論述名劍,此時聽得劍名,不禁皺眉,道:“於世未聞,書中亦無記載。這兩劍有什麽來頭?”
沈關道:“提起這兩把劍,江湖中人都會覺得可惜。七十年前,江南一帶有師兄妹二人,傳說他們夜夢仙人鑄劍,各得一鑄劍之法,二人感夢之真,依據夢中鑄法鍛劍,各煉百二十一日,方才劍成。”
“既是仙人指引,當是利器無疑,可江湖人為何會對此二劍感到可惜呢?”
“當時正值五代紛亂之時,江南之地戰事連年,草莽有匪寇強盜,地方又有厲官暴軍,百姓身受諸多苦難,叫苦不迭。幸有那師兄妹兩人正義凜然,仗劍鋤暴安良,懲惡揚善。那二人日夜斬殺奸邪汙垢,江南之地,死於此二劍之下的汙吏強人不計其數,那些害民之人聞風喪膽,不敢再加作惡,因此那時江南之地民風淳樸,甚是安寧。”
樂新何讚歎道:“真英雄也。”
沈關續道:“那二人非但心善,他們的劍法更是天下無雙,他們出道的一兩年,江南多傳其撫恤安民,江湖中人聞之也頗為欽佩;可後幾年,人言其劍法高深,武林莫出其右,如此一來,江湖中人就有些聽不慣了,時常邀之比試,那師兄妹每戰必勝,三年而無敵手,正當武林臣服之際,那二人卻敗於我太師祖之手,敗戰之後,那二人二劍就銷聲匿跡,不為人所知,此案也成了這六十年來江湖中的不解疑案。此二人既走,江南之地又漸興不良之風。如此之事,賢侄可覺可惜?”
樂新何感懷往昔,黯然道:“的確可惜。若那二人二劍俱在,先考也未必會遭奸人所殺。依沈伯伯之言,您的太師祖很是了得了?”
沈關微微一笑,道:“賢侄叫我‘道長’就好,‘伯伯’什麽的,你說來繞口,我也聽之不慣。”
樂新何應是。
沈關道:“貧道太師祖俗名周義堂,十五歲時,拜於逍遙穀門下。其用心於指法,僅用九年就突破了‘純陽指功’先天之境,二十五歲時被穀主封為‘肇烈子’,因此太師祖在江湖中聲譽很高。後來穀中發生派亂,太師祖自恨無力,便獨自到此山上修行,不想行蹤遭人發現,江湖子弟仰慕其名,居然成群結隊地上山拜師,因而,這山上一夜間便多了一座道觀。”
樂新何道:“原來如此。”
沈關深吸口氣,道:“不久後,江湖廣傳‘敷和’、‘水滯’二劍連敗華夏宮、鑄劍莊等消息,太師祖出於求敵之心,終於按捺不住,遂發出戰函,約於山下比試。比試當天,圍觀者四千多人,氣勢之大,於世少見。我太師祖本是勝誌高滿,怎想初一上陣就接連失利,那兩人劍法一陰一陽,攻守互補,確是克天下之大劍術,鬥不過一盞茶功夫,勝負已然明了,旁觀者料我太師祖將敗,唏噓不已。也就是這時,太師祖悟出了那套驚人奪魄的絕命指法,並用了五步就擊傷對手,那師兄妹二人悻悻離去,我太師祖亦因心血耗盡而亡。”
樂新何道:“周前輩身處逆境依能悟出神功,實在讓人佩服,隻可惜指法已匿,不能傳之後世。”
沈關道:“正是。太師祖臨終時留下遺訓,囑咐觀中子弟若有機會,務必要合並敷和、水滯二劍,識破劍中道義,光大桃花山。十年前貧道聽聞此二劍重現江湖,是以去江西查看,可連找數日,竟未得到絲毫線索,甚是遺憾。”樂新何道:“道長如此細心之人竟不能找得,想這條消息多是好事者所發,並非真實之事。”
沈關道:“但願如此。賢侄,這些年可過的還好?”
樂新何淒然道:“侄兒自小痛失雙親,全仗外公撫養,本過的不錯,可……可不想半月前外公感染風寒,亦已隨風而去,如今侄兒伶仃一人,真不知日後該怎麽過才好。”
沈關心中一痛,道:“原來弟妹與段幹大俠也已別塵而去。唉,賢侄命途多舛,實叫人痛心。天地奈何不仁,奈何不義,奈何欺淩有誌之士?”
樂新何感懷傷心往事,潸然淚下。
沈關安慰道:“賢侄無須擔憂前程。山前自有峰迴路,前路雖漫漫不見,但行入其中,猶若行於霧裏,一步一清明,終有一日,能求索出一片豁然天地。”
兩人告別沈莫心,便返迴道觀。莫夜月處下弦,光線式微,天間繁星點點,很是清晰。
樂新何問道:“道長將沈姑娘獨自放在後山居住,這樣好麽?”
沈關笑道:“這個賢侄不必掛心,那丫頭獨居慣了,必然出不了什麽事。”觀望夜空,手指天際道:“賢侄可見那顆淡黃色的星星?”
樂新何由向而觀,道:“莫不是星域的第四星?”
沈關道:“正是。當年太師祖逃出逍遙穀時見此星光彩奪目,正照於這山之頂,想此處聖地,日後必得光大。怎料此觀傳於本道之手,竟這般不堪,唉,本道實愧師祖之靈。”
一路喟歎,待迴到觀中,已是午夜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