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雲被他這麽一說,腦中如石光電閃般,似乎明白了什麽,又沒徹通,詫異地道:“這叫什麽話?近來多少人橫死穀中,如果連兇手是誰都不重要,還有什麽是重要的?難道讓這上百條性命白白葬送了嗎?再說,這世上誰會沒有動機就肆意殺人呢?難不成……不成是瘋子嗎?”
“唐兄弟,”葉聞道的迴答不緊不慢:“如果兇手真將天下的劍術學全了,那他是樂大俠也好,是鍾離青以及其他人也罷,其實性質都是等同的,都已超出了人的能力範圍,甚至與妖魔無異了。既然如此,就算知道了誰是兇手,武林同道又能拿他怎麽樣呢?隻無非是一個個地送死罷了。”
樂東雲聽他這麽一說,總算從思維的死胡同中鑽了出來,當即附和:“葉兄所言甚是!就目前情勢而言,追究誰是兇手確無意義,他劍法神乎其技,整個江湖怕經受不住他幾劍。我原以為兇手蓄意行兇,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殺人,這麽看來倒是高看各個門派了。兇手更像個不問世事的隱士,對山穀外的世界漠不關心,似乎隻想守護著山穀裏的秘密,不許外人踏足而已。”
“不錯!”葉聞道點了點頭:“兇手視人如草,殺人極其隨意,他根本不關心死者的身份,不管是誰,但凡入穀,一概格殺。他也似乎不計較殺人的後果,仿佛身份遠高於我們,整個江湖約束不了他。”
樂東雲順著思路進一步補充:“正是這樣!兇手若真是為了敷和寶劍殺人,或想消磨某個江湖勢力,或嫁禍平陽莊,那加害對象必然有所針對,如今他將整個江湖都得罪了,就更讓人百思不解,好像兇手不是人,而是將山穀視為自己領地的猛獸。”
“兇手非但沒有殺人動機,更離譜的是,他似乎也不想主動殺人,”葉聞道的觀點開始帶著矛盾:“以他的劍法實力,就是把整個江湖挑翻都非難事,犯不著用什麽鬼蜮伎倆,更沒必要躲在山穀之中。與其說他埋伏穀裏,倒不如說是我們冒犯了他。”
“如此說來,從上月六派弟子失蹤開始,到李三公子出事那晚,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兇手一直蟄伏穀中,”樂東雲道:“那這山穀究竟有何秘密,兇手不想讓外人知曉?他在穀中一月有餘,不惜屠戮各大門派,究竟是為了守護什麽事物?是那把敷和寶劍嗎?”
葉聞道搖搖頭:“當時大家搜遍了穀中,除遇難者的屍首外,並未察覺穀中有什麽異樣,就連那座……”剛想將地圖中亭子的事情說出,但話到嘴邊,還是縮了迴來:“即便敷和寶劍真在穀中,兇手找到後就該走了,又何苦在荒山野嶺待上一月?若山穀真有秘密,抑或是他的領地,那探虛子、項在恩出事後的三個時辰後,我們悉數進入穀中,而兇手卻已不在,這又作何解釋呢?我總覺得,兇手這個月是在等待什麽。”
樂東雲聽到這裏,不免心生愧窘,不得不說:“葉兄之前說兇手隻殺入穀之人,可不照樣漏了一個我嗎?我猜想你們進穀之時,兇手正將我安置在此處,所以才離開山穀吧。”
話說到這,任誰都清楚兇手是誰了,可葉聞道的迴應卻不同尋常:“當日不見你的屍身,我也作如是想。一路尾隨追蹤,以為找到了你就能得知兇手,可這幾天越是思索,越覺事實沒這麽簡單。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人是樂大俠殺的,他也未必就是真兇……”
在樂東雲聽來,一向嚴謹的葉聞道說話有些牽強,甚至是有意在包庇自己的父親了,這時候樂東雲覺得對方是父親的兒子,自己反而不是了,他想不通葉聞道這麽說的目的是什麽,是存心替自己開脫,還是單純地仰慕父親。
而此時葉聞道心中所想,恰恰是自己的授業恩師,他不知道接下來的話該不該說,但又不得不將問題指向事故的源頭:“我已說過,殺人者一無動機,二又不殺穀外之人,他縱有通天本領,隻要大家不入山穀,斷然不會加害。那為何偏偏這月來不斷有人闖進山穀?那裏地段偏僻,人跡罕至,按理說不會招來這麽多人馬,可這一個多月來……像是有人刻意將大家推進穀中,逼他行兇的。”
葉聞道說著說著,臉色也愈加沉重。樂東雲絲毫沒加留意,一拍腦門,叫道:“是啊,原來真正謀劃做局的人一直在千裏之外,他早知穀中藏有高人,但凡闖入就會慘遭殺害,因此利用敷和寶劍造謠,故意暴露山穀的位置,驅使江湖中人入穀尋劍,最終借兇手之手將入穀的武林同道盡數殺死。”
他沉思片刻,見葉聞道默不作聲,故意將聲音調高:“當晚在平陽莊上,各派首腦都說寶劍的消息出自天山,是晁掌門從外國術士口中得知的,這實在不可思議,天底下哪有未卜先知的人?又哪有將如此機密廣而告之的道理?這其中定是哪裏出問題。葉兄弟,我本不應該質疑令師,但始終認為,晁掌門在此次事件中必定有所隱瞞,你……你能具實以告嗎?”
葉聞道臉色鐵青,要是從前,有誰膽敢如此說起恩師,他必然奮起力爭,但此時此刻,認知竟出現了不可扭轉的偏差,而讓他發生這種轉變的,也就是讓這案情變得撲朔迷離的,除了兇手鬼神般的劍法外,就是家師在異國男子口中得知的那幾句預言了。
樂東雲雖然問得倉促,但這個問題葉聞道無刻不掛在腦海裏,苦苦沒有結論。倒不是說在邏輯上找不到答案,而是順著現有的信息往下推論,恩師的麵目將漸發變得猙獰,這是葉聞道無法接受的。接受它所帶來的傷害,不亞於讓自己親手推翻信奉多年的性理。不到最後一刻,誰願意相信世間最大的惡源會是自己最親的人呢?他之所以能體諒樂東雲質疑父親的痛楚,原因多半在此。
他努力收拾內心的波瀾,但聲音已略顯無力:“不瞞樂兄,我在天山上親眼見過那名異國男子,雖不曾耳聞他和家師的對話,但空同子曾偷聽,可見其中提到劍在豫章的消息不假。我下山前也曾詳加請示,家師說任務隻是調查取劍,別無他圖。”
樂東雲搖頭道:“這斷然不是實情,敷和寶劍不知有多少人眼紅,那異國男子若知道劍在豫章,為什麽自己不來取劍,反而將消息傳布出去,便宜他人?何況聽你說,晁掌門與那人隻在幾十年前見過一麵,連對方都已不記得令師了,兩人交情是可想而知的淺薄,這麽貴重的消息,哪會輕易說出口。再說了,如果劍真在那山穀裏,那你後來進入穀中,可曾發現絲毫蹤跡?”
這問題直擊葉聞道的心胸,在樂東雲說出的刹那間,就連葉聞道本人都質疑起恩師來,饒是他心性堅定,刹那後又恢複鎮定,道:“我從小與家師治學,對家師的言行甚是了解。我本也不信世間有求神問卦之事,但家師既然深信不疑,想來自有他的道理。至少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那異國男子確實有先見之明,至於他如何得知兇手藏身山穀中的消息,是未卜先知,還是機緣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樂東雲道:“那異國人若真能未卜先知,也必能算到五派人馬有去無迴,直接將結果告知晁掌門不是更加省事?這等裝神弄鬼的馬戲,我定不相信。”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樂兄,若非親眼目睹,你敢相信世間有人能將所有劍法學全?可見人的固有經驗,未必如事實本身,這天下奇人奇物多著呢。”見樂東雲不置可否,葉聞道終於從懷中取出那幅絹布,道:“樂兄看看這是什麽。”
樂東雲接過一看,見這絹布質地奇特,撫在手掌上感同玉石般溫潤,折卷處也不顯折痕,當即讚歎:“世間竟有如此材質材料,絲織技巧端的了得!我曾聽說西域大秦國盛產雜色綾、火浣布,至今未曾見識,莫不就是這東西?”
葉聞道道:“材質我也說不清楚,隻知這是一張地圖,樂兄弟請看。”將那絹布徐徐展開。
樂東雲仔細打量,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仿如麵前是一件絕世奇珍,異常耀眼奪目,不由自語:“這圖繪製得竟如此詳盡,技藝可比中原強多了。你看這山川河流的顏色、走向,活脫脫就是原物刻製的,像是天上的神仙照著山川地界拓印的一般。奇怪!啊?這……這正是那山穀附近的地形圖……你從何處得來?”
葉聞道鎮定地道:“不瞞樂兄,這圖正是那異國男子遺贈之物,下山前家師將此圖轉授於我,我原不以為意,但那夜與李三公子等來到穀前,才發現其處地形與圖上毫厘不差,這才不敢輕率入穀,也算是這卷圖紙救了我一命。”
樂東雲先是為眼前奇物所震服,後被葉聞道的解釋所引導,本來清晰的思緒逐漸晦澀,良久才說:“這麽說來,晁掌門多半是被那異國人蒙蔽了。便教是我,看到這等精製的圖紙也會深信不疑。我曾有幸觀摩樂子正做的《禹跡圖》,他‘計裏畫方’的繪製技藝當世無雙,極為精準,但成圖時間極長,刻尺校對更是耗盡心力。這圖的精度有過之無不及!隻是按此等精度繪製,非得三年五載才能繪好不可,難不成那外國人幾年前就預知這山穀中有古怪,提前到此勘察測繪?這於理不通!他費盡這份心力,究竟想要達到何種目的?”
“唐兄弟,”葉聞道的迴答不緊不慢:“如果兇手真將天下的劍術學全了,那他是樂大俠也好,是鍾離青以及其他人也罷,其實性質都是等同的,都已超出了人的能力範圍,甚至與妖魔無異了。既然如此,就算知道了誰是兇手,武林同道又能拿他怎麽樣呢?隻無非是一個個地送死罷了。”
樂東雲聽他這麽一說,總算從思維的死胡同中鑽了出來,當即附和:“葉兄所言甚是!就目前情勢而言,追究誰是兇手確無意義,他劍法神乎其技,整個江湖怕經受不住他幾劍。我原以為兇手蓄意行兇,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殺人,這麽看來倒是高看各個門派了。兇手更像個不問世事的隱士,對山穀外的世界漠不關心,似乎隻想守護著山穀裏的秘密,不許外人踏足而已。”
“不錯!”葉聞道點了點頭:“兇手視人如草,殺人極其隨意,他根本不關心死者的身份,不管是誰,但凡入穀,一概格殺。他也似乎不計較殺人的後果,仿佛身份遠高於我們,整個江湖約束不了他。”
樂東雲順著思路進一步補充:“正是這樣!兇手若真是為了敷和寶劍殺人,或想消磨某個江湖勢力,或嫁禍平陽莊,那加害對象必然有所針對,如今他將整個江湖都得罪了,就更讓人百思不解,好像兇手不是人,而是將山穀視為自己領地的猛獸。”
“兇手非但沒有殺人動機,更離譜的是,他似乎也不想主動殺人,”葉聞道的觀點開始帶著矛盾:“以他的劍法實力,就是把整個江湖挑翻都非難事,犯不著用什麽鬼蜮伎倆,更沒必要躲在山穀之中。與其說他埋伏穀裏,倒不如說是我們冒犯了他。”
“如此說來,從上月六派弟子失蹤開始,到李三公子出事那晚,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兇手一直蟄伏穀中,”樂東雲道:“那這山穀究竟有何秘密,兇手不想讓外人知曉?他在穀中一月有餘,不惜屠戮各大門派,究竟是為了守護什麽事物?是那把敷和寶劍嗎?”
葉聞道搖搖頭:“當時大家搜遍了穀中,除遇難者的屍首外,並未察覺穀中有什麽異樣,就連那座……”剛想將地圖中亭子的事情說出,但話到嘴邊,還是縮了迴來:“即便敷和寶劍真在穀中,兇手找到後就該走了,又何苦在荒山野嶺待上一月?若山穀真有秘密,抑或是他的領地,那探虛子、項在恩出事後的三個時辰後,我們悉數進入穀中,而兇手卻已不在,這又作何解釋呢?我總覺得,兇手這個月是在等待什麽。”
樂東雲聽到這裏,不免心生愧窘,不得不說:“葉兄之前說兇手隻殺入穀之人,可不照樣漏了一個我嗎?我猜想你們進穀之時,兇手正將我安置在此處,所以才離開山穀吧。”
話說到這,任誰都清楚兇手是誰了,可葉聞道的迴應卻不同尋常:“當日不見你的屍身,我也作如是想。一路尾隨追蹤,以為找到了你就能得知兇手,可這幾天越是思索,越覺事實沒這麽簡單。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人是樂大俠殺的,他也未必就是真兇……”
在樂東雲聽來,一向嚴謹的葉聞道說話有些牽強,甚至是有意在包庇自己的父親了,這時候樂東雲覺得對方是父親的兒子,自己反而不是了,他想不通葉聞道這麽說的目的是什麽,是存心替自己開脫,還是單純地仰慕父親。
而此時葉聞道心中所想,恰恰是自己的授業恩師,他不知道接下來的話該不該說,但又不得不將問題指向事故的源頭:“我已說過,殺人者一無動機,二又不殺穀外之人,他縱有通天本領,隻要大家不入山穀,斷然不會加害。那為何偏偏這月來不斷有人闖進山穀?那裏地段偏僻,人跡罕至,按理說不會招來這麽多人馬,可這一個多月來……像是有人刻意將大家推進穀中,逼他行兇的。”
葉聞道說著說著,臉色也愈加沉重。樂東雲絲毫沒加留意,一拍腦門,叫道:“是啊,原來真正謀劃做局的人一直在千裏之外,他早知穀中藏有高人,但凡闖入就會慘遭殺害,因此利用敷和寶劍造謠,故意暴露山穀的位置,驅使江湖中人入穀尋劍,最終借兇手之手將入穀的武林同道盡數殺死。”
他沉思片刻,見葉聞道默不作聲,故意將聲音調高:“當晚在平陽莊上,各派首腦都說寶劍的消息出自天山,是晁掌門從外國術士口中得知的,這實在不可思議,天底下哪有未卜先知的人?又哪有將如此機密廣而告之的道理?這其中定是哪裏出問題。葉兄弟,我本不應該質疑令師,但始終認為,晁掌門在此次事件中必定有所隱瞞,你……你能具實以告嗎?”
葉聞道臉色鐵青,要是從前,有誰膽敢如此說起恩師,他必然奮起力爭,但此時此刻,認知竟出現了不可扭轉的偏差,而讓他發生這種轉變的,也就是讓這案情變得撲朔迷離的,除了兇手鬼神般的劍法外,就是家師在異國男子口中得知的那幾句預言了。
樂東雲雖然問得倉促,但這個問題葉聞道無刻不掛在腦海裏,苦苦沒有結論。倒不是說在邏輯上找不到答案,而是順著現有的信息往下推論,恩師的麵目將漸發變得猙獰,這是葉聞道無法接受的。接受它所帶來的傷害,不亞於讓自己親手推翻信奉多年的性理。不到最後一刻,誰願意相信世間最大的惡源會是自己最親的人呢?他之所以能體諒樂東雲質疑父親的痛楚,原因多半在此。
他努力收拾內心的波瀾,但聲音已略顯無力:“不瞞樂兄,我在天山上親眼見過那名異國男子,雖不曾耳聞他和家師的對話,但空同子曾偷聽,可見其中提到劍在豫章的消息不假。我下山前也曾詳加請示,家師說任務隻是調查取劍,別無他圖。”
樂東雲搖頭道:“這斷然不是實情,敷和寶劍不知有多少人眼紅,那異國男子若知道劍在豫章,為什麽自己不來取劍,反而將消息傳布出去,便宜他人?何況聽你說,晁掌門與那人隻在幾十年前見過一麵,連對方都已不記得令師了,兩人交情是可想而知的淺薄,這麽貴重的消息,哪會輕易說出口。再說了,如果劍真在那山穀裏,那你後來進入穀中,可曾發現絲毫蹤跡?”
這問題直擊葉聞道的心胸,在樂東雲說出的刹那間,就連葉聞道本人都質疑起恩師來,饒是他心性堅定,刹那後又恢複鎮定,道:“我從小與家師治學,對家師的言行甚是了解。我本也不信世間有求神問卦之事,但家師既然深信不疑,想來自有他的道理。至少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那異國男子確實有先見之明,至於他如何得知兇手藏身山穀中的消息,是未卜先知,還是機緣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樂東雲道:“那異國人若真能未卜先知,也必能算到五派人馬有去無迴,直接將結果告知晁掌門不是更加省事?這等裝神弄鬼的馬戲,我定不相信。”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樂兄,若非親眼目睹,你敢相信世間有人能將所有劍法學全?可見人的固有經驗,未必如事實本身,這天下奇人奇物多著呢。”見樂東雲不置可否,葉聞道終於從懷中取出那幅絹布,道:“樂兄看看這是什麽。”
樂東雲接過一看,見這絹布質地奇特,撫在手掌上感同玉石般溫潤,折卷處也不顯折痕,當即讚歎:“世間竟有如此材質材料,絲織技巧端的了得!我曾聽說西域大秦國盛產雜色綾、火浣布,至今未曾見識,莫不就是這東西?”
葉聞道道:“材質我也說不清楚,隻知這是一張地圖,樂兄弟請看。”將那絹布徐徐展開。
樂東雲仔細打量,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仿如麵前是一件絕世奇珍,異常耀眼奪目,不由自語:“這圖繪製得竟如此詳盡,技藝可比中原強多了。你看這山川河流的顏色、走向,活脫脫就是原物刻製的,像是天上的神仙照著山川地界拓印的一般。奇怪!啊?這……這正是那山穀附近的地形圖……你從何處得來?”
葉聞道鎮定地道:“不瞞樂兄,這圖正是那異國男子遺贈之物,下山前家師將此圖轉授於我,我原不以為意,但那夜與李三公子等來到穀前,才發現其處地形與圖上毫厘不差,這才不敢輕率入穀,也算是這卷圖紙救了我一命。”
樂東雲先是為眼前奇物所震服,後被葉聞道的解釋所引導,本來清晰的思緒逐漸晦澀,良久才說:“這麽說來,晁掌門多半是被那異國人蒙蔽了。便教是我,看到這等精製的圖紙也會深信不疑。我曾有幸觀摩樂子正做的《禹跡圖》,他‘計裏畫方’的繪製技藝當世無雙,極為精準,但成圖時間極長,刻尺校對更是耗盡心力。這圖的精度有過之無不及!隻是按此等精度繪製,非得三年五載才能繪好不可,難不成那外國人幾年前就預知這山穀中有古怪,提前到此勘察測繪?這於理不通!他費盡這份心力,究竟想要達到何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