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她真的不想當女帝/尚公主 作者:喜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時代如此,不是她的錯。
也不能稱作是錯。
隻能說,她們之間存在差異,且彼此不認同。
「詡兒……」太皇太後接著找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孫子,她到底是心疼孫子的。
趙瑾沒有再說話,生老病死終究是逃不過的自然法則。
她心裏有些惆悵與難過,母女一場,她做不到無動於衷。
唐韞修似乎察覺到她的情緒,伸手來握住了她的手。
太皇太後是在第二天早上走的,那時候窗外的一縷陽光正好穿透進來,而床榻上的那位尊貴的女人也在這時候沒了唿吸,與世長辭。
太皇太後薨逝,享年七十六。
趙瑾守孝了一段時間。
也就是在這一年,武朝向越朝發兵。
此刻,不管是武朝的官員,還是天下之人,都深深意識到這位女帝的野心。
她想要一統天下。
歷代君王敢想不敢做,或者甚至不願意去想的野心,她正在付諸行動,並且勢在必得。
武朝的軍隊正在為他們的君王統一天下。
這也是趙瑾打出來的號召。
歷史正在被重新譜寫,屬於武朝的輝煌在這位女帝手上熠熠生輝。
作者有話說:
第179章 一統天下
即便是這樣, 武朝與越朝的戰爭也持續了將近兩年時間。
原因自然是多方麵的,一來趙瑾的目的是統一,不是摧毀, 也不是耀武揚威。
禹朝投降之後, 禹都人的生活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兩國的人變為一國,加之趙瑾刻意頒布法令,武朝子民一律平等。
當然這是在收攏人心。
趙瑾當然明白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的意思,武朝將禹朝收歸囊中, 靠的是武力, 而要讓所有人心甘情願成為武朝人, 自然是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歸降的禹朝人過得越好, 正在經歷內憂外患的越朝人才會更容易動搖。
民心依舊重要。
身在高位的人自然可以輕而易舉用武力解決一切, 但趙瑾討厭一切隨之而來的爛攤子和不穩定因素。
自古以來, 暴君死得最慘。
趙瑾還想安穩退休。
越朝的大王年紀並不大, 但長久以來沉溺酒色,禦下不行, 在打戰期間更是大肆搜刮民膏,朝中有不少臣子, 儼然也都跟著投靠了武朝。
趙瑾不在乎那些人品行如何, 能用便行。
帝王不是聖人。
捷徑在前,趙瑾也不在乎多少細節。
帶兵的人是唐韞錦, 恢復記憶後,唐世子在朝廷上每日引經據典同文官對罵,憑一己之力提升了武官的文化水平。
當趙瑾下令讓唐韞錦當那個掛帥的將軍時, 滿朝文武幾乎是沒有任何意見。
那個唐世子不打戰的時候攻擊範圍囊括所有自找麻煩的同僚。
不限文武。
在武朝軍隊就要攻破越朝首都前, 越朝的起義軍先一步將帝王的頭顱砍下, 妄想著遷都再重新立國。
隻是一個國家不是幾個有點腦子的人混在一起建立勢力再一起忽悠百姓便可高枕無憂的。
眾人皆道做皇帝是多麽風光的事情,大多數推翻王朝再重建的人,隻想著在權力巔峰之上尋歡作樂。
主宰他人命運。
一個沒有係統和合理秩序的國度,根本稱不上是一個能夠長遠發展下去的國家。
果不其然,用不著兩個月,起初一起建立勢力的幾個首領就因為手上的權力鬧崩,繼而新新建起來的甚至還沒有多少遮風擋雨能力的國度分崩離析,恍若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的嬌花。
而那些妄想著新生勢力拯救越朝的百姓們也終將意識到自己被騙,因為沒什麽不同,從前大張旗鼓說著救民於水火之間,如今到頭來,享受的隻是那些個首領。
妻妾成群,金銀珠寶,手握權力。
被奴役的依舊是他們。
沒有變過,甚至因為那些人膨脹的欲望,他們被剝削得更多。
某種程度上,這樣的日子對於百姓來說已經麻木。
再看看已經併入武朝境地之內的禹都人,武朝皇帝為了彰顯大國風範,朝廷中甚至已經有不少禹都出身的官員。
這一代,依舊有人記得武朝與禹朝,那麽下一代呢,再往後呢?
國破人亡的威脅在即,自然有人想著拚命,但還能比如今更加糟糕嗎?
沒有任何預兆般,首領們開始自相殘殺,底下的軍師各為其主,但不管成王敗寇,武朝的大軍兵臨城下。
曾經信誓旦旦說著護百姓於水火之中的軍隊以及黃袍加身的人跑得比誰都快,連自己尋歡作樂時下麵進獻的美人都沒來得及帶上,隻帶著為自己生過孩子的。
武朝大軍過境,投降者不殺,這是一貫的原則。
至於逃走的軍隊,既然是軍隊,自然沒有放任的道理。
那些個首領死的死傷的傷,投降不代表一定能活著。
成王敗寇。
依舊是這個道理。
至此,曾經三國鼎立的局麵變成了一家獨大,越朝也成為了武朝的一部分。
周圍的各種小國自然是見風使舵的,在武朝大軍以及那些殺傷力十足的武器到來之前就已經修了投降書。
橫豎局麵已定,這樣一個國家,他們還有什麽好說的?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也不能稱作是錯。
隻能說,她們之間存在差異,且彼此不認同。
「詡兒……」太皇太後接著找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孫子,她到底是心疼孫子的。
趙瑾沒有再說話,生老病死終究是逃不過的自然法則。
她心裏有些惆悵與難過,母女一場,她做不到無動於衷。
唐韞修似乎察覺到她的情緒,伸手來握住了她的手。
太皇太後是在第二天早上走的,那時候窗外的一縷陽光正好穿透進來,而床榻上的那位尊貴的女人也在這時候沒了唿吸,與世長辭。
太皇太後薨逝,享年七十六。
趙瑾守孝了一段時間。
也就是在這一年,武朝向越朝發兵。
此刻,不管是武朝的官員,還是天下之人,都深深意識到這位女帝的野心。
她想要一統天下。
歷代君王敢想不敢做,或者甚至不願意去想的野心,她正在付諸行動,並且勢在必得。
武朝的軍隊正在為他們的君王統一天下。
這也是趙瑾打出來的號召。
歷史正在被重新譜寫,屬於武朝的輝煌在這位女帝手上熠熠生輝。
作者有話說:
第179章 一統天下
即便是這樣, 武朝與越朝的戰爭也持續了將近兩年時間。
原因自然是多方麵的,一來趙瑾的目的是統一,不是摧毀, 也不是耀武揚威。
禹朝投降之後, 禹都人的生活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兩國的人變為一國,加之趙瑾刻意頒布法令,武朝子民一律平等。
當然這是在收攏人心。
趙瑾當然明白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的意思,武朝將禹朝收歸囊中, 靠的是武力, 而要讓所有人心甘情願成為武朝人, 自然是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歸降的禹朝人過得越好, 正在經歷內憂外患的越朝人才會更容易動搖。
民心依舊重要。
身在高位的人自然可以輕而易舉用武力解決一切, 但趙瑾討厭一切隨之而來的爛攤子和不穩定因素。
自古以來, 暴君死得最慘。
趙瑾還想安穩退休。
越朝的大王年紀並不大, 但長久以來沉溺酒色,禦下不行, 在打戰期間更是大肆搜刮民膏,朝中有不少臣子, 儼然也都跟著投靠了武朝。
趙瑾不在乎那些人品行如何, 能用便行。
帝王不是聖人。
捷徑在前,趙瑾也不在乎多少細節。
帶兵的人是唐韞錦, 恢復記憶後,唐世子在朝廷上每日引經據典同文官對罵,憑一己之力提升了武官的文化水平。
當趙瑾下令讓唐韞錦當那個掛帥的將軍時, 滿朝文武幾乎是沒有任何意見。
那個唐世子不打戰的時候攻擊範圍囊括所有自找麻煩的同僚。
不限文武。
在武朝軍隊就要攻破越朝首都前, 越朝的起義軍先一步將帝王的頭顱砍下, 妄想著遷都再重新立國。
隻是一個國家不是幾個有點腦子的人混在一起建立勢力再一起忽悠百姓便可高枕無憂的。
眾人皆道做皇帝是多麽風光的事情,大多數推翻王朝再重建的人,隻想著在權力巔峰之上尋歡作樂。
主宰他人命運。
一個沒有係統和合理秩序的國度,根本稱不上是一個能夠長遠發展下去的國家。
果不其然,用不著兩個月,起初一起建立勢力的幾個首領就因為手上的權力鬧崩,繼而新新建起來的甚至還沒有多少遮風擋雨能力的國度分崩離析,恍若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的嬌花。
而那些妄想著新生勢力拯救越朝的百姓們也終將意識到自己被騙,因為沒什麽不同,從前大張旗鼓說著救民於水火之間,如今到頭來,享受的隻是那些個首領。
妻妾成群,金銀珠寶,手握權力。
被奴役的依舊是他們。
沒有變過,甚至因為那些人膨脹的欲望,他們被剝削得更多。
某種程度上,這樣的日子對於百姓來說已經麻木。
再看看已經併入武朝境地之內的禹都人,武朝皇帝為了彰顯大國風範,朝廷中甚至已經有不少禹都出身的官員。
這一代,依舊有人記得武朝與禹朝,那麽下一代呢,再往後呢?
國破人亡的威脅在即,自然有人想著拚命,但還能比如今更加糟糕嗎?
沒有任何預兆般,首領們開始自相殘殺,底下的軍師各為其主,但不管成王敗寇,武朝的大軍兵臨城下。
曾經信誓旦旦說著護百姓於水火之中的軍隊以及黃袍加身的人跑得比誰都快,連自己尋歡作樂時下麵進獻的美人都沒來得及帶上,隻帶著為自己生過孩子的。
武朝大軍過境,投降者不殺,這是一貫的原則。
至於逃走的軍隊,既然是軍隊,自然沒有放任的道理。
那些個首領死的死傷的傷,投降不代表一定能活著。
成王敗寇。
依舊是這個道理。
至此,曾經三國鼎立的局麵變成了一家獨大,越朝也成為了武朝的一部分。
周圍的各種小國自然是見風使舵的,在武朝大軍以及那些殺傷力十足的武器到來之前就已經修了投降書。
橫豎局麵已定,這樣一個國家,他們還有什麽好說的?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