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八年,五月十五日夜,燕國徒河城。


    一輛馬車緩緩行駛在夜色中,十幾名親衛騎馬簇擁在馬車左右。。


    嗖!嗖!嗖!


    一陣破空聲傳來,一簇密集的箭雨激射而至,轉瞬將整輛馬車全部淹沒。


    啊!~啊!~啊!~


    淒厲的慘叫在極短的時間內戛然而止。


    馬車中的貴人,正是燕國禁衛南軍副元帥高河,燕王元利貞最重要的親信之一。


    高河雖然才能不足,但深知自己能坐上這個位置主要仰賴燕王信任,所以對燕王始終忠心耿耿,全力支持燕王新政。


    這幾年,隨著南邊大周的快速崛起,尤其是泰興六年那一仗對燕國朝野構成的巨大心理衝擊。


    燕王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膽敢阻礙他富國強兵的,都該死。


    庫裏勒會議重開時的十三世勳,已經有五個被族滅,中小世勳被滅者數以百計。


    忍無可忍的燕國世勳,終於達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但是,軍權牢牢掌握在燕王手中,搞事情就是找死。


    所以,代燕王掌握軍權的大將就成為心懷不滿的世勳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五月十五這日夜間。


    禁衛南軍副元帥高河、禁衛北軍副元帥尉遲長風幾乎同時遇刺。


    高河身亡,尉遲長風身負重傷。


    燕王震怒,但還未來得及徹查。


    徒河、襄都就爆發了軍事政變。


    一群掌握一定軍權的世勳,起兵擁立元利貞的親弟弟元利明為燕王。


    叛軍裹挾元利明離開襄都,一路向西,與徒河叛軍合流,在徒河城擁立元利明登基為燕王。


    徒河城中不肯附逆的燕軍被誅殺者近萬。


    燕王元利貞也是果斷,重新任命了襄都禁軍主要將領後,即刻禦駕親征,並下詔燕國士民勤王。


    叛軍沒有大義,內部不穩,肯定無法長久。


    於是便遣使向大周求援,事成之後,願世代為大周附屬國。


    消息十萬火急地傳迴洛都。


    薑雲逸上次擺了軍方一道,叫燕國得以喘息。


    局勢演變至如今局麵,肯定是不可能再摁住的,也沒有充分的理由繼續摁住。


    打吧,打吧。


    於是,友誼關、葫蘆口的四萬周軍,打著協助兄弟之邦穩定局勢的名義出兵徒河。


    周軍先與徒河叛軍夾擊,擊潰了元利貞的主力,元利貞敗退襄都。


    周軍一邊接管徒河城,一邊派遣一萬輕騎晝夜兼程,奔襲襄都。


    五月二十八日,周軍包圍襄都。


    後續大軍陸續進入燕國腹地,各地望風披靡。


    周軍圍而不攻,整整三個月,三十萬人口的襄都人相食。


    窮途末路的燕王元利貞發了狂,在城中大肆屠戮並未反叛附逆的世勳,引發世勳集團的殊死反抗。


    燕王元利貞被世勳燒死在王宮之中,國相丘太一自殺殉國。


    九月初一,元利貞死後第二日,襄都開城投降。


    周軍入城第一件事,先滅了燕國王室。


    凡是,姓元的男丁,不留活口。


    工具人元利明死於水土不服。


    對元氏宗親的追殺,整整持續了好幾年,直至徹底銷聲匿跡。


    泰興九年,三月初八。


    大周皇帝駕臨襄都,祭祀燕太祖後,以外戚身份代領燕王。


    說是待找到燕太祖嫡係後人後,再還政元氏。


    隻可惜,遼東之地此後再也沒有人敢姓元了。


    燕國世勳幾乎都死於內亂,碩果僅存的丘太泉代表燕地入閣為相竟然順理成章了。


    遼東周姓第一大族出身的韓黎明出任遼東牧,總攬遼東九郡政務。


    周燕一體化完成了軍事和政治程序。


    大周的輿論陣地火力全開,主要宣揚三項:


    其一,元利貞這一脈得國不正,又倒行逆施,燕國沉淪,主要是元利貞的責任。


    有幸存的燕國世勳全力助攻,此事很快就蓋棺定論,反正元利貞那個死鬼也不可能跳出來狡辯;


    其二,被薑雲逸壓箱底的周燕同源研究的一係列成果,被集中放了出來。


    總之,周燕三千年前是一家,一千年前是一家,五百年前是一家,如今又成為一家是理所當然的。


    其三,隆重紀念國相丘太一和北宮明滅,把這兩位曆史名臣打造成燕人亡國後的精神寄托。


    有如此能臣忠良襄助,仍然能亡國,可見元利貞不僅得國不正,還是個廢物。


    這些年大周科舉網羅的數十位燕國士子,得到重用,開始接管燕東政局。


    被元利貞殺得元氣大傷的燕國世勳集團根本無力反抗,隻能搖尾乞憐才能得一席立足之地。


    燕東五千萬畝良田被收歸公有,按照人頭均分給原來的農奴耕種,登時引得一片歡唿。


    隻這一項均田政策,就迅速穩定了燕地人心。


    ……


    泰興十年,二月初一。


    因燕國動亂而推遲了一年的十年期大朝會在洛都召開。


    大周境內頭麵人物、包括燕地主要代表、西域十六國使者、三韓、安南、琉球使者,共同出席十年一度的超級大朝會。


    內閣首相趙廣義代表朝廷,總結第一個十年發展規劃綱要落實完成情況。


    除田政革新和稅製革新進展略遜於預期外,其他各方麵均圓滿甚至超額完成任務。


    大朝會公布了大周帝國第二個十年發展規劃綱要。


    主要內容包括:


    完成天下田畝清丈,


    完成兩稅改革;


    遷都廣陽,


    研發出實用型蒸汽機,


    鋪設長安至洛都、廣陽至襄都鐵路,


    掌握東亞海權,


    扶持宗室南洋、西域封建,


    完成西域政局建構,


    掃盲一千萬人口。


    十年一度大朝會後,大周帝國再次進入了新的發展快車道。


    泰興十一年。


    先帝三皇子長子,在朝廷大軍扶持下,在夷播海西岸立國。


    據說,國相是一位姓林的書生。


    據說,林書生的國相任命文書,是洛都鐵氏兄弟送去的。


    據說,鐵氏兄弟對林書生愛不釋手,念念不忘,戀戀不舍。


    姓林的哭著喊著賭咒發誓自己對大周忠貞不二,一定好好輔佐國王為大周守衛西域。


    泰興十三年,博物院終於拿出了第一款可以實用的蒸汽機。


    交通建設部,啟動了邯鄲至濮陽的鐵路。


    主要就是這裏地勢比較平,容易搞。


    泰興十五年,廣陽新都落成,定名北平。


    顏如鳳和孫山夫婦總算是混上自己的全產權房子了。


    聽說是顏如鳳現在一年幾十萬的稿費,這娘們兒現在可是大周人鬼情未了一姐。


    同年,連接關內關外的襄都——北平——邯鄲鐵路幹線開建。


    北平至邯鄲段,地勢平坦,但北平至襄都段沿途要經過友誼關、葫蘆口和徒河口等險要地段,無法完全走平地。


    鐵路鋪設難度是次要方麵,關鍵是當前的蒸汽機動力不足以驅動列車爬坡。


    薑某人靈感勃發,提出之字形過山方案,並在列車前後各安置一個蒸汽機車頭。


    如此巧思,果然輕鬆解決了鐵路難以過山的曆史性難題。


    泰興十六年,大周水師二十艘戰列艦、三十六艘巡洋艦下南洋。


    在馬六甲港口外放了幾聲空炮後,在大西洋敗給大不列顛的荷蘭人,早就沒了霸主的精氣神,沒有做無謂的反抗,直接請求談判。


    最終,大周帝國與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簽署了馬六甲協定。


    協定規定,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三國承認大周對東亞海權的支配地位,允許大周通商昆侖洲東岸,荷蘭人歸還夷洲島。


    大周則保障三國在東亞的既得利益,允許三國在南海、錢塘、北海和北平開設領事館。


    當年江東叛亂時,先逃到夷洲,又逃到南洋的吳氏和胡氏,被押送迴大周。


    除主犯淩遲處死外,嫡係男丁盡數斬首。


    不是皇帝心黑手辣,而是薑某人一力主張從嚴處置,要求朝廷對江東之地務必時刻高度警惕,不可有任何放鬆。


    泰興十八年。


    先帝二皇子長子前往呂宋島封建,九皇子至馬來半島封建,還有幾位宗室前往加裏曼丹、爪哇島一帶封建。


    朝廷同步頒布政策,鼓勵子民移居南洋。


    隻有充足的周人血統,才是這些海外封建王國生存的基本保證,周人在南洋本來就有深厚的血緣基礎的。


    泰興二十年,第三個十年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大工程。


    第一大工程:全球航路探索。


    大周花費重金從西洋人手中購買海圖、聘用西洋海員擔任向導,開始了全球航路探索。


    一路從北海出海,繞過朝鮮半島,經東朝鮮海,過北海道,經阿留申群島,至於北美大陸。


    一路從錢塘下南洋,出馬六甲海峽,向西經印度、大食,繞過好望角,抵達歐羅巴洲。


    一路下南洋,穿過爪哇群島,至於大洋洲。


    第二大工程:西域鐵路建設。


    西域鐵路,從長安出發,至於夷播海以東碎葉城。


    全長七千裏,其間要翻山越嶺,途經大漠,難度可想而知。


    工程總投資五千萬萬錢,計劃二十年完工。


    光沿途的防護林,就要占據總投資的三成。


    該項目一經提出,立刻招致朝野許多反對。


    但薑雲逸一力堅持,他說:


    我們這個時代,如果不肯做,後人未必還有機會做。


    隻有用鐵路將中原與西域緊密連接起來,朝廷才能一勞永逸地對西域進行掌控。


    否則一旦國勢衰退,西域還是會丟。


    西域鐵路,政治和戰略效益才是第一位的,經濟效益處於次要地位,且隻要經營得當,是可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的。


    這個時間點,當年老一代重臣早就凋零光了,連趙相都退隱三年了,沒有人可以阻止已經無敵的薑某人。


    曆史證明。


    西域鐵路的修建完全正確,為此後幾百年間帝國牢牢掌握西域,繼而支配世界島,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


    雖然該項目投資巨大,短期看不到可觀迴報,但此時大周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九百萬萬錢,整個東亞的貿易都在大周掌握之中。


    大周牢牢掌握著東亞的政治軍事金融經濟文化主導權。


    西域鐵路專項債券連發了十五年,每年近四百萬萬,連西洋人都來買了不少,相當於交保護費了。


    隨著西域鐵路的開通,絲綢之路重開,不斷有中原人口移居西域,為西域的繁榮穩定做出了卓越貢獻。


    泰興二十年大朝會,還有一件小事,要求東瀛國天皇去“皇”號,改稱國王。


    皇與帝是大周天子專屬,不允許僭越。


    此事自然引起了東瀛的反彈。


    後來,大周扶持九州大名龍造寺上洛,推翻了原來的足利幕府,天皇也順理成章地改了稱號。


    大周駐軍九州、琉球,成為維護東亞政治穩定的基石。


    泰興二十一年。


    大周設立北洋都護府,統領興安嶺以北、庫頁島等廣袤的冰原地區。


    泰興二十二年。


    大周也是世界第一艘鐵甲船下水,該船采用蒸汽動力和風帆動力兩種驅動方式。


    同年八月。


    北路和南路探險隊返迴母港,帶來了大洋洲和北美的消息。


    朝廷開始建立北方航線,通過扶持北美大陸印第安人,阻斷了西洋人對北美大陸的掌控。


    大洋洲方向,明相未卜先知地在地圖上點了一下,大周的勘探隊便不遠萬裏去挖出了鐵礦,據說品相相當好,比大周本土的好很多。


    泰興二十三年。


    周軍在西進途中與奧斯曼帝國遭遇。


    經過三年激戰,周軍水陸夾擊,徹底打散了奧斯曼帝國。


    泰興二十六年。


    大周在紅海與地中海之間組織開鑿運河。


    泰興二十九年。


    大周水師西洋艦隊與大不列顛海軍在直布羅陀地區激戰數月,不分勝負。


    泰興三十年,大周本土新組建的鐵甲蒸汽艦隊馳援西洋艦隊,在大西洋上針對不列顛船隻進行全麵絞殺。


    已經六十多歲的拉斐爾侯爵,被任命為直布羅陀總督,一時風光無兩。


    泰興三十五年。


    身體每況愈下的明相,越來越無法操持繁重的國事,辭去一切官位後,迴歸齊國公府著書,繼續為後世謀劃。


    兩年後,溘然長逝。


    享年五十六歲。


    泰興三十九年,皇帝姬泰北駕崩,廟號文宣。


    李夫人所出皇七子姬安康繼位。


    明相與文宣帝相繼去世後,大周帝國遵循先前製定的“半個世界”戰略,適度進行戰略收縮,以控製半個世界為基本戰略思路,不斷鞏固印太地區基本盤。


    西域鐵路在泰興三十九年如期修到碎葉城後,後繼者繼續向西延伸,一直拓展到西亞和東歐。


    歐亞大陸橋用了五十多年時間,完全貫通,這有力地奠定了世界島主導世界秩序的基礎。


    明相主政後期上馬的內燃機、發電機、無線電和熱氣球等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也在他死後十幾二十年裏陸續開花結果。


    美中不足的,就是人口政策沒有很好地落實下去,長期的繁榮穩定,導致人口大爆發。


    所幸,朝廷因勢利導,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推動周人走向世界,遍地開花的周人血統,成為大周主導世界秩序的重要基礎。


    野蠻掠奪與種族滅絕的惡劣行徑,得到有效遏製;人類文明,按照周人的文明觀有序發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嶽大都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嶽大都督並收藏大周神相:不信東風喚不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