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是半個月。
陳半鯉坐在桌子前,看著麵前擺放的一張泛黃的書頁。書頁邊緣破碎,顯然已經很有些年頭了。
這應該是從一本醫學典籍上撕下來的殘頁。那本書已經無處可尋,但這頁紙卻巧到極點的留了下來。
是的,當真是巧到極點。
這上麵記載了一個案例。一百五十七年前,京都南郊曾發現過一起匪夷所思的案件,死者死前全身焦灼,詭異的是焦痕是從頭部和心髒兩個地方蔓延開的,死時全身呈橘紅色。
然而,無論多高明的法訣,都要有真氣支撐才能使用,而這就是這名不過築基境界的修真者被錄進醫典的原因。
死者身上沒有任何可疑的真氣痕跡。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這是在修真界流傳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一句俗語。
雖然這句話有文字過多雕琢之嫌,但也不失其嚴謹性。
這本典籍將這起案例作為一種沒有被發現的病症記錄在案,陳半鯉卻從這症狀中看出了些奇特之處。
定魂是調和靈魂陰陽的過程。關於靈魂之力,修真界不多的研究有一點是很有名的,有關三百多年前的一場肉體與精神的辯論。
這場辯論由一位京都學院的學子提出,他認為真氣源自精神,此話一出,秉持真氣由天地元氣納入竅穴而生觀點幾百年的修真界群起而攻之。但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那名學生的觀點,修真界在一段時間裏涇渭分明地分成了精神本源和天地本源派。
至今這個論題還沒有結果,更是隨著人族對靈魂研究的避之不及,漸漸地被湮沒在了曆史的黃沙裏,再沒有人提起。
但無論是哪一派,都確定了一件事。
靈魂的屬性,是與真氣屬性有關的。
換句話說,陽魂生熾氣,陰魂生寒氣。陰陽交融,然後合泰,修真者真氣方能生生不息。
可以說定魂,是修真者從固守自封到擁抱世界的一個關鍵階段。
而這個病例,在陳半鯉花了半個月翻遍了藏書閣所有的有關典籍後,才從一些邊角處得出了一個猜想。
那個病例,是陽魂失衡而死。
但如果隻是單純的失敗案例,不會讓發現這件事的陳半鯉糾結猶豫至此。
首先,那個人死前是定魂境界。
這說明一件事,他在陽魂失衡的情況下成功突破了定魂。不管時間長短,哪怕他突破成功的下一瞬間就變成了一塊焦炭。但...他畢竟是成功了。
其次,一般人不行,不代表他不行。
他有那神秘功法,還有滄溟護體。先前那漩渦吞噬了滄溟劍凝聚了幾百年的精純劍氣,他不信如果自己真的內火焚身,那漩渦還能無聲無息,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又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最終陳半鯉無奈承認,這理由屬實有些牽強,但陳半鯉不在乎。或者說,他強迫自己不去在乎。
坐在桌前的少年臉上神色不斷變幻。不知過了多久,他發狠似的咬了咬牙,清秀的臉龐竟是顯出了一絲猙獰。
他等不及了。
築基後期已經羈累了他太多時間。他想在五年裏拿到蓬萊劍,就必須擁有足夠的實力,施一白剛在前幾天突破了定魂後期,付玉也是定魂中期,如果還止步不前,他連這些同輩都比不過,何談其他?
所以今天,他必須突破!
他收起那張紙,起身關好了門窗。確認一切無誤後,他從地上抓起幾本亂放的典籍,給自己騰出一塊空來,隨後在光滑地板上盤腿坐下,把滄溟擱置在膝頭,身旁擺放了一些丹藥。
閉目,心神內沉。
見到那片昏暗大海後,他沒有向下看,而是向上望去。
天地初開,一片混沌,氤氳著難以形容的色彩。
看了一眼後,他不再猶豫。真氣沿小冊上的路線在體內流轉,他的神識分出一些控製真氣,大部分再次內沉,就像書院先生們教訓人最喜歡說的話“我一眼把你望到底!”一樣,向身體更深處看去。
他的神識如墜深淵,不斷向黑暗中蔓延。
在他的意識裏仿佛過了很久,但其實不過片刻後,他感受到了靈魂的存在。
他的神識在同輩中,哪怕有了功法加持也不過彌補了自己的缺點,隻能算尋常。哪怕如此,他都感受到了一種殘缺的感覺。
神識所觸的不可見之處,那仿佛天地初開便存在於此的奇異氣息是他最本源的東西,是他所愛、所恨、所悲的集合,是隻屬於他的人生十六年的容器。
但它是殘缺的,有損傷的。代表陽魂的炙熱有餘,而陰柔不足。
陳半鯉猜想,或許這就是自己過於陽剛威猛的原因。
不再多想,他的神識落在靈魂上,試圖將此處與體內世界以功法之力連接。
真氣運轉,流轉不息。
有人說,這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身邊,你眼裏卻沒有我。年少的陳半鯉不懂這句話下是何等的心酸悲傷,但他覺得自己已經發現了那種距離。
明明都存在於自己的體內,卻仿佛隔著萬裏星海。
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感覺。他的神識遊離於靈魂之外,並試圖引陽魂之力入體內世界,他能感受到陽魂的熾熱,也能感受到靈魂受牽引的拖拽感。他好像分裂成了兩個人,一內一外注視著自己。
傳統上的距離定義在這裏不適用,這是人體最神秘的領域。那裏是星海彼端;那裏觸手可及。
他留在體內的神識注視著那片混沌色彩的天空。
忽然某一刻,那裏出現了一個肉眼難見的黑點。那黑點初始時近乎不可見,在某一刻忽然膨脹!
從微觀到無限大,隻用了一瞬間。
無限的光明綻放在整個世界!
那是星空誕生之時的光明,無限古老,無限神聖!
不知過了多久。
光明斂去,天空重現。
天空已經不複混沌,而是澄碧如最純淨的藍寶石。
那片大海也不再昏暗,浪濤湧動如金鱗萬片。
金鱗便是陽光。
天空上有一輪太陽。
陽魂之力化作的太陽靜靜懸掛在碧空中,仿佛已經存在了千萬年,向這個世界噴灑著虛幻的無窮的光和熱。
陳半鯉並未因第一步的成功而有任何喜悅的情緒,因為最關鍵、最危險。讓他猶豫不決的從來都不是第一步,而是第二步。
化陰魂為月。
關於這第二步,他已經有了一個成型的推論。
正常情況下,他此時應該按照引陽魂的步驟,引陰魂入體,然後化陰魂為月,牽引陰陽二氣,憑借功法令二氣交泰互生,從而實現體內的日夜更替,循環不息。
但他陰魂有缺,便需要一些外力來填補。眼下他能獲得的最精純的陰寒之力,便是滄溟劍的劍氣了。所以他預想的下一步,便是灌注滄溟劍氣入體。
看似很簡單的一個邏輯,實際上陳半鯉作出的構想在人類幾千年的修真曆史上都算得上是極其瘋狂的級別。
他此時的知識儲備處於一個很奇怪的狀態。不為人知的隱秘他所知極多,他知道三百年前提出那個推論的學生如今已位大楚官場青雲,他知道蓬萊劍現在就在京都;他的功法舉世無二;他的體內世界世間再無第二人。但他不知道正常功法的真氣運轉路線,不知自己劍心通明是多麽罕見的體質,更不知道自己之前表現出的一些東西對所謂普遍認知造成了怎樣的衝擊。
築基中期一劍勝定魂?
築基後期一劍春去也?
這都是白數不負責任的填鴨式教學造成的後果。他隻管給陳半鯉灌輸一些千年靈藥,卻忘了陳半鯉的消化能力;他應該在第一步就知道的諸多常識,白數也沒跟他講過。這就導致陳半鯉現在就像一個拿著頂級法器的三歲小孩,短短的胳膊隨便一揮,就會發生一些所有人都預想不到的事情。
是的,他認為的慎重思考,實則漏洞百出,不比他五歲時候跳進清塘鎮小院後井裏撈月亮聰明多少。
引滄溟填補陰魂之力就是陳半鯉的隨意一揮。
這一揮後,會發生什麽?
異變,就在他將滄溟劍氣引入真氣路線後產生了。
陳半鯉坐在桌子前,看著麵前擺放的一張泛黃的書頁。書頁邊緣破碎,顯然已經很有些年頭了。
這應該是從一本醫學典籍上撕下來的殘頁。那本書已經無處可尋,但這頁紙卻巧到極點的留了下來。
是的,當真是巧到極點。
這上麵記載了一個案例。一百五十七年前,京都南郊曾發現過一起匪夷所思的案件,死者死前全身焦灼,詭異的是焦痕是從頭部和心髒兩個地方蔓延開的,死時全身呈橘紅色。
然而,無論多高明的法訣,都要有真氣支撐才能使用,而這就是這名不過築基境界的修真者被錄進醫典的原因。
死者身上沒有任何可疑的真氣痕跡。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這是在修真界流傳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一句俗語。
雖然這句話有文字過多雕琢之嫌,但也不失其嚴謹性。
這本典籍將這起案例作為一種沒有被發現的病症記錄在案,陳半鯉卻從這症狀中看出了些奇特之處。
定魂是調和靈魂陰陽的過程。關於靈魂之力,修真界不多的研究有一點是很有名的,有關三百多年前的一場肉體與精神的辯論。
這場辯論由一位京都學院的學子提出,他認為真氣源自精神,此話一出,秉持真氣由天地元氣納入竅穴而生觀點幾百年的修真界群起而攻之。但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那名學生的觀點,修真界在一段時間裏涇渭分明地分成了精神本源和天地本源派。
至今這個論題還沒有結果,更是隨著人族對靈魂研究的避之不及,漸漸地被湮沒在了曆史的黃沙裏,再沒有人提起。
但無論是哪一派,都確定了一件事。
靈魂的屬性,是與真氣屬性有關的。
換句話說,陽魂生熾氣,陰魂生寒氣。陰陽交融,然後合泰,修真者真氣方能生生不息。
可以說定魂,是修真者從固守自封到擁抱世界的一個關鍵階段。
而這個病例,在陳半鯉花了半個月翻遍了藏書閣所有的有關典籍後,才從一些邊角處得出了一個猜想。
那個病例,是陽魂失衡而死。
但如果隻是單純的失敗案例,不會讓發現這件事的陳半鯉糾結猶豫至此。
首先,那個人死前是定魂境界。
這說明一件事,他在陽魂失衡的情況下成功突破了定魂。不管時間長短,哪怕他突破成功的下一瞬間就變成了一塊焦炭。但...他畢竟是成功了。
其次,一般人不行,不代表他不行。
他有那神秘功法,還有滄溟護體。先前那漩渦吞噬了滄溟劍凝聚了幾百年的精純劍氣,他不信如果自己真的內火焚身,那漩渦還能無聲無息,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又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最終陳半鯉無奈承認,這理由屬實有些牽強,但陳半鯉不在乎。或者說,他強迫自己不去在乎。
坐在桌前的少年臉上神色不斷變幻。不知過了多久,他發狠似的咬了咬牙,清秀的臉龐竟是顯出了一絲猙獰。
他等不及了。
築基後期已經羈累了他太多時間。他想在五年裏拿到蓬萊劍,就必須擁有足夠的實力,施一白剛在前幾天突破了定魂後期,付玉也是定魂中期,如果還止步不前,他連這些同輩都比不過,何談其他?
所以今天,他必須突破!
他收起那張紙,起身關好了門窗。確認一切無誤後,他從地上抓起幾本亂放的典籍,給自己騰出一塊空來,隨後在光滑地板上盤腿坐下,把滄溟擱置在膝頭,身旁擺放了一些丹藥。
閉目,心神內沉。
見到那片昏暗大海後,他沒有向下看,而是向上望去。
天地初開,一片混沌,氤氳著難以形容的色彩。
看了一眼後,他不再猶豫。真氣沿小冊上的路線在體內流轉,他的神識分出一些控製真氣,大部分再次內沉,就像書院先生們教訓人最喜歡說的話“我一眼把你望到底!”一樣,向身體更深處看去。
他的神識如墜深淵,不斷向黑暗中蔓延。
在他的意識裏仿佛過了很久,但其實不過片刻後,他感受到了靈魂的存在。
他的神識在同輩中,哪怕有了功法加持也不過彌補了自己的缺點,隻能算尋常。哪怕如此,他都感受到了一種殘缺的感覺。
神識所觸的不可見之處,那仿佛天地初開便存在於此的奇異氣息是他最本源的東西,是他所愛、所恨、所悲的集合,是隻屬於他的人生十六年的容器。
但它是殘缺的,有損傷的。代表陽魂的炙熱有餘,而陰柔不足。
陳半鯉猜想,或許這就是自己過於陽剛威猛的原因。
不再多想,他的神識落在靈魂上,試圖將此處與體內世界以功法之力連接。
真氣運轉,流轉不息。
有人說,這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身邊,你眼裏卻沒有我。年少的陳半鯉不懂這句話下是何等的心酸悲傷,但他覺得自己已經發現了那種距離。
明明都存在於自己的體內,卻仿佛隔著萬裏星海。
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感覺。他的神識遊離於靈魂之外,並試圖引陽魂之力入體內世界,他能感受到陽魂的熾熱,也能感受到靈魂受牽引的拖拽感。他好像分裂成了兩個人,一內一外注視著自己。
傳統上的距離定義在這裏不適用,這是人體最神秘的領域。那裏是星海彼端;那裏觸手可及。
他留在體內的神識注視著那片混沌色彩的天空。
忽然某一刻,那裏出現了一個肉眼難見的黑點。那黑點初始時近乎不可見,在某一刻忽然膨脹!
從微觀到無限大,隻用了一瞬間。
無限的光明綻放在整個世界!
那是星空誕生之時的光明,無限古老,無限神聖!
不知過了多久。
光明斂去,天空重現。
天空已經不複混沌,而是澄碧如最純淨的藍寶石。
那片大海也不再昏暗,浪濤湧動如金鱗萬片。
金鱗便是陽光。
天空上有一輪太陽。
陽魂之力化作的太陽靜靜懸掛在碧空中,仿佛已經存在了千萬年,向這個世界噴灑著虛幻的無窮的光和熱。
陳半鯉並未因第一步的成功而有任何喜悅的情緒,因為最關鍵、最危險。讓他猶豫不決的從來都不是第一步,而是第二步。
化陰魂為月。
關於這第二步,他已經有了一個成型的推論。
正常情況下,他此時應該按照引陽魂的步驟,引陰魂入體,然後化陰魂為月,牽引陰陽二氣,憑借功法令二氣交泰互生,從而實現體內的日夜更替,循環不息。
但他陰魂有缺,便需要一些外力來填補。眼下他能獲得的最精純的陰寒之力,便是滄溟劍的劍氣了。所以他預想的下一步,便是灌注滄溟劍氣入體。
看似很簡單的一個邏輯,實際上陳半鯉作出的構想在人類幾千年的修真曆史上都算得上是極其瘋狂的級別。
他此時的知識儲備處於一個很奇怪的狀態。不為人知的隱秘他所知極多,他知道三百年前提出那個推論的學生如今已位大楚官場青雲,他知道蓬萊劍現在就在京都;他的功法舉世無二;他的體內世界世間再無第二人。但他不知道正常功法的真氣運轉路線,不知自己劍心通明是多麽罕見的體質,更不知道自己之前表現出的一些東西對所謂普遍認知造成了怎樣的衝擊。
築基中期一劍勝定魂?
築基後期一劍春去也?
這都是白數不負責任的填鴨式教學造成的後果。他隻管給陳半鯉灌輸一些千年靈藥,卻忘了陳半鯉的消化能力;他應該在第一步就知道的諸多常識,白數也沒跟他講過。這就導致陳半鯉現在就像一個拿著頂級法器的三歲小孩,短短的胳膊隨便一揮,就會發生一些所有人都預想不到的事情。
是的,他認為的慎重思考,實則漏洞百出,不比他五歲時候跳進清塘鎮小院後井裏撈月亮聰明多少。
引滄溟填補陰魂之力就是陳半鯉的隨意一揮。
這一揮後,會發生什麽?
異變,就在他將滄溟劍氣引入真氣路線後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