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全民太空人的科普工作。星科院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組建80萬太空軍的身上。


    要說目前華夏人聯的航天員和飛行員其實是不缺的。


    因為全球各國隻要腦子還算清醒的飛行員基本都跑來華夏了。


    就比如漂亮國和袋鼠國那基本整編製的空軍部隊。


    這些人,華夏自然是照單全收,沒有不要的道理。


    飛行員和航天員,在很多訓練方麵都是相通的。大多數航天員都是王牌飛行員出身。


    再加上目前【天庭艦隊】的星艦數量其實並不會太多,當下這30多萬的飛行員可謂是綽綽有餘了。


    麻煩的是剩下50萬其他各項工種的技術人才。其中以工程方麵占大頭。


    他們之後將是第一批執行外太空作業的人員。


    無論專業素養還是身體技能都將經受極大考驗。


    這不,晚上九點,位於灑泉第五訓練中心內。


    這些未來的太空工程師們還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訓練。


    一台台離心機前,學員們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著接受訓練(折磨)。


    儀表盤上顯示的是5g。


    即便到了現在,還是有不少剛走下訓練機的人像喝醉的酒鬼一般抱著垃圾桶瘋狂嘔吐。


    沒辦法,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原本就不是從事航天領域的。身體素質自然不如專門選拔出來的飛行員,也沒有訓練基礎。


    但即便每天吐的昏天暗地,愣是沒有一個人退縮。有的隻有被淘汰時的不甘。


    沒錯,這項計劃已經實行了數個月,淘汰率高達85%以上,最終能留下來能夠從事太空工程師的隻有50萬人。


    要知道想當太空工程師可不是身體好就行了,他們除了原本的專業技能,還要像宇航員那樣接受數十項技能的培訓選拔。


    比如訓練太空行走,空間站設備安裝,采礦係統安置,天空協同作業等等...


    蘇雲欣甚至親自看到過一名三十多歲的工程師被淘汰時痛哭流涕的場麵。


    對此,她安慰道,萬事開頭難,這隻是第一批人員,此後各項標準都會逐漸降低的。


    50萬人,其中還有20萬是預備軍。這個數字是蘇雲欣具體算過的,以目前星科院技術迭代的速度,第一批這麽多人足夠了,沒必要讓更多的人吃不必要的苦。


    等到屬於三級文明的特種宇航服問世,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能從事一定的太空工作。


    這幾個月來,星科院的其他項目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著。


    要說蘇雲欣,絕對當得上一個時間管理大師的稱號。


    時間就這麽幾個月,先做哪個後做哪個顯得尤為重要。


    像星艦和冬眠艙就是最先落地量產的。


    由於她對於各個時間點的把控極為苛刻。於是便促成了現在星科院隨處可見紮著留置針的科研人員。額,打吊瓶做研究成了星科院的時尚。


    這可不是什麽好事,你們跟她能比嗎?


    蘇雲欣可以憑借23%開發的腦力實現對身體的調節。你們能量是補充了,但是身體能吸收多少。


    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著想,納米醫療艙攻克的優先度自是被抬高了幾級。


    屆時就可以定期進行全方位的身體檢查,各項基礎疾病早期發現與防治...


    可以應用的場景太多了,可以說,藍星上的基礎疾病都將成為過去式!


    身體上的困擾將大大降低,大家也能有更好的狀態工作啦。


    有關納米治療的領域,華夏原本就走在世界前沿。各項基礎理論比較完善,也有類似富勒烯多項備選的納米材料。


    很多瓶頸的突破隻是需要一點思路與點撥。


    為了像電影中那樣,納米醫療艙具有通用性,需要采用“活體自導向治療納米技術”。


    傳統的納米藥物治療主要側重於在各種納米載體中包裹和穩定治療藥物,以便藥物的精準輸送。


    但是這樣的藥物不僅生物利用度不高,滲透病理部位能力不強,更是對於治療具有特一質,十分具有局限性。


    星科院新一代的納米機器人將具有革命性的突破。


    這些活體自導向治療的小機器人可以自行與炎症或腫瘤上的選擇表達素(es)結合,被巨噬細胞吞噬,調控炎症信號通路。


    並進一步反饋給醫療艙多點進行藥物同步輸送。


    同時還將輔助藥物實現生物屏障穿透,提高治療因子的分布與滲透。


    從而實現身體的全方位同步治療。


    這項技術自2020年3月份立項之後兩個月,穩步推進著。


    直到五月份的一天,陳陽老師戴祝明教授病情的突然惡化。


    “納米醫療艙到哪一步了,能進行臨床試驗嗎?”


    蘇雲欣臉色蒼白,眼中帶著深深的傷感,一種無法言喻的痛苦啃噬著她的心靈。


    按理說自從有了通用抗癌藥之後,戴教授的病情應該穩定下來了。可是數月來的操勞,讓他的病情突然惡化。


    癌症確實是成功抑製了,但是他的身體這些年飽受病痛的折磨,並發症和基礎疾病太多了。


    以至於現在身體整體機能的衰竭惡化。


    “還,還不行,目前納米機器人對於各項病症的智能判斷還不成熟。”生物部楊老也是透出深沉的悲傷。


    “這樣啊,還要多。”


    這時,一名大夫過來打斷了對話。


    “首,首席,戴教授病情再次惡化了,雖然搶救過來了,但是。”


    醫生的話到此為止,大家都明白後麵的意思。


    戴教授的病床旁,陳陽目光呆滯的看著躺在病床上的戴教授,他的眼淚早已流幹,微腫的眼角好似千斤重石壓著他。


    原本在“李時珍1號”的療程後,老師的病情好轉了不少。哪成想才幾個月,都怪自己。


    “如果.我.能更.優秀一點,老師就能少操勞一點...”陳陽哽咽的嘀咕著。


    房間內眾人都在感傷著。生物部的楊老也不知道如何安慰陳陽,隻能輕輕拍打著他的後背。


    一旁的醫療團隊也同樣安慰著眾人。


    蘇雲欣托腮瘋狂思索著,一定還有什麽辦法,怎麽能就這樣放棄。


    目前,納米機器人的光聲斷層掃描、載藥係統、體內導航係統、給藥微針都完成了。


    隻是結合反饋還不,隻是智能反饋,


    對呀,這小納米機器人現在治療的能力沒問題,隻是它現在還當不了醫生,不知道哪裏該用哪種藥。


    “所有人跟我出來一下。”


    蘇雲欣語氣堅定的說:“炩,幫我聯係老伯,我需要,不,星科院現在需要全科室專家的聯合會診!”


    老伯的批複很快,指示非常明確。


    滿足星科院的一切需求,全力救治戴教授,隻要有一線希望,決不放棄!


    於是,戴教授繼通用抗癌藥過後又成了納米醫療艙的首例試驗者。


    戴教授被輕輕放入通體銀白色的納米醫療艙內,近600人的全科室專家嚴陣以待。


    史上規模最大的聯合會診開始了!


    直徑1.5 ± 0.62 nm納米機器人進入戴教授體內,隨著時間推移。它們順利抵達了預定地點,並傳送迴各項數據。


    一條條數據在炩的分析下,抽絲剝繭,分別派發給了各科室的頂尖專家。再由他們給出具體的診療方案。


    最後再由納米機器人完成藥物運輸治療。


    你有幾十種病,那就幾十種病一起治的感覺。


    因為納米技術的定向性和靈活性。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大大降低,藥物之間的牽連性也大大降低。


    真正的直達病灶,對點治療。


    這場攻堅戰持續了一周,600人的專家團隊分為三班倒輪流診治。


    功夫不負有心人,戴教授從第三天起身體各項指標都開始明顯好轉!


    幾百名專家主任歡欣雀躍,同時,這也為星科院大大鼓舞了士氣。


    顯而易見,納米治療艙成功了!雖然是用的這樣的“土辦法”,但是它的確實現了身體的全方位治療。


    而且,這次規模超前的會診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參考。


    再加上炩的超強算力。


    僅僅二十天後,納米醫療艙各項技術便基本全數成熟。


    兩個月後,納米醫療艙成功進入三期臨時試驗階段。


    這意味著,從此之後,藍星上的所有基礎疾病正式成為曆史,多病共體也有了完美的治療方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科幻:重生女院士,啟征銀河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虛幻雪花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虛幻雪花花並收藏科幻:重生女院士,啟征銀河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