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龍困北海
三國:從農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 作者:唐陰山的蘇子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日青州黃巾肆虐,圍困北海郡治,受北海相孔融邀請,劉備三兄弟帶兵救援,一番激鬥,解了北海之圍。
但是四周黃巾軍虎視眈眈,在孔融的請求下,劉備三兄弟帶兵滯留北海——此時平原被廖化占據,他也沒有別的地方去了。
劉備一直注重養名、揚名,時常給人一種寬厚仁德之感。
在北海期間,其經常拜望北海名人、士族、官吏。乃至販夫走卒,劉備也是禮敬有加,還不時施舍一些錢糧。劉備賢名逐漸傳開,更有不少文武將士投靠,武有老鄉傅士仁,文有名士鄭玄的弟子孫乾。
至此,劉備文有簡雍、孫乾,武有潘鳳、韓當、傅士仁,兵有精兵三千,又有寬厚、仁德、賢明之光環,更得北海上下不少人的擁戴,已成一股不小的勢力。
劉備在北海的一切,孔融看在眼中,憂在心中。從事王修知孔融心意,亦有同感,遂建言道:
“府君,青州黃巾一部北上冀州,一部西去兗州,黃巾之禍已解。然劉玄德在北海籠絡士人,散名百姓,長此以往必是尾大不掉之局,甚至客大欺主,取而代之呀!”
“唉!隻是劉備三兄弟為義救我北海,現在他的平原已失,沒有去處,我又怎忍逐之?”
“此事易矣!”王修道。
“從事教我!”孔融道。
“泰山賊寇經常劫掠邊縣,府君隻需委劉備帶兵前往邊縣,抵抗賊寇,讓其遠離郡治即可。如此,時間一久,劉備之影響便會逐漸邊緣化,慢慢消彌於無。若是可能,還可隨時斷絕其糧,扼其咽喉,讓他聽命於我。”
“好計!隻是這糧草不可缺短。”
“來人,設宴,請傳玄德公赴宴!”
卻說當晚,孔融請劉備三兄弟赴宴,一眾北海官僚作陪。
酒至正酣,一侍衛進堂報道:
“邊縣急報,泰山賊寇劫掠,五村被搶,人口、資財損失無數!”
“啊……這……”孔融故作驚訝。
“府君不必驚慌,玄德公屬下三千精兵,又有兩位猛將賢弟,對付這些賊寇還不是手到擒來?”王修言道。
“唉!我北海之事,怎能麻煩玄德公?都尉何在?”
“屬下在!”
“你可帶兵前往剿匪?”
“哎呀,府君,北海兵馬孱弱,守衛郡城尚且不足,如何出城作戰?”都尉急道。
“這……難道就看著子民落難?吾於心何忍?唉!”孔融唉聲歎氣道。
“府君不必憂慮,備可帶兵前往,消除匪患,隻恨糧草不足……”劉備出列道。
“玄德公真乃仁義之士也!糧草我自會備足,隻是又要麻煩玄德公了。待玄德公勝利凱旋,我等再為玄德公接風洗塵。”孔融道。
“多謝孔府君!”
“大哥!孔融老兒幾人演的雙簧,我都看出來了,你怎的不知?還要帶兵前去?”潘鳳道。
“二弟,不可胡言亂語、背後傷人。孔府君之意,我豈能不知?隻是我等現在寄人籬下,又怎能不為其出力?若我等連這麽點兒事情也承擔不起,那他們還會供給我們糧草?這也是我們的用處!隻要對人有用,遲早可以濟此翻身!”劉備道。
“大哥本就仁德!明明是對方要趕我們走,還對其禮敬有加。”韓當道。
“二位賢弟本是虎將,奈何跟隨愚兄,折了威名,乃至每每受辱,不若另投他人吧,備絕不為難!”劉備說著,哭泣起來。
“大哥莫要如此哭哭啼啼!我等兄弟三人,誓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雖然未有一地,隻要我等共進退,必可成就一番事業!”潘鳳道。
“是呀大哥,二哥說的對,你乃漢室宗親,隻要我等兄弟齊心,必可其利斷金!雖然目前困於一域,得到機會便可一飛衝天!”韓當也說道。
“二弟、三弟!若有出頭之日,我等共享富貴!”劉備拉著二人的手說道。
少不了又要同榻而眠!
三人迴到軍營,眾文武商議前往邊縣剿匪之事。
簡雍道:“主公,此次剿匪明為剿匪,實則是孔北海忌憚主公,怕長此以往,主公名望超過於其。”
孫乾道:“雖是如此,對我等卻也並非壞事,主公可以濟此討要糧草,練兵強己,還可以收攏俘虜增強實力。剿匪結束,我等也可借此大肆宣揚,為主公揚名。”
“唉!隻是離開郡城,再要迴來,怕是不易。”
“主公不迴,可以派人潛迴。再說遠離郡城,一切事務都是主公做主,不必再有顧忌。隻要主公有名有兵在手,諸事便會順遂!”孫乾又道。
“公佑(孫乾字)此言,讓我茅塞頓開呀!如此,我等準備三日,三日後開拔!”
三日後,劉備率領三千士兵出征邊縣。一路上,他安撫百姓,收編流民,隊伍不斷壯大。不久,他們抵達邊縣,與山賊展開激戰。劉備身先士卒,將士們士氣大振,經過數日奮戰,終於剿滅了山賊。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班師之時,卻收到了孔融的命令:委屈劉備暫掌邊縣縣令一職,穩固邊地,防範賊患。
劉備明白這是孔融的計策,但他決定使用孫乾之策,將計就計,帶領部下留在邊縣,悉心治理,同時操練兵馬,打擊賊寇。一段時間後,邊縣變得繁榮安定,人民對劉備感恩戴德。也有四方之士前來投靠,在邊縣這個偏僻小縣,其活力竟有與郡治比肩之感。
之後,天下局勢發生變化,曹操收納青州黃巾後,強勢崛起,勢力日益強大。孔融得知後擔心曹操覬覦北海,便派人召迴劉備,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抵禦曹操。
劉備趁機提出條件,要求孔融給予更多的糧草和權力。孔融無奈之下隻好答應。劉備帶著邊縣的八千兵馬迴到北海,實力大增。
他表麵上協助孔融防守,暗中卻用皇室宗親的身份,拉攏北海士族、滲透北海郡兵隊伍,散布恩德於北海上下,並逐步積攢力量,等待時機。
此時表麵上看,還是孔融主政北海,實際上劉備隨時都可以取而代之。隻是因為劉備重名,沒有合適的機會,不會這麽做而已。
但是四周黃巾軍虎視眈眈,在孔融的請求下,劉備三兄弟帶兵滯留北海——此時平原被廖化占據,他也沒有別的地方去了。
劉備一直注重養名、揚名,時常給人一種寬厚仁德之感。
在北海期間,其經常拜望北海名人、士族、官吏。乃至販夫走卒,劉備也是禮敬有加,還不時施舍一些錢糧。劉備賢名逐漸傳開,更有不少文武將士投靠,武有老鄉傅士仁,文有名士鄭玄的弟子孫乾。
至此,劉備文有簡雍、孫乾,武有潘鳳、韓當、傅士仁,兵有精兵三千,又有寬厚、仁德、賢明之光環,更得北海上下不少人的擁戴,已成一股不小的勢力。
劉備在北海的一切,孔融看在眼中,憂在心中。從事王修知孔融心意,亦有同感,遂建言道:
“府君,青州黃巾一部北上冀州,一部西去兗州,黃巾之禍已解。然劉玄德在北海籠絡士人,散名百姓,長此以往必是尾大不掉之局,甚至客大欺主,取而代之呀!”
“唉!隻是劉備三兄弟為義救我北海,現在他的平原已失,沒有去處,我又怎忍逐之?”
“此事易矣!”王修道。
“從事教我!”孔融道。
“泰山賊寇經常劫掠邊縣,府君隻需委劉備帶兵前往邊縣,抵抗賊寇,讓其遠離郡治即可。如此,時間一久,劉備之影響便會逐漸邊緣化,慢慢消彌於無。若是可能,還可隨時斷絕其糧,扼其咽喉,讓他聽命於我。”
“好計!隻是這糧草不可缺短。”
“來人,設宴,請傳玄德公赴宴!”
卻說當晚,孔融請劉備三兄弟赴宴,一眾北海官僚作陪。
酒至正酣,一侍衛進堂報道:
“邊縣急報,泰山賊寇劫掠,五村被搶,人口、資財損失無數!”
“啊……這……”孔融故作驚訝。
“府君不必驚慌,玄德公屬下三千精兵,又有兩位猛將賢弟,對付這些賊寇還不是手到擒來?”王修言道。
“唉!我北海之事,怎能麻煩玄德公?都尉何在?”
“屬下在!”
“你可帶兵前往剿匪?”
“哎呀,府君,北海兵馬孱弱,守衛郡城尚且不足,如何出城作戰?”都尉急道。
“這……難道就看著子民落難?吾於心何忍?唉!”孔融唉聲歎氣道。
“府君不必憂慮,備可帶兵前往,消除匪患,隻恨糧草不足……”劉備出列道。
“玄德公真乃仁義之士也!糧草我自會備足,隻是又要麻煩玄德公了。待玄德公勝利凱旋,我等再為玄德公接風洗塵。”孔融道。
“多謝孔府君!”
“大哥!孔融老兒幾人演的雙簧,我都看出來了,你怎的不知?還要帶兵前去?”潘鳳道。
“二弟,不可胡言亂語、背後傷人。孔府君之意,我豈能不知?隻是我等現在寄人籬下,又怎能不為其出力?若我等連這麽點兒事情也承擔不起,那他們還會供給我們糧草?這也是我們的用處!隻要對人有用,遲早可以濟此翻身!”劉備道。
“大哥本就仁德!明明是對方要趕我們走,還對其禮敬有加。”韓當道。
“二位賢弟本是虎將,奈何跟隨愚兄,折了威名,乃至每每受辱,不若另投他人吧,備絕不為難!”劉備說著,哭泣起來。
“大哥莫要如此哭哭啼啼!我等兄弟三人,誓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雖然未有一地,隻要我等共進退,必可成就一番事業!”潘鳳道。
“是呀大哥,二哥說的對,你乃漢室宗親,隻要我等兄弟齊心,必可其利斷金!雖然目前困於一域,得到機會便可一飛衝天!”韓當也說道。
“二弟、三弟!若有出頭之日,我等共享富貴!”劉備拉著二人的手說道。
少不了又要同榻而眠!
三人迴到軍營,眾文武商議前往邊縣剿匪之事。
簡雍道:“主公,此次剿匪明為剿匪,實則是孔北海忌憚主公,怕長此以往,主公名望超過於其。”
孫乾道:“雖是如此,對我等卻也並非壞事,主公可以濟此討要糧草,練兵強己,還可以收攏俘虜增強實力。剿匪結束,我等也可借此大肆宣揚,為主公揚名。”
“唉!隻是離開郡城,再要迴來,怕是不易。”
“主公不迴,可以派人潛迴。再說遠離郡城,一切事務都是主公做主,不必再有顧忌。隻要主公有名有兵在手,諸事便會順遂!”孫乾又道。
“公佑(孫乾字)此言,讓我茅塞頓開呀!如此,我等準備三日,三日後開拔!”
三日後,劉備率領三千士兵出征邊縣。一路上,他安撫百姓,收編流民,隊伍不斷壯大。不久,他們抵達邊縣,與山賊展開激戰。劉備身先士卒,將士們士氣大振,經過數日奮戰,終於剿滅了山賊。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班師之時,卻收到了孔融的命令:委屈劉備暫掌邊縣縣令一職,穩固邊地,防範賊患。
劉備明白這是孔融的計策,但他決定使用孫乾之策,將計就計,帶領部下留在邊縣,悉心治理,同時操練兵馬,打擊賊寇。一段時間後,邊縣變得繁榮安定,人民對劉備感恩戴德。也有四方之士前來投靠,在邊縣這個偏僻小縣,其活力竟有與郡治比肩之感。
之後,天下局勢發生變化,曹操收納青州黃巾後,強勢崛起,勢力日益強大。孔融得知後擔心曹操覬覦北海,便派人召迴劉備,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抵禦曹操。
劉備趁機提出條件,要求孔融給予更多的糧草和權力。孔融無奈之下隻好答應。劉備帶著邊縣的八千兵馬迴到北海,實力大增。
他表麵上協助孔融防守,暗中卻用皇室宗親的身份,拉攏北海士族、滲透北海郡兵隊伍,散布恩德於北海上下,並逐步積攢力量,等待時機。
此時表麵上看,還是孔融主政北海,實際上劉備隨時都可以取而代之。隻是因為劉備重名,沒有合適的機會,不會這麽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