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張飛:暴龍隊
三國:從農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 作者:唐陰山的蘇子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到父母,張飛道:“飛不願窩在莊內混吃等死,願隨公子外出闖蕩一番,望父母大人成全。”
廖化也說道:“小侄拜見伯父伯母!當今天下,貪官汙吏盤剝百姓,至使民不聊生,流民四起,我等誌同道合,上為國家,下為黎民,望伯父伯母能夠成全。”
“罷了,既然你有此誌,我們也不阻攔,但是既然跟隨公子,定要生死相隨。家裏還有些許資財,變賣一些田產,助公子一臂之力。”
“伯父大人高義!翼德不負我,我必不負翼德;翼德負我,我也不負翼德!翼德隨我離去,無法再照顧伯父伯母,家裏多留資財,伯父伯母生活也會好點兒,我等也會迴來看望伯父伯母。”
“好吧,不過家裏還有一塊兒上好镔鐵,送於公子,為公子打造一個趁手武器,公子莫要推辭。”
“多謝伯父”
難道這就是關羽、張飛,劉備三人打造神兵的镔鐵?絕不可錯過了!
眾人一路急趕,五日後迴到元氏,廖化即找來鍛造師傅——據說年輕時在京城鍛造局做過五年工。把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镔鐵雙戟的圖形畫好,尺寸標注好,交給鍛造師傅。
“辛苦師傅,盡快完工”
“镔鐵難熔,再造好武器,預計需要一個月”
“無妨,這十金送於師傅,算作購買輔助材料和鍛造費用”
“這……太多了!一金就夠了”
“拿著吧,你們也不容易,努力做事,盡快完工”
“多謝公子”
到了183年底,紅薯收獲季節到了,各縣都種植有紅薯,田豐照搬井徑的經驗,舉辦了一次紅薯大賽:比賽單株最重,單個最重。比賽規模當然比井徑大很多,影響力也更大,全郡縣令帶領吏員團參加,郡城更是人山人海,讓元氏縣各個商人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廖化隨即安排負責紅薯種植部門,把紅薯的儲藏,製作成小冊子,發往各縣,指導紅薯儲藏,各縣農民也嚐到了紅薯種植的甜頭——瑪德,自己種一畝地的紅薯,比種其他作物讓十畝收獲還多!關鍵是紅薯還很好吃,對老人小孩來說,那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明年不用推廣種植,農民比誰都積極,你不讓種,他找你拚命!
經過將近六個月的努力,常山流民基本上安置完畢,隻是巨鹿流民,一直不斷湧入,徐庶、關羽一直很忙。由於糧食充足,流民也很配合,並沒有什麽大事發生,隻有個別心懷不軌者,不想勞作,做些偷盜,搶劫之事。
廖化和田豐商量後,決定設置暴龍隊,張飛作為隊長。先從高順教導隊中調出50人,作為隊裏的基礎,再在流民及郡內招收250人,一共300人。主要負責郡內小規模的剿匪,和配合趙風的治安隊,打擊流動作案。在年前這一段時間快速組成,做好訓練。
在常山招兵其實是很簡單的,因為吃的好,還有軍餉可拿。基本上一家一人當兵,軍餉能養活家裏三口人,家裏稍事耕作,日子就能過下去。而且廖化對軍餉管理極嚴,從不拖欠,並及時調查,防止有人克扣,一經查處懲處嚴厲,輕則革職,重則砍頭。
廖化也說道:“小侄拜見伯父伯母!當今天下,貪官汙吏盤剝百姓,至使民不聊生,流民四起,我等誌同道合,上為國家,下為黎民,望伯父伯母能夠成全。”
“罷了,既然你有此誌,我們也不阻攔,但是既然跟隨公子,定要生死相隨。家裏還有些許資財,變賣一些田產,助公子一臂之力。”
“伯父大人高義!翼德不負我,我必不負翼德;翼德負我,我也不負翼德!翼德隨我離去,無法再照顧伯父伯母,家裏多留資財,伯父伯母生活也會好點兒,我等也會迴來看望伯父伯母。”
“好吧,不過家裏還有一塊兒上好镔鐵,送於公子,為公子打造一個趁手武器,公子莫要推辭。”
“多謝伯父”
難道這就是關羽、張飛,劉備三人打造神兵的镔鐵?絕不可錯過了!
眾人一路急趕,五日後迴到元氏,廖化即找來鍛造師傅——據說年輕時在京城鍛造局做過五年工。把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镔鐵雙戟的圖形畫好,尺寸標注好,交給鍛造師傅。
“辛苦師傅,盡快完工”
“镔鐵難熔,再造好武器,預計需要一個月”
“無妨,這十金送於師傅,算作購買輔助材料和鍛造費用”
“這……太多了!一金就夠了”
“拿著吧,你們也不容易,努力做事,盡快完工”
“多謝公子”
到了183年底,紅薯收獲季節到了,各縣都種植有紅薯,田豐照搬井徑的經驗,舉辦了一次紅薯大賽:比賽單株最重,單個最重。比賽規模當然比井徑大很多,影響力也更大,全郡縣令帶領吏員團參加,郡城更是人山人海,讓元氏縣各個商人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廖化隨即安排負責紅薯種植部門,把紅薯的儲藏,製作成小冊子,發往各縣,指導紅薯儲藏,各縣農民也嚐到了紅薯種植的甜頭——瑪德,自己種一畝地的紅薯,比種其他作物讓十畝收獲還多!關鍵是紅薯還很好吃,對老人小孩來說,那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明年不用推廣種植,農民比誰都積極,你不讓種,他找你拚命!
經過將近六個月的努力,常山流民基本上安置完畢,隻是巨鹿流民,一直不斷湧入,徐庶、關羽一直很忙。由於糧食充足,流民也很配合,並沒有什麽大事發生,隻有個別心懷不軌者,不想勞作,做些偷盜,搶劫之事。
廖化和田豐商量後,決定設置暴龍隊,張飛作為隊長。先從高順教導隊中調出50人,作為隊裏的基礎,再在流民及郡內招收250人,一共300人。主要負責郡內小規模的剿匪,和配合趙風的治安隊,打擊流動作案。在年前這一段時間快速組成,做好訓練。
在常山招兵其實是很簡單的,因為吃的好,還有軍餉可拿。基本上一家一人當兵,軍餉能養活家裏三口人,家裏稍事耕作,日子就能過下去。而且廖化對軍餉管理極嚴,從不拖欠,並及時調查,防止有人克扣,一經查處懲處嚴厲,輕則革職,重則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