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美國一個月的飛機產量,基本上相當於我國快兩年的飛機產量了。
直到這個時候,朝戰才真正進行到激烈的狀態。
時間悄然而逝,張浩將部隊分為兩個梯隊。
第一梯隊為第五兵團、第13兵團、第21兵團,這一兵團直接和聯合國軍進行對峙。
而第二梯隊,則是第九兵團,第19兵團、第20兵團,這三個兵團屬於後備部隊,隻有前線的三個兵團出現兵力不足等問題以後,才輪得到這三個兵團上。
當然了,張浩這麽做,也是為了防止出現敵軍突破第一層防線後,後方沒有任何兵力,出現更大的損失。
伴隨著戰線遷移,鐵道兵團也是派出了一個軍的部隊,加緊速度在後方建設鐵路線,用於運輸各種軍事物資。
而伴隨著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我軍打出的優秀戰果,蘇方也是對我方開放了很多新的領域的技術。
同時,在原有的68個重點工礦業建設工程的基礎上,蘇方又對我方援助了134個重點項目,加上原來的68個項目,總計202個項目。
總體算下來,比原時空的156個項目,還要多出46個項目。
而援助的項目之中,就包括t-54坦克的生產線。
張浩對於這款坦克是很看好的,原時空,中國用t-54坦克生產出了國產坦克59式坦克。
這款坦克經過多次魔改之後,直到21世紀20年代,仍有很多部隊在裝備使用。
雖然那些魔改型號實際上和最初的t-54已經有了天差地別的區別,但用一句話說,那就是: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
據不完全統計,在59式坦克的基礎上,至少有數十個改進型。
從外表看,好像各部隊裝備的五九式坦克都是一樣的,實際上,區別非常大。
有的五九,那確實是五九,但有的五九,跟作為三代助戰坦克的99式坦克對陣,都能不落下風。
由此可見,五九式的潛力有多大。
說完坦克方麵,此外還有各種電廠、機械廠、汽車廠、發動機廠、鋼鐵產業、化工產業...
總之,幾乎涵蓋了工業的方方麵麵。
當然了,這些主要都是重工業的工廠設備,輕工業的幾乎沒有。
沒辦法,蘇聯自己的輕工業都不發達,也就不指望他們能給咱們支援什麽厲害的輕工業了。
好在有之前打下來的基礎,我國現如今南方地區主要以輕工業為主,北方地區主要以重工業為主。
暫時來說,倒是能夠相得益彰。
同時,蘇聯在發現我軍自主研發並裝備的殲-4戰鬥機的各項性能,幾乎不遜色於蘇軍現如今裝備的米格-15戰鬥機以後,便是把原本計劃援助的米格-15生產線,改成了聯合研發更先進的一款戰鬥機的項目。
而這款戰鬥機,便是米格-17戰鬥機。
同時,作為交換,我國出讓霹靂-1型空空導彈和紅旗-1型地空導彈的全套技術,以換取蘇方從德國獲得的完整的彈道導彈技術以及新式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
不要覺得v-2導彈技術不咋地,實際上,這個技術很關鍵。
有了這個技術,之前很多我方技術人員想不明白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作為所有彈道導彈的鼻祖,v-2導彈雖然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但當今世界上的所有導彈,歸根結底,都跳不出v-2導彈的框架。
隻要有了這個框架,剩下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實際上,早在49年五月份,我國就在大漠深處試射了第一枚我國自主研發的近程彈道導彈,代號東風-1型近程導彈。
最大射程達到了280公裏。
說實話,這個射程已經很可以了。
但是,雖然導彈發射出去了,距離目的地偏差也不大,但很多關鍵性的問題沒有解決。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方就在和蘇聯談判,希望得到v-2導彈的全部技術資料。
但蘇方始終沒有同意。
直到我國的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在戰場上首次亮相,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以後,蘇方才鬆了口。
隻是,相對於我方和蘇方的談判來說,和美方的談判就很不順利了。
還是那句話,美國好不容易坐上世界老大的位置,怎麽可能輕易服軟。
他要是服軟了,他的那些小弟怎麽看?
所以,現如今的美國,隻能硬著頭皮上。
而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美軍開始了新一輪的動員。
這也是美軍二戰之後的首次動員。
當時間來到十二月底的時候,美軍新的部隊抵達朝鮮半島以後,好不容易安靜了一段時間的朝鮮半島,再次熱鬧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張浩也知道,還需要繼續施壓才行啊。
隨即,張浩命令部隊,做好作戰準備。
50年12月28日,休整了半個多月的我軍正式啟動了第三次戰役。
這一次,張浩決定不給敵人任何機會,直接命令誌願軍第5兵團、第13兵團、第21兵團,向敵軍縱深開始發起進攻。
三個兵團,現如今總兵力約39萬人。
此次的戰役,張浩采取正麵突破、穿插迂迴、分割圍殲的戰法,迅速突破敵人三八線的既設陣地。
以21兵團為正麵進攻的主力,數以千計的裝甲集群,在空軍轟炸機的掩護下,向美軍陣地發起進攻。
而第5兵團和第13兵團,則是迂迴穿插到敵後,等待時機將聯合國軍的部隊一一吃掉。
第5兵團第14軍的軍長孔捷,坐在吉普車上,帶著部隊正在向敵人的後翼穿插而去。
因為現如今美軍根本不敢派出空軍偵查,所以,哪怕是隱蔽行軍,我軍很多重武器,也都是能夠跟隨行動了。
“過癮,過癮啊,我老孔打了那麽多年的仗,如今想來,還是在張司令員的麾下打仗最舒心,最過癮啊,哈哈哈。”
此言一出,孔捷的司機和警衛員也是不由得笑了起來。
直到這個時候,朝戰才真正進行到激烈的狀態。
時間悄然而逝,張浩將部隊分為兩個梯隊。
第一梯隊為第五兵團、第13兵團、第21兵團,這一兵團直接和聯合國軍進行對峙。
而第二梯隊,則是第九兵團,第19兵團、第20兵團,這三個兵團屬於後備部隊,隻有前線的三個兵團出現兵力不足等問題以後,才輪得到這三個兵團上。
當然了,張浩這麽做,也是為了防止出現敵軍突破第一層防線後,後方沒有任何兵力,出現更大的損失。
伴隨著戰線遷移,鐵道兵團也是派出了一個軍的部隊,加緊速度在後方建設鐵路線,用於運輸各種軍事物資。
而伴隨著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我軍打出的優秀戰果,蘇方也是對我方開放了很多新的領域的技術。
同時,在原有的68個重點工礦業建設工程的基礎上,蘇方又對我方援助了134個重點項目,加上原來的68個項目,總計202個項目。
總體算下來,比原時空的156個項目,還要多出46個項目。
而援助的項目之中,就包括t-54坦克的生產線。
張浩對於這款坦克是很看好的,原時空,中國用t-54坦克生產出了國產坦克59式坦克。
這款坦克經過多次魔改之後,直到21世紀20年代,仍有很多部隊在裝備使用。
雖然那些魔改型號實際上和最初的t-54已經有了天差地別的區別,但用一句話說,那就是: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
據不完全統計,在59式坦克的基礎上,至少有數十個改進型。
從外表看,好像各部隊裝備的五九式坦克都是一樣的,實際上,區別非常大。
有的五九,那確實是五九,但有的五九,跟作為三代助戰坦克的99式坦克對陣,都能不落下風。
由此可見,五九式的潛力有多大。
說完坦克方麵,此外還有各種電廠、機械廠、汽車廠、發動機廠、鋼鐵產業、化工產業...
總之,幾乎涵蓋了工業的方方麵麵。
當然了,這些主要都是重工業的工廠設備,輕工業的幾乎沒有。
沒辦法,蘇聯自己的輕工業都不發達,也就不指望他們能給咱們支援什麽厲害的輕工業了。
好在有之前打下來的基礎,我國現如今南方地區主要以輕工業為主,北方地區主要以重工業為主。
暫時來說,倒是能夠相得益彰。
同時,蘇聯在發現我軍自主研發並裝備的殲-4戰鬥機的各項性能,幾乎不遜色於蘇軍現如今裝備的米格-15戰鬥機以後,便是把原本計劃援助的米格-15生產線,改成了聯合研發更先進的一款戰鬥機的項目。
而這款戰鬥機,便是米格-17戰鬥機。
同時,作為交換,我國出讓霹靂-1型空空導彈和紅旗-1型地空導彈的全套技術,以換取蘇方從德國獲得的完整的彈道導彈技術以及新式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
不要覺得v-2導彈技術不咋地,實際上,這個技術很關鍵。
有了這個技術,之前很多我方技術人員想不明白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作為所有彈道導彈的鼻祖,v-2導彈雖然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但當今世界上的所有導彈,歸根結底,都跳不出v-2導彈的框架。
隻要有了這個框架,剩下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實際上,早在49年五月份,我國就在大漠深處試射了第一枚我國自主研發的近程彈道導彈,代號東風-1型近程導彈。
最大射程達到了280公裏。
說實話,這個射程已經很可以了。
但是,雖然導彈發射出去了,距離目的地偏差也不大,但很多關鍵性的問題沒有解決。
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方就在和蘇聯談判,希望得到v-2導彈的全部技術資料。
但蘇方始終沒有同意。
直到我國的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在戰場上首次亮相,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以後,蘇方才鬆了口。
隻是,相對於我方和蘇方的談判來說,和美方的談判就很不順利了。
還是那句話,美國好不容易坐上世界老大的位置,怎麽可能輕易服軟。
他要是服軟了,他的那些小弟怎麽看?
所以,現如今的美國,隻能硬著頭皮上。
而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美軍開始了新一輪的動員。
這也是美軍二戰之後的首次動員。
當時間來到十二月底的時候,美軍新的部隊抵達朝鮮半島以後,好不容易安靜了一段時間的朝鮮半島,再次熱鬧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張浩也知道,還需要繼續施壓才行啊。
隨即,張浩命令部隊,做好作戰準備。
50年12月28日,休整了半個多月的我軍正式啟動了第三次戰役。
這一次,張浩決定不給敵人任何機會,直接命令誌願軍第5兵團、第13兵團、第21兵團,向敵軍縱深開始發起進攻。
三個兵團,現如今總兵力約39萬人。
此次的戰役,張浩采取正麵突破、穿插迂迴、分割圍殲的戰法,迅速突破敵人三八線的既設陣地。
以21兵團為正麵進攻的主力,數以千計的裝甲集群,在空軍轟炸機的掩護下,向美軍陣地發起進攻。
而第5兵團和第13兵團,則是迂迴穿插到敵後,等待時機將聯合國軍的部隊一一吃掉。
第5兵團第14軍的軍長孔捷,坐在吉普車上,帶著部隊正在向敵人的後翼穿插而去。
因為現如今美軍根本不敢派出空軍偵查,所以,哪怕是隱蔽行軍,我軍很多重武器,也都是能夠跟隨行動了。
“過癮,過癮啊,我老孔打了那麽多年的仗,如今想來,還是在張司令員的麾下打仗最舒心,最過癮啊,哈哈哈。”
此言一出,孔捷的司機和警衛員也是不由得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