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石山戰役持續了八天的時間,最終以我軍39縱隊全殲日軍九萬鬼子而告終。


    作為此戰最大的功臣,343團和344團,八天的時間裏,先後消滅日軍近三萬人。


    而在後續的反攻之中,其又消滅了超過五千日軍。


    整場戰鬥下來,兩個團的部隊,消滅了總計約3.3萬日軍部隊。


    哪怕這股日軍很大一部分都是新武裝的武裝僑民,但一戰消滅如此多的日軍,也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了。


    要知道,兩個團之前滿編的時候,總兵力加起來才不過六千多人,這都消滅自身數量五倍以上的敵軍了,還想幹什麽。


    而343團和344團經過這一戰,也是一躍成為我軍戰果最大,戰功最卓著的兩個團了。


    全團最終活下來的人,全員最少獲得一枚三等功勳章。


    甚至於,此戰之中,還湧現出了數十位一等功臣。


    是的,經過張浩的建議,我軍正式確立了自己的一套軍功製度。


    從低到高分別是:嘉獎、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榮譽稱號。


    這其中,榮譽稱號又分成兩種,第一種是野戰軍級別的榮譽稱號,另一種則是全軍範圍的榮譽稱號。


    按照授予各級別功勳的難度,嘉獎最低營級單位就可以授予,三等功則是需要團級單位授予,二等功需要到師一級單位才有授予資格,一等功則是縱隊一級擁有授予資格。


    當然了,對於相應級別的幹部,授予的條件也是會相應的提高一定的標準。


    比如團級隻能給連級以及連級以下幹部和戰士授予功勳,師級單位隻能給營級及以下幹部或戰士授予功勳,縱隊級單位隻能給團級及以下幹部或戰士授予功勳,野戰軍單位,也隻能給師一級及以下的幹部或戰士授予功勳。


    而功勳實際上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個人的,另一種則是集體的。


    集體的授予資格,還要更加苛刻。


    團級單位最高隻能授予排一級榮譽,以此類推,野戰軍一級的單位,最高隻能授予團一級單位的榮譽。


    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343團和344團,等到東北的戰役結束後,必然是要被授予新的榮譽稱號的。


    當然了,這都要等到戰役結束以後了。


    而就在幾天前的7月13日,板石山戰役進行的如火如荼之際,沈陽被完全攻克,宣布光複,緊跟著,7月13日下午兩點半,四平戰役也是以一場連級部隊的遭遇戰作為開局,正式開打了。


    第一兵團,早在7月6日沈陽被第二兵團和第三兵團包圍以後,便是開始北上,向著四平所在的位置挺進。


    四平作為沈陽至長春之間的重要關鍵節點,如今重兵雲集。


    日軍一方麵是為了防止此地有失,另一方麵也是要在這裏聚集主力部隊,然後再南下。


    但時間不等人。


    現如今,經過幾天的跋涉,7月12日晚上九點,第一兵團先頭部隊33縱隊98師所部,已經抵達了四平城南十二公裏的地方。


    抵達預定目標後,98師立刻就地構築進攻出發陣地,同時等待後續部隊到來。


    而當時間來到7月13日上午的時候,後續部隊已經陸續抵達,並開始就地構築工事,以防四平之日軍南下。


    很快,時間來到下午兩點半。


    第一兵團29縱隊(抗聯)86師偵察營偵察二連,對日軍四平陣地展開偵察之際,遭遇日軍一支丙種師團的中隊,雙方發生遭遇戰。


    此戰,宣告了四平戰役正式開始。


    因為此地隻有第一兵團的四個縱隊總計約13萬餘部隊,而且連續的作戰和行軍,根本就沒有時間休整,暫時並不具備對四平發動進攻的能力。


    所以,按照第一兵團蕭總指揮的意思,便是暫時就地構築陣地,以防日軍主力南下,為南部的部隊爭取時間,同時,以逸待勞。


    日軍在發現八路軍的部隊已經抵達四平城外的情況以後,便是立刻派出部隊向著第一兵團的陣地展開試探性進攻。


    從7月13日開始,日軍先後派出偽滿洲國軍的兩個混成旅,日軍的兩個師團,再加上已經南下的重炮兵第一旅團的日軍部隊,對第一兵團的陣地展開打擊。


    當時間來到7月18日板石山戰役正式宣告結束,短短五天多的時間裏,日軍已經先後進行了十幾次試探性進攻。


    不過,這些進攻全都被我軍打退了,並且,消滅了超過五千日軍以及三千餘偽滿洲國軍。


    但日軍的試探性進攻還在繼續。


    張浩當然明白,這是日軍想要探一下我軍的底細,看看有沒有可乘之機。


    四平作為長春的南大門,對於日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今的東北,長春的作用某種程度上說,對日軍來說,還要在沈陽之上。


    因為偽滿洲國的國都就在長春,而且,關東軍的司令部也是在長春。


    而當板石山戰役的結果傳到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以後,關東軍的高層此刻也是沉默了。


    根據情報,板石山戰役,八路軍東北挺進軍一方,參戰兵力共計五萬餘人,而日軍一方的參戰兵力,則是達到了九萬人。


    但這一仗的結果,以日軍被全殲而告終。


    這是首次日軍占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反而戰敗的結果。


    抗日戰爭從九一八開始算起來的話,已經13個年頭了,而這十三個年頭之中,日軍不是沒有敗過,中國軍隊也是取得了很多的勝利。


    從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場戰鬥勝利:平型關大捷,再到後來的台兒莊大捷、慶都山大捷、萬家嶺大捷。


    凡此種種,中國軍隊取得勝利的戰役,都是在中國軍隊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取得的。


    包括此前的冀西軍區,曆次戰鬥,都是在兵力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取得的勝利。


    畢竟,哪有什麽以弱勝強,不過是以時間換空間,把全局劣勢變成局部優勢,然後把局部優勢擴大為全局優勢罷了。


    歸根結底,還是以強打弱。


    而石板山戰役,卻是我軍第一次在兵力占據劣勢的情況下,取得的巨大勝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奮鬥在晉察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刀三石7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刀三石73並收藏抗戰,奮鬥在晉察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