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旦開打,不僅僅要考慮到東北的關東軍,還要考慮位於朝鮮半島的大約10萬日軍部隊。
因為華北戰役的勝利,日軍從今年4月份以後,逐步加強了東北的防禦。
日軍先是在五月份從中國南方戰場調迴2個師團,其中就包括作為常設師團的第9師團。
同時,從華北戰役開始,日軍便是開始陸續組建新的師團,並在華北戰役後,分別將這些兵力陸續派往了朝鮮半島和東北地區。
如今的東北地區,總計有7個甲種師團,分別是: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
8個乙種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6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39師團、第57師團。
最後是6個丙種師團:107師團、108師團、112師團、117師團、第119師團、122師團。
除此之外,關東軍戰鬥序列,還有重炮兵第一旅團和第三旅團,戰車第一師團、騎兵第一旅團、騎兵第六旅團等部隊,還有駐守在各地的22個守備隊。
整個關東軍的總兵力,達到60萬人以上。
而且,除了東北的關東軍以外,朝鮮地區還駐紮有四個步兵師團以及兩個旅團以及其他配屬部隊,總兵力在10萬左右。
也就是說,要對東北發動進攻,需要同時麵對東北的60萬關東軍部隊和位於朝鮮的10萬日軍,總計七十萬敵人。
而除此之外,東北地區還有一支軍隊,名為偽滿洲國軍。
很早以前,作者說過,偽軍分成三種,偽滿洲國軍、華北治安軍以及其他偽軍。
這裏麵,偽滿洲國軍的戰鬥力最強,裝備也是最好的。
根據現在張浩等人接觸過的抗聯的人員的說明。
偽滿洲國軍的戰鬥力,基本上可以和一流國軍硬碰硬。
甚至於,原時空抗戰後期,日軍因為兵力出現不足,還派遣了不少的偽滿洲國軍幫助防守中蘇邊境。
由此可見,偽滿洲國軍的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而偽滿洲國軍的兵力,大約在15萬人左右。
70萬日軍,再加上15萬偽滿洲國軍,這樣的對手,絕對不是好對付的。
最關鍵的是,日軍在東北的7個甲種師團之中,第1師團、第8師團、這兩支師團,自從戰爭開始,就一直是在關東軍戰鬥序列的,戰鬥力根本就沒有損失。
而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這五個甲種師團,此前雖然各有損失,但兵力都已經得到補充,且除了第九師團外,都早就已經被調入到關東軍的戰鬥序列之中,戰鬥力早就恢複的差不多了。
也就是說,如果現如今對東北發動進攻,將要麵對七個戰鬥力強悍的常設師團。
就算八路軍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戰鬥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要打這一仗,損失之大,恐怕也是能夠想象的了。
所以,現如今張浩的戰略仍然是以防守為主,防止日軍南下就行,暫時並不考慮對東北的關東軍發動進攻。
張浩知道,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持續,日軍在東南亞取得的勝利會逐步喪失,日軍最終終究是會把關東軍之中的精銳部隊抽調走的。
等到那個時候,華北地區的工業水平應該也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在有效發展的同時,對日軍形成戰略優勢。
反正,張浩隻需要在日軍被蘇聯紅軍進攻前發動進攻就行了。
這樣不僅不用付出巨大的犧牲,還能保全東北的工業,何樂而不為呢。
隨著方針被敲定。
各部隊繼續發展。
當然了,雖然現如今不對東北的關東軍發動進攻,但有些事情卻是要開始布局了。
那就是,扶持東北的抗聯。
.........
東北抗日聯軍,簡稱東北抗聯,是我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餘部、東北反日遊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
抗聯的高級將領,全是我黨人員進行擔任的,所以,抗聯是由我黨領導下的武裝這一點,毋庸置疑。
早在1931年,我黨便是派出了很多幹部前往東北,領導抗聯抗擊日寇。
隻是,隨著紅軍長征開始,抗聯和我黨便是失去了聯係。
直至張浩帶領的冀西軍區崛起,華北地區的敵我形勢發生逆轉後,我軍需要提前對東北開始布局,這才重新和抗聯取得了聯係。
而因為八路軍的曆次漂亮戰役,抗聯也是再次迴歸到了我軍的戰鬥序列之中。
不過說實話,東北畢竟不是華北,日軍在東北的統治力度相當高,抗聯在東北的生存,可謂是異常艱難。
因為我黨和蘇聯的協議,抗聯也是得到了一些補給,日子倒是比原時空要好上不少。
眾所周知,從華北去到東北,或者從東北前往華北,有三條路可以走,分別是山海關、喜峰口還有古北口。
但實際上,這三條路,是走大軍的,屬於是大道。
而除了這三條大道外,自然是也有一些小道。
這些小道雖然小,但一次通行個百十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因為這些小道過不了大軍,日軍也不會進行重點防護。
而這些小道,便成為了東北抗聯接受華北地區援助的重要通道了。
這些物資和武器彈藥,算是解了抗聯的大難題了。
也是因此,抗聯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裏,擋住了日軍的掃蕩,並且有所發展壯大。
現如今的抗聯,被改編為了東北野戰軍第29縱隊,下轄85師、86師、87師三個師,全縱隊總兵力達到1.1萬人,縱隊司令員由楊靖宇同誌擔任。
因為張浩的及時示警,楊靖宇成功幹掉叛徒,這才躲過一劫。
但說實話,楊靖宇雖然成為了縱隊司令員,但他的指揮能力和領導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
其領導下的抗聯,內部組織架構混亂,各部隊之間指揮體係不通暢,甚至有各自為政的情況,很容易被鬼子各個擊破。
而為了加強東北抗聯的戰鬥力,隻能由八路軍出人又出裝備了。
因為華北戰役的勝利,日軍從今年4月份以後,逐步加強了東北的防禦。
日軍先是在五月份從中國南方戰場調迴2個師團,其中就包括作為常設師團的第9師團。
同時,從華北戰役開始,日軍便是開始陸續組建新的師團,並在華北戰役後,分別將這些兵力陸續派往了朝鮮半島和東北地區。
如今的東北地區,總計有7個甲種師團,分別是:第1師團、第8師團、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
8個乙種師團:第23師團、第24師團、第25師團、第26師團、第28師團、第29師團、第39師團、第57師團。
最後是6個丙種師團:107師團、108師團、112師團、117師團、第119師團、122師團。
除此之外,關東軍戰鬥序列,還有重炮兵第一旅團和第三旅團,戰車第一師團、騎兵第一旅團、騎兵第六旅團等部隊,還有駐守在各地的22個守備隊。
整個關東軍的總兵力,達到60萬人以上。
而且,除了東北的關東軍以外,朝鮮地區還駐紮有四個步兵師團以及兩個旅團以及其他配屬部隊,總兵力在10萬左右。
也就是說,要對東北發動進攻,需要同時麵對東北的60萬關東軍部隊和位於朝鮮的10萬日軍,總計七十萬敵人。
而除此之外,東北地區還有一支軍隊,名為偽滿洲國軍。
很早以前,作者說過,偽軍分成三種,偽滿洲國軍、華北治安軍以及其他偽軍。
這裏麵,偽滿洲國軍的戰鬥力最強,裝備也是最好的。
根據現在張浩等人接觸過的抗聯的人員的說明。
偽滿洲國軍的戰鬥力,基本上可以和一流國軍硬碰硬。
甚至於,原時空抗戰後期,日軍因為兵力出現不足,還派遣了不少的偽滿洲國軍幫助防守中蘇邊境。
由此可見,偽滿洲國軍的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而偽滿洲國軍的兵力,大約在15萬人左右。
70萬日軍,再加上15萬偽滿洲國軍,這樣的對手,絕對不是好對付的。
最關鍵的是,日軍在東北的7個甲種師團之中,第1師團、第8師團、這兩支師團,自從戰爭開始,就一直是在關東軍戰鬥序列的,戰鬥力根本就沒有損失。
而第9師團、第10師團、第11師團、第12師團、第14師團這五個甲種師團,此前雖然各有損失,但兵力都已經得到補充,且除了第九師團外,都早就已經被調入到關東軍的戰鬥序列之中,戰鬥力早就恢複的差不多了。
也就是說,如果現如今對東北發動進攻,將要麵對七個戰鬥力強悍的常設師團。
就算八路軍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戰鬥力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要打這一仗,損失之大,恐怕也是能夠想象的了。
所以,現如今張浩的戰略仍然是以防守為主,防止日軍南下就行,暫時並不考慮對東北的關東軍發動進攻。
張浩知道,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持續,日軍在東南亞取得的勝利會逐步喪失,日軍最終終究是會把關東軍之中的精銳部隊抽調走的。
等到那個時候,華北地區的工業水平應該也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在有效發展的同時,對日軍形成戰略優勢。
反正,張浩隻需要在日軍被蘇聯紅軍進攻前發動進攻就行了。
這樣不僅不用付出巨大的犧牲,還能保全東北的工業,何樂而不為呢。
隨著方針被敲定。
各部隊繼續發展。
當然了,雖然現如今不對東北的關東軍發動進攻,但有些事情卻是要開始布局了。
那就是,扶持東北的抗聯。
.........
東北抗日聯軍,簡稱東北抗聯,是我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前身是東北抗日義勇軍餘部、東北反日遊擊隊和東北人民革命軍。
抗聯的高級將領,全是我黨人員進行擔任的,所以,抗聯是由我黨領導下的武裝這一點,毋庸置疑。
早在1931年,我黨便是派出了很多幹部前往東北,領導抗聯抗擊日寇。
隻是,隨著紅軍長征開始,抗聯和我黨便是失去了聯係。
直至張浩帶領的冀西軍區崛起,華北地區的敵我形勢發生逆轉後,我軍需要提前對東北開始布局,這才重新和抗聯取得了聯係。
而因為八路軍的曆次漂亮戰役,抗聯也是再次迴歸到了我軍的戰鬥序列之中。
不過說實話,東北畢竟不是華北,日軍在東北的統治力度相當高,抗聯在東北的生存,可謂是異常艱難。
因為我黨和蘇聯的協議,抗聯也是得到了一些補給,日子倒是比原時空要好上不少。
眾所周知,從華北去到東北,或者從東北前往華北,有三條路可以走,分別是山海關、喜峰口還有古北口。
但實際上,這三條路,是走大軍的,屬於是大道。
而除了這三條大道外,自然是也有一些小道。
這些小道雖然小,但一次通行個百十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因為這些小道過不了大軍,日軍也不會進行重點防護。
而這些小道,便成為了東北抗聯接受華北地區援助的重要通道了。
這些物資和武器彈藥,算是解了抗聯的大難題了。
也是因此,抗聯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裏,擋住了日軍的掃蕩,並且有所發展壯大。
現如今的抗聯,被改編為了東北野戰軍第29縱隊,下轄85師、86師、87師三個師,全縱隊總兵力達到1.1萬人,縱隊司令員由楊靖宇同誌擔任。
因為張浩的及時示警,楊靖宇成功幹掉叛徒,這才躲過一劫。
但說實話,楊靖宇雖然成為了縱隊司令員,但他的指揮能力和領導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
其領導下的抗聯,內部組織架構混亂,各部隊之間指揮體係不通暢,甚至有各自為政的情況,很容易被鬼子各個擊破。
而為了加強東北抗聯的戰鬥力,隻能由八路軍出人又出裝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