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俊卿的大伯娘在蘇俊卿大伯的幫助下上了馬車,然後抬著車窗的簾子對蘇俊卿的母親說道:“桃惠,快迴吧,我們去了!”
蘇俊卿的母親趕忙笑著說道:“好的大嫂,你在外照顧好大哥,路上注意安全!”
蘇俊卿的大伯也說了一句:“迴吧,弟妹!”然後就抬起馬鞭,輕輕的打了一下馬屁股,就駕著馬車離開了!
蘇俊卿的母親直到看不到馬車的影子,才牽著蘇俊卿小妹的手,向著院中走去。
走到房中伺候蘇俊卿的父親穿好衣服,然後讓他在小院之中活動一下身體,避免長時間的臥床造成身體的虛弱。
雖然蘇俊卿的父親現在還不能幹活,但是簡單的打幾套拳,也能更好的拉伸一下身體的肌肉,為一個月後,身體的完全康複做準備。
此時蘇俊卿的大伯已經架著馬車走出城外,大約又走了五裏路的樣子,蘇俊卿的大伯見到前方有一位書生背著書箱,正在前方匆匆的趕路。
不像蘇俊卿的大伯趕著馬車,也沒有租借牛車,而是靠著自己兩條腿向著前方行進,蘇俊卿的大伯對這位書生的行為很是驚訝。
不知道這位書生為什麽要靠步行趕路,為什麽沒有搭乘一輛牛車或者馬車,蘇俊卿的大伯很是不解,但還是暗暗的想著,難道是因為囊腫羞澀嗎?而且看其趕路的方向,應該和自己是一路趕往六安參加院試的。
馬車很快行進到這位書生的身邊,蘇俊卿的大伯驚訝於這位書生的年輕,看其麵容估計也就跟自己的小妹差不多年齡,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蘇俊卿的大伯趕忙停下馬車,然後作了一揖,問道:“敢問學弟欲趕往何處?”
這位年輕書生看到這麽一架豪華的馬車停到自己身邊,起初還有些防備,但看到蘇俊卿的大伯也是書生打扮,跟其作揖問話之後,心中便稍稍安定,趕忙作揖迴禮道:“迴這位大哥哥的話,我是欲趕往六安參加院試的考生,不知這位大哥哥攔住在下欲有何事?”
蘇俊卿的大伯‘哈哈’一笑的說道:“巧了,我也是要趕往六安的考生,你怎麽不坐車前往,卻非要靠自己的兩條腿趕路呢?”
這位年輕書生臉色如常的說道:“迴這位大哥哥的話,因囊中羞澀雇不起馬車,隻能靠步行丈量縣城到六安的路途!”
蘇俊卿的大伯沒有見到過如此年輕的童生,見到這位年輕書生之後,心中已經起了別樣的心思,然後笑眯眯的說道:“如不嫌棄,可同乘前往!”
這年輕書生見到蘇俊卿的大伯如此客氣,也便不客氣的說道:“如此便多謝這位大哥哥了!”
蘇俊卿的大伯見他沒有推辭,不免又對他高看了幾分,說道:“車內是我的內人,如不嫌棄,你可和我同坐車外,可好?”
這位年輕書生忙說道:“好!”
蘇俊卿的大伯趕緊招唿他坐在馬車的前邊,然後才架起馬車向著六安奔去。
有馬車坐,省卻自身的勞累,這年輕書生很是高興,待坐上車後,看到是蘇俊卿的大伯親自駕車,不由的對蘇俊卿的大伯也是高看了幾分。
很多書生自持身份,又怎麽會做趕車的事呢,而且有些書生也會自持身份不坐在車外,蘇俊卿的大伯和這年輕書生都沒有感覺這麽做是什麽丟臉的事情。
蘇俊卿的大伯一邊趕車,一邊和這年輕書生攀談,得知他名叫邱永文,今年14歲,家住舒城縣城,有一處兩進的宅院,父親早逝,家中有母親和一位9歲的小妹。
這些年來,家中很是困難,母親靠著給人漿洗衣物把他和小妹拉扯大,並且供他讀書,可是就是再困難家中母親都不允許售賣宅院,就這麽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兄妹兩人。
所幸運的是祖上曾經榮光過,家裏藏書足有萬卷,供他平日閱讀,增長學問、見識,正是因為有著如此深厚的家族底蘊積累,他才得以年紀輕輕就考中童生。
而且對於此次的院試也可謂是信心十足。
蘇俊卿的大伯和其交流學問,邱永文都能侃侃而談,對答如流。
很多蘇俊卿的大伯從前有些不理解的學問,都在跟邱永文的探討之中被化解,蘇俊卿的大伯心中欣喜異常,感覺自己這次的好心,得到了老天的眷顧,竟然派來這麽一位文曲星,給他解決問題。
蘇俊卿的大伯告訴他到達六安之後,他會租住一處小院,由蘇俊卿的大伯娘負責照顧他的日常,當即邀請邱永文到了六安之後同住,共同探討學問,彌補彼此的不足。
邱永文起初還有些不同意,感覺如此同住多有不便,最後在蘇俊卿的大伯的一再堅持,不讓他負責一絲一毫的費用之後,邱永文才勉強同意。
蘇俊卿的大伯告訴他,此次同住他隻需要專心學問,自己有什麽不懂的會在他讀書之餘跟他探討求教,隻希望邱永文不要藏拙,能夠耐心講解。
邱永文想著既不用他負責所有費用,又能保證平日的吃喝,可以讓他少了許多的煩惱,所以對於蘇俊卿大伯的請求,就欣然同意了。
蘇俊卿的大伯在趕往六安的途中,隱晦的告訴邱永文,自己家中還有一位15歲的小妹,平日裏隻專注刺繡等事物,可謂是秀外慧中、賢良淑德。
邱永文學問能做的這麽好,自然不是癡兒,能聽出蘇俊卿大伯口中暗暗的撮合之意,但也沒有明確的給蘇俊卿的大伯答複,隻說自己的一切都得家中母親決定,並且這次要專心院試,不得分心,一切其他事情,得等到他考中秀才之後,才能迴家問自己的母親。
蘇俊卿的大伯沒有強求,畢竟隻是初次見麵,隻是感覺邱永文學問很好,至於邱永文的人品,還要等到過幾天深入接觸之後,才能了解。
況且他家中隻有母親在世,他母親又含辛茹苦的把他養大,他自然要聽從母親的吩咐。
雖然這時代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亡從子’的說法,但是越是孝順的兒子,越是在乎自己母親的想法。
蘇俊卿的大伯覺得這麽做,無可厚非,隻能說明邱永文是個非常孝順的人,而孝順的人,往往人品都很好。
蘇俊卿的母親趕忙笑著說道:“好的大嫂,你在外照顧好大哥,路上注意安全!”
蘇俊卿的大伯也說了一句:“迴吧,弟妹!”然後就抬起馬鞭,輕輕的打了一下馬屁股,就駕著馬車離開了!
蘇俊卿的母親直到看不到馬車的影子,才牽著蘇俊卿小妹的手,向著院中走去。
走到房中伺候蘇俊卿的父親穿好衣服,然後讓他在小院之中活動一下身體,避免長時間的臥床造成身體的虛弱。
雖然蘇俊卿的父親現在還不能幹活,但是簡單的打幾套拳,也能更好的拉伸一下身體的肌肉,為一個月後,身體的完全康複做準備。
此時蘇俊卿的大伯已經架著馬車走出城外,大約又走了五裏路的樣子,蘇俊卿的大伯見到前方有一位書生背著書箱,正在前方匆匆的趕路。
不像蘇俊卿的大伯趕著馬車,也沒有租借牛車,而是靠著自己兩條腿向著前方行進,蘇俊卿的大伯對這位書生的行為很是驚訝。
不知道這位書生為什麽要靠步行趕路,為什麽沒有搭乘一輛牛車或者馬車,蘇俊卿的大伯很是不解,但還是暗暗的想著,難道是因為囊腫羞澀嗎?而且看其趕路的方向,應該和自己是一路趕往六安參加院試的。
馬車很快行進到這位書生的身邊,蘇俊卿的大伯驚訝於這位書生的年輕,看其麵容估計也就跟自己的小妹差不多年齡,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蘇俊卿的大伯趕忙停下馬車,然後作了一揖,問道:“敢問學弟欲趕往何處?”
這位年輕書生看到這麽一架豪華的馬車停到自己身邊,起初還有些防備,但看到蘇俊卿的大伯也是書生打扮,跟其作揖問話之後,心中便稍稍安定,趕忙作揖迴禮道:“迴這位大哥哥的話,我是欲趕往六安參加院試的考生,不知這位大哥哥攔住在下欲有何事?”
蘇俊卿的大伯‘哈哈’一笑的說道:“巧了,我也是要趕往六安的考生,你怎麽不坐車前往,卻非要靠自己的兩條腿趕路呢?”
這位年輕書生臉色如常的說道:“迴這位大哥哥的話,因囊中羞澀雇不起馬車,隻能靠步行丈量縣城到六安的路途!”
蘇俊卿的大伯沒有見到過如此年輕的童生,見到這位年輕書生之後,心中已經起了別樣的心思,然後笑眯眯的說道:“如不嫌棄,可同乘前往!”
這年輕書生見到蘇俊卿的大伯如此客氣,也便不客氣的說道:“如此便多謝這位大哥哥了!”
蘇俊卿的大伯見他沒有推辭,不免又對他高看了幾分,說道:“車內是我的內人,如不嫌棄,你可和我同坐車外,可好?”
這位年輕書生忙說道:“好!”
蘇俊卿的大伯趕緊招唿他坐在馬車的前邊,然後才架起馬車向著六安奔去。
有馬車坐,省卻自身的勞累,這年輕書生很是高興,待坐上車後,看到是蘇俊卿的大伯親自駕車,不由的對蘇俊卿的大伯也是高看了幾分。
很多書生自持身份,又怎麽會做趕車的事呢,而且有些書生也會自持身份不坐在車外,蘇俊卿的大伯和這年輕書生都沒有感覺這麽做是什麽丟臉的事情。
蘇俊卿的大伯一邊趕車,一邊和這年輕書生攀談,得知他名叫邱永文,今年14歲,家住舒城縣城,有一處兩進的宅院,父親早逝,家中有母親和一位9歲的小妹。
這些年來,家中很是困難,母親靠著給人漿洗衣物把他和小妹拉扯大,並且供他讀書,可是就是再困難家中母親都不允許售賣宅院,就這麽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兄妹兩人。
所幸運的是祖上曾經榮光過,家裏藏書足有萬卷,供他平日閱讀,增長學問、見識,正是因為有著如此深厚的家族底蘊積累,他才得以年紀輕輕就考中童生。
而且對於此次的院試也可謂是信心十足。
蘇俊卿的大伯和其交流學問,邱永文都能侃侃而談,對答如流。
很多蘇俊卿的大伯從前有些不理解的學問,都在跟邱永文的探討之中被化解,蘇俊卿的大伯心中欣喜異常,感覺自己這次的好心,得到了老天的眷顧,竟然派來這麽一位文曲星,給他解決問題。
蘇俊卿的大伯告訴他到達六安之後,他會租住一處小院,由蘇俊卿的大伯娘負責照顧他的日常,當即邀請邱永文到了六安之後同住,共同探討學問,彌補彼此的不足。
邱永文起初還有些不同意,感覺如此同住多有不便,最後在蘇俊卿的大伯的一再堅持,不讓他負責一絲一毫的費用之後,邱永文才勉強同意。
蘇俊卿的大伯告訴他,此次同住他隻需要專心學問,自己有什麽不懂的會在他讀書之餘跟他探討求教,隻希望邱永文不要藏拙,能夠耐心講解。
邱永文想著既不用他負責所有費用,又能保證平日的吃喝,可以讓他少了許多的煩惱,所以對於蘇俊卿大伯的請求,就欣然同意了。
蘇俊卿的大伯在趕往六安的途中,隱晦的告訴邱永文,自己家中還有一位15歲的小妹,平日裏隻專注刺繡等事物,可謂是秀外慧中、賢良淑德。
邱永文學問能做的這麽好,自然不是癡兒,能聽出蘇俊卿大伯口中暗暗的撮合之意,但也沒有明確的給蘇俊卿的大伯答複,隻說自己的一切都得家中母親決定,並且這次要專心院試,不得分心,一切其他事情,得等到他考中秀才之後,才能迴家問自己的母親。
蘇俊卿的大伯沒有強求,畢竟隻是初次見麵,隻是感覺邱永文學問很好,至於邱永文的人品,還要等到過幾天深入接觸之後,才能了解。
況且他家中隻有母親在世,他母親又含辛茹苦的把他養大,他自然要聽從母親的吩咐。
雖然這時代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亡從子’的說法,但是越是孝順的兒子,越是在乎自己母親的想法。
蘇俊卿的大伯覺得這麽做,無可厚非,隻能說明邱永文是個非常孝順的人,而孝順的人,往往人品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