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471節隴頭音信揭石彪,朝用人寧缺毋濫
“好!你們都退下,朕與太後聊一會。”皇帝布置完此事,衝在場人一揮手地說。
“嗻!”大家應著,就出了去。
“侍女武昭,求見皇帝、太後!”曹吉祥到門口,就又轉身進來說。
“武昭是侍女?”皇帝看向母親的孫太後笑地問。
“是的,你見她?”孫太後看眼皇帝笑地說。
“母親侍女,定是有事,你讓她進來!”皇帝說。
“請進。”孫太後侍女來到奉天殿,按此地規矩站在了門外,不經允許不得進來。孫太後聽著有點差異的心理。武昭等侍女陪孫太後一起來,在半路沒說啥的事?孫太後不知武昭會有何的事,看同意了的皇帝,衝曹吉祥地說。
“嗻!”曹吉祥應著出了去。
“吾皇萬歲,萬萬歲,太後吉祥!”武昭進來跪地,衝皇帝和太後施禮地說。
“平身!”皇帝說。
“謝皇帝、太後!“武昭說著站起。
“你有何事?”孫太後笑著問。
“皇帝、太後!一封匿名信,一位侍衛,在門外給的!”武昭沒經曹吉祥,直接到且給孫太後封信地說。
“隴頭音信,揭石彪!”孫太後看著問:“皇帝看?”
“曹公公,先下去?”皇帝接過信,衝站在的門口曹吉祥笑說。
“嗻!”曹吉祥應著出了去。
“成語解釋: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一封匿名信,來自遙遠的大同,告石彪劫一位人質。被劫持人是河間人,皇宮侍女武昭的父親,和囚犯般被看管著喂馬。”孫太後想著說。
“武昭怎迴事?”皇帝看著一驚,看眼孫太後地問。
“太後?”武昭也看眼並征求孫太後意地叫。
“你與皇帝說,你父親失蹤事,皇帝還不知情。”候齊與孫太後說鄧家九娘地及武昭父失蹤的事後,武昭專門與孫太後說求皇朝找其父親的事,孫太後安排給妙音指揮使,沒來得及與皇帝稟報,孫太後衝武昭地說。
“迴皇帝話,奴婢是河間人,父親在養馬場做事,場是石彪家的……”武昭說了候齊那天說的情況,想求皇朝解救其父親,就一臉鬱悶地說。
“你先下去,朕與太後,先商量。”皇帝聽且衝武昭笑地說。
“嗻!”武昭應著,出了去。
“九娘地事,母親給解決了?”皇帝笑著問。
“此小事,母親碰到了,不好煩你,讓截殉司幹的。截殉司人說,一找石彪家的人,說我過問地事,地就給了九娘。但武昭父親的失蹤,候齊那次說,武昭與我才說的,她父親失蹤,已一年多了,在失蹤時,武昭還沒進宮。馬場人給找其父親,從信中看,有兩種可能:一是石彪傷人,有人故意搗亂謊言此事。吳瑾說的石彪在大同,侮辱總兵官為樂,不愛護下屬。石彪得了權勢,忘乎所以了,傷害手下的人,才有如此的信。二是確有其事。石彪讓馬場找人,是賊喊捉賊,做給武昭家人看的。石家有啥的陰謀,咱不知道。他劫一位養馬夫,去大同何用?”皇帝與孫太後說過吳瑾的話,孫太後想起地分析。
“吳瑾(1413年-1461年),吳允誠之孫、吳克勤之子,蒙古人,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擒。他後逃跑迴朝。兒曾派吳瑾,鎮守甘肅,其辭曰:‘臣是外族人,用臣鎮守邊疆,怕外族輕視中國(認為中國沒人才)。’兒認為也對,於是收迴成命。吳瑾接觸石彪,與石彪多次打交道,了解其性格。他曾多次說,石侮辱總兵為樂,非帶兵之道,早晚要吃虧。石彪以戰功起家,自高自大,他勢盛而驕,多行不義。大同官軍們,多有反映。兒準備調他,迴到京城,石彪迴來後,截殉司去救武昭父親,石彪不會曉得!”皇帝對石彪品行,似乎有了不滿,並想搭救武昭父親地說。
“會有啥陰謀,石彪先殺人質?”孫太後擔憂問。
“皇朝先派人,暗查此事,看石彪異常,立刻拿下。”皇帝說。
“你讓東廠去人,逯杲派哈銘、袁彬,都可辦此事。截殉司人手也少,麻煩兒安排吧!”孫太後聽著皇帝的辦法,把此事交給了皇帝地說。
“來人!”皇帝喊。
“陛下有事?”曹吉祥進來,到皇帝近前地問。
“你派人去東廠,讓逯杲派袁彬,到這來找朕。”皇帝看眼母親的孫太後,衝曹吉祥地說。
“嗻!”曹吉祥應著出了去。
“你正好在這,母親有件事,要與你說,是李賢說的。”小花陪李賢那天去仁壽宮,李賢與孫太後說一件事,孫太後正好想與皇帝說,於是就笑著說。
“母親啥事?”皇帝環視下客廳敬意地問。
“你殺了於謙,李賢曾與我說過,於謙雖受景帝器重,可是皇朝忠誠。於謙是冤枉的……”皇朝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能冤枉一個好人,孫太後想起李賢那天的話,語重心長地說。
“母親是想說李賢說,陳汝言的事吧?”皇帝截住孫太後話地笑問。
“是的。”孫太後說。
“是啊!在今年三月,皇朝經人揭發……”陳汝言貪汙的財物被揭發的事:皇帝想著說起天順二年(公元1458)三月,石亨的心腹、兵部尚書陳汝言貪汙罪被揭發,其家中財物之多令皇帝地吃驚。皇帝命將贓物陳列宮殿廊廡下,召石亨等人驗看。李賢等內閣成員一起陪看,人們看過之後背後議論於謙被殺後抄家的情況,形成奏折提供給了皇帝對比。皇帝看奏折和陳汝言情況,皇帝想起於謙清貧,痛心地說:“於謙在景帝朝,始終受寵,死時家無餘貲。而今陳汝言,當不到一年尚書,竟得了這多賄賂!”
“啊!”石亨忙免冠跪伏,無言以對。
“李賢等臣,奏折是對!”皇帝漸漸悟出於謙被冤,而石亨等奪門之變不過是場投機,皇帝想著那天情況說。
“朝用人,寧缺毋濫!成語釋義寧:寧願;勿:不;濫:過度;選拔人才或挑選事物,寧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顧質量貪多湊數,來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孫太後想著說。
“母親是說奪門事?”皇帝問。
“哀家想說此事,你有感悟,母親高興。奪門之變,有功的仨‘忠臣’:徐有貞、曹吉祥、石亨,目的都不純。在奪門前,徐有貞、石亨,都找過母親,母親護祖製——嫡長子繼承製。故此,母親看景帝有病,才允許奪門。{《明史》中‘石亨謀奪門,密白於太後,許之’}仨人為升官發財,非一心輔佐你,你處罰徐有貞,母親認為對。母親今天說石彪,和石亨是一路人。石彪可能有目的,袁彬辦完案,告訴母親一聲。”孫太後想著說。
“派人通過調查,兒也初步了解,仨人目的,確實不純。母親說的是。他們是奪門功臣,兒要慎重,現在有所關注!”皇帝有所察覺,故意笑說。
“你研究過,古代忠臣,文天祥、嶽飛等人?”孫太後想起古代的忠臣笑說。
“兒聽老師講過,平時看書已看過,例如文天祥……”皇帝說起古代文天祥事跡:文天祥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反對異族侵略、保衛國家,勇敢地走上了戰場。蒙元那時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建一支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麽多,你這麽點人怎麽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親。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元朝多次勸降,實現舍身取義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你殺於謙,使你下決心,是誰說的話?”孫太後想著笑問。
“徐有貞。”皇帝說。
“他怎說?”孫太後問。
“‘不殺於謙,複辟無名!’他如此地說,兒考慮簡單,下令殺於謙。”皇帝惋惜口氣地說。
“你被俘後,京師大為震驚,群臣不知怎辦。郕王監國,令群臣討論。侍講徐有貞,當時叫徐珵,說星象有變,應遷都南京。於謙厲聲說:‘主張南遷者該殺……。’徐有貞說那話,是在報複於謙,郕王對徐沒反應,你卻要了於謙命。從抄家情況看,於謙比文天祥,也沒啥差別。文天祥為救國難,賣家財組兵力,於謙受寵一朝,死時家無餘貲。皇朝擇選臣子,觀其效忠,得具備德才,二者不可偏廢。”孫太後想著二人品行的對比誠懇地分析,是為皇朝長治久安!
“是啊!徐有貞是小人!”皇帝看母親的孫太後,有一臉悔意地說。
“你要多看史記,了解曆代忠臣行為,例如古代有《一絲不茍的曹彬與竇儀》……”孫太後為啟發皇帝,用德才之人,說起此故事:曹彬是後周世宗的臣子。某次他負責掌管宮中茶和酒,殿前督點檢趙匡胤向他要酒喝,曹彬竟說:此是公家酒,不能隨便給你,要喝自去買…竇儀是後周世宗時禮部侍郎。當趙匡胤攻克滁州時,世宗命其將滁州官府內之財物抄錄登記,並入國庫。不久,趙匡胤親信奉命向竇儀拿取部分抄沒的絹帛,竇儀則說:趙將軍當初攻克滁州時,即將所有財物取走,誰敢說什麽,如今這些財物已全部籍錄為國家所有,就是公家東西,沒皇帝命令,不能給你…後來趙匡胤當了皇帝曾說:曹彬、竇儀,二人操守很嚴。他倆不畏權勢,是所有官吏中,不會欺騙主的人…。朝廷不久就委以二人高官重任!
</p>
第471節隴頭音信揭石彪,朝用人寧缺毋濫
“好!你們都退下,朕與太後聊一會。”皇帝布置完此事,衝在場人一揮手地說。
“嗻!”大家應著,就出了去。
“侍女武昭,求見皇帝、太後!”曹吉祥到門口,就又轉身進來說。
“武昭是侍女?”皇帝看向母親的孫太後笑地問。
“是的,你見她?”孫太後看眼皇帝笑地說。
“母親侍女,定是有事,你讓她進來!”皇帝說。
“請進。”孫太後侍女來到奉天殿,按此地規矩站在了門外,不經允許不得進來。孫太後聽著有點差異的心理。武昭等侍女陪孫太後一起來,在半路沒說啥的事?孫太後不知武昭會有何的事,看同意了的皇帝,衝曹吉祥地說。
“嗻!”曹吉祥應著出了去。
“吾皇萬歲,萬萬歲,太後吉祥!”武昭進來跪地,衝皇帝和太後施禮地說。
“平身!”皇帝說。
“謝皇帝、太後!“武昭說著站起。
“你有何事?”孫太後笑著問。
“皇帝、太後!一封匿名信,一位侍衛,在門外給的!”武昭沒經曹吉祥,直接到且給孫太後封信地說。
“隴頭音信,揭石彪!”孫太後看著問:“皇帝看?”
“曹公公,先下去?”皇帝接過信,衝站在的門口曹吉祥笑說。
“嗻!”曹吉祥應著出了去。
“成語解釋:指寄往或來自遠方的書信,出處元?高明《琵琶記?伯喈行路》。一封匿名信,來自遙遠的大同,告石彪劫一位人質。被劫持人是河間人,皇宮侍女武昭的父親,和囚犯般被看管著喂馬。”孫太後想著說。
“武昭怎迴事?”皇帝看著一驚,看眼孫太後地問。
“太後?”武昭也看眼並征求孫太後意地叫。
“你與皇帝說,你父親失蹤事,皇帝還不知情。”候齊與孫太後說鄧家九娘地及武昭父失蹤的事後,武昭專門與孫太後說求皇朝找其父親的事,孫太後安排給妙音指揮使,沒來得及與皇帝稟報,孫太後衝武昭地說。
“迴皇帝話,奴婢是河間人,父親在養馬場做事,場是石彪家的……”武昭說了候齊那天說的情況,想求皇朝解救其父親,就一臉鬱悶地說。
“你先下去,朕與太後,先商量。”皇帝聽且衝武昭笑地說。
“嗻!”武昭應著,出了去。
“九娘地事,母親給解決了?”皇帝笑著問。
“此小事,母親碰到了,不好煩你,讓截殉司幹的。截殉司人說,一找石彪家的人,說我過問地事,地就給了九娘。但武昭父親的失蹤,候齊那次說,武昭與我才說的,她父親失蹤,已一年多了,在失蹤時,武昭還沒進宮。馬場人給找其父親,從信中看,有兩種可能:一是石彪傷人,有人故意搗亂謊言此事。吳瑾說的石彪在大同,侮辱總兵官為樂,不愛護下屬。石彪得了權勢,忘乎所以了,傷害手下的人,才有如此的信。二是確有其事。石彪讓馬場找人,是賊喊捉賊,做給武昭家人看的。石家有啥的陰謀,咱不知道。他劫一位養馬夫,去大同何用?”皇帝與孫太後說過吳瑾的話,孫太後想起地分析。
“吳瑾(1413年-1461年),吳允誠之孫、吳克勤之子,蒙古人,在土木堡之變中被擒。他後逃跑迴朝。兒曾派吳瑾,鎮守甘肅,其辭曰:‘臣是外族人,用臣鎮守邊疆,怕外族輕視中國(認為中國沒人才)。’兒認為也對,於是收迴成命。吳瑾接觸石彪,與石彪多次打交道,了解其性格。他曾多次說,石侮辱總兵為樂,非帶兵之道,早晚要吃虧。石彪以戰功起家,自高自大,他勢盛而驕,多行不義。大同官軍們,多有反映。兒準備調他,迴到京城,石彪迴來後,截殉司去救武昭父親,石彪不會曉得!”皇帝對石彪品行,似乎有了不滿,並想搭救武昭父親地說。
“會有啥陰謀,石彪先殺人質?”孫太後擔憂問。
“皇朝先派人,暗查此事,看石彪異常,立刻拿下。”皇帝說。
“你讓東廠去人,逯杲派哈銘、袁彬,都可辦此事。截殉司人手也少,麻煩兒安排吧!”孫太後聽著皇帝的辦法,把此事交給了皇帝地說。
“來人!”皇帝喊。
“陛下有事?”曹吉祥進來,到皇帝近前地問。
“你派人去東廠,讓逯杲派袁彬,到這來找朕。”皇帝看眼母親的孫太後,衝曹吉祥地說。
“嗻!”曹吉祥應著出了去。
“你正好在這,母親有件事,要與你說,是李賢說的。”小花陪李賢那天去仁壽宮,李賢與孫太後說一件事,孫太後正好想與皇帝說,於是就笑著說。
“母親啥事?”皇帝環視下客廳敬意地問。
“你殺了於謙,李賢曾與我說過,於謙雖受景帝器重,可是皇朝忠誠。於謙是冤枉的……”皇朝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能冤枉一個好人,孫太後想起李賢那天的話,語重心長地說。
“母親是想說李賢說,陳汝言的事吧?”皇帝截住孫太後話地笑問。
“是的。”孫太後說。
“是啊!在今年三月,皇朝經人揭發……”陳汝言貪汙的財物被揭發的事:皇帝想著說起天順二年(公元1458)三月,石亨的心腹、兵部尚書陳汝言貪汙罪被揭發,其家中財物之多令皇帝地吃驚。皇帝命將贓物陳列宮殿廊廡下,召石亨等人驗看。李賢等內閣成員一起陪看,人們看過之後背後議論於謙被殺後抄家的情況,形成奏折提供給了皇帝對比。皇帝看奏折和陳汝言情況,皇帝想起於謙清貧,痛心地說:“於謙在景帝朝,始終受寵,死時家無餘貲。而今陳汝言,當不到一年尚書,竟得了這多賄賂!”
“啊!”石亨忙免冠跪伏,無言以對。
“李賢等臣,奏折是對!”皇帝漸漸悟出於謙被冤,而石亨等奪門之變不過是場投機,皇帝想著那天情況說。
“朝用人,寧缺毋濫!成語釋義寧:寧願;勿:不;濫:過度;選拔人才或挑選事物,寧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顧質量貪多湊數,來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孫太後想著說。
“母親是說奪門事?”皇帝問。
“哀家想說此事,你有感悟,母親高興。奪門之變,有功的仨‘忠臣’:徐有貞、曹吉祥、石亨,目的都不純。在奪門前,徐有貞、石亨,都找過母親,母親護祖製——嫡長子繼承製。故此,母親看景帝有病,才允許奪門。{《明史》中‘石亨謀奪門,密白於太後,許之’}仨人為升官發財,非一心輔佐你,你處罰徐有貞,母親認為對。母親今天說石彪,和石亨是一路人。石彪可能有目的,袁彬辦完案,告訴母親一聲。”孫太後想著說。
“派人通過調查,兒也初步了解,仨人目的,確實不純。母親說的是。他們是奪門功臣,兒要慎重,現在有所關注!”皇帝有所察覺,故意笑說。
“你研究過,古代忠臣,文天祥、嶽飛等人?”孫太後想起古代的忠臣笑說。
“兒聽老師講過,平時看書已看過,例如文天祥……”皇帝說起古代文天祥事跡:文天祥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反對異族侵略、保衛國家,勇敢地走上了戰場。蒙元那時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建一支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麽多,你這麽點人怎麽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親。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元朝多次勸降,實現舍身取義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你殺於謙,使你下決心,是誰說的話?”孫太後想著笑問。
“徐有貞。”皇帝說。
“他怎說?”孫太後問。
“‘不殺於謙,複辟無名!’他如此地說,兒考慮簡單,下令殺於謙。”皇帝惋惜口氣地說。
“你被俘後,京師大為震驚,群臣不知怎辦。郕王監國,令群臣討論。侍講徐有貞,當時叫徐珵,說星象有變,應遷都南京。於謙厲聲說:‘主張南遷者該殺……。’徐有貞說那話,是在報複於謙,郕王對徐沒反應,你卻要了於謙命。從抄家情況看,於謙比文天祥,也沒啥差別。文天祥為救國難,賣家財組兵力,於謙受寵一朝,死時家無餘貲。皇朝擇選臣子,觀其效忠,得具備德才,二者不可偏廢。”孫太後想著二人品行的對比誠懇地分析,是為皇朝長治久安!
“是啊!徐有貞是小人!”皇帝看母親的孫太後,有一臉悔意地說。
“你要多看史記,了解曆代忠臣行為,例如古代有《一絲不茍的曹彬與竇儀》……”孫太後為啟發皇帝,用德才之人,說起此故事:曹彬是後周世宗的臣子。某次他負責掌管宮中茶和酒,殿前督點檢趙匡胤向他要酒喝,曹彬竟說:此是公家酒,不能隨便給你,要喝自去買…竇儀是後周世宗時禮部侍郎。當趙匡胤攻克滁州時,世宗命其將滁州官府內之財物抄錄登記,並入國庫。不久,趙匡胤親信奉命向竇儀拿取部分抄沒的絹帛,竇儀則說:趙將軍當初攻克滁州時,即將所有財物取走,誰敢說什麽,如今這些財物已全部籍錄為國家所有,就是公家東西,沒皇帝命令,不能給你…後來趙匡胤當了皇帝曾說:曹彬、竇儀,二人操守很嚴。他倆不畏權勢,是所有官吏中,不會欺騙主的人…。朝廷不久就委以二人高官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