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407節銜橛之變李時勉父痛恨背信棄義
“報!你父親來了!”懷恩進來報。
“閨女挺忙?”父親跟了進來,看剛走去的二人,衝孫太後笑著問。
“你下去吧。”孫太後衝懷恩說。
“嗻!”懷恩應著出了去。
“父親坐下聊。我是瞎忙,父親有閑空,來看閨女?”孫太後看滿頭白發的父親,心生敬重笑地問。
“《毒品》:一女二童自成仙,佯裝郎中祛病患。
推銷仙藥是毒品,毒品害人癮無邊……”父親坐臣座左椅,沒答孫太後話,掏出張紙笑地念。
“父親從街上撿來?”孫太後打斷父話地問。
“小贏去孫府說,你參謀寫的,你為挽救婆。婆固執己見,仍吃仙藥不說,還抱人殉製,不讓人截或廢。婆的思想,不如李時勉。”父親有點低沉地說。
“李時勉?”孫太後問。
“是的。”父親說。
“父親怎知的,李時勉得罪王振,在大牢裏,生命岌岌可危?”父親那天過生日,孫太後派遣特使,到家中給了賞賜。國子監祭酒李時勉又得罪王振,被押進了大牢,已有生命危險。父親不知怎知此事,借著迴複太後的機會,為李時勉開拓地說:“老臣生日,得到太後恩惠,希望太後赦免祭酒李時勉,讓他陪伴老臣,滿座的高朋中如果沒李祭酒,老臣和眾賓客不會盡興。”孫太後立即請求皇帝,赦免了李時勉,孫太後聽父親話地問。
“小花那天說,李賢去祝壽,說了李時勉的事。你與我說過,李時勉前妻沒了,接迴逃殉出李家的堯妹,二人又成夫妻。李時勉改主意,不學他哥李時間,反對人殉製,要一夫一妻。我那次繞街,碰到且聽李時勉說的。”父親笑著說。
“銜橛之變,李時勉!”孫太後想著說。
“成語釋義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出處《漢書?司馬相如傳》,閨女說的沒錯,李時勉是小吏,比你婆思想,轉變得快!”父親笑地說。
“李時勉說你救過他,也知道了我,你怎救他?”父親問。
“國子監樹枝,影響學子操練,李時勉給砍了。王振給李戴枷於街示眾……”孫太後想著那次事地說。
“啊!你支持截殉,李時勉與我說,誰與李時勉說?我一琢磨,李時勉支持截殉,也是位好人,就與你求情。李時勉去祝壽時,喝得酩酊大醉,被堯妹租馬篷車,給接迴了家。”打斷孫太後話,父親饒有興趣地說。
“與你閑聊時,陳山說的唄。”孫太後說。
“是呀!陳山在世時,常與我閑聊,是堯梅、堯妹的父親,是李時勉嶽父。我把此關係,倒給忘了。”父親笑地說。
“皇帝赦免了李時勉,王振不好再提,李時勉再辦錯事,王振還得整他。李時勉看王振,就是不順眼,我不知道怎迴事?”聽別人說的,孫太後笑說。
“如此說,李時勉比你婆,轉變思想快?”父親還問。
“婆守人殉,太固執,我母親挺好的?”孫太後不想再說婆,一轉話題笑地問。
“她挺好。我讓她來,她逗孫子們玩,彭豔結婚,家沒也啥事。”父親說。
“你們要保重身體!”孫太後說。
“皇朝有人反映,王振有點專權;‘甘露之變’閨女可聽說?”父親擔心問。
“婆與我說的,是唐代事,皇帝身邊,自己人不少。內閣大臣,也有提示。我按婆意,提示皇帝,關鍵問題,不讓步!皇帝管的事,我不能事必躬親,有些事隨他,磨練他自信、自立、自強能力。父親說過此話。”孫太後說。
“是啊!人生不易。我在永城主薄,是借閨女光,隨進京城,一路走來。主薄正九品,我到序班從九品。你被封為貴妃,我授驃騎將軍,賜名曰忠,是正二品。你被封為皇後,我被封會昌伯。閨女身貴,父親臉不僅有光,身價再倍增,是孫家的榮耀!”父親一臉興奮地說。
“序班都幹啥?”孫太後不願順父親話說地問。
“序班是……”父親說起序班的職責:鴻臚寺序班是職業外交官,負責使團與各國交往的禮儀活動,負責教會各國使節來華訪問時,必須遵守的各種禮節。例如鄭和使團中配備的文職人,在鄭和使團中,鴻臚寺序班職為九品官。通事和教諭:通事為外事翻譯,通曉外國語言文字,進行不同語種的語言、文字翻譯,教諭負責教化番人,傳播中華文化。在鄭和使團中,通事、教諭,一身兼兩職,既為外事翻譯,又負責傳播中華文化。鄭和船隊中的馬歡、費信等人,既是通事,又是教諭,在從事外事翻譯同時,傳播中華文化。他們同時記錄下西洋途中所見所聞,為後人留下寶貴資料。
“啊!”孫太後聽著地啊,表示知道。
“小翠竹結婚了。”父親說。
“丈夫是誰?”孫太後興奮地問。
“你姐夫介紹,在商鋪跑外,銷售刺繡品。人挺老實,從農村來,有位女兒,老婆病死。”父親說。
“小翠竹在府上幹?”孫太後問。
“她打掃衛生,佟姨走後,她自己幹。後院花園,有人管理,她隻在前院,不太累。”父親說。
“我讓小翠竹,到咱府上的,她結婚,應告訴我。我跟著高興,也派人送點禮品,對逃殉妾是鼓勵。人殉雖未截,可太後送禮是態度。”妾被救出能夠再婚,組織新家庭,是孫太後心中渴望。孫太後自今年以來,與有關人說此觀點,不止父親,和譚娟、順丫、樊順等均說過。孫太後想著說。
“她說怕你太忙,我就壓了下。她說她有時,來拜謝你。”父親說。
“她說來?”孫太後問。
“是的。”父親說。
“我關心妾婚事,是受父親影響給妾們看。大媽嫁給父親,生一雙兒女,兒傻且被害。與無後為大話,父親大半生較勁,彭豔招婿進府,父親寬慰了些?”孫太後想著問。
“父痛恨,背信棄義,成語釋義: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出處《北史?周本紀》:“背惠怨鄰,棄信忘義。”‘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父親說。”
“父親說得好!”孫太後說。
“你很像父親脾氣。你大媽嫁給我,比你媽簡單。你祖父與媒人一商量,我們就結婚了。你大媽和我,沒見過麵,她與我說,生堆胖小子。大媽沒文化,話比較粗魯,我說沒關係,生男生女一樣。你既嫁我,我負責你一輩子,孫家沒休妻說,給她定心丸。那時的社會,娶三妻四妾,對不生或生女孩,休妻妾是常事。你大媽話,沒能生多兒苦悶著。我常與你大媽說,無後為大話,是後人一種誤傳,安慰你大媽。人們後傳說,趙岐《孟子注》補充,比孟子話較細些。人隻要結婚,生男生女無異,人沒盡後輩贍養責,為大不孝。你父親我不迷信,人生孩,部分是天意,自己不好左右。如:佟姨是女人……。”父親笑說。
“是的。父親說得對!先帝那多皇妃,十多年間生倆兒、三女,誰在左右?”孫太後說。
“是!和父親脾氣無異,你關心妾婚事,是個責任問題。父親是一家之主,對孫家人負責,例如你大媽事,讓她暝笑於九泉。你輔佐皇帝,管理天下事,對天下人負責,考慮就得全麵。你想截殉製,得堅持到底,一旦有時機就得截或廢殉。”父親聯係到皇朝,不容置疑地說。
“李時勉也知道,我支持截殉,皇朝知道的人,確實不少。我關心妾婚事,為今後能截殉,打個基礎。”孫太後想著說。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故事,閨女聽說過?”父親問。
“我看過書,也忘了,父親說說?”孫太後說。
“此是兩故事……”父親說起倆故事:春秋戰國時,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商鞅為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人不相信,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人終於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50金。商鞅此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中國。在商鞅“立木為信地方,在早它400年前,卻曾發生過一場“烽火戲諸侯”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信號,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時才能點燃,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諸侯弄明白後憤然離去,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褒姒看到後終於開心地笑了。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幽王結果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信”不僅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一個人來說,是不可小覷的事呀!
“父親!人不論官職大小,地位高低貴賤,都不能學周幽王——烽火戲諸候。人的信譽,是第一位的。我一旦有機會,實現眾人夙(遺)願,圓我截殉夢!”孫太後肯定地說。
“是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父親說。
“女兒知道,成語釋義。”孫太後笑地說。
“你說。”父親說。
“釋義: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出處《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孫太後想著說。
</p>
第407節銜橛之變李時勉父痛恨背信棄義
“報!你父親來了!”懷恩進來報。
“閨女挺忙?”父親跟了進來,看剛走去的二人,衝孫太後笑著問。
“你下去吧。”孫太後衝懷恩說。
“嗻!”懷恩應著出了去。
“父親坐下聊。我是瞎忙,父親有閑空,來看閨女?”孫太後看滿頭白發的父親,心生敬重笑地問。
“《毒品》:一女二童自成仙,佯裝郎中祛病患。
推銷仙藥是毒品,毒品害人癮無邊……”父親坐臣座左椅,沒答孫太後話,掏出張紙笑地念。
“父親從街上撿來?”孫太後打斷父話地問。
“小贏去孫府說,你參謀寫的,你為挽救婆。婆固執己見,仍吃仙藥不說,還抱人殉製,不讓人截或廢。婆的思想,不如李時勉。”父親有點低沉地說。
“李時勉?”孫太後問。
“是的。”父親說。
“父親怎知的,李時勉得罪王振,在大牢裏,生命岌岌可危?”父親那天過生日,孫太後派遣特使,到家中給了賞賜。國子監祭酒李時勉又得罪王振,被押進了大牢,已有生命危險。父親不知怎知此事,借著迴複太後的機會,為李時勉開拓地說:“老臣生日,得到太後恩惠,希望太後赦免祭酒李時勉,讓他陪伴老臣,滿座的高朋中如果沒李祭酒,老臣和眾賓客不會盡興。”孫太後立即請求皇帝,赦免了李時勉,孫太後聽父親話地問。
“小花那天說,李賢去祝壽,說了李時勉的事。你與我說過,李時勉前妻沒了,接迴逃殉出李家的堯妹,二人又成夫妻。李時勉改主意,不學他哥李時間,反對人殉製,要一夫一妻。我那次繞街,碰到且聽李時勉說的。”父親笑著說。
“銜橛之變,李時勉!”孫太後想著說。
“成語釋義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出處《漢書?司馬相如傳》,閨女說的沒錯,李時勉是小吏,比你婆思想,轉變得快!”父親笑地說。
“李時勉說你救過他,也知道了我,你怎救他?”父親問。
“國子監樹枝,影響學子操練,李時勉給砍了。王振給李戴枷於街示眾……”孫太後想著那次事地說。
“啊!你支持截殉,李時勉與我說,誰與李時勉說?我一琢磨,李時勉支持截殉,也是位好人,就與你求情。李時勉去祝壽時,喝得酩酊大醉,被堯妹租馬篷車,給接迴了家。”打斷孫太後話,父親饒有興趣地說。
“與你閑聊時,陳山說的唄。”孫太後說。
“是呀!陳山在世時,常與我閑聊,是堯梅、堯妹的父親,是李時勉嶽父。我把此關係,倒給忘了。”父親笑地說。
“皇帝赦免了李時勉,王振不好再提,李時勉再辦錯事,王振還得整他。李時勉看王振,就是不順眼,我不知道怎迴事?”聽別人說的,孫太後笑說。
“如此說,李時勉比你婆,轉變思想快?”父親還問。
“婆守人殉,太固執,我母親挺好的?”孫太後不想再說婆,一轉話題笑地問。
“她挺好。我讓她來,她逗孫子們玩,彭豔結婚,家沒也啥事。”父親說。
“你們要保重身體!”孫太後說。
“皇朝有人反映,王振有點專權;‘甘露之變’閨女可聽說?”父親擔心問。
“婆與我說的,是唐代事,皇帝身邊,自己人不少。內閣大臣,也有提示。我按婆意,提示皇帝,關鍵問題,不讓步!皇帝管的事,我不能事必躬親,有些事隨他,磨練他自信、自立、自強能力。父親說過此話。”孫太後說。
“是啊!人生不易。我在永城主薄,是借閨女光,隨進京城,一路走來。主薄正九品,我到序班從九品。你被封為貴妃,我授驃騎將軍,賜名曰忠,是正二品。你被封為皇後,我被封會昌伯。閨女身貴,父親臉不僅有光,身價再倍增,是孫家的榮耀!”父親一臉興奮地說。
“序班都幹啥?”孫太後不願順父親話說地問。
“序班是……”父親說起序班的職責:鴻臚寺序班是職業外交官,負責使團與各國交往的禮儀活動,負責教會各國使節來華訪問時,必須遵守的各種禮節。例如鄭和使團中配備的文職人,在鄭和使團中,鴻臚寺序班職為九品官。通事和教諭:通事為外事翻譯,通曉外國語言文字,進行不同語種的語言、文字翻譯,教諭負責教化番人,傳播中華文化。在鄭和使團中,通事、教諭,一身兼兩職,既為外事翻譯,又負責傳播中華文化。鄭和船隊中的馬歡、費信等人,既是通事,又是教諭,在從事外事翻譯同時,傳播中華文化。他們同時記錄下西洋途中所見所聞,為後人留下寶貴資料。
“啊!”孫太後聽著地啊,表示知道。
“小翠竹結婚了。”父親說。
“丈夫是誰?”孫太後興奮地問。
“你姐夫介紹,在商鋪跑外,銷售刺繡品。人挺老實,從農村來,有位女兒,老婆病死。”父親說。
“小翠竹在府上幹?”孫太後問。
“她打掃衛生,佟姨走後,她自己幹。後院花園,有人管理,她隻在前院,不太累。”父親說。
“我讓小翠竹,到咱府上的,她結婚,應告訴我。我跟著高興,也派人送點禮品,對逃殉妾是鼓勵。人殉雖未截,可太後送禮是態度。”妾被救出能夠再婚,組織新家庭,是孫太後心中渴望。孫太後自今年以來,與有關人說此觀點,不止父親,和譚娟、順丫、樊順等均說過。孫太後想著說。
“她說怕你太忙,我就壓了下。她說她有時,來拜謝你。”父親說。
“她說來?”孫太後問。
“是的。”父親說。
“我關心妾婚事,是受父親影響給妾們看。大媽嫁給父親,生一雙兒女,兒傻且被害。與無後為大話,父親大半生較勁,彭豔招婿進府,父親寬慰了些?”孫太後想著問。
“父痛恨,背信棄義,成語釋義:背,違背。信:信用。棄:扔掉。義:道義。違背諾言,不講道義。出處《北史?周本紀》:“背惠怨鄰,棄信忘義。”‘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父親說。”
“父親說得好!”孫太後說。
“你很像父親脾氣。你大媽嫁給我,比你媽簡單。你祖父與媒人一商量,我們就結婚了。你大媽和我,沒見過麵,她與我說,生堆胖小子。大媽沒文化,話比較粗魯,我說沒關係,生男生女一樣。你既嫁我,我負責你一輩子,孫家沒休妻說,給她定心丸。那時的社會,娶三妻四妾,對不生或生女孩,休妻妾是常事。你大媽話,沒能生多兒苦悶著。我常與你大媽說,無後為大話,是後人一種誤傳,安慰你大媽。人們後傳說,趙岐《孟子注》補充,比孟子話較細些。人隻要結婚,生男生女無異,人沒盡後輩贍養責,為大不孝。你父親我不迷信,人生孩,部分是天意,自己不好左右。如:佟姨是女人……。”父親笑說。
“是的。父親說得對!先帝那多皇妃,十多年間生倆兒、三女,誰在左右?”孫太後說。
“是!和父親脾氣無異,你關心妾婚事,是個責任問題。父親是一家之主,對孫家人負責,例如你大媽事,讓她暝笑於九泉。你輔佐皇帝,管理天下事,對天下人負責,考慮就得全麵。你想截殉製,得堅持到底,一旦有時機就得截或廢殉。”父親聯係到皇朝,不容置疑地說。
“李時勉也知道,我支持截殉,皇朝知道的人,確實不少。我關心妾婚事,為今後能截殉,打個基礎。”孫太後想著說。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故事,閨女聽說過?”父親問。
“我看過書,也忘了,父親說說?”孫太後說。
“此是兩故事……”父親說起倆故事:春秋戰國時,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商鞅為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人不相信,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人終於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50金。商鞅此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中國。在商鞅“立木為信地方,在早它400年前,卻曾發生過一場“烽火戲諸侯”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信號,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時才能點燃,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諸侯弄明白後憤然離去,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褒姒看到後終於開心地笑了。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幽王結果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信”不僅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一個人來說,是不可小覷的事呀!
“父親!人不論官職大小,地位高低貴賤,都不能學周幽王——烽火戲諸候。人的信譽,是第一位的。我一旦有機會,實現眾人夙(遺)願,圓我截殉夢!”孫太後肯定地說。
“是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父親說。
“女兒知道,成語釋義。”孫太後笑地說。
“你說。”父親說。
“釋義: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麽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出處《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孫太後想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