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第357節二豎為虐天害女降尊臨卑是二妾
“你說是啥好?”譚娟笑地問。
“喪事辦得好,你們既救出妾,又沒傷著他人,太皇太後還不知,事已過了去,妾已保住性命,結果很是好。”孫太後笑地說。
“是!妾雖保住命,可小娘婆在鄧府除打麻將、來骨牌外,好多位沒拿過針線,雖挺羨慕布娃,可愁眉不展地不會做!”譚娟笑地說。
“學唄!”孫太後說。
“十四妾二十歲,十五妾十八歲。”譚娟說。
“你公公,納妾十五名?”想核實順丫的話,孫太後問。
“是!其中第六妾早死。仨妾生有兒女,十一名無子女。妾做過針線活學容易。特別十四、十五妾,沒拿過針線。倆妾是一地,家遭場瘟疫,媽家人沒了。她倆逃荒出來,模樣不錯,被人販見且騙賣到鄧府當的侍女。”譚娟說。
“倆是苦命人。”孫太後說。
“是!”譚娟說。
“倆學做布娃,也容易!”孫太後說。
“當時一位十五,一位十三歲進的鄧府,端茶送水,沒幹過別的。幾年下來,人長得漂亮,鄧久天七十二,就是去年娶的她倆。”對死去的公公,譚娟鄙視地說。
“七十二歲納的倆妾?”孫太後驚地問。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不請,自己去!太後知道,庶民為啥如此地說?”譚娟一臉鬱悶地看著孫太後地問。
“父親曾說,我覺得沒道理……”孫太後想起父親話地說了起來:孔子享年七十三歲、孟子享年八十四歲,庶民對兩位年齡相當地重視,能活到聖人年齡,就心滿意足了。但人們後來把此年齡說成了門“檻”,“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其實,一般人都能到此年齡段。古人平均壽命較短,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是因社會不安定、醫科學跟不上等多種的因素。人過了七十三,就得到八十四,才是另一個“檻”,沒科學根據。
“民女也聽說過,覺得沒道理。我公公去年七十二歲,經先生算命說,今年是“檻”。檻就是大災,公公躲過此檻,能活九十歲!”譚娟說。
“你公公迷信?”孫太後笑問。
“二豎為虐(鄧久天)天害女!”譚娟說。
“何意?”孫太後忘記此成語地問。
“成語釋義: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出處《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人祈求新生,走出困境!”譚娟笑解釋。
“人不能迷信!”孫太後說。
“鄧久天害二女,讓先生破災。先生掐指一算,公公雙喜能衝災,一次納倆妾,能躲過今年檻。於是,公公為躲檻,一次納十四、十五妾,還沒躲過此檻,糟蹋倆姑娘。倆妾沒孩子,咱們不搭救,她倆小命,也就沒了。人生真也是,不好琢磨!”對倆妾憐憫的同時,譚娟對公公一臉不滿地說。
“妾應珍惜生命,不枉被救!”想著譚娟等苦心搭救妾的過程,孫太後也是出於同情地說。
“是啊!我也如此認為。二妾卻不然,不學做布娃,去酒樓當小姐接客。酒樓改造後,後院房舍成布藝廠,是單獨一個院。門市樓裏,一樓大餐廳,二樓設單間,有小姐作陪。小黃承租管。”譚娟說。
“小姐陪啥?”孫太後笑地問。
“降尊臨卑,是二妾!”譚娟無助地說。
“成語釋義尊貴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與地位較低的人交往。出處《禮記?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孫太後想著成語地問:“人到萬難,為求生路,啥招都用?’”
“嫖客也是各異,三六九等,嗜好各有不同!”譚娟說。
“是的!”孫太後說。
“客人花銀子,小姐陪吃、陪住、陪娛樂,啥都陪!”譚娟說。
“小姐沒臉麵,做人尊嚴,也會殆盡!她們掙青春銀,人老珠黃,也就完了。”孫太後想起街上說的小姐的事,有幾多同情也沒啥好轍地說。
“我與太後說過,小黃招待?”譚娟笑地問。
“你說過。”孫太後想著說。
“她為擴大營生,鼓搗倆妾,給她當招待。小黃有點文化,會忽悠人,迷惑了倆妾”譚娟無奈地說。
“忽悠啥?”孫太後笑問。
“小黃說古代布娃,是巫蠱之術……”譚娟說起小黃說法:人們認為古代布娃娃,是反麵教材:巫蠱之術。方法:用木、土、紙、布等,做成仇家偶人像,藏於某處,每日詛咒偶人像或用箭射之或用針刺之,可使仇人得病而亡。巫蠱之禍:西漢武帝晚年,奸佞江充詐稱,武帝得病是由於巫蠱作祟,以預先埋設偶人(注意:偶人用桃木做)誣害太子……。
“小黃說?”打斷譚娟話,孫太後譏笑問。
“我狠訓斥了一頓小黃!”譚娟說。
“巫蠱之術,巫蠱之禍?古代信仰的民俗,即用以加害,仇敵巫術。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詛咒在原始盛行。古人認為以言語詛咒,能使仇敵,或敵國受禍害。巫蠱之術,秦漢時就有,漢、唐代律法,明令禁止過。漢代法律規定:人飼養蠱蟲,致人死亡,要處以極刑,家人流放三千裏。唐律規定:人飼養蠱,未成形者流放,成形者殺頭。但咱布藝廠做布娃,是小孩玩具,怎是巫蠱之術?”孫太後想起大媽在世時事。大媽迷信,傻哥被害有漏網之魚沒抓到,家人懷疑與周家周幹有關。周可又辭孫家商鋪賬房先生職務。大媽曾做過小布娃,用針紮並詛咒,父親知道後講上述一番道理。大媽銷毀布娃,停止了行為。孫太後想著說。
“我也聽說過,可咱做布娃是孩玩具。二妾不幹,說學不會,與小黃去接客了,我也沒轍。”譚娟說。
“她倆在酒樓,是你員工,應聽你話。”孫太後說。
“是的!我小娘婆,她們被救出,做布娃娃,體麵一些。她們說起話,我臉麵有光,別人一說接客,我臉麵不好看。鄧家老頭一死,財產已分,各幹各的,沒啥關係了。她倆比我兒,歲數還小,我叫她倆婆臉都紅。時間一長,我們沒了關係。”譚娟看著孫太後,一臉無奈地說。
“古人雲:人各有誌,不可強求。三國演義中:鴻門宴,項羽放走劉邦。範增說‘豎子不足與之謀’。意不值得和項羽,共謀大事,有鄙視之意。”想起書上的詞,孫太後想著笑地說。
“太後對史記,研究得不錯?”譚娟問。
“我愛看書,談不上研究。”孫太後說。
“小黃說‘巫蠱之術’,蠱是一種毒蟲……太後能說,更詳細點?”譚娟笑問。
“巫是以祈禱求神,騙取財物的人……”孫太後想著知道的事,說起巫蠱之術相關知識,蠱是一種毒蟲。巫蠱之術是用此毒蟲毒素害人,因古代缺乏醫學知識,庶民才將此現象和巫術聯係一起。列舉一製作巫蠱方法:蜘蛛、蠍子、蟾蜍、毒蛇、蜈蚣等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中,密封十天開封後,存活下來的就是最毒的。它就是蠱的首選,然後經飼養(略去方法),最終就是蠱。人家水井或糧食裏,被放進它的糞便,人吃了的肚子裏就會長蟲,慢慢身體虛弱而死。蠱音同古,相傳是一種人工培養而成的毒蟲。放蠱是我國古代遺傳下來神秘巫術,在中國南方鄉村中,曾鬧得非常厲害、談蠱色變。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儼然以為有其事,一部分醫藥家,也以其為真,記下一些治蠱之法。
“原來如此。”譚娟頓悟說。
“‘西漢武帝晚年,病是巫蠱作祟,奸佞江充詐稱’的事,史書有載:稱巫蠱之禍……”孫太後想著說起巫蠱之禍:征和二年(公元前91):公孫敬聲,漢武帝時人,為丞相公孫賀之子,母為皇後衛子夫之姊衛君孺。公孫賀先任侍中,後升任九卿之一的太仆。死於征和二年巫蠱冤案。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奸。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陷害太子,並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皇後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巫蠱久之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武帝乃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武帝又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這就是巫蠱之禍!
“真有此事?”譚娟問。
“小黃啥文化知此一些事?”小黃應有些文化,孫太後想著故意笑地問。
“她念幾年私塾,我沒細問。她愛看雜劇,找算命先生閑聊,學歪門邪道。她說此事,從先生口躉來與倆妾說,妾信了。你讓她細說,她會傻眼,一瓶不滿半瓶晃。”譚娟有輕視小黃口氣地說。
“我想起來,是誰說鄧建,常去酒樓,鬼混?妾在布藝廠,鄧建去,碰不到吧?”孫太後想起去酒樓鬼混的鄧建,擔心鄧建會碰到妾,說著笑地問。
“鄧建常去酒樓,碰到二妾,不可避免!”譚娟想著說。
“二妾被碰到可怎辦?”鄧建真的去了酒樓,碰兩位妾的小娘,救妾的事,很快會露餡!孫太後琢磨著此事,立刻有點擔心地問。截殉幫和萬氏幫救妾的過程,孫太後一聽的情況很是高興,但譚娟一說到十四、五妾的事,使孫太後又擔起了心!孫太後想起母親常說的話:一個母親的一輩子,都在擔心中度過,一位女人的幸福和成就感,都是在擔心中實現的。她沒有孩子時,擔心的是一位男人,有了孩子後,擔心的會是兩位人。她擔心的對象,從來都不會是自己。如果有一天,她不再擔心了,心髒就不會跳,也就沒有了“擔”字的累贅了。
</p>
第357節二豎為虐天害女降尊臨卑是二妾
“你說是啥好?”譚娟笑地問。
“喪事辦得好,你們既救出妾,又沒傷著他人,太皇太後還不知,事已過了去,妾已保住性命,結果很是好。”孫太後笑地說。
“是!妾雖保住命,可小娘婆在鄧府除打麻將、來骨牌外,好多位沒拿過針線,雖挺羨慕布娃,可愁眉不展地不會做!”譚娟笑地說。
“學唄!”孫太後說。
“十四妾二十歲,十五妾十八歲。”譚娟說。
“你公公,納妾十五名?”想核實順丫的話,孫太後問。
“是!其中第六妾早死。仨妾生有兒女,十一名無子女。妾做過針線活學容易。特別十四、十五妾,沒拿過針線。倆妾是一地,家遭場瘟疫,媽家人沒了。她倆逃荒出來,模樣不錯,被人販見且騙賣到鄧府當的侍女。”譚娟說。
“倆是苦命人。”孫太後說。
“是!”譚娟說。
“倆學做布娃,也容易!”孫太後說。
“當時一位十五,一位十三歲進的鄧府,端茶送水,沒幹過別的。幾年下來,人長得漂亮,鄧久天七十二,就是去年娶的她倆。”對死去的公公,譚娟鄙視地說。
“七十二歲納的倆妾?”孫太後驚地問。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爺不請,自己去!太後知道,庶民為啥如此地說?”譚娟一臉鬱悶地看著孫太後地問。
“父親曾說,我覺得沒道理……”孫太後想起父親話地說了起來:孔子享年七十三歲、孟子享年八十四歲,庶民對兩位年齡相當地重視,能活到聖人年齡,就心滿意足了。但人們後來把此年齡說成了門“檻”,“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其實,一般人都能到此年齡段。古人平均壽命較短,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是因社會不安定、醫科學跟不上等多種的因素。人過了七十三,就得到八十四,才是另一個“檻”,沒科學根據。
“民女也聽說過,覺得沒道理。我公公去年七十二歲,經先生算命說,今年是“檻”。檻就是大災,公公躲過此檻,能活九十歲!”譚娟說。
“你公公迷信?”孫太後笑問。
“二豎為虐(鄧久天)天害女!”譚娟說。
“何意?”孫太後忘記此成語地問。
“成語釋義: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出處《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人祈求新生,走出困境!”譚娟笑解釋。
“人不能迷信!”孫太後說。
“鄧久天害二女,讓先生破災。先生掐指一算,公公雙喜能衝災,一次納倆妾,能躲過今年檻。於是,公公為躲檻,一次納十四、十五妾,還沒躲過此檻,糟蹋倆姑娘。倆妾沒孩子,咱們不搭救,她倆小命,也就沒了。人生真也是,不好琢磨!”對倆妾憐憫的同時,譚娟對公公一臉不滿地說。
“妾應珍惜生命,不枉被救!”想著譚娟等苦心搭救妾的過程,孫太後也是出於同情地說。
“是啊!我也如此認為。二妾卻不然,不學做布娃,去酒樓當小姐接客。酒樓改造後,後院房舍成布藝廠,是單獨一個院。門市樓裏,一樓大餐廳,二樓設單間,有小姐作陪。小黃承租管。”譚娟說。
“小姐陪啥?”孫太後笑地問。
“降尊臨卑,是二妾!”譚娟無助地說。
“成語釋義尊貴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與地位較低的人交往。出處《禮記?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孫太後想著成語地問:“人到萬難,為求生路,啥招都用?’”
“嫖客也是各異,三六九等,嗜好各有不同!”譚娟說。
“是的!”孫太後說。
“客人花銀子,小姐陪吃、陪住、陪娛樂,啥都陪!”譚娟說。
“小姐沒臉麵,做人尊嚴,也會殆盡!她們掙青春銀,人老珠黃,也就完了。”孫太後想起街上說的小姐的事,有幾多同情也沒啥好轍地說。
“我與太後說過,小黃招待?”譚娟笑地問。
“你說過。”孫太後想著說。
“她為擴大營生,鼓搗倆妾,給她當招待。小黃有點文化,會忽悠人,迷惑了倆妾”譚娟無奈地說。
“忽悠啥?”孫太後笑問。
“小黃說古代布娃,是巫蠱之術……”譚娟說起小黃說法:人們認為古代布娃娃,是反麵教材:巫蠱之術。方法:用木、土、紙、布等,做成仇家偶人像,藏於某處,每日詛咒偶人像或用箭射之或用針刺之,可使仇人得病而亡。巫蠱之禍:西漢武帝晚年,奸佞江充詐稱,武帝得病是由於巫蠱作祟,以預先埋設偶人(注意:偶人用桃木做)誣害太子……。
“小黃說?”打斷譚娟話,孫太後譏笑問。
“我狠訓斥了一頓小黃!”譚娟說。
“巫蠱之術,巫蠱之禍?古代信仰的民俗,即用以加害,仇敵巫術。源於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詛咒在原始盛行。古人認為以言語詛咒,能使仇敵,或敵國受禍害。巫蠱之術,秦漢時就有,漢、唐代律法,明令禁止過。漢代法律規定:人飼養蠱蟲,致人死亡,要處以極刑,家人流放三千裏。唐律規定:人飼養蠱,未成形者流放,成形者殺頭。但咱布藝廠做布娃,是小孩玩具,怎是巫蠱之術?”孫太後想起大媽在世時事。大媽迷信,傻哥被害有漏網之魚沒抓到,家人懷疑與周家周幹有關。周可又辭孫家商鋪賬房先生職務。大媽曾做過小布娃,用針紮並詛咒,父親知道後講上述一番道理。大媽銷毀布娃,停止了行為。孫太後想著說。
“我也聽說過,可咱做布娃是孩玩具。二妾不幹,說學不會,與小黃去接客了,我也沒轍。”譚娟說。
“她倆在酒樓,是你員工,應聽你話。”孫太後說。
“是的!我小娘婆,她們被救出,做布娃娃,體麵一些。她們說起話,我臉麵有光,別人一說接客,我臉麵不好看。鄧家老頭一死,財產已分,各幹各的,沒啥關係了。她倆比我兒,歲數還小,我叫她倆婆臉都紅。時間一長,我們沒了關係。”譚娟看著孫太後,一臉無奈地說。
“古人雲:人各有誌,不可強求。三國演義中:鴻門宴,項羽放走劉邦。範增說‘豎子不足與之謀’。意不值得和項羽,共謀大事,有鄙視之意。”想起書上的詞,孫太後想著笑地說。
“太後對史記,研究得不錯?”譚娟問。
“我愛看書,談不上研究。”孫太後說。
“小黃說‘巫蠱之術’,蠱是一種毒蟲……太後能說,更詳細點?”譚娟笑問。
“巫是以祈禱求神,騙取財物的人……”孫太後想著知道的事,說起巫蠱之術相關知識,蠱是一種毒蟲。巫蠱之術是用此毒蟲毒素害人,因古代缺乏醫學知識,庶民才將此現象和巫術聯係一起。列舉一製作巫蠱方法:蜘蛛、蠍子、蟾蜍、毒蛇、蜈蚣等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中,密封十天開封後,存活下來的就是最毒的。它就是蠱的首選,然後經飼養(略去方法),最終就是蠱。人家水井或糧食裏,被放進它的糞便,人吃了的肚子裏就會長蟲,慢慢身體虛弱而死。蠱音同古,相傳是一種人工培養而成的毒蟲。放蠱是我國古代遺傳下來神秘巫術,在中國南方鄉村中,曾鬧得非常厲害、談蠱色變。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儼然以為有其事,一部分醫藥家,也以其為真,記下一些治蠱之法。
“原來如此。”譚娟頓悟說。
“‘西漢武帝晚年,病是巫蠱作祟,奸佞江充詐稱’的事,史書有載:稱巫蠱之禍……”孫太後想著說起巫蠱之禍:征和二年(公元前91):公孫敬聲,漢武帝時人,為丞相公孫賀之子,母為皇後衛子夫之姊衛君孺。公孫賀先任侍中,後升任九卿之一的太仆。死於征和二年巫蠱冤案。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奸。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陷害太子,並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皇後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巫蠱久之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武帝乃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武帝又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這就是巫蠱之禍!
“真有此事?”譚娟問。
“小黃啥文化知此一些事?”小黃應有些文化,孫太後想著故意笑地問。
“她念幾年私塾,我沒細問。她愛看雜劇,找算命先生閑聊,學歪門邪道。她說此事,從先生口躉來與倆妾說,妾信了。你讓她細說,她會傻眼,一瓶不滿半瓶晃。”譚娟有輕視小黃口氣地說。
“我想起來,是誰說鄧建,常去酒樓,鬼混?妾在布藝廠,鄧建去,碰不到吧?”孫太後想起去酒樓鬼混的鄧建,擔心鄧建會碰到妾,說著笑地問。
“鄧建常去酒樓,碰到二妾,不可避免!”譚娟想著說。
“二妾被碰到可怎辦?”鄧建真的去了酒樓,碰兩位妾的小娘,救妾的事,很快會露餡!孫太後琢磨著此事,立刻有點擔心地問。截殉幫和萬氏幫救妾的過程,孫太後一聽的情況很是高興,但譚娟一說到十四、五妾的事,使孫太後又擔起了心!孫太後想起母親常說的話:一個母親的一輩子,都在擔心中度過,一位女人的幸福和成就感,都是在擔心中實現的。她沒有孩子時,擔心的是一位男人,有了孩子後,擔心的會是兩位人。她擔心的對象,從來都不會是自己。如果有一天,她不再擔心了,心髒就不會跳,也就沒有了“擔”字的累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