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停滯不前
科技成神,上來就扔核彈 作者:氧汽有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族紀元168年。
戰鬥機甲正式成為現實。
全身金屬包裹,一體流線衝壓。
擁有人體的美感,但不妨礙他超強的防護力,穩定的減震效果。
普通自動步槍已經無法破防,被機槍射中,穿戴機甲隻感覺輕微的震動,對人體根本造成不了任何的傷害。
因為技術原因,還無法像鋼鐵俠那樣鑲嵌各種熱武器,隻能通過體表攜帶,用手抓著,或者背著。
好在機甲能夠提供強悍的動能,讓人不管在力量上,還是穩定性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那些大口徑的槍械在他們手中,就如同小雞一般,輕鬆拿捏。
所以,給與機甲配備的都是些超大口徑的槍械,就連巴雷特這種狙擊步槍都有些不夠看。
畢竟設計機甲的初衷,就是為了提升人族的個體戰鬥力,一對一的情況至少不落入下風。
如今的科技,能夠設計出這樣呢機甲,已經非常完美了。
可惜,仍有極大的缺點。
動力問題,一直沒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現如今,隻有電池作為能源儲存器。
可這根本堅持不了幾分鍾,尤其在高強度運動的情況下,連三分鍾都堅持不住。
若是麵對實戰中的那種強度,時間上還會大打折扣。
畢竟,極速運動需要強大的能源作為支撐。而被重物撞擊,也需要能源激活機甲內的緩衝設備。
不然憑借人類的身體,根本抗不住太大的力量。
而這些,都需要強大的能源。
雖然能源問題可能很長時間都得不到解決,但機甲的研究,一刻都不能鬆懈。
人族紀元199年。
經過長時間的不懈努力。
終於,第一台可控核聚變橫空出世。
它的體積龐大,看起來也並不完善,甚至還有很多缺點。
終究,人類還是掌握了可控核聚變。
和核裂變不同,核聚變更加的清潔、更加的安全。
當然,釋放的能量更多,是整個人類最理想的能源之一。
隻要不斷的發展,不斷的研究,終有一天能夠實現商業化,小型化。
最主要,他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擁有完整的圖紙。
隻要按照圖紙上麵的設計,一步一步攻克,遲早能夠臨摹出來,到時候再進一步吃透,變成自身的技術。
不然短短時間內,如何讓科技進步如此飛速。
還不是方言在背後默默的支持。
至於用本源之力直接幻化可控核聚變,也不是沒想過,隻是消耗實在太大。
畢竟不是你文明現在掌控得了的,怎麽可能讓你憑空捏造呢。
不然那些頂級大佬,直接利用本源快速堆出實力通天的子民,豈不美哉。
哪有這麽簡單。
方言也嚐試過,像那種大型的可控核聚變,居然需要十萬點本源才可以兌換出來,這還是有圖紙的情況下。
至於小型的,甚至鋼鐵俠那種隻有巴掌大,超小型的可控冷核聚變,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本源之力,顧名思義,主要是給你用來兌換最接近本源的東西。
像礦物質、原材料,元素周期表,這些接近本源的,一點就能夠大量兌換。
而不是讓你直接兌換成品,亦或者直接提升子民的實力。
一切都在規則之中。
人族紀元210年。
可控核聚變進入商業化,人類,徹底擺脫能源的限製。
一座反應堆,輕輕鬆鬆就能提供上千萬人的使用。
建造幾座,直接達到能源自由。
與此同時。
科技的發展好像進入一個停滯期。
整個人族看起來依舊在往前發展,時不時就出來一些新的技術突破。
可核心技術,好似原地踏步。
麵對如今的局麵,方言也沒太大的辦法。
就好比其他神域中的子民,修煉進入了瓶頸,除了提供資源和時間外,根本無從下手。
時間在緩慢的推移。
人族紀元250年。
這一年,人口突破至一億。
想象的狂歡並沒有發生,對於他們絕大多數人來說,這隻是個數字,一個龐大的數字。
同一年,一艘搭載250人的飛船飛出神域,進行實驗研究,同時想要探索最深處,最終因為能源不足,隻能返航。
在一開始覺醒神域的時候,方言腦海中的神域空間一直在不斷的變大,從來沒有停下來過。
就好似宇宙大爆炸,不斷的膨脹。
雖然陸地沒有變,但空間麵積差不多有千分之一太陽係那麽大了。
在龐大的數字麵前,就算千分之一也不得了。
“唿!”
長時間神念待在神域之中,出來後,一時有些不適應。
眼看科技文明停滯不前,沒有一定的積累,恐怕達不到科技大爆炸的條件。
一直盯著,還不如適當的放鬆一下。
看了一眼時間,沒想到這一坐就是六天。
雖然覺醒了神域,成為傳說中的見習神隻,六天不吃不喝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但人是社交動物,也需要了解一些外界的情況,閉門造車可造不出好車。
抓起靈機(手機)想要看看有什麽消息。
不得不說,隨著方言潛力的暴露,無數的同學向他發來消息。
其中認識的不認識的,熟悉的不熟悉的,什麽牛鬼蛇神全部都出來了。
還有不少人邀請他出去聚聚,有些更是堅持不懈的天天發起邀請。
對於這些方言直接無視。
翻看了下班級聊天群,都是些鬥圖小能手,從中也沒找到什麽重要的信息。
俗話說:看不如問,問不如上手。
直接在群裏提問就是了。
方言:“誰知道前三天有多少人通過實戰考核?”
隨著方言這段文字發出,整個群都炸開了鍋。
“不得了,大佬出現了,快抱大腿。”
“讓我吸吸大佬的實力,希望一個月內能夠順利通過實戰考核。”
“就你覺醒的那個神域,除非大佬親自帶隊,否則沒有任何希望。”
“@方言,咱們華夏今年共有137人在前三天通過實戰考核,其中有第一天有4人,第二天19人,剩下的人全部都是第三天。”
“這件事還上了新聞,數量不會錯的,聽說,其他國家所有人加起來才和我們國家差不多。”
“對了,@方言,我們市的李群在最後一天也通過考核了,也不知道消耗了多少資源,讓一個泰坦族進入了成年期。”
戰鬥機甲正式成為現實。
全身金屬包裹,一體流線衝壓。
擁有人體的美感,但不妨礙他超強的防護力,穩定的減震效果。
普通自動步槍已經無法破防,被機槍射中,穿戴機甲隻感覺輕微的震動,對人體根本造成不了任何的傷害。
因為技術原因,還無法像鋼鐵俠那樣鑲嵌各種熱武器,隻能通過體表攜帶,用手抓著,或者背著。
好在機甲能夠提供強悍的動能,讓人不管在力量上,還是穩定性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那些大口徑的槍械在他們手中,就如同小雞一般,輕鬆拿捏。
所以,給與機甲配備的都是些超大口徑的槍械,就連巴雷特這種狙擊步槍都有些不夠看。
畢竟設計機甲的初衷,就是為了提升人族的個體戰鬥力,一對一的情況至少不落入下風。
如今的科技,能夠設計出這樣呢機甲,已經非常完美了。
可惜,仍有極大的缺點。
動力問題,一直沒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
現如今,隻有電池作為能源儲存器。
可這根本堅持不了幾分鍾,尤其在高強度運動的情況下,連三分鍾都堅持不住。
若是麵對實戰中的那種強度,時間上還會大打折扣。
畢竟,極速運動需要強大的能源作為支撐。而被重物撞擊,也需要能源激活機甲內的緩衝設備。
不然憑借人類的身體,根本抗不住太大的力量。
而這些,都需要強大的能源。
雖然能源問題可能很長時間都得不到解決,但機甲的研究,一刻都不能鬆懈。
人族紀元199年。
經過長時間的不懈努力。
終於,第一台可控核聚變橫空出世。
它的體積龐大,看起來也並不完善,甚至還有很多缺點。
終究,人類還是掌握了可控核聚變。
和核裂變不同,核聚變更加的清潔、更加的安全。
當然,釋放的能量更多,是整個人類最理想的能源之一。
隻要不斷的發展,不斷的研究,終有一天能夠實現商業化,小型化。
最主要,他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擁有完整的圖紙。
隻要按照圖紙上麵的設計,一步一步攻克,遲早能夠臨摹出來,到時候再進一步吃透,變成自身的技術。
不然短短時間內,如何讓科技進步如此飛速。
還不是方言在背後默默的支持。
至於用本源之力直接幻化可控核聚變,也不是沒想過,隻是消耗實在太大。
畢竟不是你文明現在掌控得了的,怎麽可能讓你憑空捏造呢。
不然那些頂級大佬,直接利用本源快速堆出實力通天的子民,豈不美哉。
哪有這麽簡單。
方言也嚐試過,像那種大型的可控核聚變,居然需要十萬點本源才可以兌換出來,這還是有圖紙的情況下。
至於小型的,甚至鋼鐵俠那種隻有巴掌大,超小型的可控冷核聚變,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本源之力,顧名思義,主要是給你用來兌換最接近本源的東西。
像礦物質、原材料,元素周期表,這些接近本源的,一點就能夠大量兌換。
而不是讓你直接兌換成品,亦或者直接提升子民的實力。
一切都在規則之中。
人族紀元210年。
可控核聚變進入商業化,人類,徹底擺脫能源的限製。
一座反應堆,輕輕鬆鬆就能提供上千萬人的使用。
建造幾座,直接達到能源自由。
與此同時。
科技的發展好像進入一個停滯期。
整個人族看起來依舊在往前發展,時不時就出來一些新的技術突破。
可核心技術,好似原地踏步。
麵對如今的局麵,方言也沒太大的辦法。
就好比其他神域中的子民,修煉進入了瓶頸,除了提供資源和時間外,根本無從下手。
時間在緩慢的推移。
人族紀元250年。
這一年,人口突破至一億。
想象的狂歡並沒有發生,對於他們絕大多數人來說,這隻是個數字,一個龐大的數字。
同一年,一艘搭載250人的飛船飛出神域,進行實驗研究,同時想要探索最深處,最終因為能源不足,隻能返航。
在一開始覺醒神域的時候,方言腦海中的神域空間一直在不斷的變大,從來沒有停下來過。
就好似宇宙大爆炸,不斷的膨脹。
雖然陸地沒有變,但空間麵積差不多有千分之一太陽係那麽大了。
在龐大的數字麵前,就算千分之一也不得了。
“唿!”
長時間神念待在神域之中,出來後,一時有些不適應。
眼看科技文明停滯不前,沒有一定的積累,恐怕達不到科技大爆炸的條件。
一直盯著,還不如適當的放鬆一下。
看了一眼時間,沒想到這一坐就是六天。
雖然覺醒了神域,成為傳說中的見習神隻,六天不吃不喝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但人是社交動物,也需要了解一些外界的情況,閉門造車可造不出好車。
抓起靈機(手機)想要看看有什麽消息。
不得不說,隨著方言潛力的暴露,無數的同學向他發來消息。
其中認識的不認識的,熟悉的不熟悉的,什麽牛鬼蛇神全部都出來了。
還有不少人邀請他出去聚聚,有些更是堅持不懈的天天發起邀請。
對於這些方言直接無視。
翻看了下班級聊天群,都是些鬥圖小能手,從中也沒找到什麽重要的信息。
俗話說:看不如問,問不如上手。
直接在群裏提問就是了。
方言:“誰知道前三天有多少人通過實戰考核?”
隨著方言這段文字發出,整個群都炸開了鍋。
“不得了,大佬出現了,快抱大腿。”
“讓我吸吸大佬的實力,希望一個月內能夠順利通過實戰考核。”
“就你覺醒的那個神域,除非大佬親自帶隊,否則沒有任何希望。”
“@方言,咱們華夏今年共有137人在前三天通過實戰考核,其中有第一天有4人,第二天19人,剩下的人全部都是第三天。”
“這件事還上了新聞,數量不會錯的,聽說,其他國家所有人加起來才和我們國家差不多。”
“對了,@方言,我們市的李群在最後一天也通過考核了,也不知道消耗了多少資源,讓一個泰坦族進入了成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