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商挽琴今天穿了身男裝,不施脂粉,隻發上別一支劍型小釵,說她雌雄莫辨、英氣勃勃不假,「相配」是怎麽看出來的?
可喬逢雪卻神色一動,露出見麵後第一個真正的笑容。他拱拱手,道:「借大伯父吉言。」
商挽琴睨他一眼,心道原來這人也沒那麽難討好。
遠一些的地方,有躲著偷看的人輕輕抽氣,相互說「哎呀那可真好看」。喬大老爺隱蔽地瞪了他們一眼,迴頭無奈道:「孩子們淘氣,賢侄莫要見怪。」
喬大老爺似乎要明事理得多。大家坐在廳堂裏喝了半盞茶,聊了一些無關痛癢的事,他這才將真正來意緩緩道來。
原來,喬家是希望他們去調查一樁最近的怪事。
「聽說是惡鬼作亂,但我們也並不肯定……隻知道,那大概與『恨鴛鴦』的傳說有關。」
這三個字很耳熟,商挽琴凝思片刻,想起在哪裏聽過。一個月前,她在黃昏的街頭看見一隊人馬接親,就有人告訴她,說新郎的大哥是遭了「恨鴛鴦」的。
那一家人,好像姓郭?
她問出了這個問題,喬大老爺有些驚訝,很快又道:「原來挽琴也知道郭家的事。不錯,郭家大郎在新婚之夜,與新娘雙雙消失,這事在洛京一度沸沸揚揚。上月你們看見的迎親隊伍,該是郭家二郎?」
她點頭。
喬大老爺又道:「那後續的事,你們可聽說了?」
「還有後續?」商挽琴和喬逢雪對視一眼。
喬大老爺點頭:「那我就講一講。那迴你們在街上看見的『新郎』,其實並非郭家二郎本人……」
郭家是洛京城中有些名氣的商戶,但他們名氣達到巔峰,還是因為郭家大郎撞鬼的事。那一夜後,新郎新娘雙雙失蹤,新娘家一度疑心是郭家弄鬼、謀財害命,大哭大鬧。還是後來官府介入,蓋章定論有惡鬼氣息,這才作罷。
也因此,郭家二郎的親事很不好議,挑來挑去,議了郭二郎先生的女兒,也就是張家娘子。
大郎失蹤後,二郎就是郭家的獨苗苗。郭家父母一方麵迫切需要兒子成家立業,一邊又內心惶惶,生怕二郎也遭了大郎的噩運。
思來想去,也不知道誰出了個主意,就說迎親那天,二郎別去,找個人穿上新郎的衣服,喬裝去接新娘。隻要把這一夜平安度過,花燭此後再續,也無所謂。
郭家二老同意了。
新婚之夜,郭家二郎穿著不起眼的衣服,一直跟幾個堂兄弟同吃同睡。
然而,第二天天一亮,人們一看,卻發現郭二郎和新娘還是失蹤了,找不到半點痕跡。郭家亂成一團,張家也哭哭啼啼,還被鄰裏街坊戳脊梁骨罵,說他們明知郭家有問題、還將女兒嫁進去,是見錢眼開,沒有讀書人的骨氣。說得多了,張家父母竟然在家吊死了!
短短幾日,失蹤的失蹤,橫死的橫死,喜事變白事,令人唏噓不已。
「郭家的事鬧得極大,我們也聽說過。說是這一迴官府派了人來,專程追查?」喬逢雪看一眼商挽琴,沉吟道,「不過,此事疑點頗多,並不一定是惡鬼之禍。」
「說得有理,但——」
喬大老爺端起茶來喝了兩口,潤潤嗓子,才又接道:「有此遭遇的,並不僅是郭家。」
洛京城裏,不止民間,滿朝文武、皇親國戚,身邊都多多少少有過類似遭遇。按理來說,洛京天子腳下,是大周的心髒,也是大周官府最看重的地方,官府自然全力追查過,卻一無所獲。
大家雖有不滿,但到底出事不多,出事的人也不怎麽重要,此事也就算了。可近年來,「恨鴛鴦」出手越發頻繁,大多都對官宦人家下手,朝堂的意見也就越來越大。
誰家不議親呢?都怕撞了「恨鴛鴦」。
何況,每年九月初九,宮中都會召開「百花宴」,滿城同樂,青年男女們趁機相看,也有一些重要婚事會在宴上宣布。眼下「恨鴛鴦」越發囂張,宮中也開始擔心,萬一衝撞了「百花宴」可怎麽辦?
「我等憂心國事,才想請賢侄幫忙。」喬大老爺一臉誠懇,「你父他糊塗,他叫你迴來成親,其實是想著讓你做一場戲,引出『恨鴛鴦』,趁機解決了他。六郎這人心是好的,就是辦事實在不妥,必定叫你們誤會了。」
「誤會……」
喬逢雪什麽都沒說,隻是反覆念了幾遍這個詞。
喬大老爺的神色漸漸尷尬起來。
商挽琴在邊上噗嗤一笑:「說是做戲,可拉著人家姑娘熱熱鬧鬧成婚一場,還能退了不成?到時候,怕是惡鬼也除了,表兄的婚事也就稀裏糊塗定了。」
「喬六老爺辦事哪裏不妥了?一石二鳥,我看聰明得很嘛。這般聰明,卻沒事先和府上知會過?我不信呢。」
商玉蓮坐在一旁,一直沒做聲,此時忽然雙手一拍,拍出幾聲清脆的掌聲。「說得好啊!」她笑盈盈道,「眼明心亮,真是好孩子!」
喬大老爺愈發尷尬。
他自己心知肚明,商挽琴說的是對的。可是,也不全對啊!他這個六弟,跟他拍胸脯保證,說喬逢雪再怎麽厲害也是他親兒子,翻不出天去,他這當爹的必定能把親事給他定了。到時候,家裏的好姑娘往喬逢雪身邊一塞,關係還能斷了?
也是他信了六弟的鬼話!現在看來,人家是一點不在乎他這老子。要是早知道人家早有眷侶,喬大老爺才不肯湊上去討人厭。他是想讓親戚來幫忙的,不是想和親戚結仇的!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可喬逢雪卻神色一動,露出見麵後第一個真正的笑容。他拱拱手,道:「借大伯父吉言。」
商挽琴睨他一眼,心道原來這人也沒那麽難討好。
遠一些的地方,有躲著偷看的人輕輕抽氣,相互說「哎呀那可真好看」。喬大老爺隱蔽地瞪了他們一眼,迴頭無奈道:「孩子們淘氣,賢侄莫要見怪。」
喬大老爺似乎要明事理得多。大家坐在廳堂裏喝了半盞茶,聊了一些無關痛癢的事,他這才將真正來意緩緩道來。
原來,喬家是希望他們去調查一樁最近的怪事。
「聽說是惡鬼作亂,但我們也並不肯定……隻知道,那大概與『恨鴛鴦』的傳說有關。」
這三個字很耳熟,商挽琴凝思片刻,想起在哪裏聽過。一個月前,她在黃昏的街頭看見一隊人馬接親,就有人告訴她,說新郎的大哥是遭了「恨鴛鴦」的。
那一家人,好像姓郭?
她問出了這個問題,喬大老爺有些驚訝,很快又道:「原來挽琴也知道郭家的事。不錯,郭家大郎在新婚之夜,與新娘雙雙消失,這事在洛京一度沸沸揚揚。上月你們看見的迎親隊伍,該是郭家二郎?」
她點頭。
喬大老爺又道:「那後續的事,你們可聽說了?」
「還有後續?」商挽琴和喬逢雪對視一眼。
喬大老爺點頭:「那我就講一講。那迴你們在街上看見的『新郎』,其實並非郭家二郎本人……」
郭家是洛京城中有些名氣的商戶,但他們名氣達到巔峰,還是因為郭家大郎撞鬼的事。那一夜後,新郎新娘雙雙失蹤,新娘家一度疑心是郭家弄鬼、謀財害命,大哭大鬧。還是後來官府介入,蓋章定論有惡鬼氣息,這才作罷。
也因此,郭家二郎的親事很不好議,挑來挑去,議了郭二郎先生的女兒,也就是張家娘子。
大郎失蹤後,二郎就是郭家的獨苗苗。郭家父母一方麵迫切需要兒子成家立業,一邊又內心惶惶,生怕二郎也遭了大郎的噩運。
思來想去,也不知道誰出了個主意,就說迎親那天,二郎別去,找個人穿上新郎的衣服,喬裝去接新娘。隻要把這一夜平安度過,花燭此後再續,也無所謂。
郭家二老同意了。
新婚之夜,郭家二郎穿著不起眼的衣服,一直跟幾個堂兄弟同吃同睡。
然而,第二天天一亮,人們一看,卻發現郭二郎和新娘還是失蹤了,找不到半點痕跡。郭家亂成一團,張家也哭哭啼啼,還被鄰裏街坊戳脊梁骨罵,說他們明知郭家有問題、還將女兒嫁進去,是見錢眼開,沒有讀書人的骨氣。說得多了,張家父母竟然在家吊死了!
短短幾日,失蹤的失蹤,橫死的橫死,喜事變白事,令人唏噓不已。
「郭家的事鬧得極大,我們也聽說過。說是這一迴官府派了人來,專程追查?」喬逢雪看一眼商挽琴,沉吟道,「不過,此事疑點頗多,並不一定是惡鬼之禍。」
「說得有理,但——」
喬大老爺端起茶來喝了兩口,潤潤嗓子,才又接道:「有此遭遇的,並不僅是郭家。」
洛京城裏,不止民間,滿朝文武、皇親國戚,身邊都多多少少有過類似遭遇。按理來說,洛京天子腳下,是大周的心髒,也是大周官府最看重的地方,官府自然全力追查過,卻一無所獲。
大家雖有不滿,但到底出事不多,出事的人也不怎麽重要,此事也就算了。可近年來,「恨鴛鴦」出手越發頻繁,大多都對官宦人家下手,朝堂的意見也就越來越大。
誰家不議親呢?都怕撞了「恨鴛鴦」。
何況,每年九月初九,宮中都會召開「百花宴」,滿城同樂,青年男女們趁機相看,也有一些重要婚事會在宴上宣布。眼下「恨鴛鴦」越發囂張,宮中也開始擔心,萬一衝撞了「百花宴」可怎麽辦?
「我等憂心國事,才想請賢侄幫忙。」喬大老爺一臉誠懇,「你父他糊塗,他叫你迴來成親,其實是想著讓你做一場戲,引出『恨鴛鴦』,趁機解決了他。六郎這人心是好的,就是辦事實在不妥,必定叫你們誤會了。」
「誤會……」
喬逢雪什麽都沒說,隻是反覆念了幾遍這個詞。
喬大老爺的神色漸漸尷尬起來。
商挽琴在邊上噗嗤一笑:「說是做戲,可拉著人家姑娘熱熱鬧鬧成婚一場,還能退了不成?到時候,怕是惡鬼也除了,表兄的婚事也就稀裏糊塗定了。」
「喬六老爺辦事哪裏不妥了?一石二鳥,我看聰明得很嘛。這般聰明,卻沒事先和府上知會過?我不信呢。」
商玉蓮坐在一旁,一直沒做聲,此時忽然雙手一拍,拍出幾聲清脆的掌聲。「說得好啊!」她笑盈盈道,「眼明心亮,真是好孩子!」
喬大老爺愈發尷尬。
他自己心知肚明,商挽琴說的是對的。可是,也不全對啊!他這個六弟,跟他拍胸脯保證,說喬逢雪再怎麽厲害也是他親兒子,翻不出天去,他這當爹的必定能把親事給他定了。到時候,家裏的好姑娘往喬逢雪身邊一塞,關係還能斷了?
也是他信了六弟的鬼話!現在看來,人家是一點不在乎他這老子。要是早知道人家早有眷侶,喬大老爺才不肯湊上去討人厭。他是想讓親戚來幫忙的,不是想和親戚結仇的!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