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你!真是……!」
片刻後,商玉蓮氣咻咻地離開,臨走還將門重重一摔。
「我不管你了!」
等屋裏動靜都沒了,商挽琴才探頭出來,望向門口。門被甩得不輕,此時仍在微微搖動。
「對不起啦,我反悔了,還得再給你們添些麻煩。」她笑眯眯地自言自語,「讓我再任性一段時間吧。」
誰讓她隻是個怕死的膽小鬼呢。
*
商挽琴不知道的是,商玉蓮的怒火,並不單單來自於她。
準確地說,一多半都不是因為她。在商玉蓮眼裏,商挽琴就是個任性而不自知的熊孩子,她都被煩習慣了。
真正讓她不高興的人,是喬逢雪。
她之所以發火,實在是被那句「你有本事,就去讓表兄開口趕我走」給戳中了軟肋。
事實上,她怎麽沒勸過喬逢雪?可沒用。
別看那孩子文雅和氣,可他實則是個剛強執拗、說一不二的性格。他要做什麽,從沒人攔得住;說要與誰為敵,便決不妥協。
同樣的,他決意要對誰好,就是一門心思護到底。
商玉蓮還記得,今早她第三次勸說喬逢雪,讓她和音音保持距離,既是為了他自己好,也是為了音音好。
「音音是個小孩子脾性,」她當時苦口婆心,「她以前缺了親人愛護,現在看你和氣,就抓著你不放,那也未必就是情深。」
「你明明對她無意,可若是繼續給她錯覺,她恐怕就真脫不開身了。」
商玉蓮小時候和姐妹們一起念書,學過《詩》,其中一句她記得很清楚: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
再怎麽看不慣音音那霸道幼稚的性格,那也是她的親人,正如喬逢雪是她的親人一樣。她隻希望他們都好。
如果喬逢雪真的喜歡音音,她又何必做惡人?還不是看著,他隻把音音當妹妹。而音音又是個傻的,不撞南牆不迴頭。
「再說,阿玉那樣溫柔聰慧,又得人心,家世還好,是更合適你的好姻緣……」
商玉蓮可謂苦口婆心。在她的印象裏,喬逢雪外柔內剛,但也不是不聽勸的。
可今天早上,他雖然沒否認商玉蓮說的「你明明對她無意」,卻也沒有流露任何動容之色。
相反,他冷著臉,說了這麽一番話:
「蓮姨,我敬你是長輩,所以聽了你三次勸說。但事不過三,這是最後一次。」
「表妹已經不再是玉壺春的弟子,便隻是我的妹妹。她的事,今後都由我做主。誰若執意幹涉,便請離開玉壺春,另覓高就的好。」
這話說得極重。尤其他態度如此淡然,便愈發顯得決心堅定。
說實話,商玉蓮是有點傷心的。她自問對這兩個孩子都很愛護,尤其處處為喬逢雪考慮,怎麽現在,她倒是成了外人、惡人呢?
她心裏一難過,就想發火。她到底是長輩,難道喬逢雪還真能不敬尊長?
正當她憋了一口氣、想要開口抒發一番時,卻見到他的模樣:
晨光裏,那青年坐在窗邊,骨節分明、過分細長的手指緊攥著厚厚的皮裘襟口,顯然是怕冷,卻還要堅持開著窗、吹著冷風,望著窗景出神。
窗外並沒有什麽特別的,隻是金陵城十年如一日的繁華景象而已。經歷玉壺春兩代門主治理,這景色都叫人膩味了。
明明喬逢雪也在這裏待了多年。可當時,他出神凝望的表情,就好似那景色多麽珍貴、多麽遙遠,是他離去多年才又重見的夢幻一幕。
也許是她想太多,可忽然地,商玉蓮就不忍心再說什麽了。
她不能夠說喬逢雪,便想來說商挽琴。這兩個人,隻要有一個肯聽話,事情也沒這麽難辦。
卻也碰了壁。
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明明不久之前,喬逢雪雖然愛護他表妹,卻也對她的跋扈表示過不滿,也更親近溫香。
為什麽突然之間,他的態度就發生了這樣大的轉變?
商玉蓮實在想不明白。她悶悶一會兒,踏出玉壺春的大門,決定再去看看溫香。
還是阿玉好,明明被誣陷了,卻還能體貼別人。
她也是個不容易的孩子。雖說是官宦之家,家裏卻沒落了,唯一的兄長還不成器,一家人的體麵,一多半都靠她維持。
商玉蓮打算帶些銀錢過去。阿玉必定不會收,她得想辦法把錢留下。
商玉蓮腦中不經意滑過一個想法。
這個想法是:
——阿玉那樣艱難,卻還能守住底線,從不多拿門中一分一厘,這人品實在貴重至極。
對比那不知道拿了二百兩銀子去幹嘛的音音,阿玉實在太難得了。
*
如果商挽琴知道商玉蓮的想法,一定會再聲明一遍:她真的沒有拿門中的銀子!汙衊誰是小偷呢!
她給自己的人設,明明是「囂張驕橫的二代」,哪個二代偷東西啊,又沒設定成偷竊癖。
可惜她沒有讀心的本事。
在商玉蓮離開後,她就開始專注地迴憶原著劇情。
想對付蘭因會、改變自己和喬逢雪的命運,就要好好利用原著的每一條信息。
有點可惜的是,她當初雖然喜歡喬逢雪,卻並沒有太仔細地閱讀原著。她隻大概翻了兩遍,其餘時候都沉迷看同人作品。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片刻後,商玉蓮氣咻咻地離開,臨走還將門重重一摔。
「我不管你了!」
等屋裏動靜都沒了,商挽琴才探頭出來,望向門口。門被甩得不輕,此時仍在微微搖動。
「對不起啦,我反悔了,還得再給你們添些麻煩。」她笑眯眯地自言自語,「讓我再任性一段時間吧。」
誰讓她隻是個怕死的膽小鬼呢。
*
商挽琴不知道的是,商玉蓮的怒火,並不單單來自於她。
準確地說,一多半都不是因為她。在商玉蓮眼裏,商挽琴就是個任性而不自知的熊孩子,她都被煩習慣了。
真正讓她不高興的人,是喬逢雪。
她之所以發火,實在是被那句「你有本事,就去讓表兄開口趕我走」給戳中了軟肋。
事實上,她怎麽沒勸過喬逢雪?可沒用。
別看那孩子文雅和氣,可他實則是個剛強執拗、說一不二的性格。他要做什麽,從沒人攔得住;說要與誰為敵,便決不妥協。
同樣的,他決意要對誰好,就是一門心思護到底。
商玉蓮還記得,今早她第三次勸說喬逢雪,讓她和音音保持距離,既是為了他自己好,也是為了音音好。
「音音是個小孩子脾性,」她當時苦口婆心,「她以前缺了親人愛護,現在看你和氣,就抓著你不放,那也未必就是情深。」
「你明明對她無意,可若是繼續給她錯覺,她恐怕就真脫不開身了。」
商玉蓮小時候和姐妹們一起念書,學過《詩》,其中一句她記得很清楚: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
再怎麽看不慣音音那霸道幼稚的性格,那也是她的親人,正如喬逢雪是她的親人一樣。她隻希望他們都好。
如果喬逢雪真的喜歡音音,她又何必做惡人?還不是看著,他隻把音音當妹妹。而音音又是個傻的,不撞南牆不迴頭。
「再說,阿玉那樣溫柔聰慧,又得人心,家世還好,是更合適你的好姻緣……」
商玉蓮可謂苦口婆心。在她的印象裏,喬逢雪外柔內剛,但也不是不聽勸的。
可今天早上,他雖然沒否認商玉蓮說的「你明明對她無意」,卻也沒有流露任何動容之色。
相反,他冷著臉,說了這麽一番話:
「蓮姨,我敬你是長輩,所以聽了你三次勸說。但事不過三,這是最後一次。」
「表妹已經不再是玉壺春的弟子,便隻是我的妹妹。她的事,今後都由我做主。誰若執意幹涉,便請離開玉壺春,另覓高就的好。」
這話說得極重。尤其他態度如此淡然,便愈發顯得決心堅定。
說實話,商玉蓮是有點傷心的。她自問對這兩個孩子都很愛護,尤其處處為喬逢雪考慮,怎麽現在,她倒是成了外人、惡人呢?
她心裏一難過,就想發火。她到底是長輩,難道喬逢雪還真能不敬尊長?
正當她憋了一口氣、想要開口抒發一番時,卻見到他的模樣:
晨光裏,那青年坐在窗邊,骨節分明、過分細長的手指緊攥著厚厚的皮裘襟口,顯然是怕冷,卻還要堅持開著窗、吹著冷風,望著窗景出神。
窗外並沒有什麽特別的,隻是金陵城十年如一日的繁華景象而已。經歷玉壺春兩代門主治理,這景色都叫人膩味了。
明明喬逢雪也在這裏待了多年。可當時,他出神凝望的表情,就好似那景色多麽珍貴、多麽遙遠,是他離去多年才又重見的夢幻一幕。
也許是她想太多,可忽然地,商玉蓮就不忍心再說什麽了。
她不能夠說喬逢雪,便想來說商挽琴。這兩個人,隻要有一個肯聽話,事情也沒這麽難辦。
卻也碰了壁。
這到底是怎麽一迴事?明明不久之前,喬逢雪雖然愛護他表妹,卻也對她的跋扈表示過不滿,也更親近溫香。
為什麽突然之間,他的態度就發生了這樣大的轉變?
商玉蓮實在想不明白。她悶悶一會兒,踏出玉壺春的大門,決定再去看看溫香。
還是阿玉好,明明被誣陷了,卻還能體貼別人。
她也是個不容易的孩子。雖說是官宦之家,家裏卻沒落了,唯一的兄長還不成器,一家人的體麵,一多半都靠她維持。
商玉蓮打算帶些銀錢過去。阿玉必定不會收,她得想辦法把錢留下。
商玉蓮腦中不經意滑過一個想法。
這個想法是:
——阿玉那樣艱難,卻還能守住底線,從不多拿門中一分一厘,這人品實在貴重至極。
對比那不知道拿了二百兩銀子去幹嘛的音音,阿玉實在太難得了。
*
如果商挽琴知道商玉蓮的想法,一定會再聲明一遍:她真的沒有拿門中的銀子!汙衊誰是小偷呢!
她給自己的人設,明明是「囂張驕橫的二代」,哪個二代偷東西啊,又沒設定成偷竊癖。
可惜她沒有讀心的本事。
在商玉蓮離開後,她就開始專注地迴憶原著劇情。
想對付蘭因會、改變自己和喬逢雪的命運,就要好好利用原著的每一條信息。
有點可惜的是,她當初雖然喜歡喬逢雪,卻並沒有太仔細地閱讀原著。她隻大概翻了兩遍,其餘時候都沉迷看同人作品。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