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未來的皇帝,他要是做不好,那百姓就要遭殃了。哪怕是說笑,這種話,永嘉帝都說不出口。
蕭景曜默然。
身居高位,自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太子地位尊貴,肩上擔負著的東西,也必然要比一般人重得多。
永嘉帝含笑看著蕭景曜,語氣卻有幾分認真,「要是你能把小湯包教成另一個你就好了,朕也不用擔心太子未來沒有個值得他信任,是君臣也是好友的得力臣子。」
蕭景曜則道:「小湯包不必成為另一個我,他會找到自己的路。太子殿下同樣會找到自己的為君之道。」
永嘉帝聳肩,「兩個孩子的交情不能這麽斷了。」
當了皇帝後才知道,有這樣一個可以讓自己完全信任,將他視為好友的臣子是多麽難得的事情。
蕭景曜也點頭,「年少的友誼最為單純,兩個孩子的情分不斷,於他們而言,也是一樁幸事。」
太子和小湯包還未體會到這些感慨背後的複雜情感,但也不妨礙他們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溫和的關愛。兩人的心都跟泡在溫水裏一樣,暖洋洋的,高興得想要打個滾。
宮宴上,蕭景曜無疑是最耀眼的那一個。
永嘉帝細數了蕭景曜的功績,毫不吝嗇對蕭景曜的讚美,給蕭景曜吹了一通彩虹屁,而後扔出個炸彈將眾人給炸懵了——蕭景曜擢升為戶部尚書,加封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
最重要的是最後那個文華殿大學士,雖然是五品,但被授了大學士,就證明蕭景曜輕鬆入閣。
而蕭景曜今年滿打滿算,也不過二十九歲而已。
不到三十歲的閣老,簡直聞所未聞!
多少有念書天分的人在這個年紀還在和舉人死磕,拚命苦讀考鄉試,隻盼著能中個舉人。蕭景曜倒好,已經成為閣老了。
這對比,朝中一些老臣都忍不住掩麵羞愧。和蕭景曜比起來,他們真的是一把年紀活到狗肚子裏了。
還有蕭景曜被加封的那個太子太傅,也讓眾人很是抓狂。
從正寧帝到永嘉帝,蕭景曜一直官運亨通。現在永嘉帝又將太子太傅這一職交給蕭景曜,擺明了還要保他一代帝王的榮寵,帝王這麽毫不猶豫的信任,誰不嫉妒?
更別提蕭景曜的兒子還當了好幾年太子伴讀,太子十分護著他,小小年紀也有了神童的名聲,他日指不定又是一個蕭景曜。蕭家的三代富貴,已經被永嘉帝親手送到蕭景曜嘴邊了。
也有些人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蕭景曜離京前就已經是大齊最年輕的二品大員,現在出海迴京,立下大功,海外各國都知道大齊的強大,也知道大齊是禮儀之邦,派來大齊的使臣也十分懂規矩。都說是蕭景曜教導過他們大齊的禮儀和規矩,讓他們心馳神往。
這樣的功勞,蕭景曜板上釘釘要入閣。就是沒想到永嘉帝把太子太傅的位置也給了他。從此以後,大齊最年輕的閣老和一品大員的記錄,又被刷新。
眾人再次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蕭景曜果然是個無情的刷新記錄的機器。
好在他們不知道永嘉帝還承諾過要是他帶來的糧種真的有畝產過千斤的糧食,就給蕭景曜封侯。不然的話,這幫官員拚著撞死在太極殿的柱子上,都要阻止永嘉帝這個舉動。
這也是永嘉帝先前為什麽要說等到糧種種出來後才給蕭景曜封賞。提前說了,朝堂上立馬沒有什麽安慰的案子了!
蕭景曜神色自若,並不因自己得了賞賜升了官而興奮,反倒是小湯包一臉與有榮焉,恨不得告訴所有人他的爹爹有多麽厲害。
蕭景曜在眾人羨慕嫉妒的灼熱視線中坦然自若地用完了這頓飯。散場時,一堆人紛紛上來恭喜蕭景曜,新進的閣老大人,能力強到讓人仰望,這個時候不去燒熱灶,什麽時候去燒?
蕭景曜看著圍上來的一群人,客客氣氣地同他們寒暄。一旁的小湯包都跟著沾光,被他們誇出花來,說什麽虎父無犬子,想必又是一位天才狀元,主打的就是一個能怎麽吹就怎麽吹。
蕭景曜見小湯包並未因為旁人的吹捧還飄飄然,很是能穩得住,心下詫異之餘又十分欣慰,對著眾人微微一笑,「孩子還小,大家莫要將他捧得太高,給他太大壓力。」
小湯包心頭一暖,臉上的笑容壓都壓不住。
胡閣老欣慰地看著蕭景曜,捋著鬍鬚笑道:「老夫當年就看出,你是個閣老的苗子。沒想到你這麽快就入了閣,歷朝歷代,都沒有你這麽年輕的閣老,後生可畏啊!」
蕭景曜眨眨眼,「我以為您要仔細叮囑我,好好看著國庫,莫要多出一分冤枉錢!」
眾人先是一愣,而後哄然大笑。
胡閣老好氣又好笑,「你現在也成了戶部尚書,等你上任後,就能體會老夫當初的難處了。哪裏都要花錢,你這個管錢袋子的,能不精打細算?」
蕭景曜想了想,「幾個港口的商稅歸攏算一算,國庫應當能寬裕不少。我這是趕上好時候了。」
什麽好時候,這個好時候不也是你這個傢夥一手開創出來的嗎?
胡閣老心情複雜,蕭景曜這是身體力行地給大家上了一堂課,告訴大家什麽叫做節流不如開源。
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
胡閣老感慨之餘,心下又有些高興。大齊的人才一代比一代強,大齊國力才會越來越強盛。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蕭景曜默然。
身居高位,自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太子地位尊貴,肩上擔負著的東西,也必然要比一般人重得多。
永嘉帝含笑看著蕭景曜,語氣卻有幾分認真,「要是你能把小湯包教成另一個你就好了,朕也不用擔心太子未來沒有個值得他信任,是君臣也是好友的得力臣子。」
蕭景曜則道:「小湯包不必成為另一個我,他會找到自己的路。太子殿下同樣會找到自己的為君之道。」
永嘉帝聳肩,「兩個孩子的交情不能這麽斷了。」
當了皇帝後才知道,有這樣一個可以讓自己完全信任,將他視為好友的臣子是多麽難得的事情。
蕭景曜也點頭,「年少的友誼最為單純,兩個孩子的情分不斷,於他們而言,也是一樁幸事。」
太子和小湯包還未體會到這些感慨背後的複雜情感,但也不妨礙他們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溫和的關愛。兩人的心都跟泡在溫水裏一樣,暖洋洋的,高興得想要打個滾。
宮宴上,蕭景曜無疑是最耀眼的那一個。
永嘉帝細數了蕭景曜的功績,毫不吝嗇對蕭景曜的讚美,給蕭景曜吹了一通彩虹屁,而後扔出個炸彈將眾人給炸懵了——蕭景曜擢升為戶部尚書,加封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
最重要的是最後那個文華殿大學士,雖然是五品,但被授了大學士,就證明蕭景曜輕鬆入閣。
而蕭景曜今年滿打滿算,也不過二十九歲而已。
不到三十歲的閣老,簡直聞所未聞!
多少有念書天分的人在這個年紀還在和舉人死磕,拚命苦讀考鄉試,隻盼著能中個舉人。蕭景曜倒好,已經成為閣老了。
這對比,朝中一些老臣都忍不住掩麵羞愧。和蕭景曜比起來,他們真的是一把年紀活到狗肚子裏了。
還有蕭景曜被加封的那個太子太傅,也讓眾人很是抓狂。
從正寧帝到永嘉帝,蕭景曜一直官運亨通。現在永嘉帝又將太子太傅這一職交給蕭景曜,擺明了還要保他一代帝王的榮寵,帝王這麽毫不猶豫的信任,誰不嫉妒?
更別提蕭景曜的兒子還當了好幾年太子伴讀,太子十分護著他,小小年紀也有了神童的名聲,他日指不定又是一個蕭景曜。蕭家的三代富貴,已經被永嘉帝親手送到蕭景曜嘴邊了。
也有些人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蕭景曜離京前就已經是大齊最年輕的二品大員,現在出海迴京,立下大功,海外各國都知道大齊的強大,也知道大齊是禮儀之邦,派來大齊的使臣也十分懂規矩。都說是蕭景曜教導過他們大齊的禮儀和規矩,讓他們心馳神往。
這樣的功勞,蕭景曜板上釘釘要入閣。就是沒想到永嘉帝把太子太傅的位置也給了他。從此以後,大齊最年輕的閣老和一品大員的記錄,又被刷新。
眾人再次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蕭景曜果然是個無情的刷新記錄的機器。
好在他們不知道永嘉帝還承諾過要是他帶來的糧種真的有畝產過千斤的糧食,就給蕭景曜封侯。不然的話,這幫官員拚著撞死在太極殿的柱子上,都要阻止永嘉帝這個舉動。
這也是永嘉帝先前為什麽要說等到糧種種出來後才給蕭景曜封賞。提前說了,朝堂上立馬沒有什麽安慰的案子了!
蕭景曜神色自若,並不因自己得了賞賜升了官而興奮,反倒是小湯包一臉與有榮焉,恨不得告訴所有人他的爹爹有多麽厲害。
蕭景曜在眾人羨慕嫉妒的灼熱視線中坦然自若地用完了這頓飯。散場時,一堆人紛紛上來恭喜蕭景曜,新進的閣老大人,能力強到讓人仰望,這個時候不去燒熱灶,什麽時候去燒?
蕭景曜看著圍上來的一群人,客客氣氣地同他們寒暄。一旁的小湯包都跟著沾光,被他們誇出花來,說什麽虎父無犬子,想必又是一位天才狀元,主打的就是一個能怎麽吹就怎麽吹。
蕭景曜見小湯包並未因為旁人的吹捧還飄飄然,很是能穩得住,心下詫異之餘又十分欣慰,對著眾人微微一笑,「孩子還小,大家莫要將他捧得太高,給他太大壓力。」
小湯包心頭一暖,臉上的笑容壓都壓不住。
胡閣老欣慰地看著蕭景曜,捋著鬍鬚笑道:「老夫當年就看出,你是個閣老的苗子。沒想到你這麽快就入了閣,歷朝歷代,都沒有你這麽年輕的閣老,後生可畏啊!」
蕭景曜眨眨眼,「我以為您要仔細叮囑我,好好看著國庫,莫要多出一分冤枉錢!」
眾人先是一愣,而後哄然大笑。
胡閣老好氣又好笑,「你現在也成了戶部尚書,等你上任後,就能體會老夫當初的難處了。哪裏都要花錢,你這個管錢袋子的,能不精打細算?」
蕭景曜想了想,「幾個港口的商稅歸攏算一算,國庫應當能寬裕不少。我這是趕上好時候了。」
什麽好時候,這個好時候不也是你這個傢夥一手開創出來的嗎?
胡閣老心情複雜,蕭景曜這是身體力行地給大家上了一堂課,告訴大家什麽叫做節流不如開源。
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
胡閣老感慨之餘,心下又有些高興。大齊的人才一代比一代強,大齊國力才會越來越強盛。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