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太子一臉懷疑人生的樣子,永嘉帝到底還是心疼兒子,嘿嘿怪笑兩聲,「以前他要把小湯包帶在身邊教導,朕不好插手。現在他打算出海,自然帶不了小湯包,但小湯包年歲漸長,就算天資過人,又怎麽能憊懶?天底下還有比上書房更好的夫子嗎?」
「再說了,你會讓人欺負小湯包嗎?」
太子果斷搖頭。
「那不就結了。」永嘉帝解決問題永遠都是這麽幹脆利落。宮裏有他照拂,又有太子隨身看著,還有名師大儒上課,蕭景曜有什麽理由不讓小湯包當太子伴讀?
太子目露期待。
蕭景曜屬實沒想到永嘉帝現在還在惦記小湯包。
和永嘉帝奏摺一起發迴來的,還有一封永嘉帝的親筆信。蕭景曜看到前麵還在笑,後來卻收了笑,麵色很是無奈。
這傢夥還沒登基前就是偷崽崽大軍一員,合著現在還沒死心呢!
不過,要是自己真的出海了,小湯包去當太子伴讀,還真就是最好的選擇。
白女票皇室豪華的師資力量,可以的!
不過出海一次也不容易,需要準備的東西較多。哪怕永嘉帝已經批覆下來,蕭景曜也不能立即出海,而是要等人員休整好,重新裝備好補給,才能出發。再說了,這次出海的收穫,還沒具體匯總呈給永嘉帝呢。康王和榮王一馬當先趕去京城,使臣團隨後也進了京,哪怕這次隻走了一半航線,也收穫頗豐,自然要仔細迴稟永嘉帝,也讓朝臣們聽一聽海外之國到底是什麽模樣。
反正不趕時間,永嘉帝又讓蕭景曜先迴京復命,交接公務後再迴閔州,領著使臣團出海。
蕭景曜出海,總督之位倒是能給他留著,就像梁千山跟著康王和榮王出海,依舊是閔州總兵一樣。但朝廷會設一個代總督,在蕭景曜出海的時間內,全權處理閔州各地事宜。
蕭景曜對此完全沒意見,將所有的事情全都歸整好,一點坑都不留給後來者,一項一項同永嘉帝說得清清楚楚。
永嘉帝都不大樂意聽這些,擺擺手笑道:「朕自然是相信你的。你的秉性,做不出下作事。」
蕭景曜無語地看著永嘉帝,心說陛下您是不是對自己有什麽誤解?
永嘉帝卻話鋒一轉,直愣愣地問蕭景曜,「海權,會是未來稱霸世界至關重要的東西嗎?」
蕭景曜眼神一凝。
永嘉帝微微一笑,「不然的話,朕想不出來你為何這麽著急。甚至不惜離開父母妻兒。尤其是小湯包,你多疼愛他朕都看在眼裏。你決定出海,錯過小湯包長成大孩子這幾年,定然是海權比我們想像中的還重要,是嗎?」
正寧帝當然不會瞞著永嘉帝有關蕭景曜的神異之處。大多數人隻知道正寧帝將蕭景曜當成祥瑞來看,卻不知蕭景曜真正的本事。在永嘉帝監國毫無差錯的時候,正寧帝察覺到自己的身子每況愈下,鄭重地告知了永嘉帝這個下一任帝王,有關於蕭景曜這個祥瑞的內情。
蕭景曜當初透露的也不多,正寧帝他們隻猜測蕭景曜能生而知之。而永嘉帝就更離譜了,天賦黨就是這點可恨,憑直覺就能勝過別人絞盡腦汁猜測的結果。
蕭景曜倒也不意外正寧帝會把這些事都告訴永嘉帝,他隻是驚詫於永嘉帝的敏銳。竟然能見微知著至此,現在就斷定海權才會是未來爭霸的關鍵因素。
這就是天生的帝王嗎?
蕭景曜深深地看著永嘉帝。
永嘉帝嘿嘿一笑,臉上還有當年的憨氣,衝著蕭景曜眨眨眼,「看來朕猜對了!」
蕭景曜不置可否,沒點頭也沒搖頭,永嘉帝臉上也露出一抹傲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既然大齊現在的戰船,水師戰力都遠勝海外之國,那這一場世界爭霸戰,合該是大齊問鼎世界!」
這片土地從來都是天/朝上國,從帝王到百姓,都覺得他們就該站在世界之巔。
蕭景曜也被永嘉帝外放的情緒所感染,臉上同樣露出傲然之色,「這一次,大齊一定能問鼎世界!」
被人用炮火轟開國門的恥辱,定然不會再有。
永嘉帝沒有在意蕭景曜話中的破綻,隻是豪邁一笑,「滿剌加有意歸順,你這次出海,就順便帶著水師接受他們國王的歸順國書,讓水師鎮守馬六甲海峽,貿然闖進大齊海域的陌生船隻,通通開炮!」
「倭島海域那邊,同樣派水師駐紮。扼住要害,不管他國船隊從哪一方過來,都無法前進一步,也更方便我們出擊。」
「占據這一片海域,海權爭奪戰,大齊必定不會輸!」
怎麽蠶食對方的勢力,閃電戰消耗戰,這些兵法戰術,老祖宗們都是行家。隻要拾起史書一看,扒拉扒拉老祖宗們用過的東西,還能接著用。
永嘉帝現在還不知道世界上的海域到底有多大,但是他知道,這一步走出去,大齊在海權這一塊,已經有了立足之地了。接下來就是修整兵戈,準備好精兵利器,壯大水師之後,再向外擴展。
海上霸主之位,大齊先預定一個。
至於最終的霸主,大家各憑本事,時間還長著呢。
蕭景曜心情激盪,「陛下聖明!」
第112章
蕭景曜還是第一次看到永嘉帝這麽銳意進取的模樣。在蕭景曜的印象中, 永嘉帝更像是一條掛在樹上被風幹的鹹魚。風一吹,懶洋洋地晃一晃,風一停又懶洋洋地歇下來, 在哪裏摔倒就在哪裏躺下,讓他幹活也是能摸魚就摸魚,哪怕是被正寧帝壓著監國, 也要薅蕭景曜的羊毛,讓蕭景曜幫他分擔政務, 一起幹活。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再說了,你會讓人欺負小湯包嗎?」
太子果斷搖頭。
「那不就結了。」永嘉帝解決問題永遠都是這麽幹脆利落。宮裏有他照拂,又有太子隨身看著,還有名師大儒上課,蕭景曜有什麽理由不讓小湯包當太子伴讀?
太子目露期待。
蕭景曜屬實沒想到永嘉帝現在還在惦記小湯包。
和永嘉帝奏摺一起發迴來的,還有一封永嘉帝的親筆信。蕭景曜看到前麵還在笑,後來卻收了笑,麵色很是無奈。
這傢夥還沒登基前就是偷崽崽大軍一員,合著現在還沒死心呢!
不過,要是自己真的出海了,小湯包去當太子伴讀,還真就是最好的選擇。
白女票皇室豪華的師資力量,可以的!
不過出海一次也不容易,需要準備的東西較多。哪怕永嘉帝已經批覆下來,蕭景曜也不能立即出海,而是要等人員休整好,重新裝備好補給,才能出發。再說了,這次出海的收穫,還沒具體匯總呈給永嘉帝呢。康王和榮王一馬當先趕去京城,使臣團隨後也進了京,哪怕這次隻走了一半航線,也收穫頗豐,自然要仔細迴稟永嘉帝,也讓朝臣們聽一聽海外之國到底是什麽模樣。
反正不趕時間,永嘉帝又讓蕭景曜先迴京復命,交接公務後再迴閔州,領著使臣團出海。
蕭景曜出海,總督之位倒是能給他留著,就像梁千山跟著康王和榮王出海,依舊是閔州總兵一樣。但朝廷會設一個代總督,在蕭景曜出海的時間內,全權處理閔州各地事宜。
蕭景曜對此完全沒意見,將所有的事情全都歸整好,一點坑都不留給後來者,一項一項同永嘉帝說得清清楚楚。
永嘉帝都不大樂意聽這些,擺擺手笑道:「朕自然是相信你的。你的秉性,做不出下作事。」
蕭景曜無語地看著永嘉帝,心說陛下您是不是對自己有什麽誤解?
永嘉帝卻話鋒一轉,直愣愣地問蕭景曜,「海權,會是未來稱霸世界至關重要的東西嗎?」
蕭景曜眼神一凝。
永嘉帝微微一笑,「不然的話,朕想不出來你為何這麽著急。甚至不惜離開父母妻兒。尤其是小湯包,你多疼愛他朕都看在眼裏。你決定出海,錯過小湯包長成大孩子這幾年,定然是海權比我們想像中的還重要,是嗎?」
正寧帝當然不會瞞著永嘉帝有關蕭景曜的神異之處。大多數人隻知道正寧帝將蕭景曜當成祥瑞來看,卻不知蕭景曜真正的本事。在永嘉帝監國毫無差錯的時候,正寧帝察覺到自己的身子每況愈下,鄭重地告知了永嘉帝這個下一任帝王,有關於蕭景曜這個祥瑞的內情。
蕭景曜當初透露的也不多,正寧帝他們隻猜測蕭景曜能生而知之。而永嘉帝就更離譜了,天賦黨就是這點可恨,憑直覺就能勝過別人絞盡腦汁猜測的結果。
蕭景曜倒也不意外正寧帝會把這些事都告訴永嘉帝,他隻是驚詫於永嘉帝的敏銳。竟然能見微知著至此,現在就斷定海權才會是未來爭霸的關鍵因素。
這就是天生的帝王嗎?
蕭景曜深深地看著永嘉帝。
永嘉帝嘿嘿一笑,臉上還有當年的憨氣,衝著蕭景曜眨眨眼,「看來朕猜對了!」
蕭景曜不置可否,沒點頭也沒搖頭,永嘉帝臉上也露出一抹傲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既然大齊現在的戰船,水師戰力都遠勝海外之國,那這一場世界爭霸戰,合該是大齊問鼎世界!」
這片土地從來都是天/朝上國,從帝王到百姓,都覺得他們就該站在世界之巔。
蕭景曜也被永嘉帝外放的情緒所感染,臉上同樣露出傲然之色,「這一次,大齊一定能問鼎世界!」
被人用炮火轟開國門的恥辱,定然不會再有。
永嘉帝沒有在意蕭景曜話中的破綻,隻是豪邁一笑,「滿剌加有意歸順,你這次出海,就順便帶著水師接受他們國王的歸順國書,讓水師鎮守馬六甲海峽,貿然闖進大齊海域的陌生船隻,通通開炮!」
「倭島海域那邊,同樣派水師駐紮。扼住要害,不管他國船隊從哪一方過來,都無法前進一步,也更方便我們出擊。」
「占據這一片海域,海權爭奪戰,大齊必定不會輸!」
怎麽蠶食對方的勢力,閃電戰消耗戰,這些兵法戰術,老祖宗們都是行家。隻要拾起史書一看,扒拉扒拉老祖宗們用過的東西,還能接著用。
永嘉帝現在還不知道世界上的海域到底有多大,但是他知道,這一步走出去,大齊在海權這一塊,已經有了立足之地了。接下來就是修整兵戈,準備好精兵利器,壯大水師之後,再向外擴展。
海上霸主之位,大齊先預定一個。
至於最終的霸主,大家各憑本事,時間還長著呢。
蕭景曜心情激盪,「陛下聖明!」
第112章
蕭景曜還是第一次看到永嘉帝這麽銳意進取的模樣。在蕭景曜的印象中, 永嘉帝更像是一條掛在樹上被風幹的鹹魚。風一吹,懶洋洋地晃一晃,風一停又懶洋洋地歇下來, 在哪裏摔倒就在哪裏躺下,讓他幹活也是能摸魚就摸魚,哪怕是被正寧帝壓著監國, 也要薅蕭景曜的羊毛,讓蕭景曜幫他分擔政務, 一起幹活。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