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帝都驚呆了,「朕呢?就算胡閣老被他們說動,對蕭景曜使絆子,那朕呢?他們當朕是死的?」
竇平旌雙手一攤,「我怎麽知道?」
永嘉帝一看竇平旌那懶洋洋的擺爛模樣,頓覺他這個狀態好生眼熟。當年永嘉帝還在戶部當差時,過得也是這樣的神仙日子。隻可惜之後朝堂風雲詭譎,一幫人鬥成烏雞眼,哐當一下皇位就砸在了永嘉帝頭上。
然後永嘉帝的悠閑擺爛的鹹魚日子就這麽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再一看竇平旌這憊懶的模樣,永嘉帝深深嫉妒了,為什麽他越努力就離他理想中的生活越遠,竇平旌不用努力就過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
舅甥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永嘉帝幽幽道:「舅舅過的日子可真舒坦。」
竇平旌一聽就明白永嘉帝這話是什麽意思,更開心了,喜滋滋地對著正寧帝說道:「多虧陛下厚愛,臣才能過得如此滋潤。」
永嘉帝:他好嫉妒!
竇平旌多會作死的一個人啊,當即笑眯眯地戳永嘉帝的肺管子,「陛下勤勤懇懇,日理萬機,最後還是臣占了便宜,真爽!」
可惡,真的好想把他扔進軍營裏享受一下生活。
「怪不得父皇要給你留那麽多金銀財寶,你這張嘴啊……」
沒被人打死都是因為他靠山足夠硬。
竇平旌嘿嘿一笑,見永嘉帝是真鬱悶了,竇平旌趕緊轉移話題,「蕭景曜治下,木牛流馬問世,雖然是研究院的成果,功勞也有蕭景曜一份吧?」
「那是自然。」永嘉帝嚴肅地點點頭,「現在就給他記一大功。等到四哥和六弟成功出海迴來,再給蕭景曜記一功。」
提到康王和榮王,永嘉帝的情緒就有些低落,「他們都沒送父皇最後一程,迴京後還不知道會有多傷心。」
竇平旌也找不出話來安慰永嘉帝,隻是說道:「先帝在聖旨中已經說得清清楚楚,兩位王爺是為大齊出海和海外之國建交。想必兩位王爺離開時,心裏就已經有了預感。如今海禁已開,陛下不如多想想蕭景曜以前說過的話。海上霸權,於大齊而言,馬六甲海峽至關重要。這樣的要害之處,大齊不能放在別人手裏。」
附屬國也不行。
永嘉帝想到梁千山出海前曾經上過的請戰奏摺,認真點頭,「幾位水師將領都曾經給朝廷上過請戰奏摺,看來這一仗在所難免。」
海禁一開,蒸汽戰船一出。敏銳的人已經意識到,新的時代將要來臨了。如果能湊個蒸汽戰船隊,配上充足的炮火,大齊水師開著戰船,幾乎可以順著海水到達世界上任意一個角落。
隻要中途能有補給。
大齊不缺有戰略眼光的將領。蒸汽戰船一出,他們了解了蒸汽戰船的威力後,都建議朝廷盡快把馬六甲海峽給拿下來。
若是海外之國也有這樣的蒸汽戰船,豈不是能在大齊的海域來去自如?這可不行,大齊家門口,豈容他們放肆?沒看上一個在大齊海域胡作非為的倭匪,現在連島都成了大齊的了嗎?
華夏人講究溫良恭儉讓,性情溫和,但真的不怕事,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不然怎麽能保得住自己的國土與國民。
永嘉帝沉吟良久,覺得馬六甲海峽不握在自己的水師手裏確實是一大憂患。
不過他才剛登基,不好大動兵戈,永嘉帝點頭表示自己明白,「再等一陣。」
竇平旌不過是轉移話題而已,見永嘉帝不再傷神,竇平旌便又恢復到了原來那副懶洋洋的模樣,伸手捂著嘴,打了個哈欠,睜著有些水潤的眼睛問永嘉帝,「陛下,臣可以去睡一會兒嗎?」
永嘉帝運了運氣,可算是明白了為什麽先帝當年一看到這傢夥就氣不打一處來。
自己累成狗的時候看到有這樣一個瀟灑隨意的傢夥,真的很想擼袖子揍他一頓。
永嘉帝給蕭景曜寫了一封長長的信討伐竇平旌,字裏行間都是竇平旌過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的不忿。
蕭景曜一點夥伴情誼都沒有,一看之後便哈哈大笑。在看到永嘉帝說的要把馬六甲海峽拿下後,蕭景曜就更高興了。
那個地方本來就是大齊的附屬之地,四捨五入一下就是自古以來。
不過軍事上的事情蕭景曜並不太懂,尤其是水師,蕭景曜就更撓頭了。反正永嘉帝隻是想和蕭景曜分享一下準備幹的事,並不是讓蕭景曜負責這事兒。對於用人方麵,蕭景曜還是相信福王的天賦點的。
蕭景曜更注重的是閔州的經濟。
有了木牛流馬解放了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再加上蕭景曜有意打破城鄉信息壁壘,商賈們在城裏也建了廠,同樣招工,更別提福安港口,來了就能找到活幹,隻要勤快點,賣力氣都能攢點錢。
這對一直待在鄉裏的農戶們是一個很大的誘惑。誰不想直接見到現錢呢?他們辛辛苦苦伺候莊稼,最後收的還是莊稼,要賣了之後才能換錢。像這種去城裏找營生的行為,逐漸擴散開來。農忙時在家幹活,農閑時,村裏一些青壯便三五成群,前去港口找活幹。
有水師駐紮在這裏,時不時盯著他們,碼頭上並沒發生什麽各大勢力搶活的事兒。
農戶們一年下來,竟然也掙了不少錢,簡直欣喜若狂,對外出找活更加積極。
蕭景曜就看到城鄉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甚至出現了農戶進廠幹活,廠裏給他們放農忙假,讓他們迴去幹活的情況。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竇平旌雙手一攤,「我怎麽知道?」
永嘉帝一看竇平旌那懶洋洋的擺爛模樣,頓覺他這個狀態好生眼熟。當年永嘉帝還在戶部當差時,過得也是這樣的神仙日子。隻可惜之後朝堂風雲詭譎,一幫人鬥成烏雞眼,哐當一下皇位就砸在了永嘉帝頭上。
然後永嘉帝的悠閑擺爛的鹹魚日子就這麽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再一看竇平旌這憊懶的模樣,永嘉帝深深嫉妒了,為什麽他越努力就離他理想中的生活越遠,竇平旌不用努力就過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
舅甥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永嘉帝幽幽道:「舅舅過的日子可真舒坦。」
竇平旌一聽就明白永嘉帝這話是什麽意思,更開心了,喜滋滋地對著正寧帝說道:「多虧陛下厚愛,臣才能過得如此滋潤。」
永嘉帝:他好嫉妒!
竇平旌多會作死的一個人啊,當即笑眯眯地戳永嘉帝的肺管子,「陛下勤勤懇懇,日理萬機,最後還是臣占了便宜,真爽!」
可惡,真的好想把他扔進軍營裏享受一下生活。
「怪不得父皇要給你留那麽多金銀財寶,你這張嘴啊……」
沒被人打死都是因為他靠山足夠硬。
竇平旌嘿嘿一笑,見永嘉帝是真鬱悶了,竇平旌趕緊轉移話題,「蕭景曜治下,木牛流馬問世,雖然是研究院的成果,功勞也有蕭景曜一份吧?」
「那是自然。」永嘉帝嚴肅地點點頭,「現在就給他記一大功。等到四哥和六弟成功出海迴來,再給蕭景曜記一功。」
提到康王和榮王,永嘉帝的情緒就有些低落,「他們都沒送父皇最後一程,迴京後還不知道會有多傷心。」
竇平旌也找不出話來安慰永嘉帝,隻是說道:「先帝在聖旨中已經說得清清楚楚,兩位王爺是為大齊出海和海外之國建交。想必兩位王爺離開時,心裏就已經有了預感。如今海禁已開,陛下不如多想想蕭景曜以前說過的話。海上霸權,於大齊而言,馬六甲海峽至關重要。這樣的要害之處,大齊不能放在別人手裏。」
附屬國也不行。
永嘉帝想到梁千山出海前曾經上過的請戰奏摺,認真點頭,「幾位水師將領都曾經給朝廷上過請戰奏摺,看來這一仗在所難免。」
海禁一開,蒸汽戰船一出。敏銳的人已經意識到,新的時代將要來臨了。如果能湊個蒸汽戰船隊,配上充足的炮火,大齊水師開著戰船,幾乎可以順著海水到達世界上任意一個角落。
隻要中途能有補給。
大齊不缺有戰略眼光的將領。蒸汽戰船一出,他們了解了蒸汽戰船的威力後,都建議朝廷盡快把馬六甲海峽給拿下來。
若是海外之國也有這樣的蒸汽戰船,豈不是能在大齊的海域來去自如?這可不行,大齊家門口,豈容他們放肆?沒看上一個在大齊海域胡作非為的倭匪,現在連島都成了大齊的了嗎?
華夏人講究溫良恭儉讓,性情溫和,但真的不怕事,是真正的戰鬥民族。不然怎麽能保得住自己的國土與國民。
永嘉帝沉吟良久,覺得馬六甲海峽不握在自己的水師手裏確實是一大憂患。
不過他才剛登基,不好大動兵戈,永嘉帝點頭表示自己明白,「再等一陣。」
竇平旌不過是轉移話題而已,見永嘉帝不再傷神,竇平旌便又恢復到了原來那副懶洋洋的模樣,伸手捂著嘴,打了個哈欠,睜著有些水潤的眼睛問永嘉帝,「陛下,臣可以去睡一會兒嗎?」
永嘉帝運了運氣,可算是明白了為什麽先帝當年一看到這傢夥就氣不打一處來。
自己累成狗的時候看到有這樣一個瀟灑隨意的傢夥,真的很想擼袖子揍他一頓。
永嘉帝給蕭景曜寫了一封長長的信討伐竇平旌,字裏行間都是竇平旌過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的不忿。
蕭景曜一點夥伴情誼都沒有,一看之後便哈哈大笑。在看到永嘉帝說的要把馬六甲海峽拿下後,蕭景曜就更高興了。
那個地方本來就是大齊的附屬之地,四捨五入一下就是自古以來。
不過軍事上的事情蕭景曜並不太懂,尤其是水師,蕭景曜就更撓頭了。反正永嘉帝隻是想和蕭景曜分享一下準備幹的事,並不是讓蕭景曜負責這事兒。對於用人方麵,蕭景曜還是相信福王的天賦點的。
蕭景曜更注重的是閔州的經濟。
有了木牛流馬解放了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再加上蕭景曜有意打破城鄉信息壁壘,商賈們在城裏也建了廠,同樣招工,更別提福安港口,來了就能找到活幹,隻要勤快點,賣力氣都能攢點錢。
這對一直待在鄉裏的農戶們是一個很大的誘惑。誰不想直接見到現錢呢?他們辛辛苦苦伺候莊稼,最後收的還是莊稼,要賣了之後才能換錢。像這種去城裏找營生的行為,逐漸擴散開來。農忙時在家幹活,農閑時,村裏一些青壯便三五成群,前去港口找活幹。
有水師駐紮在這裏,時不時盯著他們,碼頭上並沒發生什麽各大勢力搶活的事兒。
農戶們一年下來,竟然也掙了不少錢,簡直欣喜若狂,對外出找活更加積極。
蕭景曜就看到城鄉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甚至出現了農戶進廠幹活,廠裏給他們放農忙假,讓他們迴去幹活的情況。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