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也是一片亂糟糟的,嬪妃們六神無主,不知道該幹什麽。還是皇後當機立斷,先定下了章程,讓嬪妃們都準備好哭靈事宜,又差人去請示福王,後妃們如何安置。
正寧帝去得實在太突然,大家都能看出來他身體不好,但昨晚看到正寧帝還算精神奕奕的模樣,打死文武百官,他們都不會往正寧帝立馬就會殯天上想。
也就是正寧帝一直對福王十分信任,又一直放權為福王鋪路,平日裏也表現出福王就是他唯一繼承人的態度。不然的話,就正寧帝的死因,都有一堆野心家跳出來再給福王頭上扣個鍋。
康王和榮王出海去了,另外三位皇子可是快要成年了,就等著出宮開府。
朝中要是有野心家拿這個事兒做筏子攻訐福王,也能讓福王頭疼一陣。
不過福王一貫以來的表現,大家也不會把野心家陰謀論這些鍋往他身上扔。他又是監了好幾次國的太子,近一年正寧帝基本撒手不管,福王行的就是帝王之責,差的也就是一個名頭。
皇位交替本就是人心動盪的時候。福王地位穩固,和大家也處出了一定的默契,百官們倒是沒有即將換新皇的惴惴不安之感。但是想到已經登臨極樂世界的正寧帝,百官們難免涕淚橫流,感念於正寧帝的仁德,紛紛哭得不能自已。
蕭景曜匆匆趕到宮門口時,已經有官員在宮門口等著開宮門了,仔細一看,每人都是滿臉淚痕,眼睛紅腫,衣裳都不若往常那般,打理得一絲不苟,顯然是聽到喪鍾後就匆匆往宮門口趕,一邊趕路一邊哭,就等著進宮聽一聽具體情況。
蕭景曜看到了哭得幾乎快要昏厥過去的胡閣老,眼眶又是一陣酸澀,上前攙著胡閣老的手臂,想要張嘴寬慰胡閣老兩句,卻一張嘴就落下淚來,哽咽不能語。
一般來說,帝王龍馭賓天之時,都會召集心腹重臣託孤,告誡他們要好好輔佐新君,是新君的輔政大臣。
正寧帝自己都沒料到他會離開得這麽匆忙,雖然先前私下裏對幾位閣老提過類似的話,但到底沒有臨終託孤這一出,大臣們心中又忍不住生出幾分想頭來。
蕭景曜攙著胡閣老,站在人群中,焦急萬分地看著朱紅色的宮門,盼著它立馬被人打開,自己就能進宮再看正寧帝最後一眼。
不知過了多久,蕭景曜從未覺得時間如此漫長過,宮門終於緩緩打開,侍衛們神情嚴肅,麵有哀色,低頭靜靜地等官員們進宮。
官員們哪還有平日裏的鎮定從容?紛紛加快了腳步,一邊抹眼淚一邊抬腳往宮裏趕。
隻是正寧帝是在龍床上閉眼的,官員們一般隻能進上朝的太極殿,不能私自在宮內走動。大多數官員隻能在太極殿前焦急地等著。
沒過多久,正寧帝的禦前總管蘇總管腫著眼睛匆匆而來,啞著嗓子請胡閣老等閣老以及顧明晟等武將前去幹清宮。蘇總管又看了蕭景曜一眼,抹了一把眼淚,「蕭大人也一併來吧。」
蕭景曜低頭垂淚,一手扶著胡閣老,和胡閣老等人一起趕往幹清宮。
剛到幹清宮門口,還沒進門,蕭景曜就聽到了福王悲痛到極點的哭嚎聲。那聲音不似一般的哭聲,反而像是絕望的哀鳴,好似要將自己的全副心肝都哭出來一樣,悽厲不似人聲,又聽得人心中悲涼萬分,忍不住想要跟著落淚。
福王現在是真的毫不顧及自己的形象,趴在正寧帝的身體上一聲又一聲地叫著父皇。一邊哭一邊細數從小到大,正寧帝對他的種種愛護。福王從小就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傢夥,算是前頭幾個皇子中讓正寧帝最頭疼的崽,父子間可以說的事兒實在太多,溫情脈脈的時候更是數不勝數。
福王這個時候簡直像是被動激發了照相機記憶一樣,將事情一樁樁一件件說得清清楚楚,眼淚鼻涕糊了一臉,他卻根本不在意,隻是哭道:「父皇,您不在了,還有誰會這般愛惜兒臣?兒臣痛心疾首,恨不得隨父皇一併去了!」
蘇總管等人怕福王哭到傷身,想要勸一勸,福王卻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哭得天昏地暗,自發隔絕掉外界信息,仿佛世間隻有他一人一般。
胡閣老原本已經哭得沒了大半力氣,又匆匆趕了一段路,更是精神不濟的時候。見到福王這個悲痛欲絕,什麽都不管的樣子,胡閣老不知道哪裏來的力氣,一把推開了蕭景曜扶著他的手,氣沉丹田,對著福王吼道:「殿下如此傷身,置自己的身子於不顧,不理會朝政大事,也不讓大行皇帝入棺為安,是想讓大行皇帝走都走得不安生嗎?」
福王的哭聲一滯。
蘇總管等人立即向胡閣老投去敬佩的眼神。還得是胡閣老啊!當初能為了銀子和正寧帝據理力爭,現在麵對即將登基的新君,也不假辭色,說吼就吼,果然不愧是首輔大人,輔政老臣,就該有這樣的魄力。
胡閣老見福王終於停了哭聲,還在抽抽噎噎,又接著厲聲道:「現如今後宮嬪妃和前朝大臣都等著殿下拿主意,大行皇帝的身後事,同樣要殿下費心。殿下若隻會哭,萬事不管,大行皇帝見了,不知該多傷心!」
福王草草拿衣袖擦幹了眼淚,又打了幾個嗝,終於止住了哭聲,一雙眼睛腫成桃子,隻剩一條縫,聲音更是因為太久沒喝水,粗糲得如同砂石,「蘇總管,宣父皇聖旨。」
蘇總管躬身上前,取了一份明黃色的聖旨出來,用沙啞的聲音開始宣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正寧帝去得實在太突然,大家都能看出來他身體不好,但昨晚看到正寧帝還算精神奕奕的模樣,打死文武百官,他們都不會往正寧帝立馬就會殯天上想。
也就是正寧帝一直對福王十分信任,又一直放權為福王鋪路,平日裏也表現出福王就是他唯一繼承人的態度。不然的話,就正寧帝的死因,都有一堆野心家跳出來再給福王頭上扣個鍋。
康王和榮王出海去了,另外三位皇子可是快要成年了,就等著出宮開府。
朝中要是有野心家拿這個事兒做筏子攻訐福王,也能讓福王頭疼一陣。
不過福王一貫以來的表現,大家也不會把野心家陰謀論這些鍋往他身上扔。他又是監了好幾次國的太子,近一年正寧帝基本撒手不管,福王行的就是帝王之責,差的也就是一個名頭。
皇位交替本就是人心動盪的時候。福王地位穩固,和大家也處出了一定的默契,百官們倒是沒有即將換新皇的惴惴不安之感。但是想到已經登臨極樂世界的正寧帝,百官們難免涕淚橫流,感念於正寧帝的仁德,紛紛哭得不能自已。
蕭景曜匆匆趕到宮門口時,已經有官員在宮門口等著開宮門了,仔細一看,每人都是滿臉淚痕,眼睛紅腫,衣裳都不若往常那般,打理得一絲不苟,顯然是聽到喪鍾後就匆匆往宮門口趕,一邊趕路一邊哭,就等著進宮聽一聽具體情況。
蕭景曜看到了哭得幾乎快要昏厥過去的胡閣老,眼眶又是一陣酸澀,上前攙著胡閣老的手臂,想要張嘴寬慰胡閣老兩句,卻一張嘴就落下淚來,哽咽不能語。
一般來說,帝王龍馭賓天之時,都會召集心腹重臣託孤,告誡他們要好好輔佐新君,是新君的輔政大臣。
正寧帝自己都沒料到他會離開得這麽匆忙,雖然先前私下裏對幾位閣老提過類似的話,但到底沒有臨終託孤這一出,大臣們心中又忍不住生出幾分想頭來。
蕭景曜攙著胡閣老,站在人群中,焦急萬分地看著朱紅色的宮門,盼著它立馬被人打開,自己就能進宮再看正寧帝最後一眼。
不知過了多久,蕭景曜從未覺得時間如此漫長過,宮門終於緩緩打開,侍衛們神情嚴肅,麵有哀色,低頭靜靜地等官員們進宮。
官員們哪還有平日裏的鎮定從容?紛紛加快了腳步,一邊抹眼淚一邊抬腳往宮裏趕。
隻是正寧帝是在龍床上閉眼的,官員們一般隻能進上朝的太極殿,不能私自在宮內走動。大多數官員隻能在太極殿前焦急地等著。
沒過多久,正寧帝的禦前總管蘇總管腫著眼睛匆匆而來,啞著嗓子請胡閣老等閣老以及顧明晟等武將前去幹清宮。蘇總管又看了蕭景曜一眼,抹了一把眼淚,「蕭大人也一併來吧。」
蕭景曜低頭垂淚,一手扶著胡閣老,和胡閣老等人一起趕往幹清宮。
剛到幹清宮門口,還沒進門,蕭景曜就聽到了福王悲痛到極點的哭嚎聲。那聲音不似一般的哭聲,反而像是絕望的哀鳴,好似要將自己的全副心肝都哭出來一樣,悽厲不似人聲,又聽得人心中悲涼萬分,忍不住想要跟著落淚。
福王現在是真的毫不顧及自己的形象,趴在正寧帝的身體上一聲又一聲地叫著父皇。一邊哭一邊細數從小到大,正寧帝對他的種種愛護。福王從小就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傢夥,算是前頭幾個皇子中讓正寧帝最頭疼的崽,父子間可以說的事兒實在太多,溫情脈脈的時候更是數不勝數。
福王這個時候簡直像是被動激發了照相機記憶一樣,將事情一樁樁一件件說得清清楚楚,眼淚鼻涕糊了一臉,他卻根本不在意,隻是哭道:「父皇,您不在了,還有誰會這般愛惜兒臣?兒臣痛心疾首,恨不得隨父皇一併去了!」
蘇總管等人怕福王哭到傷身,想要勸一勸,福王卻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哭得天昏地暗,自發隔絕掉外界信息,仿佛世間隻有他一人一般。
胡閣老原本已經哭得沒了大半力氣,又匆匆趕了一段路,更是精神不濟的時候。見到福王這個悲痛欲絕,什麽都不管的樣子,胡閣老不知道哪裏來的力氣,一把推開了蕭景曜扶著他的手,氣沉丹田,對著福王吼道:「殿下如此傷身,置自己的身子於不顧,不理會朝政大事,也不讓大行皇帝入棺為安,是想讓大行皇帝走都走得不安生嗎?」
福王的哭聲一滯。
蘇總管等人立即向胡閣老投去敬佩的眼神。還得是胡閣老啊!當初能為了銀子和正寧帝據理力爭,現在麵對即將登基的新君,也不假辭色,說吼就吼,果然不愧是首輔大人,輔政老臣,就該有這樣的魄力。
胡閣老見福王終於停了哭聲,還在抽抽噎噎,又接著厲聲道:「現如今後宮嬪妃和前朝大臣都等著殿下拿主意,大行皇帝的身後事,同樣要殿下費心。殿下若隻會哭,萬事不管,大行皇帝見了,不知該多傷心!」
福王草草拿衣袖擦幹了眼淚,又打了幾個嗝,終於止住了哭聲,一雙眼睛腫成桃子,隻剩一條縫,聲音更是因為太久沒喝水,粗糲得如同砂石,「蘇總管,宣父皇聖旨。」
蘇總管躬身上前,取了一份明黃色的聖旨出來,用沙啞的聲音開始宣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