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貴妃和寧王也不傻,又有顏值加持,再加上正寧帝的慈父性格,營造出一種寧王尤為受寵的狀態簡直不要太容易。
這種情況下,有投機者選擇寧王這個績優股也毫不意外。
是以寧王的底氣才那麽足,直接和太子叫板,還給了太子巨大的壓力。
朝堂上,寧王一係的勢力不比太子弱,後宮中,寧王有柳貴妃相助,太子打小沒娘,和寧王根本沒法比。
就算正寧帝多次表現出對太子的看重,強調太子的地位,太子心裏還是有極其強烈的不安感。
因為正寧帝對寧王也不差,甚至和柳貴妃與寧王在一起時,更有一家三口的溫馨之感,不像對太子這樣,隨著太子年歲漸長,隻剩下內斂克製的父子情。
寧王當初確實鋒芒直逼太子,換做其他皇子在太子的那個位置上,也不會比太子做的更好。太子這個位置,看似風光,實際上承擔的壓力可比一般皇子大多了。明明是二把手,大家卻都拿對一把手的要求來挑剔他。甚至不允許他行差踏錯半步。
皇子們做錯事,認個錯也就過去了。太子要是做錯事,那就是扣大分,讓人懷疑他能不能擔得起儲君之位。
這種高壓之下,太子還能在寧王的步步緊逼中穩住,不讓寧王抓住一點把柄,不管是處事能力還是抗壓能力,已然足夠優秀。
寧王當初的勢力,確實能說上一句如日中天。畢竟寧王的外祖父柳將軍,手裏可是有兵權的。
也難怪太子成天神經緊繃,被寧王搞得心態都快崩了。
然而現在柳貴妃失寵,還被降了位份,柳家更是被正寧帝一網打盡。寧王想要再在朝中經營起先前那樣龐大的勢力,基本不可能。他的最大倚仗都沒了,其他依附他的黨羽也所剩無幾,剛提拔上來的官員,看正寧帝殺人殺得這麽痛快,戰戰兢兢當鵪鶉還來不及,怎麽可能在這個時候跳進皇子奪嫡的漩渦中。
滿門消消樂大禮包太過震撼人心,就算有想要從龍之功的官員,去菜市場看一看,頓時什麽心情都沒了。
蕭景曜分析了一路,最終得出結論,其他皇子還好,寧王估計已經將他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立馬將他除之而後快。
這次皇子中損失最大的就是寧王。
至於太子,雖然也損失不少,但蕭景曜覺得,麵對同樣勢力全無的寧王,太子心裏肯定是暗爽的,起碼寧王現在對他造不成太大的威脅。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暗暗將對寧王的警惕提到最高等級。
迴京這一路尤為順利。不知道是不是巡查各地那一路上出現的各種「意外」太過刺激,蕭景曜都覺得迴京這一路太過無聊,平淡又安穩,一點意外都沒有,反而讓蕭景曜不太習慣。
護衛統領很是無奈,「平安順利到達京城復命不是很好嗎?您怎麽還嫌自己的迴京路太過安穩?」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大概是這一年多收到的驚喜太多,提升了我的刺激閾值吧。」
護衛統領又一次沒聽懂蕭景曜的話,熟練地露出了一個禮貌的微笑。
蕭景曜也知道,他把該抓的人都抓了,該得罪的人也得罪了個精光,當初那些費盡心思在路上給他製造「驚喜」的人,這會兒指不定都已經喝了孟婆湯重新投胎去了,他迴京這一路上才顯得那麽平靜。
而京城的氛圍,比蕭景曜迴京這一路更平靜。
蕭景曜到達京城時,正寧帝的貪官大屠殺已經進入到尾聲階段。
蕭景曜卻還是能感受到空氣中那股緊張畏懼的氣息,心中也不由一沉。
寧王的恨,蕭景曜無所畏懼。反正他現在也就是個光杆王爺了,真比起來,還不一定能幹得過蕭景曜。但正寧帝要是因此遷怒蕭景曜,那蕭景曜就沒轍了。
蕭景曜深深吸了口氣,冷靜地迴家好好清洗一番。
迴京路上雖然沒有什麽驚險,但這年頭兒的交通條件就擺在這裏,無論是減震功能不夠的馬車,還是設施不夠好的驛站,都讓蕭景曜吃了點苦頭。尤其是一天的馬車坐下來,蕭景曜整個人的骨頭都要被馬車給顛散架了。就算選擇騎馬,一整天下來,同樣不好受。
衛生條件就更不用說。蕭景曜這風塵僕僕的,不好好清理一番就去見正寧帝,明天就得被禦史給參一本。
蕭景曜給正寧帝打包寄來這麽多快遞,都算是他的工作成果。就算蕭景曜不去找正寧帝復命,正寧帝也知道蕭景曜到底都幹了些什麽,立了怎樣的功勞。
不隻是正寧帝,京城官員和百姓,誰不知道蕭景曜這一年多的功勞呢?
菜市場的血腥味還沒散呢。
蕭景曜的名聲,在官員和百姓中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
官員們對蕭景曜更多的是畏懼。之前或許還有官員覺得蕭景曜太過年輕,覺得年輕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明麵上對蕭景曜很客氣,實則還是不自覺地看輕他幾分。尤其是和蕭景曜沒什麽交集的武將集團,這種心態最為普遍。
雖然蕭景曜有顧將軍這個未來嶽家,但顧將軍現在行事低調,上交兵權後就一心養老,盡可能地降低自己在朝中的存在感。武將們服顧將軍,那是顧將軍親自上陣同胡人廝殺十多年換來的。但蕭景曜……年輕俊美的少年郎,在隻看實力的武將眼裏,大多可以被歸到「小白臉」那一類,看在顧將軍的麵子上,對蕭景曜客氣三分就不錯了,指望他們真的對蕭景曜心服口服,做夢呢?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種情況下,有投機者選擇寧王這個績優股也毫不意外。
是以寧王的底氣才那麽足,直接和太子叫板,還給了太子巨大的壓力。
朝堂上,寧王一係的勢力不比太子弱,後宮中,寧王有柳貴妃相助,太子打小沒娘,和寧王根本沒法比。
就算正寧帝多次表現出對太子的看重,強調太子的地位,太子心裏還是有極其強烈的不安感。
因為正寧帝對寧王也不差,甚至和柳貴妃與寧王在一起時,更有一家三口的溫馨之感,不像對太子這樣,隨著太子年歲漸長,隻剩下內斂克製的父子情。
寧王當初確實鋒芒直逼太子,換做其他皇子在太子的那個位置上,也不會比太子做的更好。太子這個位置,看似風光,實際上承擔的壓力可比一般皇子大多了。明明是二把手,大家卻都拿對一把手的要求來挑剔他。甚至不允許他行差踏錯半步。
皇子們做錯事,認個錯也就過去了。太子要是做錯事,那就是扣大分,讓人懷疑他能不能擔得起儲君之位。
這種高壓之下,太子還能在寧王的步步緊逼中穩住,不讓寧王抓住一點把柄,不管是處事能力還是抗壓能力,已然足夠優秀。
寧王當初的勢力,確實能說上一句如日中天。畢竟寧王的外祖父柳將軍,手裏可是有兵權的。
也難怪太子成天神經緊繃,被寧王搞得心態都快崩了。
然而現在柳貴妃失寵,還被降了位份,柳家更是被正寧帝一網打盡。寧王想要再在朝中經營起先前那樣龐大的勢力,基本不可能。他的最大倚仗都沒了,其他依附他的黨羽也所剩無幾,剛提拔上來的官員,看正寧帝殺人殺得這麽痛快,戰戰兢兢當鵪鶉還來不及,怎麽可能在這個時候跳進皇子奪嫡的漩渦中。
滿門消消樂大禮包太過震撼人心,就算有想要從龍之功的官員,去菜市場看一看,頓時什麽心情都沒了。
蕭景曜分析了一路,最終得出結論,其他皇子還好,寧王估計已經將他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立馬將他除之而後快。
這次皇子中損失最大的就是寧王。
至於太子,雖然也損失不少,但蕭景曜覺得,麵對同樣勢力全無的寧王,太子心裏肯定是暗爽的,起碼寧王現在對他造不成太大的威脅。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暗暗將對寧王的警惕提到最高等級。
迴京這一路尤為順利。不知道是不是巡查各地那一路上出現的各種「意外」太過刺激,蕭景曜都覺得迴京這一路太過無聊,平淡又安穩,一點意外都沒有,反而讓蕭景曜不太習慣。
護衛統領很是無奈,「平安順利到達京城復命不是很好嗎?您怎麽還嫌自己的迴京路太過安穩?」
蕭景曜摸了摸鼻子,「大概是這一年多收到的驚喜太多,提升了我的刺激閾值吧。」
護衛統領又一次沒聽懂蕭景曜的話,熟練地露出了一個禮貌的微笑。
蕭景曜也知道,他把該抓的人都抓了,該得罪的人也得罪了個精光,當初那些費盡心思在路上給他製造「驚喜」的人,這會兒指不定都已經喝了孟婆湯重新投胎去了,他迴京這一路上才顯得那麽平靜。
而京城的氛圍,比蕭景曜迴京這一路更平靜。
蕭景曜到達京城時,正寧帝的貪官大屠殺已經進入到尾聲階段。
蕭景曜卻還是能感受到空氣中那股緊張畏懼的氣息,心中也不由一沉。
寧王的恨,蕭景曜無所畏懼。反正他現在也就是個光杆王爺了,真比起來,還不一定能幹得過蕭景曜。但正寧帝要是因此遷怒蕭景曜,那蕭景曜就沒轍了。
蕭景曜深深吸了口氣,冷靜地迴家好好清洗一番。
迴京路上雖然沒有什麽驚險,但這年頭兒的交通條件就擺在這裏,無論是減震功能不夠的馬車,還是設施不夠好的驛站,都讓蕭景曜吃了點苦頭。尤其是一天的馬車坐下來,蕭景曜整個人的骨頭都要被馬車給顛散架了。就算選擇騎馬,一整天下來,同樣不好受。
衛生條件就更不用說。蕭景曜這風塵僕僕的,不好好清理一番就去見正寧帝,明天就得被禦史給參一本。
蕭景曜給正寧帝打包寄來這麽多快遞,都算是他的工作成果。就算蕭景曜不去找正寧帝復命,正寧帝也知道蕭景曜到底都幹了些什麽,立了怎樣的功勞。
不隻是正寧帝,京城官員和百姓,誰不知道蕭景曜這一年多的功勞呢?
菜市場的血腥味還沒散呢。
蕭景曜的名聲,在官員和百姓中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
官員們對蕭景曜更多的是畏懼。之前或許還有官員覺得蕭景曜太過年輕,覺得年輕人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明麵上對蕭景曜很客氣,實則還是不自覺地看輕他幾分。尤其是和蕭景曜沒什麽交集的武將集團,這種心態最為普遍。
雖然蕭景曜有顧將軍這個未來嶽家,但顧將軍現在行事低調,上交兵權後就一心養老,盡可能地降低自己在朝中的存在感。武將們服顧將軍,那是顧將軍親自上陣同胡人廝殺十多年換來的。但蕭景曜……年輕俊美的少年郎,在隻看實力的武將眼裏,大多可以被歸到「小白臉」那一類,看在顧將軍的麵子上,對蕭景曜客氣三分就不錯了,指望他們真的對蕭景曜心服口服,做夢呢?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