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蕭景曜無語的是有一部分帳目,真是很難讓人不懷疑記帳人和審核人的精神狀態。明明數目都對不上,竟然也蓋了印,給了通過。
蕭景曜認真比對了一番後,發現了其中的蹊蹺。
原帳本中應當是「一」的地方,被寫成了「十」,按照十來算,自然是數字變大了不少,但實則這是向戶部結帳要的各州款項。數目變大了,就說明戶部給的錢變多了,而且是在給出了預算的情況下再變的數字。
還有其他地方的「二」變成「七」,「三」變成「五」等等對不上數的帳。蕭景曜都不用多說,直接將這些帳目標記出來,往胡閣老麵前一放。
胡閣老的臉色頓時黑得堪比鍋底。
胡閣老雖然盯國庫盯得厲害,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仔細去查看每一本帳本。那是戶部侍郎該幹的活。但胡閣老會不定期的來個抽查,看到的帳目還算是合他心意,也就沒將大部分心思放在這上麵。
結果,蕭景曜圈出來的問題帳本一堆又一堆,五年內的帳本,隻有去年帳本算好看。
因為去年胡閣老在戶部推行了新的記帳法。
大概是第一次接觸這樣新鮮的記帳方式,其他人還在摸索階段,沒把握動手腳,所以按捺住了蠢蠢欲動的心思。
但這隻是戶部上的帳本。
地方上的帳本,礙於交通原因,新的記帳方式想一下子全部推廣開來也不大可能。去年隻有戶部在嚐試新記帳法,按胡閣老的打算,是等到戶部的官員都學會了之後,年底各地官員來京城向戶部呈送收到的錢糧賦稅,衙門收支等帳目時,再讓戶部官員給他們好好上上課,將新的記帳法慢慢推行開來。
蕭景曜也是到了戶部後才知道,各地官員來京城找戶部對帳,他們手中的帳目,必須得和戶部的帳目是一致的。若是不一樣,那就得打迴重做,還得加蓋衙門大印才算有效。大概算是一個會計一個出納。出納用的錢必須和會計的帳目對上,分毫不差才行。
但運送東西,哪怕是在後世,一個保管不好,都會有損耗的。古代這種交通條件就更不用說,從州府縣進京,最遠的地方,得走上兩個月。兩個月下來,哪怕護送錢糧的官兵們不動它們,有的糧食缺了水分,重量也會變輕,和戶部算出來的帳對不上。還有衙門的收支,也有所波動,不會按照計算的那樣,分毫不差。
但兩邊的數字又得一樣才能結帳,於是就到了大家展現自己聰明才智的時候。
這些帳目上被修改過後的數目,都是往大了改,認真算下來,五年中,戶部竟然少了六百多萬石糧食以及三百多萬兩銀子。
胡閣老看到蕭景曜算出來的數字,當即就是眼前一黑!
胡閣老老淚縱橫,戶部到底還藏了多少驚喜是老夫不知道的?先有府兵魄門偷庫銀,後有官員做假帳,他是做了什麽孽,竟然同這麽一幫牛鬼蛇神一同共事,甚至還沒發現他們這些小動作!
蕭景曜也頗為同情胡閣老,但他現在發現了一件更大的事情,得繼續給胡閣老一個暴擊。
蕭景曜把五年內有問題的帳本分年份擺好,胡閣老一看,五年前的問題帳本最多,年份越近,問題帳本越少,呈逐年遞減的趨勢。
可能是這段時間受到的衝擊太多,胡閣老還有點欣慰,「苦中作樂地想,帳目情況一年好過一年,他們也不算太過分。」
蕭景曜的神情十分一言難盡,甚至已經猜到了為什麽有人會不惜拿人命做局也要困住蕭景曜。
殺又殺不了他,容易弄巧成拙。困住他後,順利糊弄完帳本這一茬就行。
這些帳目,可沒有胡閣老想的那樣樂觀。
蕭景曜隨手拿了一本帳本,正好是雍州的,又將五年前的雍州帳本拿出來進行比對,對著胡閣老苦笑道:「您看,五年前,雍州的賦稅,光糧食這一項,還有三百多石糧食,到去年,隻剩下堪堪一百石糧食。幾年來,雍州的賦稅一直在下降,您還覺得這是他們良心發現,認真做帳了嗎?」
胡閣老的臉色難看得要命,明白了蕭景曜的意思。他們可能真的在認真做帳,隻是做的是假帳。先前的技術不過關,之後越來越熟練,帳目上也看不出什麽問題。
「這可真是……」胡閣老憤怒過後都不知道還說什麽才好,想到這樁案子有可能牽連到的人數,饒是胡閣老見慣了大風大浪,這會兒心裏都忍不住打鼓。
光是戶部官員絕對做不出來這樣嚴絲合縫的帳本,最有可能的就是有戶部官員和地方官員勾結在一起做假帳,侵吞國庫錢糧。
五年,甚至更多年下來,涉及到的人數……
胡閣老一把抓住蕭景曜的胳膊,「你那些護衛呢?還在大理寺?趕緊再問顧將軍多要些護衛!」
蕭景曜這次查帳,可能是真的要將天都捅出一個窟窿來了。
怪不得有人試圖拿六條人命困住他。
蕭景曜也不由苦笑,他是真沒想過搞出個這麽大的事情。隻是簡單地查個帳本而已,話說後世的會計做帳的本事真的不賴,起碼帳麵是平的,看不出毛病。誰知道這年頭兒的戶部官員,已經算是記帳查帳的專業人士了,做出來的帳本竟然還會這麽漏洞百出呢?
蕭景曜也意識到了自己捅了多大的麻煩,但帳都查到這個份兒上了,蕭景曜也好,胡閣老也罷,都不是會裝聾作啞的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蕭景曜認真比對了一番後,發現了其中的蹊蹺。
原帳本中應當是「一」的地方,被寫成了「十」,按照十來算,自然是數字變大了不少,但實則這是向戶部結帳要的各州款項。數目變大了,就說明戶部給的錢變多了,而且是在給出了預算的情況下再變的數字。
還有其他地方的「二」變成「七」,「三」變成「五」等等對不上數的帳。蕭景曜都不用多說,直接將這些帳目標記出來,往胡閣老麵前一放。
胡閣老的臉色頓時黑得堪比鍋底。
胡閣老雖然盯國庫盯得厲害,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仔細去查看每一本帳本。那是戶部侍郎該幹的活。但胡閣老會不定期的來個抽查,看到的帳目還算是合他心意,也就沒將大部分心思放在這上麵。
結果,蕭景曜圈出來的問題帳本一堆又一堆,五年內的帳本,隻有去年帳本算好看。
因為去年胡閣老在戶部推行了新的記帳法。
大概是第一次接觸這樣新鮮的記帳方式,其他人還在摸索階段,沒把握動手腳,所以按捺住了蠢蠢欲動的心思。
但這隻是戶部上的帳本。
地方上的帳本,礙於交通原因,新的記帳方式想一下子全部推廣開來也不大可能。去年隻有戶部在嚐試新記帳法,按胡閣老的打算,是等到戶部的官員都學會了之後,年底各地官員來京城向戶部呈送收到的錢糧賦稅,衙門收支等帳目時,再讓戶部官員給他們好好上上課,將新的記帳法慢慢推行開來。
蕭景曜也是到了戶部後才知道,各地官員來京城找戶部對帳,他們手中的帳目,必須得和戶部的帳目是一致的。若是不一樣,那就得打迴重做,還得加蓋衙門大印才算有效。大概算是一個會計一個出納。出納用的錢必須和會計的帳目對上,分毫不差才行。
但運送東西,哪怕是在後世,一個保管不好,都會有損耗的。古代這種交通條件就更不用說,從州府縣進京,最遠的地方,得走上兩個月。兩個月下來,哪怕護送錢糧的官兵們不動它們,有的糧食缺了水分,重量也會變輕,和戶部算出來的帳對不上。還有衙門的收支,也有所波動,不會按照計算的那樣,分毫不差。
但兩邊的數字又得一樣才能結帳,於是就到了大家展現自己聰明才智的時候。
這些帳目上被修改過後的數目,都是往大了改,認真算下來,五年中,戶部竟然少了六百多萬石糧食以及三百多萬兩銀子。
胡閣老看到蕭景曜算出來的數字,當即就是眼前一黑!
胡閣老老淚縱橫,戶部到底還藏了多少驚喜是老夫不知道的?先有府兵魄門偷庫銀,後有官員做假帳,他是做了什麽孽,竟然同這麽一幫牛鬼蛇神一同共事,甚至還沒發現他們這些小動作!
蕭景曜也頗為同情胡閣老,但他現在發現了一件更大的事情,得繼續給胡閣老一個暴擊。
蕭景曜把五年內有問題的帳本分年份擺好,胡閣老一看,五年前的問題帳本最多,年份越近,問題帳本越少,呈逐年遞減的趨勢。
可能是這段時間受到的衝擊太多,胡閣老還有點欣慰,「苦中作樂地想,帳目情況一年好過一年,他們也不算太過分。」
蕭景曜的神情十分一言難盡,甚至已經猜到了為什麽有人會不惜拿人命做局也要困住蕭景曜。
殺又殺不了他,容易弄巧成拙。困住他後,順利糊弄完帳本這一茬就行。
這些帳目,可沒有胡閣老想的那樣樂觀。
蕭景曜隨手拿了一本帳本,正好是雍州的,又將五年前的雍州帳本拿出來進行比對,對著胡閣老苦笑道:「您看,五年前,雍州的賦稅,光糧食這一項,還有三百多石糧食,到去年,隻剩下堪堪一百石糧食。幾年來,雍州的賦稅一直在下降,您還覺得這是他們良心發現,認真做帳了嗎?」
胡閣老的臉色難看得要命,明白了蕭景曜的意思。他們可能真的在認真做帳,隻是做的是假帳。先前的技術不過關,之後越來越熟練,帳目上也看不出什麽問題。
「這可真是……」胡閣老憤怒過後都不知道還說什麽才好,想到這樁案子有可能牽連到的人數,饒是胡閣老見慣了大風大浪,這會兒心裏都忍不住打鼓。
光是戶部官員絕對做不出來這樣嚴絲合縫的帳本,最有可能的就是有戶部官員和地方官員勾結在一起做假帳,侵吞國庫錢糧。
五年,甚至更多年下來,涉及到的人數……
胡閣老一把抓住蕭景曜的胳膊,「你那些護衛呢?還在大理寺?趕緊再問顧將軍多要些護衛!」
蕭景曜這次查帳,可能是真的要將天都捅出一個窟窿來了。
怪不得有人試圖拿六條人命困住他。
蕭景曜也不由苦笑,他是真沒想過搞出個這麽大的事情。隻是簡單地查個帳本而已,話說後世的會計做帳的本事真的不賴,起碼帳麵是平的,看不出毛病。誰知道這年頭兒的戶部官員,已經算是記帳查帳的專業人士了,做出來的帳本竟然還會這麽漏洞百出呢?
蕭景曜也意識到了自己捅了多大的麻煩,但帳都查到這個份兒上了,蕭景曜也好,胡閣老也罷,都不是會裝聾作啞的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