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琢磨,好傢夥,十多萬兩銀子就這麽花出去了。心疼,但又沒辦法,一麵都不能少。
有這樣心路歷程的人不在少數,都是一擲萬金的主。
蕭景曜去當了幾天值,休沐日去湊了個熱鬧,掐指一算,臥槽,正寧帝這短短幾天就收穫了三百多萬兩銀子啊!
不愧是權貴雲集的京城,花錢如流水,竟是一點都不誇張。
齊氏聽到了這個消息,可得意了,拉著師曼娘在鏡子麵前照了又照,眼中的一股自矜神色怎麽都藏不住,「如今曜兒出息了,達官顯貴們要去爭搶的東西,我們娘兒倆竟然提前就有了。」
師曼娘也與有榮焉,興奮得臉都紅了,再努力克製,都流瀉出一絲驕傲,「曜兒出息!從他進學念書後,我簡直就跟在夢裏一樣。有時候我都會覺得這是不是一場夢境。」
齊氏深以為然,繼續飛針走線,認真為蕭景曜做新衣裳。
京城中的玻璃鏡熱很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因為正寧帝讓人給了內務府十萬兩,在《大齊日報》上登了個小版麵,簡單地介紹了一下玻璃鏡。
玻璃鏡的消息瞬間傳遍天下。
就連街頭小巷都在偷閑討論玻璃鏡的事,有好脾氣故意為大家讀報紙的人,一邊為大家讀今天的《大齊日報》,一邊誇想出在《大齊日報》上介紹自家產品的人實在是太過厲害。這次玻璃鏡一出,天下人都知曉皇室有了奇珍玻璃鏡,這個gg效果,簡直爆表。也不知道最先提出辦報紙的人,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局麵。
如果是,那該多有趣。多智近妖,心係蒼生,是天下萬民之福。
商人們看到這個消息簡直捶胸頓足,他們竟然錯過了這麽一個大好的名揚天下的機會!
真是豬腦子,先前自己等人怎麽就沒想到,還能在報紙上求個版塊介紹自己家的東西啊!
其實這也是時代的鴻溝所致。這年頭兒的商人們並不蠢,相反,他們精明的過分。士農工商階級分明,商人作為地位最底層,哪敢把主意打到朝廷官辦的報紙上。誰知道內務府竟然會在報紙上介紹自家做出來的玻璃鏡。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個報紙的版塊頁是花錢買來的。
二十萬兩銀子呢。
商人們:什麽?有這等好事竟然現在才告訴我?來人,收拾東西,我要火速進京!
不搶先在報紙上刊登個版麵,怎麽把競爭對手那個狗東西給搞下去!
不就是二十萬兩銀子嗎?相比起扳倒對手後自己能吃掉的市場……嘿呀什麽二十萬兩銀子,那就是渣渣!
就算進京沒談下來在報紙上刊登自家東西之事,他們也能想辦法去求內務府的管事,看看能不能大量採購玻璃鏡,迴鄉後再賣。
蕭景曜一聽,好傢夥,賺差價的中間商啊。不愧是精明的商人,後世多少商業手段都是老祖宗們玩剩下的?
這期間,蕭景曜也沒閑著。在給了正寧帝一點小小的聚寶盆手段的震撼後,蕭景曜決定再給正寧帝和閣老們一點科技的小震撼。
蕭景曜去找了蘇世安,在對方的安排下,和一個管事內侍一起去了琉璃坊。
現在琉璃坊的工作量更大了,各家的訂單太多,匠人們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但他們心裏也高興,玻璃鏡賣得好,陛下心情也好,大手一揮給他們都漲了工錢,這還有什麽不高興的呢?現在大家幹活的積極性格外高。
蕭景曜也不廢話,讓一個手最穩最巧的匠人試著來磨鏡片。
兩個月後,蕭景曜開開心心地將一副簡易眼鏡呈給正寧帝,「陛下,您戴上試試。」
正寧帝在蕭景曜的指導下,將眼鏡戴上,當場就驚呆了。
第063章
蕭景曜早就發現正寧帝和六位閣老們的視力問題了。作為中書舍人, 蕭景曜自然是要跟在正寧帝身後,正寧帝和閣老們處理政務的政事堂,蕭景曜同樣是常客。
這一看, 哦喲不得了,李首輔看個奏摺,右手伸直腦袋後仰, 一看就是老花眼。再一看,其他幾位閣老也沒好到哪兒去, 或多或少都有點老花眼。
至於正寧帝,蕭景曜見他看東西時常眯眼, 太子也有這個習慣, 所以正寧帝猜測可能這對至高無上的天家父子是近視眼。
突然就覺得皇家也接地氣了呢。
仔細想想貌似也沒毛病, 這年頭兒又沒有電燈護眼燈, 讀書人寒窗苦讀挑燈夜戰, 不管是點燈油還是點蠟燭, 亮度都不能和電燈同日而語。數十載苦讀下來,成了近視眼好像挺合理。再說了, 這會兒也沒有玻璃, 不管是紙還是輕紗糊的窗戶,透光程度沒有玻璃高,屋裏的光線也沒有玻璃窗的屋子好。天氣晴朗還好,陰雨天,光線不太好的冬天,在屋裏看書也費勁兒。
正寧帝當年在先帝的高壓之下,沒少發憤圖強拚命看書, 從書中尋找破局之道。太子是正寧帝一手教導出來的,不管心性如何, 學問還是十分紮實,並非草包。說起來大齊皇室還挺重視皇子的教育的,除了福王那個奇葩,其他幾位皇子的功課都十分不錯,四書五經,經史子集,天文地理,不說樣樣精通,也能算是樣樣都有所涉獵,知識麵極廣。
就算是吵著鬧著不愛念書的福王,也愣是被正寧帝塞進不少學問和本事。
蕭景曜在養心殿見到福王滾進來出場那迴,福王被正寧帝壓著算帳,一手算盤打得啪啪響,手指靈活算數飛快,單就那一手算帳的本事,不管將他放在哪一處,都不會輕易被人糊弄了過去。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有這樣心路歷程的人不在少數,都是一擲萬金的主。
蕭景曜去當了幾天值,休沐日去湊了個熱鬧,掐指一算,臥槽,正寧帝這短短幾天就收穫了三百多萬兩銀子啊!
不愧是權貴雲集的京城,花錢如流水,竟是一點都不誇張。
齊氏聽到了這個消息,可得意了,拉著師曼娘在鏡子麵前照了又照,眼中的一股自矜神色怎麽都藏不住,「如今曜兒出息了,達官顯貴們要去爭搶的東西,我們娘兒倆竟然提前就有了。」
師曼娘也與有榮焉,興奮得臉都紅了,再努力克製,都流瀉出一絲驕傲,「曜兒出息!從他進學念書後,我簡直就跟在夢裏一樣。有時候我都會覺得這是不是一場夢境。」
齊氏深以為然,繼續飛針走線,認真為蕭景曜做新衣裳。
京城中的玻璃鏡熱很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因為正寧帝讓人給了內務府十萬兩,在《大齊日報》上登了個小版麵,簡單地介紹了一下玻璃鏡。
玻璃鏡的消息瞬間傳遍天下。
就連街頭小巷都在偷閑討論玻璃鏡的事,有好脾氣故意為大家讀報紙的人,一邊為大家讀今天的《大齊日報》,一邊誇想出在《大齊日報》上介紹自家產品的人實在是太過厲害。這次玻璃鏡一出,天下人都知曉皇室有了奇珍玻璃鏡,這個gg效果,簡直爆表。也不知道最先提出辦報紙的人,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局麵。
如果是,那該多有趣。多智近妖,心係蒼生,是天下萬民之福。
商人們看到這個消息簡直捶胸頓足,他們竟然錯過了這麽一個大好的名揚天下的機會!
真是豬腦子,先前自己等人怎麽就沒想到,還能在報紙上求個版塊介紹自己家的東西啊!
其實這也是時代的鴻溝所致。這年頭兒的商人們並不蠢,相反,他們精明的過分。士農工商階級分明,商人作為地位最底層,哪敢把主意打到朝廷官辦的報紙上。誰知道內務府竟然會在報紙上介紹自家做出來的玻璃鏡。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個報紙的版塊頁是花錢買來的。
二十萬兩銀子呢。
商人們:什麽?有這等好事竟然現在才告訴我?來人,收拾東西,我要火速進京!
不搶先在報紙上刊登個版麵,怎麽把競爭對手那個狗東西給搞下去!
不就是二十萬兩銀子嗎?相比起扳倒對手後自己能吃掉的市場……嘿呀什麽二十萬兩銀子,那就是渣渣!
就算進京沒談下來在報紙上刊登自家東西之事,他們也能想辦法去求內務府的管事,看看能不能大量採購玻璃鏡,迴鄉後再賣。
蕭景曜一聽,好傢夥,賺差價的中間商啊。不愧是精明的商人,後世多少商業手段都是老祖宗們玩剩下的?
這期間,蕭景曜也沒閑著。在給了正寧帝一點小小的聚寶盆手段的震撼後,蕭景曜決定再給正寧帝和閣老們一點科技的小震撼。
蕭景曜去找了蘇世安,在對方的安排下,和一個管事內侍一起去了琉璃坊。
現在琉璃坊的工作量更大了,各家的訂單太多,匠人們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但他們心裏也高興,玻璃鏡賣得好,陛下心情也好,大手一揮給他們都漲了工錢,這還有什麽不高興的呢?現在大家幹活的積極性格外高。
蕭景曜也不廢話,讓一個手最穩最巧的匠人試著來磨鏡片。
兩個月後,蕭景曜開開心心地將一副簡易眼鏡呈給正寧帝,「陛下,您戴上試試。」
正寧帝在蕭景曜的指導下,將眼鏡戴上,當場就驚呆了。
第063章
蕭景曜早就發現正寧帝和六位閣老們的視力問題了。作為中書舍人, 蕭景曜自然是要跟在正寧帝身後,正寧帝和閣老們處理政務的政事堂,蕭景曜同樣是常客。
這一看, 哦喲不得了,李首輔看個奏摺,右手伸直腦袋後仰, 一看就是老花眼。再一看,其他幾位閣老也沒好到哪兒去, 或多或少都有點老花眼。
至於正寧帝,蕭景曜見他看東西時常眯眼, 太子也有這個習慣, 所以正寧帝猜測可能這對至高無上的天家父子是近視眼。
突然就覺得皇家也接地氣了呢。
仔細想想貌似也沒毛病, 這年頭兒又沒有電燈護眼燈, 讀書人寒窗苦讀挑燈夜戰, 不管是點燈油還是點蠟燭, 亮度都不能和電燈同日而語。數十載苦讀下來,成了近視眼好像挺合理。再說了, 這會兒也沒有玻璃, 不管是紙還是輕紗糊的窗戶,透光程度沒有玻璃高,屋裏的光線也沒有玻璃窗的屋子好。天氣晴朗還好,陰雨天,光線不太好的冬天,在屋裏看書也費勁兒。
正寧帝當年在先帝的高壓之下,沒少發憤圖強拚命看書, 從書中尋找破局之道。太子是正寧帝一手教導出來的,不管心性如何, 學問還是十分紮實,並非草包。說起來大齊皇室還挺重視皇子的教育的,除了福王那個奇葩,其他幾位皇子的功課都十分不錯,四書五經,經史子集,天文地理,不說樣樣精通,也能算是樣樣都有所涉獵,知識麵極廣。
就算是吵著鬧著不愛念書的福王,也愣是被正寧帝塞進不少學問和本事。
蕭景曜在養心殿見到福王滾進來出場那迴,福王被正寧帝壓著算帳,一手算盤打得啪啪響,手指靈活算數飛快,單就那一手算帳的本事,不管將他放在哪一處,都不會輕易被人糊弄了過去。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