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正寧帝突然提到這兩個州的總兵,又提到他們都在邊疆任過將領……
蕭景曜眼皮子跳了跳,有種不太美妙的預感。
正寧帝還在皺著眉頭敲桌子,「顧希寧斷了一臂,顧希維太過年輕,莫非要明晟親自去?」
李首輔臉皮也是一陣抽搐,摸了摸自己的良心,決定幫顧明晟一迴,認真問正寧帝:「陛下可是有意派顧家人去平亂?」
蕭景曜心中一沉。這種立功的好機會,換個人肯定興高采烈去了。問題是顧明晟的功勞已經足夠多了,不管是他,還是顧希寧和顧希維兩兄弟,都不想再在武將兵權這方麵引起正寧帝的忌諱。
正寧帝現在看著倒是對顧明晟信任有加。但君心難測,三人成虎,顧明晟威望太大,日後正寧帝真的不會猜忌他嗎?
蕭景曜的心也提了起來。但蕭景曜十分穩得住,心中焦急,麵上還是一派沉穩,仿佛沒聽到正寧帝和閣老們的談話似的,一臉平靜地站在原地,誰都不能從他的臉上看出任何情緒。
李首輔用餘光瞟了一眼蕭景曜,心中暗暗點頭。如此年紀就能這般沉穩,未來可期。
正寧帝聽李首輔這般問,也沒瞞著自己的念頭,「那幫東西既然能幹出這等畜生不如之事,想來也不會顧忌任何人的性命。前去查案的欽差必然有性命之憂,欽差手中沒兵符,動不了軍隊,文官武將互相看不過眼,文官們若是無詔,根本指揮不動那幫總兵。馬積善和賀啟光既然都曾在邊疆任過將領,顧家人過去,應當能指揮得動他們。」
蕭景曜頭上飄過六個點,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正寧帝是太相信顧將軍,還是該說在正寧帝心中,顧將軍的威望可能比大家想像中的還高。
聽聽正寧帝說的是什麽話?朝廷欽差指揮不動地方總兵,顧明晟可以。
真是臥了個大槽,顧明晟要是在這裏,聽了這話能當場給正寧帝跪下。
還連聲請罪都沒辦法說。
李首輔的臉色也有一瞬間的複雜,無奈道:「陛下,顧將軍定然願為陛下效命,但顧將軍征戰多年,好不容易能休息幾天,朝中人才濟濟,陛下也該給別人為陛下效命的機會。顧將軍才迴京多久,拉磨的驢也該歇一歇啦。」
顧閣老同樣點頭附和,一臉嚴肅,「李首輔言之有理,文官中人才濟濟,欽差多由文官擔任,就不勞煩顧將軍了。」
正寧帝隻當他們是在為文官們爭取利益,當即無奈道:「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朕的臂膀。如今戰事平息,文官們展示才華的機會多得是,你們別總盯著顧將軍。」
李首輔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似是被陛下敲打了後有些鬱悶,而後一臉正氣道:「陛下,臣並非是同顧將軍做文武意氣之爭。隻是顧將軍領兵多年,在軍中威望甚高,陛下若繼續讓他去魯州和秦州帶兵,未免對他太過厚愛。過猶不及啊,陛下!」
正寧帝無奈地看了李首輔一眼,終於妥協,「朕先前也答應過明晟,讓他在家好好養身體,確實不應讓他再過勞累。你們若是有合適的人選,便舉薦給朕,必定要將貪汙之事查明清楚。一個人都不能放過!」
李首輔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對著正寧帝提議道:「陛下看,派許季陵去魯州,如何?」
「禦史台許季陵?」正寧帝沉吟片刻,點頭道,「那便依李卿所言,讓他去魯州查明真相,也讓朕的耳根子清淨幾日。」
許季陵,大齊著名噴子。上噴皇帝下罵貪官,每天早朝必要參人。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被他參過。
包括正寧帝。
甚至正寧帝更慘,被許季陵盯著勸諫。隔三差五來一迴,正寧帝再好的脾氣也吃不消。
眼下李首輔說要讓許季陵去魯州,正寧帝也鬆了口氣。
蕭景曜同樣鬆了口氣,還好正寧帝沒讓顧將軍去處理這事兒。到時候顧將軍要真是無兵符就指揮動了那兩位總兵,那可真是岌岌可危。
至於頭鐵的許季陵……倒也不必擔心他因為太過頭鐵而被貪官幹掉。蕭景曜背過官員們的姻親關係,許季陵出身很不錯,是南平侯府的次子,從小就是個毒舌,一口毒牙滿嘴毒汁,罵哭無數個小夥伴,被親爹從小打到大。
可能是因為太過毒舌,沒什麽朋友。許季陵從小就能沉下心來看書,在念書上很是有些天分,順順利利中了進士,然後一頭奔進他理想中的部門——禦史台。
從此在禦史台罵了個爽,徹底放飛自我,一點都不浪費自己的天賦。南平侯都被他參過好幾本,父子倆當朝對罵,成為京城一樁笑談。
真是鬧堂大孝。
蕭景曜發現,京城中的帶孝子,還是有那麽幾個的。
至於為什麽許季陵頭這麽鐵,對著正寧帝也不改毒舌本色。那當然是因為他本身背景夠硬。南平侯的侯爵在正寧帝眼裏當然不算什麽,但南平侯夫人是正寧帝的異母姐姐,永安公主。
正寧帝這人本就重親情,永安公主未下降之前,和正寧帝感情十分不錯。當年奪嫡之時,永安公主給了正寧帝不小的支持。所以許季陵頭鐵地噴正寧帝,正寧帝也沒同他計較。
畢竟許季陵也算是正寧帝的外甥,晚輩鬧騰,長輩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禦史台的禦史們沒少給正寧帝找事,不是許季陵,也有別的禦史噴正寧帝。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蕭景曜眼皮子跳了跳,有種不太美妙的預感。
正寧帝還在皺著眉頭敲桌子,「顧希寧斷了一臂,顧希維太過年輕,莫非要明晟親自去?」
李首輔臉皮也是一陣抽搐,摸了摸自己的良心,決定幫顧明晟一迴,認真問正寧帝:「陛下可是有意派顧家人去平亂?」
蕭景曜心中一沉。這種立功的好機會,換個人肯定興高采烈去了。問題是顧明晟的功勞已經足夠多了,不管是他,還是顧希寧和顧希維兩兄弟,都不想再在武將兵權這方麵引起正寧帝的忌諱。
正寧帝現在看著倒是對顧明晟信任有加。但君心難測,三人成虎,顧明晟威望太大,日後正寧帝真的不會猜忌他嗎?
蕭景曜的心也提了起來。但蕭景曜十分穩得住,心中焦急,麵上還是一派沉穩,仿佛沒聽到正寧帝和閣老們的談話似的,一臉平靜地站在原地,誰都不能從他的臉上看出任何情緒。
李首輔用餘光瞟了一眼蕭景曜,心中暗暗點頭。如此年紀就能這般沉穩,未來可期。
正寧帝聽李首輔這般問,也沒瞞著自己的念頭,「那幫東西既然能幹出這等畜生不如之事,想來也不會顧忌任何人的性命。前去查案的欽差必然有性命之憂,欽差手中沒兵符,動不了軍隊,文官武將互相看不過眼,文官們若是無詔,根本指揮不動那幫總兵。馬積善和賀啟光既然都曾在邊疆任過將領,顧家人過去,應當能指揮得動他們。」
蕭景曜頭上飄過六個點,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正寧帝是太相信顧將軍,還是該說在正寧帝心中,顧將軍的威望可能比大家想像中的還高。
聽聽正寧帝說的是什麽話?朝廷欽差指揮不動地方總兵,顧明晟可以。
真是臥了個大槽,顧明晟要是在這裏,聽了這話能當場給正寧帝跪下。
還連聲請罪都沒辦法說。
李首輔的臉色也有一瞬間的複雜,無奈道:「陛下,顧將軍定然願為陛下效命,但顧將軍征戰多年,好不容易能休息幾天,朝中人才濟濟,陛下也該給別人為陛下效命的機會。顧將軍才迴京多久,拉磨的驢也該歇一歇啦。」
顧閣老同樣點頭附和,一臉嚴肅,「李首輔言之有理,文官中人才濟濟,欽差多由文官擔任,就不勞煩顧將軍了。」
正寧帝隻當他們是在為文官們爭取利益,當即無奈道:「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朕的臂膀。如今戰事平息,文官們展示才華的機會多得是,你們別總盯著顧將軍。」
李首輔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似是被陛下敲打了後有些鬱悶,而後一臉正氣道:「陛下,臣並非是同顧將軍做文武意氣之爭。隻是顧將軍領兵多年,在軍中威望甚高,陛下若繼續讓他去魯州和秦州帶兵,未免對他太過厚愛。過猶不及啊,陛下!」
正寧帝無奈地看了李首輔一眼,終於妥協,「朕先前也答應過明晟,讓他在家好好養身體,確實不應讓他再過勞累。你們若是有合適的人選,便舉薦給朕,必定要將貪汙之事查明清楚。一個人都不能放過!」
李首輔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對著正寧帝提議道:「陛下看,派許季陵去魯州,如何?」
「禦史台許季陵?」正寧帝沉吟片刻,點頭道,「那便依李卿所言,讓他去魯州查明真相,也讓朕的耳根子清淨幾日。」
許季陵,大齊著名噴子。上噴皇帝下罵貪官,每天早朝必要參人。京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被他參過。
包括正寧帝。
甚至正寧帝更慘,被許季陵盯著勸諫。隔三差五來一迴,正寧帝再好的脾氣也吃不消。
眼下李首輔說要讓許季陵去魯州,正寧帝也鬆了口氣。
蕭景曜同樣鬆了口氣,還好正寧帝沒讓顧將軍去處理這事兒。到時候顧將軍要真是無兵符就指揮動了那兩位總兵,那可真是岌岌可危。
至於頭鐵的許季陵……倒也不必擔心他因為太過頭鐵而被貪官幹掉。蕭景曜背過官員們的姻親關係,許季陵出身很不錯,是南平侯府的次子,從小就是個毒舌,一口毒牙滿嘴毒汁,罵哭無數個小夥伴,被親爹從小打到大。
可能是因為太過毒舌,沒什麽朋友。許季陵從小就能沉下心來看書,在念書上很是有些天分,順順利利中了進士,然後一頭奔進他理想中的部門——禦史台。
從此在禦史台罵了個爽,徹底放飛自我,一點都不浪費自己的天賦。南平侯都被他參過好幾本,父子倆當朝對罵,成為京城一樁笑談。
真是鬧堂大孝。
蕭景曜發現,京城中的帶孝子,還是有那麽幾個的。
至於為什麽許季陵頭這麽鐵,對著正寧帝也不改毒舌本色。那當然是因為他本身背景夠硬。南平侯的侯爵在正寧帝眼裏當然不算什麽,但南平侯夫人是正寧帝的異母姐姐,永安公主。
正寧帝這人本就重親情,永安公主未下降之前,和正寧帝感情十分不錯。當年奪嫡之時,永安公主給了正寧帝不小的支持。所以許季陵頭鐵地噴正寧帝,正寧帝也沒同他計較。
畢竟許季陵也算是正寧帝的外甥,晚輩鬧騰,長輩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禦史台的禦史們沒少給正寧帝找事,不是許季陵,也有別的禦史噴正寧帝。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