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大仇得報啊!
蕭景曜都想放個爆竹慶祝一下了。
至於太子的人也被清理了……蕭景曜默默同情了太子一秒,然後開開心心繼續吃瓜。
他又不站隊,不管哪位皇子吃了虧,對他來說都沒關係。蕭景曜更關注的是,正寧帝的動作背後,透露出來的訊息。
目前看來,正寧帝還是更偏向太子的,但蕭景曜還是不想趟這趟渾水,作為天子近臣,他要是現在就提前站隊,那簡直是嫌自己活得太長。
能當中書舍人,蕭景曜也很是激動。樂嗬嗬地接受了同僚們的道喜後,蕭景曜在翰林院待完最後一天,興沖沖地迴了家。
正寧帝和閣老們的頂級輔導班,我來啦!
第056章
中秋舍人原本是中書省掌製誥的職位, 後來廢三省,設內閣,中書舍人就成了天子近臣, 不屬於任何一方,做的事情看似簡單,隻需要記錄不需要說話, 但因為是天子近臣,處理的都是機密文件, 天子有什麽詔令,都是由中書舍人起草, 所以中書舍人可以算是第一時間知道皇帝真正想法的人。
嘴就要格外嚴。
蕭景曜去宮裏當值的第一天, 站在正寧帝身後, 時刻打起精神, 準備聽令。
有了前一陣子被正寧帝時不時叫來讀書的經歷, 蕭景曜對正寧帝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並不十分緊張。眼觀鼻鼻觀心,垂手站在一旁等正寧帝吩咐。
這一次在禦前伺候, 和以往當侍讀時相比, 蕭景曜明顯察覺到,關注自己,或者說,監視自己的人變多了。
對此,蕭景曜早有心理準備。
侍讀說白了不過就是替正寧帝念念書解解悶,讀的書都是正寧帝想聽的,沒有任何機密的東西。
現在蕭景曜成了中書舍人, 接觸到的機密文件變多,還能替正寧帝將奏摺分類。這就意味著正寧帝要批閱的奏摺, 蕭景曜要提前看完一遍,再進行分類。
這個位置如此重要,正寧帝肯定會派人盯著。機遇總是伴隨著風險。蕭景曜很清楚。
蕭景曜認認真真地分著奏摺,將那些暗中投來的目光拋在一邊。都說君子坦蕩蕩,蕭景曜不臉大自稱君子,但他捋了一遍自己現在情況,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簡直幹淨到不行,不結黨不營私,在翰林院也就和同一屋的翰林們交情好一些。那些翰林,一門心思養老,全都是鹹魚,自然也不會有什麽朋黨之爭。
除了顧將軍府、承恩公府和公孫府之外,蕭景曜在京中,並沒有第四家交情匪淺的人家。
承恩公府都是蕭元青的鍋,不能算到蕭景曜頭上。
再一捋,公孫家,帝師之家,地位超然。承恩公府,兩代後族,同樣地位超然,卻隻剩竇平旌一人支撐門楣。雖然是太子母族,但奪嫡之事,大家都默契的把承恩公府排除在外了。並不是什麽關係麻煩的地方。顧將軍府就更不用說,迴京後專注養老,同樣關係簡單。
這麽一看,蕭景曜身邊的關係簡直幹淨到不行。他自己也沒有什麽奪嫡站隊的心思,認認真真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別說正寧帝派人盯著他,就算正寧帝在他身上裝個二十四小時攝像頭,蕭景曜都沒有再怕的。
反正我又沒幹過犯忌諱的事!
蕭景曜淡定地將奏摺分好類,看著堆成好幾座小山的奏摺,深感當皇帝也不容易。
大齊疆域遼闊,各地官員送來的摺子中,除了一部分問安的廢話摺子之外,其他的摺子,好事少,壞事多。
這邊旱那邊澇,哪裏有了匪患,剛剛平息,哪裏山體滑坡,死了多少人,哪裏貪官作祟,引發民亂……
蕭景曜一邊看一邊整理,分類迅速極快,內心卻一片驚濤駭浪。
大齊現在看似蒸蒸日上,實際上問題也一大堆,還都是不得不處理的緊急政務。
比如魯州爆發民亂之事,就是欽差的加急密報,說是賑災糧被人貪一一大半,朝中下撥一百萬石糧食,到了魯州,剩下的不到一半。魯州官員再盤剝一層,開倉賑糧,百姓們連稀粥都喝不上,說是放糧賑災,實際上一碗粥裏隻有幾粒米,餓死無數,引發民亂。請陛下徹查魯州賑災糧被貪一事。
蕭景曜心下一跳,這種級別的貪汙案,必然是從上到下層層盤剝,過一道手被盤掉一層,落到百姓頭上,怕是連一半都沒有。
不然也不可能會餓死那麽多百姓。
大齊百姓和華夏曆朝歷代的百姓一樣,忍耐度極高。但凡還有一點點活路,都不至於爆發民亂。
也不知道朝中到底有哪些人動了手。如此缺德,該讓他們也餓死,這才能真切地體會到災民的絕望。
蕭景曜的嘴唇幾乎抿成一條線,將魯州賑災糧被貪汙一事的奏摺放在了要緊事那堆奏摺中的最上麵,等待正寧帝處理。
果不其然,正寧帝看完欽差百裏加急送來的密報後,怒火滔天,差點把桌子給掀了,氣憤地一腳踹翻椅子,憤怒地在殿中來迴走動,最終越想越氣,取下掛在牆上的寶劍,錚的一聲,寶劍出鞘,全身都被怒火包圍著的正寧帝狠狠拔出劍,對著桌子連砍了十來下,硬生生將桌子大卸八塊,嘴裏不停大罵,「貪貪貪!朕殺的貪官汙吏還不夠嗎?大災之下,民不聊生,百姓易子而食,這等畜生竟然還貪百姓的救命糧!朕要誅他們九族!」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蕭景曜都想放個爆竹慶祝一下了。
至於太子的人也被清理了……蕭景曜默默同情了太子一秒,然後開開心心繼續吃瓜。
他又不站隊,不管哪位皇子吃了虧,對他來說都沒關係。蕭景曜更關注的是,正寧帝的動作背後,透露出來的訊息。
目前看來,正寧帝還是更偏向太子的,但蕭景曜還是不想趟這趟渾水,作為天子近臣,他要是現在就提前站隊,那簡直是嫌自己活得太長。
能當中書舍人,蕭景曜也很是激動。樂嗬嗬地接受了同僚們的道喜後,蕭景曜在翰林院待完最後一天,興沖沖地迴了家。
正寧帝和閣老們的頂級輔導班,我來啦!
第056章
中秋舍人原本是中書省掌製誥的職位, 後來廢三省,設內閣,中書舍人就成了天子近臣, 不屬於任何一方,做的事情看似簡單,隻需要記錄不需要說話, 但因為是天子近臣,處理的都是機密文件, 天子有什麽詔令,都是由中書舍人起草, 所以中書舍人可以算是第一時間知道皇帝真正想法的人。
嘴就要格外嚴。
蕭景曜去宮裏當值的第一天, 站在正寧帝身後, 時刻打起精神, 準備聽令。
有了前一陣子被正寧帝時不時叫來讀書的經歷, 蕭景曜對正寧帝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並不十分緊張。眼觀鼻鼻觀心,垂手站在一旁等正寧帝吩咐。
這一次在禦前伺候, 和以往當侍讀時相比, 蕭景曜明顯察覺到,關注自己,或者說,監視自己的人變多了。
對此,蕭景曜早有心理準備。
侍讀說白了不過就是替正寧帝念念書解解悶,讀的書都是正寧帝想聽的,沒有任何機密的東西。
現在蕭景曜成了中書舍人, 接觸到的機密文件變多,還能替正寧帝將奏摺分類。這就意味著正寧帝要批閱的奏摺, 蕭景曜要提前看完一遍,再進行分類。
這個位置如此重要,正寧帝肯定會派人盯著。機遇總是伴隨著風險。蕭景曜很清楚。
蕭景曜認認真真地分著奏摺,將那些暗中投來的目光拋在一邊。都說君子坦蕩蕩,蕭景曜不臉大自稱君子,但他捋了一遍自己現在情況,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簡直幹淨到不行,不結黨不營私,在翰林院也就和同一屋的翰林們交情好一些。那些翰林,一門心思養老,全都是鹹魚,自然也不會有什麽朋黨之爭。
除了顧將軍府、承恩公府和公孫府之外,蕭景曜在京中,並沒有第四家交情匪淺的人家。
承恩公府都是蕭元青的鍋,不能算到蕭景曜頭上。
再一捋,公孫家,帝師之家,地位超然。承恩公府,兩代後族,同樣地位超然,卻隻剩竇平旌一人支撐門楣。雖然是太子母族,但奪嫡之事,大家都默契的把承恩公府排除在外了。並不是什麽關係麻煩的地方。顧將軍府就更不用說,迴京後專注養老,同樣關係簡單。
這麽一看,蕭景曜身邊的關係簡直幹淨到不行。他自己也沒有什麽奪嫡站隊的心思,認認真真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別說正寧帝派人盯著他,就算正寧帝在他身上裝個二十四小時攝像頭,蕭景曜都沒有再怕的。
反正我又沒幹過犯忌諱的事!
蕭景曜淡定地將奏摺分好類,看著堆成好幾座小山的奏摺,深感當皇帝也不容易。
大齊疆域遼闊,各地官員送來的摺子中,除了一部分問安的廢話摺子之外,其他的摺子,好事少,壞事多。
這邊旱那邊澇,哪裏有了匪患,剛剛平息,哪裏山體滑坡,死了多少人,哪裏貪官作祟,引發民亂……
蕭景曜一邊看一邊整理,分類迅速極快,內心卻一片驚濤駭浪。
大齊現在看似蒸蒸日上,實際上問題也一大堆,還都是不得不處理的緊急政務。
比如魯州爆發民亂之事,就是欽差的加急密報,說是賑災糧被人貪一一大半,朝中下撥一百萬石糧食,到了魯州,剩下的不到一半。魯州官員再盤剝一層,開倉賑糧,百姓們連稀粥都喝不上,說是放糧賑災,實際上一碗粥裏隻有幾粒米,餓死無數,引發民亂。請陛下徹查魯州賑災糧被貪一事。
蕭景曜心下一跳,這種級別的貪汙案,必然是從上到下層層盤剝,過一道手被盤掉一層,落到百姓頭上,怕是連一半都沒有。
不然也不可能會餓死那麽多百姓。
大齊百姓和華夏曆朝歷代的百姓一樣,忍耐度極高。但凡還有一點點活路,都不至於爆發民亂。
也不知道朝中到底有哪些人動了手。如此缺德,該讓他們也餓死,這才能真切地體會到災民的絕望。
蕭景曜的嘴唇幾乎抿成一條線,將魯州賑災糧被貪汙一事的奏摺放在了要緊事那堆奏摺中的最上麵,等待正寧帝處理。
果不其然,正寧帝看完欽差百裏加急送來的密報後,怒火滔天,差點把桌子給掀了,氣憤地一腳踹翻椅子,憤怒地在殿中來迴走動,最終越想越氣,取下掛在牆上的寶劍,錚的一聲,寶劍出鞘,全身都被怒火包圍著的正寧帝狠狠拔出劍,對著桌子連砍了十來下,硬生生將桌子大卸八塊,嘴裏不停大罵,「貪貪貪!朕殺的貪官汙吏還不夠嗎?大災之下,民不聊生,百姓易子而食,這等畜生竟然還貪百姓的救命糧!朕要誅他們九族!」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