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羞窘歸羞窘,張伯卿還是把蕭景曜這話給記在了心裏。讀書人誰還沒個著書立作的宏願呢?張伯卿隻是覺得自己才疏學淺不配著書,但蕭景曜這話說到他心坎裏了。他現在是才疏學淺,但他還年輕,勤學多年,等到日後年老之時,學問必然比現在深厚許多。到時候,說不準他就有著書的才學了呢?
就算才學不夠,隻是寫本書留給子孫……應當也沒問題吧?
之後的律法課,蕭景曜再次給同窗們展示了一波天秀行為。教諭一開始隻是給出簡單的案子,隻要找出相應的律法規定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決。
這種難度的題,其他同窗已經上過幾年律法課了,別的不說,《大齊律》也算是略有印象。不說全部背下來,也能知道大概在哪個地方去找這條律令。
張伯卿稍微慘一點,他的律法基礎是最薄弱的,在一眾同窗的熱烈討論中,張伯卿翻閱《大齊律》的樣子真的很狼狽。
蕭景曜更是不用說,已經將《大齊律》背得滾瓜爛熟,甚至幾年前就順利地用了律法懲治了狗官。這種程度律法斷案題,對蕭景曜來說,就跟填空題一樣,完全沒難度。
但眾所周知,就跟病人不會按照醫書的標準生病一樣,罪犯也未必會原原本本按照法條犯罪。
後世法律已經夠規範了,各種魔幻現實依然能把可憐的法學生逼到頭禿。有的案子,簡直是疊滿了buff,別說法學生,就連法官看了都頭疼。
律法教諭就給可憐的學子們上各種魔幻真題了,雙方都有錯,都違背了律法,還不止一條,又都上有老下有小,法理之外,還要兼顧人情。幾道題下來,有人越辯越清晰,有人似懂非懂,有人的腦子已經成了一團漿糊。放眼望去,好一派眾生相。
蕭景曜跟著尹縣令學習的那段時間,也親眼見過尹縣令如何斷案。有時候就是一些簡單的鄰裏糾紛,或者是家中矛盾,並未觸及到律法。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尹縣令斷的那些家長裏短的案子,真正處理起來,比教諭假設出來的題目難度還要大。
這種題沒有標準答案,隻有參考範圍,隻要斷得合情合理,都算過關。甚至隻按照律法條例一一去斷,並不考慮情理,也沒什麽錯。隻是考驗學子們能不能熟練應用律令而已。
律法課應該算是實用性最強的一門課。蕭景曜忍不住感慨,怪不得有了舉人功名後就能當官,單就這一手律法的本事,也能勝任縣令一職了。當然,這個官當得好不好,一看能力,二看良心,那就純屬個人因素,教諭們也沒辦法壓著所有學子都做個好官。
蕭景曜的判決是所有學子中最精準又最合情合理的。
同窗們已經被打擊成習慣了,對此並不覺得意外。倒是教諭很是驚訝,忍不住問蕭景曜,「我觀你斷案,很是老練。可是有人教導?」
蕭景曜遲疑片刻,實話實說道:「學生僥倖跟在縣令大人身邊學習了兩個月。」
教諭恍然大悟,「怪不得你的判決如此老辣,果然是有高人指點。」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很好,他們終於能給自己輸給蕭景曜找個理由了。話說蕭景曜怎麽這麽幸運,竟然能得到縣令大人的指點。他們當年怎麽就沒碰上過這樣的好事呢?
律法教諭同嚴知府相熟,隱約知曉當年賈縣令一案似乎與蕭景曜有關。想到嚴知府提起蕭景曜時那毫不掩飾的欣賞之色,教諭也忍不住點頭贊同。有的人的才華就如同明珠,華光湛湛,愛才之人見了,哪能不心生歡喜?
蕭景曜來府學不過兩天,因為他的年紀和小三元成就,不管是府學學子還是教諭都對他十分關注。以蕭景曜這兩天的表現,哪怕是最苛刻的人,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更何況蕭景曜還沒有一點驕傲自滿,待人有禮,進退有據。如此天分,再加上如此品行,教諭也不奇怪為什麽嚴知府對蕭景曜如此欣賞。
想來那位將蕭景曜帶在身邊教導的縣令,也同樣有著惜才之心。
蕭景曜太過順風順水,哪怕是拿他當弟弟看的張伯卿都忍不住酸了。散了學後,張伯卿就一把撈過蕭景曜,右手搭著蕭景曜的肩,故意氣哄哄道:「景曜弟弟,有你這輪明月在,教諭們都看不到我們這些小星星了。來來來,跟我們一起投壺去。玩上幾場才能疏解我們心中的鬱悶。」
「哈哈哈伯卿說得沒錯,景曜,你必須得陪我們好好玩幾場投壺,來安慰我們受傷的心靈。」
說這話的人說到最後還來了個西子捧心的動作,換來周圍人的嫌棄目光。
蕭景曜又露出了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張伯卿立馬警覺,「你不會想說,你投壺也很厲害吧?」
蕭景曜繼續微笑。
柳疏晏抱著頭哀嚎一聲,「我就知道,他射箭都那麽厲害,投壺肯定不差!」
不過話都說出去了,大家也沒想著改口。他們隻是找個理由帶著蕭景曜一起去玩罷了,又不是真的嫉妒蕭景曜。他們又哪裏會因為聽到蕭景曜擅長投壺就不讓蕭景曜去玩呢?
其他人還挺好奇,蕭景曜嘴裏的擅長,到底能擅長到什麽程度。
然後,蕭景曜就給他們表演了一個左右開弓嗖嗖入壺。在眾人興奮的起鬧聲,蕭景曜又給他們展示了一把蕭元青教他的絕活,背對投壺。
所有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就算才學不夠,隻是寫本書留給子孫……應當也沒問題吧?
之後的律法課,蕭景曜再次給同窗們展示了一波天秀行為。教諭一開始隻是給出簡單的案子,隻要找出相應的律法規定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決。
這種難度的題,其他同窗已經上過幾年律法課了,別的不說,《大齊律》也算是略有印象。不說全部背下來,也能知道大概在哪個地方去找這條律令。
張伯卿稍微慘一點,他的律法基礎是最薄弱的,在一眾同窗的熱烈討論中,張伯卿翻閱《大齊律》的樣子真的很狼狽。
蕭景曜更是不用說,已經將《大齊律》背得滾瓜爛熟,甚至幾年前就順利地用了律法懲治了狗官。這種程度律法斷案題,對蕭景曜來說,就跟填空題一樣,完全沒難度。
但眾所周知,就跟病人不會按照醫書的標準生病一樣,罪犯也未必會原原本本按照法條犯罪。
後世法律已經夠規範了,各種魔幻現實依然能把可憐的法學生逼到頭禿。有的案子,簡直是疊滿了buff,別說法學生,就連法官看了都頭疼。
律法教諭就給可憐的學子們上各種魔幻真題了,雙方都有錯,都違背了律法,還不止一條,又都上有老下有小,法理之外,還要兼顧人情。幾道題下來,有人越辯越清晰,有人似懂非懂,有人的腦子已經成了一團漿糊。放眼望去,好一派眾生相。
蕭景曜跟著尹縣令學習的那段時間,也親眼見過尹縣令如何斷案。有時候就是一些簡單的鄰裏糾紛,或者是家中矛盾,並未觸及到律法。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尹縣令斷的那些家長裏短的案子,真正處理起來,比教諭假設出來的題目難度還要大。
這種題沒有標準答案,隻有參考範圍,隻要斷得合情合理,都算過關。甚至隻按照律法條例一一去斷,並不考慮情理,也沒什麽錯。隻是考驗學子們能不能熟練應用律令而已。
律法課應該算是實用性最強的一門課。蕭景曜忍不住感慨,怪不得有了舉人功名後就能當官,單就這一手律法的本事,也能勝任縣令一職了。當然,這個官當得好不好,一看能力,二看良心,那就純屬個人因素,教諭們也沒辦法壓著所有學子都做個好官。
蕭景曜的判決是所有學子中最精準又最合情合理的。
同窗們已經被打擊成習慣了,對此並不覺得意外。倒是教諭很是驚訝,忍不住問蕭景曜,「我觀你斷案,很是老練。可是有人教導?」
蕭景曜遲疑片刻,實話實說道:「學生僥倖跟在縣令大人身邊學習了兩個月。」
教諭恍然大悟,「怪不得你的判決如此老辣,果然是有高人指點。」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很好,他們終於能給自己輸給蕭景曜找個理由了。話說蕭景曜怎麽這麽幸運,竟然能得到縣令大人的指點。他們當年怎麽就沒碰上過這樣的好事呢?
律法教諭同嚴知府相熟,隱約知曉當年賈縣令一案似乎與蕭景曜有關。想到嚴知府提起蕭景曜時那毫不掩飾的欣賞之色,教諭也忍不住點頭贊同。有的人的才華就如同明珠,華光湛湛,愛才之人見了,哪能不心生歡喜?
蕭景曜來府學不過兩天,因為他的年紀和小三元成就,不管是府學學子還是教諭都對他十分關注。以蕭景曜這兩天的表現,哪怕是最苛刻的人,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更何況蕭景曜還沒有一點驕傲自滿,待人有禮,進退有據。如此天分,再加上如此品行,教諭也不奇怪為什麽嚴知府對蕭景曜如此欣賞。
想來那位將蕭景曜帶在身邊教導的縣令,也同樣有著惜才之心。
蕭景曜太過順風順水,哪怕是拿他當弟弟看的張伯卿都忍不住酸了。散了學後,張伯卿就一把撈過蕭景曜,右手搭著蕭景曜的肩,故意氣哄哄道:「景曜弟弟,有你這輪明月在,教諭們都看不到我們這些小星星了。來來來,跟我們一起投壺去。玩上幾場才能疏解我們心中的鬱悶。」
「哈哈哈伯卿說得沒錯,景曜,你必須得陪我們好好玩幾場投壺,來安慰我們受傷的心靈。」
說這話的人說到最後還來了個西子捧心的動作,換來周圍人的嫌棄目光。
蕭景曜又露出了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張伯卿立馬警覺,「你不會想說,你投壺也很厲害吧?」
蕭景曜繼續微笑。
柳疏晏抱著頭哀嚎一聲,「我就知道,他射箭都那麽厲害,投壺肯定不差!」
不過話都說出去了,大家也沒想著改口。他們隻是找個理由帶著蕭景曜一起去玩罷了,又不是真的嫉妒蕭景曜。他們又哪裏會因為聽到蕭景曜擅長投壺就不讓蕭景曜去玩呢?
其他人還挺好奇,蕭景曜嘴裏的擅長,到底能擅長到什麽程度。
然後,蕭景曜就給他們表演了一個左右開弓嗖嗖入壺。在眾人興奮的起鬧聲,蕭景曜又給他們展示了一把蕭元青教他的絕活,背對投壺。
所有人:「!」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