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間,大殿內所跪所有大臣異口同聲請求道:「請太子殿下登基稱帝!」
大勢所趨,已然明顯。
那些沒跪下的,最終也都跪下了。
一月後,吉日。
秦垣登基稱帝。
皇後為太後,玉貴妃為玉太妃,而秦臻,封為「寧王」,他為皇親,因賜封土一片,可居封地,亦可居京都,先前他的二皇府也改為了寧王府。
秦垣登基後,朝中順和,朝臣們對他一片順意,其延續了先帝的良策,將原本一些不合適的刑罰廢除,再製定以新的規則。
先前存在的「潛龍」組織徹底廢除,自他登基後起便不再存在。
肅王爺梁婺請求將肅王府移居去阜都。他說,他老了,想去女兒和孫子身邊待著,享享天倫之樂,珍惜眼前時光。
秦垣答應了,亦正式下達聖旨,在阜都繁華之地為他們選了一處府邸為新的肅王府。
五日後,梁婺帶著安雨丹,還有肅王府中願意隨他們一起去往阜都的下人們乘船去往阜都。
小翡跟著安雨丹走了。
是安雨丹特意去白府帶走她的。梁言念已不在,翠翠和小翡在白府待的時間不長,安雨丹擔心她們在白府待的不自在,便想讓她們跟著一起去阜都。珍珠也在阜都,她們過去,也能團聚。
小翡答應了,可翠翠卻婉拒了安雨丹的好意。
翠翠說,她想去別的地方看看。安雨丹也沒有勉強。
肅王府整府離去的第三日,翠翠收拾了行囊,與邱慧葉請辭後,離開了京都。
而後又過了兩月。
邊境捷報傳來。此次北渝大戰大慶,大慶舉全國之力與北渝邊境大軍周旋近三個月,死傷慘重,想了各種法子、付出極大代價卻也沒有贏過北渝大軍,隻得投降,送上降書一封。降書亦隨捷報送入了皇宮。
捷報一經傳入京都,百姓頓時熱議,驚喜歡唿,滿城都在歡欣鼓舞。
大戰勝出,不論是朝堂上,還是百姓中,幾乎所有人都在因此事高興。
此一戰,白路迢作為主帥,功不可沒。秦垣收到捷報後,立刻擬好了要賞賜給白府的物件清單,命人即刻去準備,待白路迢迴京都,便送去白府。
白路迢整肅大軍,自邊境凱旋歸來的路上才得知秦與奕已經駕崩,如今在位的,是曾經的太子殿下。就是秦垣。
大抵是因為邊境大戰,皇帝卻忽然駕崩的消息不利於軍心穩固,所以京都那邊一直沒有消息送來,以免動搖軍心。如今大戰結束,也是消息該送達的時候。
秦垣登基稱帝這件事,白路迢不覺得詫異。雖然比自己想像中要早一些發生,但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
白路迢迫不及待想要立刻迴到京都。這一戰比自己想像中要久,大慶那邊實在狡猾,時不時便搞出事情來拖延時間,又是耍賴,又是掛免戰牌,折騰了許久才結束這一戰。
在邊境待了這麽久,他終於可以迴家了!
一想到可以見到他在邊境日思夜想的那些人,他便激動,心情頓時暢快,滿心滿麵皆是歡喜,連這刮著冷風、寒意嗖嗖的天,他都覺得是個很好的天氣。
白路迢凱旋迴京都時,是個艷陽天。有明媚陽光,亦有夾雜著絲絲寒意的風。
京都百姓沿街兩側而站,歡唿高喊慶祝著白家少帥大戰而勝,凱旋歸來。
處處皆是歡喜之音,見花亦見彩綢,滿目都是喜慶之色。
白路迢策馬在前,滿心歡喜的沿路而行。他本想直接迴家,可按規矩,他得先去皇宮麵見皇帝,將邊境之事匯報一番。
在皇宮禦書房見到秦垣時,白路迢拱手行禮:「臣,白路迢,參加皇帝陛下。」
他正欲下跪,秦垣卻道:「白少帥不必多禮,此戰大勝,你又跋涉而歸,辛苦了,就不用跪了,站著說話吧。」
「是,多謝陛下。」
白路迢將邊境諸事一一匯報,又將提前備好的摺子遞到秦垣麵前。
臨走前,秦垣看著他,欲言又止,可最終卻也什麽都沒說,隻道了句:「白少帥辛苦,迴家好好休息吧。」
白路迢點頭拱手:「是。臣告退。」
自皇宮離開後,白路迢沒有再做其它,策馬往白府迴去。在宮中隱忍了許久的喜悅悉數浮現在臉龐,他眼裏也閃爍著笑意的光,麵上是怎麽也遮掩不住的高興。
「駕——」
「駕——」
汗血寶馬在白府門前停下,白路迢急匆匆下馬,笑著往府內跑進去,一邊跑,一邊大喊:
「爹!娘!我迴來了!!」
「念念,我迴來了!」
白雋和與邱慧葉聞聲而出,兩人臉上都是歡喜和欣慰。
白雋和摸著花白鬍子,眼含笑,很是欣慰。他那鬧騰的兒子也是可以獨當一麵的、真正的少帥了!沒有他在,無需他指揮,白路迢照樣能做得很好。
這一戰,便是最好的證明。
邱慧葉牽起白路迢的手,笑著拍了拍,眼裏又不由有些淚光閃爍:「你看看你,這麽久沒迴來,這都瘦了。」
白路迢笑著:「還好還好。」
而後白路迢往裏探看而去,像是在找什麽:「娘,念念呢?她怎麽沒有出來?她今日不在府中嗎?」
他說一出,白雋和與邱慧葉臉上笑容瞬間僵硬,眼神開始閃避。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大勢所趨,已然明顯。
那些沒跪下的,最終也都跪下了。
一月後,吉日。
秦垣登基稱帝。
皇後為太後,玉貴妃為玉太妃,而秦臻,封為「寧王」,他為皇親,因賜封土一片,可居封地,亦可居京都,先前他的二皇府也改為了寧王府。
秦垣登基後,朝中順和,朝臣們對他一片順意,其延續了先帝的良策,將原本一些不合適的刑罰廢除,再製定以新的規則。
先前存在的「潛龍」組織徹底廢除,自他登基後起便不再存在。
肅王爺梁婺請求將肅王府移居去阜都。他說,他老了,想去女兒和孫子身邊待著,享享天倫之樂,珍惜眼前時光。
秦垣答應了,亦正式下達聖旨,在阜都繁華之地為他們選了一處府邸為新的肅王府。
五日後,梁婺帶著安雨丹,還有肅王府中願意隨他們一起去往阜都的下人們乘船去往阜都。
小翡跟著安雨丹走了。
是安雨丹特意去白府帶走她的。梁言念已不在,翠翠和小翡在白府待的時間不長,安雨丹擔心她們在白府待的不自在,便想讓她們跟著一起去阜都。珍珠也在阜都,她們過去,也能團聚。
小翡答應了,可翠翠卻婉拒了安雨丹的好意。
翠翠說,她想去別的地方看看。安雨丹也沒有勉強。
肅王府整府離去的第三日,翠翠收拾了行囊,與邱慧葉請辭後,離開了京都。
而後又過了兩月。
邊境捷報傳來。此次北渝大戰大慶,大慶舉全國之力與北渝邊境大軍周旋近三個月,死傷慘重,想了各種法子、付出極大代價卻也沒有贏過北渝大軍,隻得投降,送上降書一封。降書亦隨捷報送入了皇宮。
捷報一經傳入京都,百姓頓時熱議,驚喜歡唿,滿城都在歡欣鼓舞。
大戰勝出,不論是朝堂上,還是百姓中,幾乎所有人都在因此事高興。
此一戰,白路迢作為主帥,功不可沒。秦垣收到捷報後,立刻擬好了要賞賜給白府的物件清單,命人即刻去準備,待白路迢迴京都,便送去白府。
白路迢整肅大軍,自邊境凱旋歸來的路上才得知秦與奕已經駕崩,如今在位的,是曾經的太子殿下。就是秦垣。
大抵是因為邊境大戰,皇帝卻忽然駕崩的消息不利於軍心穩固,所以京都那邊一直沒有消息送來,以免動搖軍心。如今大戰結束,也是消息該送達的時候。
秦垣登基稱帝這件事,白路迢不覺得詫異。雖然比自己想像中要早一些發生,但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
白路迢迫不及待想要立刻迴到京都。這一戰比自己想像中要久,大慶那邊實在狡猾,時不時便搞出事情來拖延時間,又是耍賴,又是掛免戰牌,折騰了許久才結束這一戰。
在邊境待了這麽久,他終於可以迴家了!
一想到可以見到他在邊境日思夜想的那些人,他便激動,心情頓時暢快,滿心滿麵皆是歡喜,連這刮著冷風、寒意嗖嗖的天,他都覺得是個很好的天氣。
白路迢凱旋迴京都時,是個艷陽天。有明媚陽光,亦有夾雜著絲絲寒意的風。
京都百姓沿街兩側而站,歡唿高喊慶祝著白家少帥大戰而勝,凱旋歸來。
處處皆是歡喜之音,見花亦見彩綢,滿目都是喜慶之色。
白路迢策馬在前,滿心歡喜的沿路而行。他本想直接迴家,可按規矩,他得先去皇宮麵見皇帝,將邊境之事匯報一番。
在皇宮禦書房見到秦垣時,白路迢拱手行禮:「臣,白路迢,參加皇帝陛下。」
他正欲下跪,秦垣卻道:「白少帥不必多禮,此戰大勝,你又跋涉而歸,辛苦了,就不用跪了,站著說話吧。」
「是,多謝陛下。」
白路迢將邊境諸事一一匯報,又將提前備好的摺子遞到秦垣麵前。
臨走前,秦垣看著他,欲言又止,可最終卻也什麽都沒說,隻道了句:「白少帥辛苦,迴家好好休息吧。」
白路迢點頭拱手:「是。臣告退。」
自皇宮離開後,白路迢沒有再做其它,策馬往白府迴去。在宮中隱忍了許久的喜悅悉數浮現在臉龐,他眼裏也閃爍著笑意的光,麵上是怎麽也遮掩不住的高興。
「駕——」
「駕——」
汗血寶馬在白府門前停下,白路迢急匆匆下馬,笑著往府內跑進去,一邊跑,一邊大喊:
「爹!娘!我迴來了!!」
「念念,我迴來了!」
白雋和與邱慧葉聞聲而出,兩人臉上都是歡喜和欣慰。
白雋和摸著花白鬍子,眼含笑,很是欣慰。他那鬧騰的兒子也是可以獨當一麵的、真正的少帥了!沒有他在,無需他指揮,白路迢照樣能做得很好。
這一戰,便是最好的證明。
邱慧葉牽起白路迢的手,笑著拍了拍,眼裏又不由有些淚光閃爍:「你看看你,這麽久沒迴來,這都瘦了。」
白路迢笑著:「還好還好。」
而後白路迢往裏探看而去,像是在找什麽:「娘,念念呢?她怎麽沒有出來?她今日不在府中嗎?」
他說一出,白雋和與邱慧葉臉上笑容瞬間僵硬,眼神開始閃避。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