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黃巢軍隊逼近長安,城內的氣氛日益緊張。李紹在宮中聽到了諸多關於黃巢的傳聞,朝臣們議論紛紛:


    在唐朝的末年,長安城內的紫禁之巔,大臣們環繞在崇高的寶座前,討論著帝國邊境的緊急局勢。朝堂上的氣氛凝重而緊張,大臣們的臉上都寫著憂慮。黃巢的起義軍已經在幾個要塞取得了勝利,他們的步伐似乎無法阻擋。


    在皇宮的瓊樓玉宇之中,一場關於如何應對黃巢起義的緊急朝議正在緊張地進行。壁上掛著的繪畫中,神獸飛天、雲霧繚繞,似乎也感受到了這股緊迫的氣氛,旁邊的龍柱上金光閃爍,照亮了官員們憂心忡忡的麵容。


    “宣徽,請陛下下令,立即派遣重兵,鎮壓這股亂軍!”一位身材魁梧的軍事將領站了起來,他的鎧甲在殿內燈火的照耀下反射著寒光,聲音如同洪鍾大呂般在殿堂中迴蕩,其怒氣撼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宣徽使是皇帝的親信,擁有很高的權威,麵對將軍的激烈建議,他的眉頭緊鎖,整個人顯得沉重異常。他站起身,目光掃過在座的眾臣,平靜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此事關乎國運,我們必須慎重考慮。黃巢的起義雖然造成了不小的混亂,但若貿然動用重兵,恐會引起更大的民怨。”


    “宣徽使言之有理。”一位年長的文官支持地說道,他的聲音帶著一絲從容,“黃巢之所以能迅速聚眾,乃是因為百姓疾苦,朝政不明。我們若是隻用武力鎮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但我們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年輕的將軍再次爭辯,“如果黃巢繼續橫掃各州各郡,進而威脅到京城,朝廷的威信將何在?到那時,民心又該向何處依?”


    宣徽使輕輕搖頭,深知軍事行動的複雜性與風險,“將軍所言非無道理,然而戰爭並非兒戲。征戰一旦開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又怎能說是為了民心?”


    他的目光再次在在座官員間流轉,仿佛在尋找支持與理解,“我們必須斟酌一切後果,考慮長遠之計。或許,我們應首先派出使者與黃巢溝通,了解其訴求,同時緊急改革內政,減免賦稅,安撫民心,穩定軍心。”


    在場的官員們議論紛紛,有的點頭,有的搖頭,也有人低聲交談。然而,宣徽使的話語已經在朝堂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使得每個人都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場危機的解決之道。


    突然間,一位身著緋紅官袍的官員站了出來,他是內侍監的頭領,深受皇帝信任。他眼中燃燒著怒火,慷慨激動地說道:


    “黃巢此賊,民間疾苦皆因其亂,此等逆賊,當誅十族!他煽動民眾,占據州縣,攻破要塞,其心可誅!”


    他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中迴蕩,在場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他話語中的憤怒和對穩定局勢的渴望。


    “誅心?!”一個沉穩而有力的聲音迴應道,隻見一位年長的宰相緩緩站起,“誅一人易,安天下難。黃巢雖非吾道,然其興起,亦是民心所向。朝中貪腐,百官奢靡,民不聊生,是以亂世豪傑,得以借機而起。且待朕與皇上商議,不可輕舉妄動。”


    內侍監頭領的臉色微微一變,他知道宰相的話有理,但他更擔心的是朝廷的權威與秩序。


    “宰相說得雖好,但若黃巢不除,朝廷豈不是名聲盡失?!”他反駁道。


    宰相淡然一笑,“朝廷的威信何在?是建立在百姓的屍骨之上,還是民間的太平盛世?黃巢雖為逆賊,但他所倚仗的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若能解決民間之苦,何愁無人擁護朝廷?”


    “哼,黃巢固然可惡,但朝廷貪官汙吏滿天飛,民不聊生,天下大亂,豈能全怪於他?”李紹低聲反駁,但他的聲音在官員們的憤怒聲中幾乎無人聽聞。


    就在這緊張的氣氛中,黃巢的軍隊決定發起總攻擊。一名密探急匆匆地跑來稟報說:“黃巢軍攻破潼關,數日內將至長安城下!”


    朝廷一片混亂,官員們紛紛逃竄。李紹卻決定留下,他要親眼見證這曆史的轉折點,同時他想盡自己所能,減輕百姓的苦難。


    黃巢軍隊攻破長安城的一天,李紹穿著便服在城中遊走,聽到農民們的對話:


    “長安淪陷了,我們該怎麽辦?”


    在一處破敗的農莊旁,幾個村民圍坐在槐樹下,麵前是剛打磨好的農具,卻因為連年征戰而無田可耕。他們麵容憔悴,眼中透出深深的無奈和苦楚。


    “黃巢雖是起義軍,但他們來了之後,恐怕也難免要搶掠。”一位村中的老者聲音沙啞地說著,他眼中有著對未來的恐懼。“每次戰亂過後,雖然是不同的旗幟,換的卻是相同的苦難。”


    “是啊,都說黃巢起兵是為了咱們這些受苦的百姓。”一個中年農夫撫摸著手中的鋤頭,苦笑著說,“可是誰知道他們一到這兒,又是一頓搜刮。哪裏還有什麽起義軍,分明就是一夥換了名頭的強盜。”


    邊上的婦人帶著孩子,聽著這些話語,眼中滿是擔憂:“這朝廷也不管我們死活,年年加稅,年年征兵,現在連個安生的日子都過不了。唉,老天爺啊,這是要把我們百姓往哪裏趕?”


    “昨日去城裏的趙家老四迴來說,城裏的官員們都在逃命,連夜裏的守城兵都不知去哪兒了。”年輕的漢子插話道,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憤慨,“連那些平日裏高高在上的人都自顧不暇了,哪還會想到我們?”


    老者歎了口氣:“我們百姓,自古以來就是草民,哪會有人真心為咱們著想。望著這天,隻希望能有一日真的出現個明君,能讓咱們過上穩安穩穩的日子。”


    李紹的心如刀割,他決定尋找黃巢,直言相勸。


    冒著生命危險,李紹進入了黃巢的軍營。在那裏,他見到了黃巢本人。黃巢的眼中充滿了疲憊和銳氣。


    李紹站在黃巢的大帳中,空氣中充斥著戰爭的鐵血與塵土味。黃巢,這個曾經的鹽商,如今的義軍首領,坐在簡陋卻威嚴的座椅上,他的眼神銳利而穿透,仿佛能洞悉人心。李紹深吸一口氣,穩住了內心的顫動,用一種既堅定又平和的聲音迴答道:


    “黃將軍,我李紹雖是朝廷官員,但我不為個人富貴,而是心係黎民百姓。長安淪陷,百姓流離,我不能坐視不理。我來此,是想見您一麵,直言相勸,懇請將軍能夠保護這些無辜之人。”


    李紹端坐在粗糙的木椅上,盡管身處虎穴,他的麵容卻異常鎮定,好似這一切對他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他的衣衫雖不如黃巢軍中將士的粗布衣衫,卻也顯得有些破舊,仿佛是這場動亂中,朝廷官員的一個縮影。


    黃巢眉頭微挑,他確實見過不少朝廷官員,那些人多半在戰亂麵前拚命逃命或者貪生怕死,但像李紹這樣敢於單獨進入敵營的,的確少見。他放下手中的軍牒,半信半疑又帶著幾分好奇,略帶譏諷地問道:“官人好大的勇氣,難道不怕我一怒之下斬了你的頭顱作鼓槌?”


    李紹微微一笑,目光坦蕩地直視黃巢,語氣平靜而堅定:“黃將軍武勇非凡,天下皆知。我李紹雖是朝廷官員,卻也讀過軍書,明白兵者,詭道也。今日入賊營,非是貪生怕死,而是看清了時局,欲與將軍共謀天下大事。”


    黃巢眼中精光一閃,並未立即迴應,而是打量著眼前這位官員,似乎想從他的臉上看出些什麽。他緩緩地說:“朝廷的官員向來是金飯碗不換,白衣食不改,你又何必來這泥濘之地,冒著生命之險?”


    “世事無常,人心難測。”李紹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些許無奈,“朝廷雖生我養我,但看著天下百姓受苦,官府腐敗,實不忍心繼續作壁上觀。若黃將軍能徹底改變這一切,李某豈能隻圖一己之安。”


    黃巢聽罷,似乎對李紹的話產生了些許興趣:“哦?官人似乎對我有所了解,又似乎對朝廷有所不滿。但僅憑幾句言語,如何讓我信服你的誠意?”


    “將軍,李某雖不是武將,手中無兵,但多年在朝為官,頗得一些知情者的信賴,對朝廷內部也略知一二。若將軍不棄,李某願意提供情報,助將軍一臂之力。”李紹從懷中緩緩取出一份文書,遞了過去。


    黃巢接過文書,展開一看,眉頭不由得緊鎖,隨即輕聲問道:“這是朝廷內部的秘密,你如何得到?”


    李紹微微一笑:“在朝為官,自有其道。將軍,若今日斬我,則是斷了一條獲取信息的途徑,若能利用我,或許對將軍的大業有所助益。”


    黃巢思索片刻,眼中掠過一絲精光,隨即笑道:“李官人,你果然不簡單。好,我就暫且信你一迴,若你李紹能如你所言,那朝廷的天子,我黃巢倒要看看還能坐得多久!”


    李紹麵不改色,“黃將軍,若您真如世人所說,一心為民,請您審時度勢,慎重行事。若將怒火傾瀉於這座曾經的盛世之都,那麽流血與仇恨將是我們唯一的收獲,而非和平與未來。”


    黃巢沉默了一會兒,他的目光在李紹的身上打量,似乎在評估他的真誠與勇氣。過了片刻,他緩緩開口,


    “我看得出,官人你並非口頭之言。長安雖敗,但我非心狠手辣之輩。我亦不願看到更多無辜之血流淌。但朝廷腐敗,若不讓他們付出代價,如何能平民憤?”


    李紹懇切地迴應:“黃將軍,讓曆史記住我們是以憐憫和智慧結束這場動亂,而不是以暴力和更大的混亂。為了那些無辜的百姓,我願意作為中介,協助將軍與朝廷溝通,尋求一條最少流血的道路。”


    黃巢的目光在李紹身上緩緩巡視,似乎在試圖洞悉這個人的本質。在這股深邃的目光下,李紹依舊保持著從容,他知道這不僅是對自己的考驗,也是黃巢決策能力的一次試煉。


    “好,我願意給你這個機會,”黃巢終於開口,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但你須知,若朝廷不肯退讓,我也隻能繼續走我的路。”


    李紹點了點頭,語氣篤定,“我理解。正是因為看到了朝廷的頑固和無能,我才會站在這裏。我不是在請求一份滿足個人私利的職位,而是希望能為這蒼生大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你的話,我會記在心上,”黃巢淡淡地說,“但光有言語還不夠,我需要看到行動,才能證明你的價值。”


    “我願意立即行動。”李紹決斷地迴答,“我可以首先迴到京城,為將軍收集朝廷內部的動態和消息。此外,我也會通過我的人脈,為您爭取到更多的支持。”


    “既然如此,”黃巢的表情鬆動了一些,但依舊保持警惕,“你可知道如果你的計劃失敗,或者你有任何異動,我們會怎麽做嗎?”


    “我自是了解,”李紹平靜地迴答,“生死有命,豪情在胸。若是為了天下蒼生能夠過上安寧日子,李某這個腦袋算不了什麽。”


    黃巢此時終於露出一絲笑容,“說的好!我喜歡你這股子骨氣。好,我今日就信你一迴,希望我們能共同開啟新的局麵。”


    李紹微微一笑,起身鞠了一躬,“多謝將軍信任,我定不會讓將軍失望。”


    看著李紹退出帳篷的背影,黃巢的眼神複雜。他知道這場政治博弈遠比戰場上的廝殺要複雜得多,但同時也明白,若能得到朝廷中人的支持,對於自己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助力。


    “我理解,我會盡我所能。”李紹微微頷首。


    “黃將軍,長安已破,但百姓苦不堪言。望將軍能夠寬以待民,不要讓他們再受戰亂之苦。”李紹直言不諱。


    黃巢的眉頭緊鎖,沉思的眼神中透露出他深深的煩惱。他知道,起義軍中的確有許多同他一樣,因不堪重稅和官吏的橫征暴斂,而選擇起兵反抗的百姓,但這支隊伍在迅速膨脹的同時,也帶來了軍紀管理上的巨大挑戰。


    “你是朝廷的官員,卻有此民心,罕見。” 黃巢深深地看了李紹一眼,仿佛想要從他的眼神中探尋更多的真實,“我黃巢起兵亦是為了蒼生,你的話我會記在心上。”


    李紹認真地迴應道:“黃將軍,起義軍之中雖然人數眾多,但若無法保持軍紀,最終隻會失去民心。而失去民心,如同樹失去了根,無論再怎樣高大,終將一倒不起。”


    黃巢無言,李紹的話觸動了他的深思。起初,他之所以能從一個小小的村民成為能領軍起義的頭目,正是因為他了解百姓的疾苦,代表了他們對朝廷的不滿和對生活的渴望。但是隨著力量的膨脹,他發現自己逐漸難以管控手下的士兵,他們在某種程度上重演了他們所反抗的官府的暴行。


    “將軍,”李紹緩緩說道,打破了室內的沉默,“臣有一個提議。或許我們能設立一套嚴格的法規,對軍中士兵進行規範,獎罰分明。並且,我們可以在軍中設立監軍,由您親信的將領擔任,確保每一個指令都能得到執行,每一處軍紀都能得到維護。”


    黃巢抬頭,目光中掠過一絲光芒:“你的意思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軍法?”


    “正是。”李紹點頭,“軍法不僅能夠約束士兵,更是對百姓的一個承諾。您的起義軍如果能夠做到軍民和諧,廣納民心,那麽即使朝廷擁有強大的軍隊,也難以與您對抗。因為百姓的心,將是您最強大的力量。”


    黃巢頓了頓,然後緩緩開口:“李紹,你的提議很有道理。但是,要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候維持軍紀,需要更多的實際行動。我需要一些能夠嚴格執行命令、公正無私的將領,你能幫我找到這樣的人嗎?”


    “將軍,”李紹肯定地說,“臣願意助您招募賢才。不過,臣認為,真正能夠確保軍紀的,不僅僅是將領,還有將軍您的威望和決心。若有了將軍的鐵腕,再加上合適的人選,軍紀自然水到渠成。”


    黃巢沉吟了片刻,最後緩緩地點了點頭:“好,就按照你說的去做。我會親自下令,任何違反軍法的行為,都將受到嚴懲。同時,我也會著手挑選適合的人選,來強化我的軍隊。”


    李紹站起身來,躬身一拜:“將軍英明。臣這就去辦,不負將軍所托。”


    李紹便住進了市井,盡管身處亂世,但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努力調和軍民關係,幫助百姓重建家園。


    長安淪陷後,雖然暴亂和搶掠之事時有發生,但李紹的努力也使得長安城的局勢逐漸穩定了下來。在那個動蕩的時代,李紹的名字成為了市井傳奇,而黃巢對他的記憶也讓他在後來的統治中,對百姓多了幾分寬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英雄的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丈飄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丈飄雪並收藏五代十國:英雄的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