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你連玄清公都沒聽說過?
開局成野神?我靠香火證道真神! 作者:吃個橘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埠縣與萬安縣所隔千裏之遙。
因靠水吃水,這裏的百姓大多都信仰淮江江神。
而玄清公之名,幾個漁民完全是聞所未聞。
雖然不是他們所想的淮江江神,但那也是神靈啊,還是救了他們一命的神靈。
幾個漁民都很想多了解這位玄清公。
緝魔司的武師們也頗有耐心的跟他們說起了玄清公的種種神跡。
當然,因環境不便,武師們也隻是挑揀的大概講一下。
片刻後。
幾個漁民終於對玄清公有了個大概的了解了。
玄清公,神諱全稱“神華廣佑玄清大帝”。
因習慣和來由,百姓一般都稱其玄清公。
漁民們也知道了,玄清公是萬安縣百姓所供奉信仰的神靈。
他們身在長埠縣,沒聽說過也很正常。
緝魔司的武師還說了,玄清公神像被他們帶到了萬安縣,又特地求了玄清公斬殺淮江這隻邪祟,也正是因此,他們才有機緣得了玄清公相救。
幾個漁民心想,雖然救他們的神靈不是淮江江神,但這位玄清公……聽著,似乎比江神還要厲害啊?
當然最重要的是,玄清公救了他們。
救命之恩大於天,幾個漁民在知曉救了他們的是玄清公後,便立馬虔誠的在船上跪下磕頭。
“多謝玄清公救我們一命,玄清公慈悲……”
但言語上的感謝終究單薄。
這位玄清公於他們可是有救命之恩。
於是在磕完頭拜謝後,幾個漁民有些緊張的問緝魔司的武師。
“幾位大人,我們能否在家中供奉玄清公的神位牌?”
神位牌比神像更加簡單,隻是一塊木牌。
幾個漁民不是不想塑神像,隻是他們家中貧寒,花不起那個錢,隻能選擇以神位牌的方式供奉。
長埠縣雖然大多百姓信仰淮江江神,但也有少數人,信仰一些其他的神靈。
極少數以村落為單位,基本都是個人信仰。
若是以村落鄉鎮為單位,有著多數人共同出力,一般都會塑神像造神廟,這樣不會顯的太寒磣。
比如淮江江神,在長埠縣就有諸多廟宇。
而若是個人信仰,例如田老餘他們個人家中供奉神靈,基本都是選擇神位牌。
有錢人除外。
幾個漁民家中貧寒,身無長物,對於玄清公的恩情,隻能選擇以香火供奉來報答。
但能否供奉玄清公這事……可不是緝魔司的武師說了算的。
萬安縣的人想供奉玄清公,可都得親自詢得玄清公同意。
武師們實話實說。
“能否供奉玄清公不是我們說了算的,你們若真心想供奉,可以親自去問玄清公,若心誠,玄清公想必會同意的。”
按照他們對玄清公的了解,應該大概率是不會拒絕這幾個想供奉他的漁民的。
幾個漁民一聽,高興又緊張。
“心誠啊,我們絕對心誠,隻是大人,我們要如何去問玄清公?”
武師們道:“玄清公的神像目前在縣衙中,你等若要供奉,盡快來縣衙找我等,我等會帶你拜見神像。”
“好,多謝玄清公,多謝幾位大人。”
武師們又多問了一些方才玄清公除邪祟的細節,幾個漁民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江下,寇翔寧帶著人找了一圈。
不過很遺憾,他沒有找到趙岩鬆等人的蹤跡。
可此刻邪祟都已經除去了,趙岩鬆若被邪祟所困,怎麽會還找不到?
難道,在這幾個時辰裏,趙岩鬆出意外死了?
想到這個可能,寇翔寧心中一沉。
但這終究隻是他個人猜測,沒有根據。
想了想,他決定迴去後問問玄清公,在除那隻邪祟時,有沒有發現趙岩鬆等人的蹤跡。
*
緝魔司一眾人走了。
走之前還吩咐幾個漁民盡快迴去。
邪祟雖已除,但江下保不齊還有什麽小妖。
而且禁漁令還沒下令解除呢,被發現私自出船,說不定要被罰去勞役。
時辰已經不早,要不了多久就要天亮了。
幾個漁民不再滯留,劃著船帶著先前捕撈來的魚,趕往最近的集市。
沒有任何意外,他們換到了銀錢,買了需要的東西,然後劃船迴村。
天光早已大亮,江水平和。
夜裏所經曆的一切,似乎隻是他們的一場夢。
幾個漁民還有些恍惚,時不時出神。
不怪他們迴不來神,這經曆對於他們來說,太過奇異了。
遇到神靈啊,神靈還從邪祟口中救了他們一命。
這說出去,誰能信啊?
淮江江神雖然在長埠縣信奉者眾多,廟宇遍地。
但問誰見過江神,見過確切的江神顯靈神跡嗎?
根本沒有!
要麽是捕風捉影,要麽就是流傳了不知多久,無法辨別真假的事跡。
更別提得過神靈相救了。
遇到邪祟,他們確實很倒黴,但得神靈相救,頭一遭距離神靈如此之近,這何嚐不是一種福運?
辰時末。
幾個漁民劃著船迴到了田家村。
船還沒靠近岸邊,他們便看見了岸上的家人,還有幾個看熱鬧的村民。
待上岸後,家人看見他們身上的傷痕和血跡,都嚇壞了,又是心疼又是惱怒,還有慶幸他們平安迴來。
村民們則有些好奇。
“老餘、大牛,你們這是……遇到什麽事了?咋身上還有血?”
“禁漁令還沒解除,不是說江下有妖邪嗎?你們沒事吧?”
田老餘他們也沒隱瞞的意思,苦笑著迴應。
“嗯,遇到那妖邪了……”
此話一出,村民們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剛想問那他們怎麽平安迴來的,田老餘等人就主動開口了。
“但我們運氣好,我們遇到神靈了,神靈將我們從那邪祟的口中救了下來……”
“什麽?江神?不是江神,是玄清公……”
“玄清公是誰?你連玄清公都沒聽說過?我跟你講,玄清公……”
麵對村民們的疑惑,不久前才知曉玄清公之名的田老餘他們,滔滔不絕的講起了玄清公之事。
因靠水吃水,這裏的百姓大多都信仰淮江江神。
而玄清公之名,幾個漁民完全是聞所未聞。
雖然不是他們所想的淮江江神,但那也是神靈啊,還是救了他們一命的神靈。
幾個漁民都很想多了解這位玄清公。
緝魔司的武師們也頗有耐心的跟他們說起了玄清公的種種神跡。
當然,因環境不便,武師們也隻是挑揀的大概講一下。
片刻後。
幾個漁民終於對玄清公有了個大概的了解了。
玄清公,神諱全稱“神華廣佑玄清大帝”。
因習慣和來由,百姓一般都稱其玄清公。
漁民們也知道了,玄清公是萬安縣百姓所供奉信仰的神靈。
他們身在長埠縣,沒聽說過也很正常。
緝魔司的武師還說了,玄清公神像被他們帶到了萬安縣,又特地求了玄清公斬殺淮江這隻邪祟,也正是因此,他們才有機緣得了玄清公相救。
幾個漁民心想,雖然救他們的神靈不是淮江江神,但這位玄清公……聽著,似乎比江神還要厲害啊?
當然最重要的是,玄清公救了他們。
救命之恩大於天,幾個漁民在知曉救了他們的是玄清公後,便立馬虔誠的在船上跪下磕頭。
“多謝玄清公救我們一命,玄清公慈悲……”
但言語上的感謝終究單薄。
這位玄清公於他們可是有救命之恩。
於是在磕完頭拜謝後,幾個漁民有些緊張的問緝魔司的武師。
“幾位大人,我們能否在家中供奉玄清公的神位牌?”
神位牌比神像更加簡單,隻是一塊木牌。
幾個漁民不是不想塑神像,隻是他們家中貧寒,花不起那個錢,隻能選擇以神位牌的方式供奉。
長埠縣雖然大多百姓信仰淮江江神,但也有少數人,信仰一些其他的神靈。
極少數以村落為單位,基本都是個人信仰。
若是以村落鄉鎮為單位,有著多數人共同出力,一般都會塑神像造神廟,這樣不會顯的太寒磣。
比如淮江江神,在長埠縣就有諸多廟宇。
而若是個人信仰,例如田老餘他們個人家中供奉神靈,基本都是選擇神位牌。
有錢人除外。
幾個漁民家中貧寒,身無長物,對於玄清公的恩情,隻能選擇以香火供奉來報答。
但能否供奉玄清公這事……可不是緝魔司的武師說了算的。
萬安縣的人想供奉玄清公,可都得親自詢得玄清公同意。
武師們實話實說。
“能否供奉玄清公不是我們說了算的,你們若真心想供奉,可以親自去問玄清公,若心誠,玄清公想必會同意的。”
按照他們對玄清公的了解,應該大概率是不會拒絕這幾個想供奉他的漁民的。
幾個漁民一聽,高興又緊張。
“心誠啊,我們絕對心誠,隻是大人,我們要如何去問玄清公?”
武師們道:“玄清公的神像目前在縣衙中,你等若要供奉,盡快來縣衙找我等,我等會帶你拜見神像。”
“好,多謝玄清公,多謝幾位大人。”
武師們又多問了一些方才玄清公除邪祟的細節,幾個漁民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江下,寇翔寧帶著人找了一圈。
不過很遺憾,他沒有找到趙岩鬆等人的蹤跡。
可此刻邪祟都已經除去了,趙岩鬆若被邪祟所困,怎麽會還找不到?
難道,在這幾個時辰裏,趙岩鬆出意外死了?
想到這個可能,寇翔寧心中一沉。
但這終究隻是他個人猜測,沒有根據。
想了想,他決定迴去後問問玄清公,在除那隻邪祟時,有沒有發現趙岩鬆等人的蹤跡。
*
緝魔司一眾人走了。
走之前還吩咐幾個漁民盡快迴去。
邪祟雖已除,但江下保不齊還有什麽小妖。
而且禁漁令還沒下令解除呢,被發現私自出船,說不定要被罰去勞役。
時辰已經不早,要不了多久就要天亮了。
幾個漁民不再滯留,劃著船帶著先前捕撈來的魚,趕往最近的集市。
沒有任何意外,他們換到了銀錢,買了需要的東西,然後劃船迴村。
天光早已大亮,江水平和。
夜裏所經曆的一切,似乎隻是他們的一場夢。
幾個漁民還有些恍惚,時不時出神。
不怪他們迴不來神,這經曆對於他們來說,太過奇異了。
遇到神靈啊,神靈還從邪祟口中救了他們一命。
這說出去,誰能信啊?
淮江江神雖然在長埠縣信奉者眾多,廟宇遍地。
但問誰見過江神,見過確切的江神顯靈神跡嗎?
根本沒有!
要麽是捕風捉影,要麽就是流傳了不知多久,無法辨別真假的事跡。
更別提得過神靈相救了。
遇到邪祟,他們確實很倒黴,但得神靈相救,頭一遭距離神靈如此之近,這何嚐不是一種福運?
辰時末。
幾個漁民劃著船迴到了田家村。
船還沒靠近岸邊,他們便看見了岸上的家人,還有幾個看熱鬧的村民。
待上岸後,家人看見他們身上的傷痕和血跡,都嚇壞了,又是心疼又是惱怒,還有慶幸他們平安迴來。
村民們則有些好奇。
“老餘、大牛,你們這是……遇到什麽事了?咋身上還有血?”
“禁漁令還沒解除,不是說江下有妖邪嗎?你們沒事吧?”
田老餘他們也沒隱瞞的意思,苦笑著迴應。
“嗯,遇到那妖邪了……”
此話一出,村民們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剛想問那他們怎麽平安迴來的,田老餘等人就主動開口了。
“但我們運氣好,我們遇到神靈了,神靈將我們從那邪祟的口中救了下來……”
“什麽?江神?不是江神,是玄清公……”
“玄清公是誰?你連玄清公都沒聽說過?我跟你講,玄清公……”
麵對村民們的疑惑,不久前才知曉玄清公之名的田老餘他們,滔滔不絕的講起了玄清公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