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手朝向那些金屬材料,下一秒,就見張燁的手化作了一道流動的液態金屬,如血盆大口般直接將金屬材料包裹了進去。
僅僅眨眼間,那數百噸金屬材料便被他完全吸收,化作了他的增殖儲備。
但還沒完,如法炮製,他繼續對剩下的金屬材料進行吸收。
一千噸,兩千噸,三千噸……
直到最後,他足足吸收了幾萬噸的金屬材料。
而這也讓他的械化雙臂質量達到了一個極其恐怖的程度,以至於他需要全力運轉源能抵消其重量才能維持活動。
幾萬噸的金屬濃縮在他的雙臂中,讓他的雙臂不由自主地呈現出一種金屬光澤。
他的械化率目前在百分之十幾,隻完成了雙臂的超限械化,而隻有超限械化,能夠承受如此體量的增殖儲備。
事實上,他還可以繼續吸收,他能感覺到超限械化的雙臂極限遠不止於此。
但很可惜,那樣做並不合適。
因為他的雙臂能夠承受,但其他部位的身體卻無法承受,若是強行吸收,最後可能會導致械化雙臂的身體連接處產生衝突,從而導致一係列不良後果。
還是得盡可能地提升超限械化的械化率,或許當他完成全身超限械化後,將整個星球的金屬納入體內都不成問題。
關於這點,張燁目前沒有其他什麽好的方案,隻能通過時間來一步步提升械化率。
吸收完足夠的材料,張燁就來到了海邊,最後巡視了一圈後,決定將智廠造在水裏。
海中的洋流可以說是最好的天然散熱器,可以提升智廠的工作效率。
這次張燁設想構建的智廠,主要生產的是戰鬥機械。
因為他後麵實行計劃的時候,械星有可能會察覺,從而派出大量械星方麵力量對這裏展開進攻。
雖然這裏的防禦力量很強大,但防禦力量自然是能多一點是一點,不嫌少。
計劃的關鍵是穩步進行,他不允許有任何意外發生。
至於要生產什麽戰鬥機械……
張燁的構想有三種,分別對應海陸空三種作戰序列。
而戰鬥機械的形態與功能性,張燁也早有方案。
網絡上有很多機械獸的資料結構,而且他可以複製源芯,因此隻需要根據現實中已有的機械獸進行改造,就能生產出具備源芯的人造機械獸。
而機械獸中什麽類型最為可怕。
整合信息後,張燁得出結論。
昆蟲。
在以前,昆蟲的形態就與機械結構非常相似,具備著近乎於機械的精密度,在張燁看來,昆蟲無疑就是一種活的機械。
隻是因為身體構造,以前的昆蟲隻能維持微小體型。
如果將放大到同等體型,昆蟲能爆發出的力量遠超任何生物。
不過實際情況是,體型的放大,不代表能力同等放大,甚至因為身體結構與構成物質的限製,若是真的放大,昆蟲的能力遠不如大部分脊椎動物。
不過在械化這一因素出現後,一切就不一樣了。
昆蟲類機械獸,就是自然界中最恐怖的機械獸。
比如【鋸齒擬態螳】,前身是某種螳螂,變成機械獸後,它們的體型也隨之變大,兩米多高,三米多長,雖然重量隻有區區幾百公斤,但卻能獵殺遠超自己體重數百倍的大型機械獸。
一對鋸齒鐮刀可以輕易撕裂領域級裝甲,加上光學迷彩與體態,可以說在森林中,鋸齒擬態螳螂幾乎可以虐殺同階的大部分機械獸,甚至可以靠著突然襲擊獵殺高自己一階的機械獸。
還有【音速虎甲】,梭形身軀,平均移動速度三倍音速,瞬間爆發能突破十倍音速,堪稱陸地超音速戰機。
還有【掠奪殺人蜂】,那可是在整個非洲化作人間地獄的存在。
因此,在機械化支持下,很多昆蟲類的機械獸都成為了機械獸中的頂級掠食者。
張燁收集到的各種數據都表明,遭遇昆蟲類機械獸後的傷亡率,遠超遭遇其他種類的機械獸,且僅次於【核獸】。
由此可見昆蟲類機械獸有多恐怖。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昆蟲類機械獸極其強大,但數量卻極其少。
要知道放在以前,昆蟲的數量可是遠超藍星其他物種的,可以說是遍地都是。
可如今,除了一些沒有完全機械化的械化生物類昆蟲,很少有昆蟲類機械獸出現在人類視野中。
這讓人猜測,難道是大部分昆蟲難以熬過第一波械化病毒侵襲,發生了大規模死亡?
這是有可能的,畢竟昆蟲體量小,人類在第一波病毒中都死傷慘重,何況是昆蟲。
但張燁更傾向於,這些昆蟲類機械獸是被有意識地隱藏起來了。
昆蟲類機械獸的強大毋庸置疑,一旦形成規模,其恐怖程度遠超一般的械化浪潮,這點械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如果是械星有意識地控製昆蟲類機械獸進行隱藏,作為後期主攻力量,倒也合理。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張燁也決定把昆蟲作為人造機械獸的主要藍本。
第一種,就是從前的昆蟲界的空中霸主——蜻蜓!
網絡中能找到的蜻蜓類機械獸極少,實驗資料數據也少得可憐,所以張燁隻能從那些沒啥威脅性的械化生物蜻蜓著手。
反正結構差不多,到時候通過這些結構信息進行重構就行。
然後水中的作戰序列,張燁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決定——還是蜻蜓。
不過是蜻蜓的幼體,【水蠆】。
水蠆生活在水中,也是一種極其兇猛的掠食性昆蟲。
或許還有更強大的水棲昆蟲,但關鍵在於水蠆和蜻蜓本就是一種生物,所以他完全可以將其結合起來構建一個全新的雙序列作戰單位。
設想一下,機械水蠆消滅了水中入侵者後,直接衝出水麵,變形化作蜻蜓,對空中乃至地麵目標進行高效殺傷,完事兒了重新潛藏迴水裏化作水蠆。
一蟲多用,性價比拉滿啊!
當然,這種變形設計需要更多的實驗和常識,但這對於張燁來說不算什麽,他完全可以在腦中進行模擬,直到構建出完整的藍本。
水裏和空中的作戰序列有了,還需要一種陸地主戰昆蟲。
張燁的想法是——【蜈蚣】。
或者說,多炮台蜈蚣!
雖然蜈蚣嚴格來算不算昆蟲,而是節肢動物,但這不妨礙它的強大!
想象一下一頭幾百米長的機械蜈蚣,一節一節的身軀如剃刀一般,且每一節背上坐落著各種型號的炮台。
別說陸戰了,這連防空都解決了!
想到這,張燁已經興奮起來了。
至此,機械蟲族的構想,正式成立。
……
……
ps:抱歉,昨晚突然聽到外婆心髒要動大手術,太急了,忘記更新了,抱歉……
僅僅眨眼間,那數百噸金屬材料便被他完全吸收,化作了他的增殖儲備。
但還沒完,如法炮製,他繼續對剩下的金屬材料進行吸收。
一千噸,兩千噸,三千噸……
直到最後,他足足吸收了幾萬噸的金屬材料。
而這也讓他的械化雙臂質量達到了一個極其恐怖的程度,以至於他需要全力運轉源能抵消其重量才能維持活動。
幾萬噸的金屬濃縮在他的雙臂中,讓他的雙臂不由自主地呈現出一種金屬光澤。
他的械化率目前在百分之十幾,隻完成了雙臂的超限械化,而隻有超限械化,能夠承受如此體量的增殖儲備。
事實上,他還可以繼續吸收,他能感覺到超限械化的雙臂極限遠不止於此。
但很可惜,那樣做並不合適。
因為他的雙臂能夠承受,但其他部位的身體卻無法承受,若是強行吸收,最後可能會導致械化雙臂的身體連接處產生衝突,從而導致一係列不良後果。
還是得盡可能地提升超限械化的械化率,或許當他完成全身超限械化後,將整個星球的金屬納入體內都不成問題。
關於這點,張燁目前沒有其他什麽好的方案,隻能通過時間來一步步提升械化率。
吸收完足夠的材料,張燁就來到了海邊,最後巡視了一圈後,決定將智廠造在水裏。
海中的洋流可以說是最好的天然散熱器,可以提升智廠的工作效率。
這次張燁設想構建的智廠,主要生產的是戰鬥機械。
因為他後麵實行計劃的時候,械星有可能會察覺,從而派出大量械星方麵力量對這裏展開進攻。
雖然這裏的防禦力量很強大,但防禦力量自然是能多一點是一點,不嫌少。
計劃的關鍵是穩步進行,他不允許有任何意外發生。
至於要生產什麽戰鬥機械……
張燁的構想有三種,分別對應海陸空三種作戰序列。
而戰鬥機械的形態與功能性,張燁也早有方案。
網絡上有很多機械獸的資料結構,而且他可以複製源芯,因此隻需要根據現實中已有的機械獸進行改造,就能生產出具備源芯的人造機械獸。
而機械獸中什麽類型最為可怕。
整合信息後,張燁得出結論。
昆蟲。
在以前,昆蟲的形態就與機械結構非常相似,具備著近乎於機械的精密度,在張燁看來,昆蟲無疑就是一種活的機械。
隻是因為身體構造,以前的昆蟲隻能維持微小體型。
如果將放大到同等體型,昆蟲能爆發出的力量遠超任何生物。
不過實際情況是,體型的放大,不代表能力同等放大,甚至因為身體結構與構成物質的限製,若是真的放大,昆蟲的能力遠不如大部分脊椎動物。
不過在械化這一因素出現後,一切就不一樣了。
昆蟲類機械獸,就是自然界中最恐怖的機械獸。
比如【鋸齒擬態螳】,前身是某種螳螂,變成機械獸後,它們的體型也隨之變大,兩米多高,三米多長,雖然重量隻有區區幾百公斤,但卻能獵殺遠超自己體重數百倍的大型機械獸。
一對鋸齒鐮刀可以輕易撕裂領域級裝甲,加上光學迷彩與體態,可以說在森林中,鋸齒擬態螳螂幾乎可以虐殺同階的大部分機械獸,甚至可以靠著突然襲擊獵殺高自己一階的機械獸。
還有【音速虎甲】,梭形身軀,平均移動速度三倍音速,瞬間爆發能突破十倍音速,堪稱陸地超音速戰機。
還有【掠奪殺人蜂】,那可是在整個非洲化作人間地獄的存在。
因此,在機械化支持下,很多昆蟲類的機械獸都成為了機械獸中的頂級掠食者。
張燁收集到的各種數據都表明,遭遇昆蟲類機械獸後的傷亡率,遠超遭遇其他種類的機械獸,且僅次於【核獸】。
由此可見昆蟲類機械獸有多恐怖。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昆蟲類機械獸極其強大,但數量卻極其少。
要知道放在以前,昆蟲的數量可是遠超藍星其他物種的,可以說是遍地都是。
可如今,除了一些沒有完全機械化的械化生物類昆蟲,很少有昆蟲類機械獸出現在人類視野中。
這讓人猜測,難道是大部分昆蟲難以熬過第一波械化病毒侵襲,發生了大規模死亡?
這是有可能的,畢竟昆蟲體量小,人類在第一波病毒中都死傷慘重,何況是昆蟲。
但張燁更傾向於,這些昆蟲類機械獸是被有意識地隱藏起來了。
昆蟲類機械獸的強大毋庸置疑,一旦形成規模,其恐怖程度遠超一般的械化浪潮,這點械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如果是械星有意識地控製昆蟲類機械獸進行隱藏,作為後期主攻力量,倒也合理。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張燁也決定把昆蟲作為人造機械獸的主要藍本。
第一種,就是從前的昆蟲界的空中霸主——蜻蜓!
網絡中能找到的蜻蜓類機械獸極少,實驗資料數據也少得可憐,所以張燁隻能從那些沒啥威脅性的械化生物蜻蜓著手。
反正結構差不多,到時候通過這些結構信息進行重構就行。
然後水中的作戰序列,張燁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決定——還是蜻蜓。
不過是蜻蜓的幼體,【水蠆】。
水蠆生活在水中,也是一種極其兇猛的掠食性昆蟲。
或許還有更強大的水棲昆蟲,但關鍵在於水蠆和蜻蜓本就是一種生物,所以他完全可以將其結合起來構建一個全新的雙序列作戰單位。
設想一下,機械水蠆消滅了水中入侵者後,直接衝出水麵,變形化作蜻蜓,對空中乃至地麵目標進行高效殺傷,完事兒了重新潛藏迴水裏化作水蠆。
一蟲多用,性價比拉滿啊!
當然,這種變形設計需要更多的實驗和常識,但這對於張燁來說不算什麽,他完全可以在腦中進行模擬,直到構建出完整的藍本。
水裏和空中的作戰序列有了,還需要一種陸地主戰昆蟲。
張燁的想法是——【蜈蚣】。
或者說,多炮台蜈蚣!
雖然蜈蚣嚴格來算不算昆蟲,而是節肢動物,但這不妨礙它的強大!
想象一下一頭幾百米長的機械蜈蚣,一節一節的身軀如剃刀一般,且每一節背上坐落著各種型號的炮台。
別說陸戰了,這連防空都解決了!
想到這,張燁已經興奮起來了。
至此,機械蟲族的構想,正式成立。
……
……
ps:抱歉,昨晚突然聽到外婆心髒要動大手術,太急了,忘記更新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