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我緩緩平複下來,這才壯著膽子走上前,眼神掃過周圍早已死去的楊府下人們,最初恐懼過後,心裏隻剩下哀慟:“這些人既然是楊府下人,或許曾經還與恪己大人一同生活……他們遭遇此刻災厄,實在是太叫人難受了。”
唐雲忠微微點點頭,默默歎了一口氣:“……說不定我還見過他們,一想到這些心裏似乎就不那麽害怕了。”他望向周圍倒在地上的屍體,目光裏忽而閃過幾分憐憫,“——反而覺得,似乎有幾分戚戚。”
因為已經過去了十年,那些倒在地上的屍骸早已腐朽,我蹲在地上小心地繞到他們背後,蹲下身仔細觀察他們背在身後的手臂:“他們的手被捆在身後,這個結將手和腳捆在一起,讓他們維持著一種極為痛苦的姿態跪在地上,一直到死去。”
“他們是被活活折磨死的。”唐雲忠一聲喟歎,大約是實在不忍心繼續看,他側過頭,走到一旁開始尋找其他線索。
我卻無法不繼續注意麵前的殘忍的景象,似乎裏麵藏有一些什麽秘密等待著我發現。
這間屋子裏一共有十二具屍體,所有人都被迫擺成跪伏的姿勢,呈現環形麵向最中間被吊在房梁下的人形木偶:“這是什麽意思?他們是在跪拜中間的木偶嗎?”
屋內的光源來自一盞油燈,它被固定在後麵的香案上。唐雲忠從香案邊走過來:“光源並不是火,而是蟲子。”
“蟲子?”
我走過去,就看到早已落滿灰塵的香案上擺放著一個用來馴養飛蟲的竹罩,竹罩上麵停著幾隻飛蟲,那些飛蟲從外形上倒是與夏日的螢火蟲略有些相似,隻不過本身自身能發出的微光更加偏向黃色,大約是我和唐雲忠闖進屋子驚擾了它們,那些飛蟲隨即散開。
唐雲忠指著屋頂的一個細小的洞口:“這裏香案上本來擺上的應該是一些生肉,你看這邊還有鹿頭留下的白骨,後來這些蟲子就從縫隙裏鑽進來在屋內安了家,以吃這裏的腐肉為生,繁衍子嗣。等到越來越多,屋內到了晚上就會亮起所謂的‘燈光’了。”
“是巧合啊……”我點點頭。
“大約是湊巧吧?”唐雲忠揮開那些蟲子,有意不要讓他們繼續糟踐屋內的屍體,“這小蟲子看起來真是可惡,食腐肉卻還恬不知恥地冒著光。”
我歎了一口氣,重新看向最中間的人偶:“那邊還有香案,這個人到底是怎麽迴事呢?”
周恪己經常說我在沒有人幹擾的時候思維會格外縝密,就像眼前這個景象,在我看來就極其古怪——按照大越一般的習俗,神像或者雕塑會放在香案上或香案內側的神龕,而一般如果要拜神的話,就會將蒲團或軟墊放在神龕香案前麵。遇到供奉神明的時候,香客或信徒就會麵朝香案跪在蒲團上,以示誠心。
然而這十二名無辜受到屠戮的楊府下人卻被特地圍成一個圈,而中間木偶人所處的應該就是一般所謂供奉神像的位置。
這種罕見的格局讓我想到了之前在廖清河送我的諸多古書裏看到的一種西域的教派——火祆教。據說火祆教最初是從吐蕃以東一些地方傳過來的,他們為了在大越境內發展教徒,便派一位使徒進宮麵聖,向聖上講述了他們的信仰。
火祆教信仰火的力量,他們認為火象征著光明、至善、純粹等美好的事物,教徒會圍坐在一個燃燒著火的聖壇四周靜坐。而那個圍坐在火堆四周禪修的方式,恰與麵前所見的景象不謀而合。
這是巧合嗎?如果不是巧合,那麽為什麽西域的火祆教會出現在北境的楊家?
可我還沒思考出個所以,那邊唐雲忠忽然喊了起來:“大哥?”
這一聲把我嚇了一跳,扭臉才發現他站在那掛著的木偶麵前,半撩開木偶頭上的一個假發髻,忽而神態很是緊張。
我匆忙跑過去,恰與那人偶打了個照麵——假發下的人偶臉上精致的五官雖然已經有剝落的跡象,卻依舊保存著最初美好鮮妍的神態。
那個人偶,那個被懸掛在這間正廳正中央的人偶,製作是如此地精美。
他臉上的身體全部是用工筆畫成,極為細膩真實。那人偶生著一對極其富有楊家人特點的桃花眼,眼尾帶著些許上挑,神態寧靜而和藹,麵上用炭筆勾出一條笑容,比起神像,似乎更像是貴族少年小時候請畫師來到家裏為其雕刻的塑像,那慈悲柔軟又透著鮮活生機的模樣,與周遭人間地獄般的可怖景象格格不入。
時間在這個房間裏發酵孕育了吃人的蟲豸,他們啃噬了所有帶著血肉的生命,卻唯獨留下了一個木頭架子,沉悶地浸泡在腐臭發酵的氣味中,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似乎時間都在腐爛的粘稠中變得格外遲緩。
唐雲忠略有些忌憚地往後退了半步:“這個塑像是楊家的少爺……”
我走過去,那吊在房梁上晃晃悠悠的人影顯得格外可怖,那片鬼影籠罩在我與唐雲忠身上:“與楊家相關的少年公子,除了大人和雲行外,還有其他人嗎?”
唐雲忠大約是覺得有些壓抑,下意識捂住心口的位置,引著我先到院子裏:“裏麵屍氣太重,我們先出來說話。”
中天懸掛著一輪很清晰月亮,它表麵似乎不那麽平整,帶著坑窪造成的陰影,明亮的黃色與晦暗的陰影相互在一個饢餅的圓形上密密麻麻地斑駁著,照得這間荒廢的小院格外清晰,我們走出來的時候恰好驚動了院裏在在過冬的老鼠,它們在石板下飛快地竄過,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
唐雲忠迴頭對著屋內拱手一拜,我也有樣學樣,躬身恭恭敬敬一拜。等拜完後,唐雲忠虛掩上正門,這才緩緩道來關於楊家的往事:“楊家世世代代都是女多男寡,所以楊家的小姐一般不會出嫁,而會在稍遠的旁支中尋找上門女婿。楊皇後那一輩裏麵,一共生下三個男孩和七個女孩。其中阿梨你沒有聽過的是恪己大哥的表哥,楊皇後姐姐生下的王帆王大哥。”
我思考片刻,忽而察覺異常:“楊皇後,不是楊氏長女嗎?”
唐雲忠搖搖頭:“不是,楊家真正的長女因為言行悖亂,被逐出楊家,四處流浪,最終不知所蹤。楊氏多出美人,當時聖上初登帝位,欲納楊氏女入後宮,原來的楊氏長女早已與家中下人互生情愫,不願入宮,最後竟然絞了自己的頭發。最終楊氏沒有辦法,隻能說長女患上癔症,最終將其逐出楊家,也算是給聖上一個交代。”
“不過,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楊家老夫人哪裏能真的看著自己的女兒走上絕路?楊家長女其實過得並沒有那麽淒慘,楊家的老祖母到底舍不得自己的親閨女,雖然造出了留言說其不知所蹤,然而卻暗地裏資助自己女兒與那個下人。那人雖然地位不高,卻也忠厚老實,兩人隱姓埋名成了北川普通農戶,倒也樂得自在。”
“本來楊家內部都是知道的,逢年過節時候那位姑姑還會帶著孩子迴來陪母親吃飯。恪己大哥和王大哥關係也不錯。王帆大哥像他父親,模樣很忠厚,脾氣也好,我小時候跟他說過好幾次話。不過後來楊家慘遭滅門,原來的楊大小姐反而成了唯一未受牽連的人,恪己大哥也不敢去尋找他們,隻是當他們不存在,萬一被發現,那他僅存的親人還要受到牽連。”
我聞言微微歎了一口氣:“原來是這樣……兩人即使相互遇見,也隻能裝作不認識嗎?”
“其實我之前見到他們了,就在我們四下奔走分地的時候。是王帆大哥扶著他娘來簽字分地的。”唐雲忠歎了一口氣,“我瞧著姑姑比幾年前瘦了不少,人也格外憔悴,看得人心裏真是難受……但是一旦真的說了話反而會惹麻煩,隻能裝作不認識。好在他們一家似乎很是和睦,那男人對姑姑依舊是很好的,王帆大哥也娶了妻子,是個看上去溫和樸實的好姐姐。眼下他們得到了地,今後也一定能和和美美走下去。”
“倒也是安慰。”我歎了一口氣。
唐雲忠一聲歎息,話頭一轉:“總之,楊氏這一輩一共三個男孩,就是王帆大哥、恪己大哥和雲行。裏麵那個木頭人像,穿著楊氏的衣服,畫著少年的臉,我想,必然是三人中一位。”
王帆、周恪己、楊雲行,明明是同一個家族的三個孩子,卻被不同的姓氏所捆綁,走上完全不同的命運之路……
我將火祆教的猜想告訴了唐雲忠,他沉默了片刻,努著嘴示意著偏院的方向:“你還記得最初開始我們看見的鼓嗎?如果我沒有猜錯,那應該是人皮鼓,當年我跟隨祖父去過一次吐蕃附屬的某國。他們在宴會上便敲擊此鼓,我一開始還不以為意,甚至覺得有些好玩,便想要上去也敲一敲,然而他們卻在我笑著敲完之後告訴我。”
唐雲忠似乎陷入了一種極為痛苦的迴憶:“那位親王向我炫耀著這麵鼓的獨一無二,最後,就在我已經不知道如何附和他的時候,他告訴我,這是用迎接我們入城的那個女孩的皮做出來的鼓麵。”
在月光的映照下,唐雲忠的臉色顯得青白而惶恐:“我們與吐蕃一直維持著相對友好的關係,而吐蕃的諸多親王則對我們多有諂媚之意。那時候我應該是十四歲,那一年聖上派祖父去吐蕃巡訪,而我也作為副將跟隨。到達那個地方的時候我隻記得那邊的風沙很大,四周都是戈壁,那座城就仿佛是被遺棄在那片荒漠中一般。來迎接我們的是神殿的所謂神女,其中有一個年紀稍小的,她負責端水。她偶然間問我,願不願意娶她,我當時隻覺得她在說瞎話,但是她過了一會兒忽然又說,如果我不帶她走,她就要被殺死了。”
“我當時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就被祖父叫走了。大約等到晚一些的時候,我問爺爺這個話是什麽意思,爺爺並沒有迴答我,隻是說,神女都是他們那邊的奴隸,我們大越的將領不可以娶一個奴隸。後來大約過了十天,親王說他們終於將樂器準備好了,邀請我們去赴宴——我當時還在想為什麽要現準備樂器,還要十天這麽久,等到那天我們擊鼓唱歌玩鬧了很久,那個親王才將一切沾沾自喜地告訴我。腿骨做的笛子,人皮做的鼓……我那天看到的所有樂器,都是之前來迎接我們的那些女孩。”
唐雲忠深深吸了一口氣:“後來我很長一段時間都一直在做噩夢,拍著鼓麵時候的那種觸感似乎就黏在我手上了一般。我有時候會後悔,是不是當時答應她了,好歹她能活下來?但是那麽多女孩……我縱使讓她活了下來,其他人又怎麽辦?我剛剛看到那鼓麵的時候,瞬間就迴憶起我在吐蕃看到的人皮鼓了。不會錯的,我不會認錯……”
我沉默片刻,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要安慰卻又一時無話可說。
倒是唐雲忠自己先冷靜下來,歎了一口氣左右轉了一圈:“總之,楊家最終流放去的是吐蕃,而這邊的人皮鼓也是我在吐蕃東部靠近河西走廊看見的,阿梨你發現的這個火祆教特征的儀式也有可能從吐蕃傳來。如果三件事都指向同一個地方,那邊必然不是巧合。”
我點點頭:“我們得再找找線索!”
院落裏格外安靜,我在偏院尋找線索,唐雲忠則去後院看看情況。大約過了許久,唐雲忠手裏拿著什麽東西踩著雜草走過來:“後院裏麵鎖著一個人,早就餓死了,他留下了這個東西,我想裏麵應該有我們要的答案。”
我小跑過去,看向唐雲忠手裏有些破碎的信紙。那上麵密密麻麻寫著並不熟練的漢文。
唐雲忠微微點點頭,默默歎了一口氣:“……說不定我還見過他們,一想到這些心裏似乎就不那麽害怕了。”他望向周圍倒在地上的屍體,目光裏忽而閃過幾分憐憫,“——反而覺得,似乎有幾分戚戚。”
因為已經過去了十年,那些倒在地上的屍骸早已腐朽,我蹲在地上小心地繞到他們背後,蹲下身仔細觀察他們背在身後的手臂:“他們的手被捆在身後,這個結將手和腳捆在一起,讓他們維持著一種極為痛苦的姿態跪在地上,一直到死去。”
“他們是被活活折磨死的。”唐雲忠一聲喟歎,大約是實在不忍心繼續看,他側過頭,走到一旁開始尋找其他線索。
我卻無法不繼續注意麵前的殘忍的景象,似乎裏麵藏有一些什麽秘密等待著我發現。
這間屋子裏一共有十二具屍體,所有人都被迫擺成跪伏的姿勢,呈現環形麵向最中間被吊在房梁下的人形木偶:“這是什麽意思?他們是在跪拜中間的木偶嗎?”
屋內的光源來自一盞油燈,它被固定在後麵的香案上。唐雲忠從香案邊走過來:“光源並不是火,而是蟲子。”
“蟲子?”
我走過去,就看到早已落滿灰塵的香案上擺放著一個用來馴養飛蟲的竹罩,竹罩上麵停著幾隻飛蟲,那些飛蟲從外形上倒是與夏日的螢火蟲略有些相似,隻不過本身自身能發出的微光更加偏向黃色,大約是我和唐雲忠闖進屋子驚擾了它們,那些飛蟲隨即散開。
唐雲忠指著屋頂的一個細小的洞口:“這裏香案上本來擺上的應該是一些生肉,你看這邊還有鹿頭留下的白骨,後來這些蟲子就從縫隙裏鑽進來在屋內安了家,以吃這裏的腐肉為生,繁衍子嗣。等到越來越多,屋內到了晚上就會亮起所謂的‘燈光’了。”
“是巧合啊……”我點點頭。
“大約是湊巧吧?”唐雲忠揮開那些蟲子,有意不要讓他們繼續糟踐屋內的屍體,“這小蟲子看起來真是可惡,食腐肉卻還恬不知恥地冒著光。”
我歎了一口氣,重新看向最中間的人偶:“那邊還有香案,這個人到底是怎麽迴事呢?”
周恪己經常說我在沒有人幹擾的時候思維會格外縝密,就像眼前這個景象,在我看來就極其古怪——按照大越一般的習俗,神像或者雕塑會放在香案上或香案內側的神龕,而一般如果要拜神的話,就會將蒲團或軟墊放在神龕香案前麵。遇到供奉神明的時候,香客或信徒就會麵朝香案跪在蒲團上,以示誠心。
然而這十二名無辜受到屠戮的楊府下人卻被特地圍成一個圈,而中間木偶人所處的應該就是一般所謂供奉神像的位置。
這種罕見的格局讓我想到了之前在廖清河送我的諸多古書裏看到的一種西域的教派——火祆教。據說火祆教最初是從吐蕃以東一些地方傳過來的,他們為了在大越境內發展教徒,便派一位使徒進宮麵聖,向聖上講述了他們的信仰。
火祆教信仰火的力量,他們認為火象征著光明、至善、純粹等美好的事物,教徒會圍坐在一個燃燒著火的聖壇四周靜坐。而那個圍坐在火堆四周禪修的方式,恰與麵前所見的景象不謀而合。
這是巧合嗎?如果不是巧合,那麽為什麽西域的火祆教會出現在北境的楊家?
可我還沒思考出個所以,那邊唐雲忠忽然喊了起來:“大哥?”
這一聲把我嚇了一跳,扭臉才發現他站在那掛著的木偶麵前,半撩開木偶頭上的一個假發髻,忽而神態很是緊張。
我匆忙跑過去,恰與那人偶打了個照麵——假發下的人偶臉上精致的五官雖然已經有剝落的跡象,卻依舊保存著最初美好鮮妍的神態。
那個人偶,那個被懸掛在這間正廳正中央的人偶,製作是如此地精美。
他臉上的身體全部是用工筆畫成,極為細膩真實。那人偶生著一對極其富有楊家人特點的桃花眼,眼尾帶著些許上挑,神態寧靜而和藹,麵上用炭筆勾出一條笑容,比起神像,似乎更像是貴族少年小時候請畫師來到家裏為其雕刻的塑像,那慈悲柔軟又透著鮮活生機的模樣,與周遭人間地獄般的可怖景象格格不入。
時間在這個房間裏發酵孕育了吃人的蟲豸,他們啃噬了所有帶著血肉的生命,卻唯獨留下了一個木頭架子,沉悶地浸泡在腐臭發酵的氣味中,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似乎時間都在腐爛的粘稠中變得格外遲緩。
唐雲忠略有些忌憚地往後退了半步:“這個塑像是楊家的少爺……”
我走過去,那吊在房梁上晃晃悠悠的人影顯得格外可怖,那片鬼影籠罩在我與唐雲忠身上:“與楊家相關的少年公子,除了大人和雲行外,還有其他人嗎?”
唐雲忠大約是覺得有些壓抑,下意識捂住心口的位置,引著我先到院子裏:“裏麵屍氣太重,我們先出來說話。”
中天懸掛著一輪很清晰月亮,它表麵似乎不那麽平整,帶著坑窪造成的陰影,明亮的黃色與晦暗的陰影相互在一個饢餅的圓形上密密麻麻地斑駁著,照得這間荒廢的小院格外清晰,我們走出來的時候恰好驚動了院裏在在過冬的老鼠,它們在石板下飛快地竄過,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
唐雲忠迴頭對著屋內拱手一拜,我也有樣學樣,躬身恭恭敬敬一拜。等拜完後,唐雲忠虛掩上正門,這才緩緩道來關於楊家的往事:“楊家世世代代都是女多男寡,所以楊家的小姐一般不會出嫁,而會在稍遠的旁支中尋找上門女婿。楊皇後那一輩裏麵,一共生下三個男孩和七個女孩。其中阿梨你沒有聽過的是恪己大哥的表哥,楊皇後姐姐生下的王帆王大哥。”
我思考片刻,忽而察覺異常:“楊皇後,不是楊氏長女嗎?”
唐雲忠搖搖頭:“不是,楊家真正的長女因為言行悖亂,被逐出楊家,四處流浪,最終不知所蹤。楊氏多出美人,當時聖上初登帝位,欲納楊氏女入後宮,原來的楊氏長女早已與家中下人互生情愫,不願入宮,最後竟然絞了自己的頭發。最終楊氏沒有辦法,隻能說長女患上癔症,最終將其逐出楊家,也算是給聖上一個交代。”
“不過,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楊家老夫人哪裏能真的看著自己的女兒走上絕路?楊家長女其實過得並沒有那麽淒慘,楊家的老祖母到底舍不得自己的親閨女,雖然造出了留言說其不知所蹤,然而卻暗地裏資助自己女兒與那個下人。那人雖然地位不高,卻也忠厚老實,兩人隱姓埋名成了北川普通農戶,倒也樂得自在。”
“本來楊家內部都是知道的,逢年過節時候那位姑姑還會帶著孩子迴來陪母親吃飯。恪己大哥和王大哥關係也不錯。王帆大哥像他父親,模樣很忠厚,脾氣也好,我小時候跟他說過好幾次話。不過後來楊家慘遭滅門,原來的楊大小姐反而成了唯一未受牽連的人,恪己大哥也不敢去尋找他們,隻是當他們不存在,萬一被發現,那他僅存的親人還要受到牽連。”
我聞言微微歎了一口氣:“原來是這樣……兩人即使相互遇見,也隻能裝作不認識嗎?”
“其實我之前見到他們了,就在我們四下奔走分地的時候。是王帆大哥扶著他娘來簽字分地的。”唐雲忠歎了一口氣,“我瞧著姑姑比幾年前瘦了不少,人也格外憔悴,看得人心裏真是難受……但是一旦真的說了話反而會惹麻煩,隻能裝作不認識。好在他們一家似乎很是和睦,那男人對姑姑依舊是很好的,王帆大哥也娶了妻子,是個看上去溫和樸實的好姐姐。眼下他們得到了地,今後也一定能和和美美走下去。”
“倒也是安慰。”我歎了一口氣。
唐雲忠一聲歎息,話頭一轉:“總之,楊氏這一輩一共三個男孩,就是王帆大哥、恪己大哥和雲行。裏麵那個木頭人像,穿著楊氏的衣服,畫著少年的臉,我想,必然是三人中一位。”
王帆、周恪己、楊雲行,明明是同一個家族的三個孩子,卻被不同的姓氏所捆綁,走上完全不同的命運之路……
我將火祆教的猜想告訴了唐雲忠,他沉默了片刻,努著嘴示意著偏院的方向:“你還記得最初開始我們看見的鼓嗎?如果我沒有猜錯,那應該是人皮鼓,當年我跟隨祖父去過一次吐蕃附屬的某國。他們在宴會上便敲擊此鼓,我一開始還不以為意,甚至覺得有些好玩,便想要上去也敲一敲,然而他們卻在我笑著敲完之後告訴我。”
唐雲忠似乎陷入了一種極為痛苦的迴憶:“那位親王向我炫耀著這麵鼓的獨一無二,最後,就在我已經不知道如何附和他的時候,他告訴我,這是用迎接我們入城的那個女孩的皮做出來的鼓麵。”
在月光的映照下,唐雲忠的臉色顯得青白而惶恐:“我們與吐蕃一直維持著相對友好的關係,而吐蕃的諸多親王則對我們多有諂媚之意。那時候我應該是十四歲,那一年聖上派祖父去吐蕃巡訪,而我也作為副將跟隨。到達那個地方的時候我隻記得那邊的風沙很大,四周都是戈壁,那座城就仿佛是被遺棄在那片荒漠中一般。來迎接我們的是神殿的所謂神女,其中有一個年紀稍小的,她負責端水。她偶然間問我,願不願意娶她,我當時隻覺得她在說瞎話,但是她過了一會兒忽然又說,如果我不帶她走,她就要被殺死了。”
“我當時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就被祖父叫走了。大約等到晚一些的時候,我問爺爺這個話是什麽意思,爺爺並沒有迴答我,隻是說,神女都是他們那邊的奴隸,我們大越的將領不可以娶一個奴隸。後來大約過了十天,親王說他們終於將樂器準備好了,邀請我們去赴宴——我當時還在想為什麽要現準備樂器,還要十天這麽久,等到那天我們擊鼓唱歌玩鬧了很久,那個親王才將一切沾沾自喜地告訴我。腿骨做的笛子,人皮做的鼓……我那天看到的所有樂器,都是之前來迎接我們的那些女孩。”
唐雲忠深深吸了一口氣:“後來我很長一段時間都一直在做噩夢,拍著鼓麵時候的那種觸感似乎就黏在我手上了一般。我有時候會後悔,是不是當時答應她了,好歹她能活下來?但是那麽多女孩……我縱使讓她活了下來,其他人又怎麽辦?我剛剛看到那鼓麵的時候,瞬間就迴憶起我在吐蕃看到的人皮鼓了。不會錯的,我不會認錯……”
我沉默片刻,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想要安慰卻又一時無話可說。
倒是唐雲忠自己先冷靜下來,歎了一口氣左右轉了一圈:“總之,楊家最終流放去的是吐蕃,而這邊的人皮鼓也是我在吐蕃東部靠近河西走廊看見的,阿梨你發現的這個火祆教特征的儀式也有可能從吐蕃傳來。如果三件事都指向同一個地方,那邊必然不是巧合。”
我點點頭:“我們得再找找線索!”
院落裏格外安靜,我在偏院尋找線索,唐雲忠則去後院看看情況。大約過了許久,唐雲忠手裏拿著什麽東西踩著雜草走過來:“後院裏麵鎖著一個人,早就餓死了,他留下了這個東西,我想裏麵應該有我們要的答案。”
我小跑過去,看向唐雲忠手裏有些破碎的信紙。那上麵密密麻麻寫著並不熟練的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