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五言雜詩錄
山河情仇牽心緒,恩怨難斷入夢來 作者:執手偕老到白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叢雲月見付久重這麽大方,正想說些什麽客氣一下,剛準備開口,就被楚小萌拉著手衝出了客棧,一邊跑一邊歡快的叫著:
“大姐,別跟二哥客氣,咱們逛街去咯。”
付久重跟上兩步,看他們背影消失在街角才轉身走向另外一個方向。
根據四通縣在《司隸校尉司機要》上的記載屬於玄武分支,而古代的四方神,分別是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付久重走了一段時間終於在城北的一條街道之上找到了司隸校尉司設置在四通縣的分所,這是一間名為“恆修堂”的藥鋪,經過一番對暗號後,付久重在藥鋪後堂見到了分所的管事柴應圖。
柴應圖是一個50歲上下的老者,白首銀髯盡顯老去的年華,詢問之下竟是當朝皇族旁支後裔。
蒙祖上之蔭柴應圖也可在朝中謀個一官半職,隻因不願浸染官場的濁氣才躲在這四通縣裏20多年。
閑聊之中,付久重問起20餘年前可有京城來人將一些東西放到藥鋪的書房之內。
柴應圖扶著頭沉思了一會,突然一拍大腿道:
“還真有,大概22年前,有一位上官來到這裏,說是要放一些東西。我就問要放些什麽,他說是一些書籍,我就帶他去了書房,然後他就把我趕了出來。過了好久,才讓我進去,指著書架上的幾本書說,日後如果有人問起來,就帶他來看我放的這些書籍就行。”
付久重問聽立刻道:
“那快帶我去看。”
柴應圖也立刻答應,帶著付久重來到書房。
這是一間不大的書房,書架直接靠牆而立,書架前有一張古樸的紅木書桌、太師椅。
柴應圖領著付久重走到書架前,上下看了一會,拿起一本看了看,又放迴原處,如此這般看了幾本後,才從書架上拿下一摞書籍,答道:
“大人,就是這幾本書了。”
付久重接過那摞書籍,坐到書桌前,將桌麵上的文房四寶推開,一一擺放好這些書籍。
他看了看書架,又看了眼柴應圖,柴應圖立刻明白他的意思連忙說道:
“大人,是這樣的。這些書放在這裏20年有餘了,時常會有人打掃曬書,我會叮囑他們這幾本書不要和其他書弄混了,但有的時候位置還是會經常變換,所以剛才我就找了找。”
付久重點點頭認可了他的說法,又繼續問道:
“你可看過書裏的內容?”
柴應圖有些難為情的答道:
“當初那名上官沒說不讓看,我又愛讀書,就忍不住看了看。”
付久重趕忙追問道:
“那可看出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柴應圖迴想了一下,答道:
“好像也沒什麽,就是有本書上寫了幾句不明所以的句子,我也看不懂是啥意思,也沒深究。”
付久重“哦”了一聲後立刻說道:
“是哪一本?”
柴應圖指著一本《南遊記》道:
“這本。”
付久重拿起那本書,打開了扉頁,上麵果然有一行不明所以的文字:
“憑薄青繪門姚玉曲人樂”
付久重分析了一會也是摸不著頭腦,就繼續問道:
“其他書呢?你可覺得有什麽異常之處?”
柴應圖想了想答道:
“每本書屬下也就大致掃了一眼,除了這句話印象比較深刻,其他就沒有了。”
付久重看他的樣子不似作偽就打發他退出了書房,自己仔細的研究起眼前的幾本書來。
除了那本《南遊記》,其餘分別是《詩經》、《論語》、《五言雜詩錄》、《中庸》,一共5本書。
付久重大致翻了一遍,基本上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又將他們鋪開,仔細的觀察了一會。
突然,他有了發現,除了《詩經》、《論語》、《中庸》其餘兩本都不是典籍,而是自行編輯印刷的書籍。
他翻了翻《南遊記》發現是本筆記體的小說,沒什麽特別的內容,又打開了《五言雜詩錄》,看了一會大概收錄有50首的5言詩歌,也沒什麽特別的內容。
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他隻好再快速翻了一遍這兩本書,還是沒什麽結果。
等待翻到第三遍的時候,他覺得好像突然忽略了什麽,連忙又打開了《五言雜詩錄》。
仔細閱讀下,發現除了前幾首,後麵有些詩寫的完全不合規矩,押韻工整全無,有些就連詞句都有些不通,再仔細觀察更發現這50首詩居然沒出現一個重複的字,所以才會出現這樣不通常理的詩。
結合上麵不明所以的那句話,他開始從這50首詩中尋找這些字所在的字數。
找到這些字數後,他從懷中取出了《司隸校尉司機要》的冊子,拿出了一張在夾著裏麵的紙張,這是一張密密麻麻寫滿1000個小楷漢字的紙張,每個小字上還標著一個數字。
付久重按照從詩中尋到的數字,在這1000個字中分別找出對應數字的文字,終於組成了一句話:
“書在地下王有裔已生變”
他思索著這個“書在地下”的含義,猛的想起此行而來的目的,趕緊伏在書房地上,四處的敲打,終於在書架的角落旁找到了一處響聲不同的青磚。
拔出金絲軟劍,撬開了那塊青磚,果然看到了一塊裹著油布的東西。
拿出來後,他沒有著急立刻打開,而是先把地磚重鋪放好恢複原樣,又將那塊油布包裹的東西藏好,坐迴書桌後,喊來了柴應圖。
柴應圖進門後,付久重問道:
“這本詩集你可看過?”
柴應圖點了點頭,說道:
“看過,不過就看了前幾首,寫的實在不好,就沒往下看了。”
付久重看他的反應和迴答沒有破綻就不再懷疑,讓他去取個布包來。
等柴應圖取包的過程中,付久重將那包東西夾在那幾本書中間。
等他迴來,付久重拿過布包,一邊將那些書連同那包東西一起包好,一邊說道:
“這些書我要帶走,以後這件事不管誰問起就說不知道,明白嗎?”
柴應圖雖然顯的老邁,但心思靈活,當即迴到道:
“大人說的什麽書?屬下沒見過也沒聽說過啊。”
付久重滿意的點點頭,和柴應圖離開了書房,等迴到後堂後,付久重吩咐柴應圖注意京城方向的消息,如果有什麽動向一定要安排人通知他,他住在“來福客棧”。
安排完後,他背著包裹迴到了“來福客棧”,迴去正好趕上中午飯,他在和楚小萌、叢雲月吃飯間,告訴他自己得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邀他們飯後一起到房間觀看。
兩人聽聞立刻來了興趣,連吃飯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飯後,在付久重的房間內的桌子上已經擺上了那包東西。
付久重、叢雲月緊張的圍在桌子周圍,楚小萌戴著手套一層層,小心翼翼的打開了那個包裹。
“大姐,別跟二哥客氣,咱們逛街去咯。”
付久重跟上兩步,看他們背影消失在街角才轉身走向另外一個方向。
根據四通縣在《司隸校尉司機要》上的記載屬於玄武分支,而古代的四方神,分別是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付久重走了一段時間終於在城北的一條街道之上找到了司隸校尉司設置在四通縣的分所,這是一間名為“恆修堂”的藥鋪,經過一番對暗號後,付久重在藥鋪後堂見到了分所的管事柴應圖。
柴應圖是一個50歲上下的老者,白首銀髯盡顯老去的年華,詢問之下竟是當朝皇族旁支後裔。
蒙祖上之蔭柴應圖也可在朝中謀個一官半職,隻因不願浸染官場的濁氣才躲在這四通縣裏20多年。
閑聊之中,付久重問起20餘年前可有京城來人將一些東西放到藥鋪的書房之內。
柴應圖扶著頭沉思了一會,突然一拍大腿道:
“還真有,大概22年前,有一位上官來到這裏,說是要放一些東西。我就問要放些什麽,他說是一些書籍,我就帶他去了書房,然後他就把我趕了出來。過了好久,才讓我進去,指著書架上的幾本書說,日後如果有人問起來,就帶他來看我放的這些書籍就行。”
付久重問聽立刻道:
“那快帶我去看。”
柴應圖也立刻答應,帶著付久重來到書房。
這是一間不大的書房,書架直接靠牆而立,書架前有一張古樸的紅木書桌、太師椅。
柴應圖領著付久重走到書架前,上下看了一會,拿起一本看了看,又放迴原處,如此這般看了幾本後,才從書架上拿下一摞書籍,答道:
“大人,就是這幾本書了。”
付久重接過那摞書籍,坐到書桌前,將桌麵上的文房四寶推開,一一擺放好這些書籍。
他看了看書架,又看了眼柴應圖,柴應圖立刻明白他的意思連忙說道:
“大人,是這樣的。這些書放在這裏20年有餘了,時常會有人打掃曬書,我會叮囑他們這幾本書不要和其他書弄混了,但有的時候位置還是會經常變換,所以剛才我就找了找。”
付久重點點頭認可了他的說法,又繼續問道:
“你可看過書裏的內容?”
柴應圖有些難為情的答道:
“當初那名上官沒說不讓看,我又愛讀書,就忍不住看了看。”
付久重趕忙追問道:
“那可看出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柴應圖迴想了一下,答道:
“好像也沒什麽,就是有本書上寫了幾句不明所以的句子,我也看不懂是啥意思,也沒深究。”
付久重“哦”了一聲後立刻說道:
“是哪一本?”
柴應圖指著一本《南遊記》道:
“這本。”
付久重拿起那本書,打開了扉頁,上麵果然有一行不明所以的文字:
“憑薄青繪門姚玉曲人樂”
付久重分析了一會也是摸不著頭腦,就繼續問道:
“其他書呢?你可覺得有什麽異常之處?”
柴應圖想了想答道:
“每本書屬下也就大致掃了一眼,除了這句話印象比較深刻,其他就沒有了。”
付久重看他的樣子不似作偽就打發他退出了書房,自己仔細的研究起眼前的幾本書來。
除了那本《南遊記》,其餘分別是《詩經》、《論語》、《五言雜詩錄》、《中庸》,一共5本書。
付久重大致翻了一遍,基本上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又將他們鋪開,仔細的觀察了一會。
突然,他有了發現,除了《詩經》、《論語》、《中庸》其餘兩本都不是典籍,而是自行編輯印刷的書籍。
他翻了翻《南遊記》發現是本筆記體的小說,沒什麽特別的內容,又打開了《五言雜詩錄》,看了一會大概收錄有50首的5言詩歌,也沒什麽特別的內容。
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他隻好再快速翻了一遍這兩本書,還是沒什麽結果。
等待翻到第三遍的時候,他覺得好像突然忽略了什麽,連忙又打開了《五言雜詩錄》。
仔細閱讀下,發現除了前幾首,後麵有些詩寫的完全不合規矩,押韻工整全無,有些就連詞句都有些不通,再仔細觀察更發現這50首詩居然沒出現一個重複的字,所以才會出現這樣不通常理的詩。
結合上麵不明所以的那句話,他開始從這50首詩中尋找這些字所在的字數。
找到這些字數後,他從懷中取出了《司隸校尉司機要》的冊子,拿出了一張在夾著裏麵的紙張,這是一張密密麻麻寫滿1000個小楷漢字的紙張,每個小字上還標著一個數字。
付久重按照從詩中尋到的數字,在這1000個字中分別找出對應數字的文字,終於組成了一句話:
“書在地下王有裔已生變”
他思索著這個“書在地下”的含義,猛的想起此行而來的目的,趕緊伏在書房地上,四處的敲打,終於在書架的角落旁找到了一處響聲不同的青磚。
拔出金絲軟劍,撬開了那塊青磚,果然看到了一塊裹著油布的東西。
拿出來後,他沒有著急立刻打開,而是先把地磚重鋪放好恢複原樣,又將那塊油布包裹的東西藏好,坐迴書桌後,喊來了柴應圖。
柴應圖進門後,付久重問道:
“這本詩集你可看過?”
柴應圖點了點頭,說道:
“看過,不過就看了前幾首,寫的實在不好,就沒往下看了。”
付久重看他的反應和迴答沒有破綻就不再懷疑,讓他去取個布包來。
等柴應圖取包的過程中,付久重將那包東西夾在那幾本書中間。
等他迴來,付久重拿過布包,一邊將那些書連同那包東西一起包好,一邊說道:
“這些書我要帶走,以後這件事不管誰問起就說不知道,明白嗎?”
柴應圖雖然顯的老邁,但心思靈活,當即迴到道:
“大人說的什麽書?屬下沒見過也沒聽說過啊。”
付久重滿意的點點頭,和柴應圖離開了書房,等迴到後堂後,付久重吩咐柴應圖注意京城方向的消息,如果有什麽動向一定要安排人通知他,他住在“來福客棧”。
安排完後,他背著包裹迴到了“來福客棧”,迴去正好趕上中午飯,他在和楚小萌、叢雲月吃飯間,告訴他自己得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邀他們飯後一起到房間觀看。
兩人聽聞立刻來了興趣,連吃飯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飯後,在付久重的房間內的桌子上已經擺上了那包東西。
付久重、叢雲月緊張的圍在桌子周圍,楚小萌戴著手套一層層,小心翼翼的打開了那個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