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庫克和勞倫一樣,艾維也認為經曆了2004年的手術後,史蒂夫比以前更專注了。“我記得有一次我和他一起散步,我們倆都哭了,不確定他是否能堅持到裏德高中畢業,”艾維說,“有一段時間,我們每天都會聊到‘醫生說了什麽?檢查的結果如何?’之類的話題。”但艾維並不認為讓史蒂夫變得專注的主要原因是癌症。“他與病魔抗爭了那麽多年,僅僅出於這個原因是很難保持如此專注的,”艾維說,“還有其他原因,比如大規模銷售某件產品,單件產品的銷量達到幾千萬甚至幾億台,這對於蘋果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改變。”


    “我記得和他聊過對公司成功與否的定義,我們都同意成功與否的判斷因素不是股價。那是不是銷售的電腦數量呢?也不是,如果按銷量來算的話,windows顯然更成功。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成功與否主要看我們是否對自己設計、打造的產品感到自豪。我們是否感到自豪呢?


    “我們當然感到自豪,銷量數據說明了產品的成功,但我覺得對史蒂夫來說,銷量更是一種證明,不是證明‘我是對的’或者“我早就告訴你了”,而是驗證了史蒂夫的人文信仰。正如史蒂夫所料,隻要有足夠多的選擇,消費者的確能夠分辨哪種產品質量更好、更有價值。這一點對蘋果來說尤為重要,證明了我們生產的不再是被邊緣化的小眾產品,而是廣受大眾喜愛的產品。”


    “有很多錯綜複雜的因素讓史蒂夫變得比以前更為專注,”他總結道,“其中之一是疾病,另一個是公司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這股發展勢頭與疾病一樣重要,推動著他不斷創新、不斷取得成功。”


    當兩人開始專注於iphone項目時,史蒂夫與艾維的關係比他與之前任何一位同事之間的關係都要緊密。“我們之間的關係無比密切,”艾維說,“我們可以非常坦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無須解釋讚成某個觀點的具體原因。我們也能非常坦誠地說‘這個想法太糟糕了’,完全不用太擔心對方的感受。”


    毫不意外,蘋果高管團隊的一些成員認為艾維能夠左右史蒂夫的想法。史蒂夫去世後,謠言四起,認為艾維手握生殺大權,他才是決定誰去誰留誰升職的關鍵人物,就如同史蒂夫身邊的斯文加利(svengali)[1]。其實事實沒那麽複雜,史蒂夫為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劃分了輕重緩急,為了集中注意力,他清晰地劃分了哪些事重要,哪些事無關緊要。他與艾維共度的時光以及建立的友誼非常重要,即使要犧牲與其他人的關係也在所不惜。他與艾維的關係就如同他的野心般堅不可摧。


    “我們的關係之所以如此緊密,是因為我們的合作不僅僅限於傳統意義上的設計,”艾維說,“我們看待周圍的人、環境和組織架構的方式非常類似。美是一個概念,具有象征意義,也可以證明人類在過去15年所取得的成就。美代表了進步,即使是螺絲釘上用機械加工的表麵也代表了一種美。我們倆都是這麽想的,因此可以相處融洽。如果我隻是為電子設備設計外形,就不可能與他建立如此緊密的關係。這麽大一家公司的ceo不太可能把大把時間花在一個外形設計師身上。”


    “說實話,我和他之間最珍貴、印象最為深刻的談話是非常抽象的,將設計上升到了哲學高度,與別人沒法談。如果要我對著一群工程師談設計哲學,我肯定覺得非常不自在,雖然他們充滿了創意,但是如果你滔滔不絕地闡釋他們所打造的產品究竟有什麽哲學意義,他們根本不願意聽。有幾次,我和史蒂夫又開始談論哲學意義,我從他們的眼神裏就能看出他們的想法,‘天啊,這兩個人怎麽又開始了。’”


    “我們也會討論非常具體的內容。我會對他說,‘我打算這樣設計支架。’他會拿下眼鏡細細感受,即使是機器內部或特製螺絲釘這樣的小細節也不放過。”


    特製螺絲釘是用在iphone內部的。2007年,iphone問世,它看上去不僅僅是一台電子設備,更像是一款珠寶,即使以現在的標準來看,iphone依然是史蒂夫和艾維合作打造的最美產品。


    iphone是幾千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包括托尼·法德爾和雷格·克裏斯蒂,也包括中國富士康工廠的員工。其中涉及的發明和工程突破不計其數,但如果沒有史蒂夫和艾維這兩顆相似靈魂的密切合作,就不可能出現iphone的設想,更不用說打造出實際的產品了。


    2007年1月9日,在舊金山莫斯康展覽中心(moscone center)舉辦的麥金塔展會上,iphone首次亮相。這一舉動非常冒險,iphone尚不具備上市銷售的條件,硬件和軟件還有很多缺陷,雖然單個元件都經過了測試,但整機還沒有測試過。蘋果公司的每件產品在上市前都要經過嚴格測試,工程師會按照用戶的使用習慣測試手機,比如在手機、音樂播放模式和運算模式間快速隨意切換。


    史蒂夫從不喜歡以這種方式“預介紹”產品(操作係統的重大升級除外)。因為演示的過程很容易出問題,軟件和屏幕都有可能出錯,他也擔心自己可能會過早涉足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但史蒂夫有三個理由要“預介紹”iphone。首先,得拿出點成果給at&t看。幾年來,at&t什麽都沒看到過,既沒有演示也沒有原型,協議中有一項條款規定,如果蘋果無法取得開發進展,at&t有權退出合作。雖然at&t不太可能退出,但史蒂夫不能冒險。第二,正如李·克勞所說,史蒂夫就是巴納姆轉世,介紹產品時喜歡給觀眾帶去驚喜。盡管過去3年蘋果一直嚴守iphone秘密,但他不確定未來幾個月秘密還能否守住,因為iphone馬上就要進入測試階段,讓員工在日常生活中試用,難免會被別人發現。他希望由他本人公布這一消息。最後,1月的麥金塔展會是史蒂夫的最佳展示舞台,一方麵是因為論壇是蘋果舉辦的;另一方麵,在拉斯維加斯同期舉辦的電子消費展上,其他生產商也推出了自己的新款設備,史蒂夫想把風頭搶過來。


    還有另一個原因促使史蒂夫決定選擇一個最佳舞台提早讓iphone亮相:史蒂夫和團隊成員深知iphone與眾不同,他們迫不及待要展示給世人看。埃迪·庫埃迴憶道,“iphone對史蒂夫來說是集大成的產品,他把這些年來的心得體會全部融進了產品之中。這是唯一一次我把老婆和孩子也帶去了展會,我告訴他們,‘這可能是你們一生中最盛大的一次展會。’你可以感受到這次展會的不同尋常之處。”


    盡管史蒂夫事前很擔心,但演示過程很順利。在史蒂夫的演示下,多點觸控屏幕仿佛擁有了魔力,在屏幕上劃一下就能滾動列表,雙擊網址就能打開網頁,一切似乎都一氣嗬成。內置的穀歌地圖比專門的gps(全球定位係統)更好用。演講進展順利,產品讓人賞心悅目,但有一個問題大家都發現了,隻有史蒂夫沒發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為喬布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布倫特·施蘭德 裏克·特策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布倫特·施蘭德 裏克·特策利並收藏成為喬布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