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玩具總動員》的成功和皮克斯的上市,史蒂夫又迴到了聚光燈下。他不是唯一的功臣,媒體的焦點卻都在他身上,當然,卡特穆爾和拉塞特並不在乎這些,現在皮克斯有錢了,卡特穆爾和拉塞特正準備拍攝下一部電影《蟲蟲危機》,他們再也不用擔心公司的命運了。在外界看來,史蒂夫又重新找迴了他的魔法,《玩具總動員》的成功又為史蒂夫的傳奇故事增色不少。


    現在的問題是史蒂夫在皮克斯創造的輝煌究竟是一時的還是持續的。雖然之後史蒂夫上演了精彩的王者歸來,但在1996年,他所譜寫的續集都不怎麽精彩。apple ii名噪一時後,apple iii和麗薩都铩羽而歸,麥金塔也是經過約翰·斯卡利改良後才算得上成功。最盛大的續集無疑是next,史蒂夫想把next打造成理想版本的蘋果,結果卻是虎頭蛇尾。


    皮克斯讓史蒂夫得到了救贖。不過史蒂夫以前就達到過世界的巔峰,問題是這一次他能比以前處理得更好嗎?他會不會重蹈覆轍?用皮克斯電影中的語言來說,他是否能像《玩具總動員》中的胡迪一樣,將放逐過程中收獲的經驗教訓牢記於心、融會貫通呢?他能否控製好自己的脾氣,與小夥伴合作打敗敵人,成為真正的英雄呢?


    從1992年與ibm的協議泡湯到1996年,next喜憂參半。史蒂夫嚐試了很多不同的戰略,導致公司發展完全沒了方向。他推出了一款外形像比薩盒的便宜機型nextstation,不過反響平平。團隊又打算設計另一種機型,基於一款叫作powerpc的微處理芯片,蘋果推出的改良版麥金塔用的就是這種芯片。不過,最終一台都沒有生產出來,因為團隊沒找到真正的市場。


    市場營銷負責人麥克·斯萊德時不時會懷念自己的老東家微軟,“微軟就像常勝將軍洋基隊,”他迴憶道,“在next工作就如同從1998年開始為佛羅裏達馬林魚隊效力,雖然1997年馬林魚拿到了冠軍,但1998年卻戰績慘淡。那些日子裏,史蒂夫已經被公眾遺忘了,他就像從搖滾樂團“海灘男孩”(beach boy)單飛後的布萊恩·威爾遜(brian wilson),逐漸從觀眾的視野中消失了,留下的隻是曾經的輝煌。史蒂夫之所以在高科技領域變得無足輕重,主要是因為他選錯了目標受眾,他是為消費者市場而生的,卻陷在了企業市場裏。”


    雖然史蒂夫擁有卓越的營銷才能,但是公司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他的才華無用武之地。某天,他告訴斯萊德要和太陽公司“大幹一仗”。他讓斯萊德找來兩位程序員,編寫一個基礎數據庫應用,其中一位用的是next的電腦和軟件,另一位用的是太陽的工作站和sris操作係統,sris是太陽開發的unix操作係統衍生版本。斯萊德拍下了兩位程序員的開發過程,結果使用next電腦的那位完勝,開發速度比另一位快得多,甚至還有時間打幾局遊戲。從next放出的視頻看,使用太陽工作站的那位程序員嘴裏不停嘟噥著“就快要做完了,任務不多了”。除了放出視頻,next還在《華爾街日報》上刊登了8次廣告,將全年的營銷預算一下子全部用完了。結果呢?“正如史蒂夫所預料,引來了媒體的爭相大肆報道。”斯萊德迴憶道,壓抑著內心的喜悅。太陽ceo斯科特·麥克尼利向媒體抱怨next“不成熟”的營銷方式。“人們並不了解,”斯萊德說道,“史蒂夫在策劃一些小事時同樣有先見之明。當初我提出這個營銷策略時,他對我說,‘要搞就搞大一點,跟太陽公司大幹一仗。’他的看法是對的。”


    在某些時刻,史蒂夫的聰明才智顯露無遺,但在公司管理方麵,他依然沒找到頭緒。他在管理上犯過很多錯誤,最嚴重的錯誤是找來了英國人彼得·範·凱倫伯格(peter van cuylenbery)來管理公司的日常運作,這個決策反映出史蒂夫對於公司發展的茫然。他突然一拍腦袋,決定要再聘請一個總裁,於是就去找了幾個候選人,也沒怎麽做候選人的背景調查,最後找到了凱倫伯格。凱倫伯格以前是施樂公司和德州儀器的高管,他已經通過傳真拒絕了史蒂夫的工作邀請。史蒂夫通過媒體表達了對凱倫伯格的崇敬之情。“如果我在路上被車撞倒,”他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如果有彼得掌管next的話,我會覺得很放心。”


    最後被撞倒的卻是凱倫伯格,他接受了史蒂夫的邀請,並承諾為next製定清晰的戰略,可惜最後隻是一句空談。當推動細節的實施時,凱倫伯格發現來自員工的阻力很大,因為員工認為他更關心流程,毫不在意產品。更糟糕的是,凱倫伯格經常和史蒂夫意見相左。包括佳能(1989年投資了1億美元)在內的投資者對此抱怨諸多,他們不知道究竟是誰在管理公司,到底是史蒂夫還是凱倫伯格。員工也摸不著頭腦,有好幾個高管甚至認為凱倫伯格想瞞著史蒂夫把公司偷偷賣給太陽公司。凱倫伯格否認了這一點,太陽公司當時的ceo斯科特·麥克尼利也否認兩家公司曾達成過任何協議。但無論如何,凱倫伯格和史蒂夫組成的管理團隊運作不暢,沒過多久,凱倫伯格就離開了next。


    凱倫伯格走後不久,史蒂夫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終止next電腦的生產。史蒂夫一直熱衷於電腦硬件的設計,公司所打造的那些外形精美、功能齊全的電腦讓他感到無比自豪。但是next電腦的銷量實在是不盡如人意,史蒂夫不得不關掉整個硬件部門,裁掉一半員工,在喬恩·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的協調下將剩餘的硬件和工廠設備賣給了佳能。位於弗裏蒙特的工廠又恢複了最初倉庫的功能,在市場上或賣或租。生產出下一代偉大電腦的夢想徹底破滅了。“我們迷失在技術的世界中。”史蒂夫後來告訴我。


    毫無疑問,next失敗了;毫無疑問,next的失敗主要歸咎於史蒂夫。next是史蒂夫事業的低穀,他對於自己的失敗感到心煩意亂,居然公開表現出了自己的失望,這一點不同尋常。卡特穆爾迴憶道,某天他在一篇next的新聞稿中看到一段話,“這段話的大意是next非常榮幸能將軟件賣給政府,服務於政府部門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看了這段話後,我想,天哪,史蒂夫肯定很痛苦。因此我給他打了電話,約他在帕洛阿爾托的一家日本餐廳吃飯,我對他說,‘史蒂夫,這不是你。’他迴道,‘啊啊啊啊,我知道!我也討厭這種情況。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其實還不錯,但賣軟件給他們實在是太糟糕了!’”


    在公眾場合,史蒂夫試圖將戰略的轉變描繪為一個大膽的賭局,把賭注都押在了軟件上,特別是nextstep操作係統,他認為nextstep“沒有競爭對手”。不過這一次,媒體接受了他的詭辯,那些在他眼中根本不存在的競爭對手,比如微軟,也認可了他的說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為喬布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布倫特·施蘭德 裏克·特策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布倫特·施蘭德 裏克·特策利並收藏成為喬布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