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位於梁州川中巴郡的並不出名的小城,被來自周邊幾個郡的三萬多名官兵、大族家丁的圍困下,終於在第五天的時候,小城的大門被從裏麵緩緩打開。


    一生不可一世的武朝天下兵馬大元帥、黎陽王百裏野帶著全家老小二十多口人從大門緩緩走出。


    當城中先出來人傳信“黎陽王父子願意束手就擒,隻求放過家中老幼”的消息之後,巴郡以劉元齊為首的名門大族,在原梁州將軍成一山的帶領下,一行數十人來到了小城外,親眼見證這一刻。


    黎陽王百裏野一眾人來到近前,眾人看著這位昔日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武朝王爺,今日卻憔悴、老邁,再也沒有了王者的霸氣,隻剩下舐犢情深的一個風燭殘年老者而已,無不唏噓。


    英雄遲暮莫過於此。


    劉元齊道:“百裏野,我等本敬重你乃一朝黃族,武朝王爺,為保天下一生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怎奈你等狼子野心,篡位弑君,禍亂天下,為達目的竟然勾結外族,屠我炎黃子孫之性命,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更有甚者,你連兩位年近古稀的當世名流亦是不能放過,你等之罪天理難容。


    如今景順帝已然宣告天下,武朝已死,承襲天命者唯黃河北岸的大漢朝也。


    我等感知天命,順應蒼生,決定將你等移交給大漢朝,由正統皇帝決斷,你可還有話說?”


    百裏野等人一驚,百裏遠道:“我和父王皆是自願在此地束手被縛的,願意在此被你們殺死,為何要將我們交於那個背叛武朝,圖謀自立的江毅?”


    劉元齊道:“想必你就是武朝護國大將軍百裏遠吧?至於何種理由,我等不說,你們一家還不知曉嗎?


    於公,他江毅持有傳國玉璽,又與始皇在泰山同地封禪,況且得武朝景順皇帝親自發文宣告天下支持的,你不知道?


    於私,我等俱受嚴公之子嚴從喻主政梁州時的照拂,理當擒下你等交於嚴大人處置,何況大漢天子江毅又是嚴公最是得意的親傳弟子,由他們處置你等,是天經地義之事。”


    百裏野道:“劉元齊,你等如何處置本王父子,本王認命就是,隻是請你等放過本王老弱家小即可。”


    成一山接話道:“黎陽王,多餘的話就不用說了,你也不要求我們,我會將你們全家老小一起送往漢朝,至於殺不殺你們?殺誰留誰?何時殺?讓漢朝皇帝自己決定吧。


    來人,全部帶走,押入大牢。”


    一眾士兵上來就要用繩子綁縛百裏野他們。


    百裏遠掙紮推搡著不從。成一山道:“百裏遠,你若再敢反抗,我就視你等為負隅頑抗,寧死不降。


    到時刀兵無眼,萬一傷到了不該傷的人,尤其傷到了百裏海,還有百裏權,那就不好了。”


    百裏遠很是惱怒:“你,你敢!”口中說著話,身體已是不敢再掙紮,被上來的兵卒擰著胳膊,綁了個結結實實的。


    劉元齊他們遂派出多路人員向大漢朝通報此事,並要求大漢朝派兵來梁州巴郡,親自押送黎陽王百裏野一眾人去漢朝。


    梁州巴郡到漢朝一路上各方勢力眾多,成一山他們還沒自負到自己手下的隊伍所到之處一路暢行,無人敢於阻撓攻擊的地步,萬一再將百裏野等人從自己手中給逃掉,那就顏麵掃地了。


    …………


    在遼省平韓府的大漢皇帝江毅自是不知道黎陽王百裏野一家人已經全部被擒的事的。


    他正在平韓府居漆縣的碼頭認真聽取東路軍總兵官梁滿倉與海軍總兵官趙三牛二人的軍事部署,以應對倭國的發兵來犯。


    看著二人綜合各處地形所部署的兵力配置,江毅也是點頭應允,並再三囑咐二人務必往倭國的海路上增派探子,以提前知曉對方的兵力與進攻的方位,做到提前應對。


    江毅此時也是鬱悶,又是坐等敵人來打,而且還不知道敵人何時,在何地攻打。


    不過令江毅唯一心安的就是這個時期的海船都不大,運載能力不強。加之倭國自身的實力,能一次性運來萬人的部隊,先不說倭國有沒有這麽多可戰之兵,就是海船也不夠啊。


    他倭國承平才幾年?又何況國內也是派別林立,元正天皇執政不是靠她擁有強有力的皇家實力,是她會長袖善舞、從善如流,能充分照顧到各個派別、家族勢力的利益而已。


    一個利益捆綁的政治團體,天皇沒有一言而決的話語權,跟草原上的奧屯國有什麽區別?隻要一個大家族或大的派別勢弱,很快就被其他的勢力吞噬。


    江毅可以想象的到,隻要倭國來犯的隊伍失敗一次,倭國內的高層就得洗一次牌,這是肯定的。


    前世抗戰時期,那時的日本天皇正是皇家實力最強的時候,隨著每一次日軍的大敗,日本的內閣就是不停的洗牌,又何況這個時期的倭國呢?


    再說了,日本這個民族天生就是這個樣子,外鬥的同時內鬥更甚。


    況且現在的倭國是個什麽樣子,不說比著大漢朝了,比著黃河南岸的諸國還要落後,隻是他們欺負比他們更弱的百濟習慣了,有點飄了。


    梁滿倉和趙三牛兩人部署軍力的真實目的不是要殺死他們所有的來犯軍人,是跟皇帝江毅一樣,憋著壞呢,既然上岸了,就一個也不能再放迴去。


    先殺個人頭滾滾,令他們膽戰心驚了,全趕到遼省北部種地去,反正大和民族的人能吃苦,那就吃苦吧,隻要苛以重刑,放心吧,他們一個都不會逃跑,很乖很聽話。


    兩軍未戰,結果已明,這完全是一場很不對稱的戰爭,隻是斬獲的大小而已。


    江毅就一個要求,不要影響碼頭的修建,更不要影響造船的進度。


    在梁滿倉、趙三牛和程竹山三人拍胸脯的保證下,江毅離開了平韓,開始返迴都城真定。


    程竹山等人送走了皇帝,一把拉著梁滿倉和趙三牛二人的手,說什麽也得請他們二人喝酒,二人無奈,程竹山身份太特殊了,他不止是遼省巡撫,更是國丈,是皇上江毅的親老丈人,不敢惹。


    程竹山端著酒杯對他們二人說道:“二位總兵官,我在這拜托了,對倭人不要趕盡殺絕,多多手下留情,遼省北部的大片土地沒人耕種,玄菟、樂浪兩府山裏麵的礦也缺人手開采啊。”


    二位總兵官一聽,得,大漢朝的文官現在都跟皇帝一個德行,都知道用戰俘省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再見應如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木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木刀並收藏再見應如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