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毅準備啟程去朝鮮半島的時候,監察部尚書百裏榮緊急求見,與江毅的一席談話,江毅不得不延遲了行程。
原來豫州、司隸、並州三州有官員求見了百裏榮後,表示願意接受百裏榮的建議,歸附大漢朝,歸附細節想與大漢皇帝親談。
百裏榮便將這事轉告給了江毅,江毅初始一聽,認為也是好事,畢竟是攜一州歸附,有些事情總要談明白才好。
再說了,即便是對方有所求,隻要百姓不遭受戰亂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天下午,江毅攜三位丞相及監察部尚書百裏榮在禦書房見到了三州的來人。
一陣寒暄過後,百裏榮說道:“三位既然是來談歸附事宜的,不妨有什麽就開誠布公的談除了,皇上也說了,為了讓各地百姓早日結束顛沛流離,大漢朝將盡最大可能的滿足三州的請求。”
並州的來使說:“皇帝陛下,我們並州沒什麽請求,隻是希望我們官員的職務不變,並懇請大漢朝廷免除並州三年的糧稅。”
江毅問道:“還有其他要求嗎?”並州來使搖頭。
江毅將目光看向司隸來使,司隸來使說道:“皇上,我們司隸的府庫甚是緊張,去年夏季遭受旱災,秋季又遭受澇災,還請皇上即刻撥付救災糧食。
另外,司隸各級官員已經有近一年沒有領過俸銀了,請皇上...”
江毅一擺手:“停,不要說了。”
司隸的來使一愣,看了看江毅,張了幾下嘴,最終合上嘴巴,沒敢再說話了。
江毅看著豫州的來使,道:“如果朕沒有猜錯的話,你們也是衝朕要錢要糧,而且也是不許朕派官員過去治理吧?”
江毅說到此處“啪”一拍龍書案,冷笑道:“你們欺朕是三歲孩童嗎?
你們各自迴去告訴你們的說了算的人,朕,不接受任何條件,要歸附就無條件歸附,敢提一個要求,朕就不準。
還有,既然歸附我大漢朝了,派不派官員,派什麽樣的官員,是我大漢朝廷說算,什麽時候輪到一州一府敢跟朝廷談條件了?”
一轉身對著三位丞相和百裏榮道:“四位大人,以後不接受任何一州一府或是一個國家的歸附,要麽是投降,要麽是歸順,不再接受歸附。
敢跟大漢朝廷談條件,找死!”
四位齊聲拱手道:“遵旨!”
江毅衝三位來使不耐煩的說道:“去吧,各自都迴去吧,就說我江毅蠻橫無理,看不上你們三個州。”
三位來使在侍從的帶領下悻悻出宮,還沒走多遠,百裏榮從後麵趕來,怒斥道:“你們三個迴去告訴你們的主家,你們如此欺我百裏榮,這事沒完。
有朝一日大漢天軍降臨,休怪我百裏榮不講情麵。”
說完話,拂袖而去。
三個來使也是無奈,看看漢朝國內,一片祥和繁榮,自己呢,哎!
這一段小插曲隻是眾多來使中的一個縮影,其他來使也是大差不差。
隻不過不再是大漢天子親自接見了,連丞相府都沒人派人出來接洽,而是大漢朝的禮部派了一個五品的員外郎出麵會談的。
這名員外郎一聽要這要那的,馬上就厭煩了,對安排見麵的執事官道:“送這位來使走吧,請下一位來談。”
沒過幾日大漢周報上刊發了大漢天子親自署名的一篇文章,標題是:歸順,就得有歸順的樣子。
江毅在文中聲明:凡願意歸順我大漢朝的國家、州、府,必須無條件接受大漢朝廷的管轄,大漢朝廷對治理地方有絕對的權力,不可討價還價,凡是歸順後的官員,未經大漢朝吏部的考測,一律不得為官。
隨著大漢周報的發行,各國也相繼看到大漢天子寫的這篇文章,許多有意歸附,借機索要好處的主事人,通過此事也看到了大漢皇帝的強硬態度,雖是心有不甘,但也怕由此惹怒了江毅,便各自不了了之了。
此時的江毅已經站在了平韓南端的碼頭邊,這個碼頭,江毅的前世叫釜山港,碼頭邊好多人在修建碼頭和忙著運送造船的木料。
工部的右侍郎向皇帝介紹說,碼頭建的比較快,最多還需兩個月就可以建好,到時可以同時停靠三到五艘大船。
至於造船,因為場地不足,現在隻能同時造五艘,五艘大船的龍骨已經鋪好,還需三個月就能造好了。
他還說,等這邊碼頭建好,就去東萊府的芝罘,將那邊的碼頭也建起來,將來兩地可以同時建造大船。
江毅看著這個久在海邊已經曬成醬紫色的工部右侍郎,對他很是滿意,說道:“愛卿的功績朕自是不會忘記,有朝一日,我大漢若成為海上強國,愛卿你便是我大漢朝最大的功臣。”
右侍郎道:“不敢勞聖上誇獎,這隻是臣的職責罷了,能看到我大漢天軍乘坐著臣等建造的大船馳騁萬裏海疆,臣就知足了。”
江毅道:“會的,愛卿,你很快就能看到。”說著話,他拍了一下工部右侍郎的肩膀,道:“多注意休息,別太勞累了。”
右侍郎趕緊拱手道:“多謝聖上掛懷。”
江毅離去,離碼頭十裏處有一個軍營,軍營的總兵官就是江毅的親衛統領趙三牛。
江毅命趙三牛到這任海軍的總兵官時,趙三牛說什麽都不願意來,就願意跟在江毅身邊,把江毅氣的,踹了他幾腳,他還是不答應,江毅氣急眼了,從腿上把手槍拔了出來,趙三牛才無奈答應了。
目前五個衛三萬人的海軍已經招滿,五個參將是江毅從其他幾路軍調過來的。
五個衛中,有三個衛的士兵是從平韓和首爾兩府中招募的懂海戰的,其中有一衛的士兵對大海行船和海戰甚是精通,他們就是這支新組建的海軍的基本盤。
江毅走入軍營時,海軍已經帶駕船出海訓練去了,四個衛的海軍步戰兵正在演練場練兵。
江毅將前世的海軍陸戰隊的一些軍事操典整理出來,配合著步兵的一些操典,專門編寫成了海軍步戰兵的操典,供他們訓練。
這些新兵已經入伍一個半月了,在趙三牛的嚴訓中,頗有軍人的幾分英姿了。
見到皇上到來,趙三牛激動的跑了過來,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江毅看著麵部黝黑的趙三牛,知他很是用心的練兵,微笑道:“趙三牛,好樣的,把這支軍隊交到你的手中朕放心。
懂海戰和駕船的兩個助手找到了嗎?”
趙三牛趕緊答道:“稟皇上,全部找到了,懂駕船的是揚州人,懂海戰的是首爾人,經好多人試過了,可用。”
江毅點了點頭:“朕相信你趙三牛的眼光,對了,平時你也多學一學海上的技能,一個海軍總兵官呢,不懂海戰怎麽行?”
趙三牛一拍胸脯道:“皇上你就瞧好吧,最多一年,我保證做到一名合格的總兵官。”
江毅隨著趙三牛來到他的公務房,看了一眼,完全是大元帥府的擺設,正在頷首讚許時,突然發現牆壁上的掛的一張與圖和一張海圖。
他急忙走過去,與圖是朝鮮半島最南部的地圖,有沿海的縣鄉名字,還有小碼頭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倭國諸島也標準的很是詳細,就連諸島的碼頭也標注的很詳細。
他又看向海圖,全是在建碼頭去往倭國諸島碼頭的海圖,江毅指著這兩張圖,問道:“趙三牛,快告訴朕,你是從哪得來的這兩個寶貝?”
原來豫州、司隸、並州三州有官員求見了百裏榮後,表示願意接受百裏榮的建議,歸附大漢朝,歸附細節想與大漢皇帝親談。
百裏榮便將這事轉告給了江毅,江毅初始一聽,認為也是好事,畢竟是攜一州歸附,有些事情總要談明白才好。
再說了,即便是對方有所求,隻要百姓不遭受戰亂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天下午,江毅攜三位丞相及監察部尚書百裏榮在禦書房見到了三州的來人。
一陣寒暄過後,百裏榮說道:“三位既然是來談歸附事宜的,不妨有什麽就開誠布公的談除了,皇上也說了,為了讓各地百姓早日結束顛沛流離,大漢朝將盡最大可能的滿足三州的請求。”
並州的來使說:“皇帝陛下,我們並州沒什麽請求,隻是希望我們官員的職務不變,並懇請大漢朝廷免除並州三年的糧稅。”
江毅問道:“還有其他要求嗎?”並州來使搖頭。
江毅將目光看向司隸來使,司隸來使說道:“皇上,我們司隸的府庫甚是緊張,去年夏季遭受旱災,秋季又遭受澇災,還請皇上即刻撥付救災糧食。
另外,司隸各級官員已經有近一年沒有領過俸銀了,請皇上...”
江毅一擺手:“停,不要說了。”
司隸的來使一愣,看了看江毅,張了幾下嘴,最終合上嘴巴,沒敢再說話了。
江毅看著豫州的來使,道:“如果朕沒有猜錯的話,你們也是衝朕要錢要糧,而且也是不許朕派官員過去治理吧?”
江毅說到此處“啪”一拍龍書案,冷笑道:“你們欺朕是三歲孩童嗎?
你們各自迴去告訴你們的說了算的人,朕,不接受任何條件,要歸附就無條件歸附,敢提一個要求,朕就不準。
還有,既然歸附我大漢朝了,派不派官員,派什麽樣的官員,是我大漢朝廷說算,什麽時候輪到一州一府敢跟朝廷談條件了?”
一轉身對著三位丞相和百裏榮道:“四位大人,以後不接受任何一州一府或是一個國家的歸附,要麽是投降,要麽是歸順,不再接受歸附。
敢跟大漢朝廷談條件,找死!”
四位齊聲拱手道:“遵旨!”
江毅衝三位來使不耐煩的說道:“去吧,各自都迴去吧,就說我江毅蠻橫無理,看不上你們三個州。”
三位來使在侍從的帶領下悻悻出宮,還沒走多遠,百裏榮從後麵趕來,怒斥道:“你們三個迴去告訴你們的主家,你們如此欺我百裏榮,這事沒完。
有朝一日大漢天軍降臨,休怪我百裏榮不講情麵。”
說完話,拂袖而去。
三個來使也是無奈,看看漢朝國內,一片祥和繁榮,自己呢,哎!
這一段小插曲隻是眾多來使中的一個縮影,其他來使也是大差不差。
隻不過不再是大漢天子親自接見了,連丞相府都沒人派人出來接洽,而是大漢朝的禮部派了一個五品的員外郎出麵會談的。
這名員外郎一聽要這要那的,馬上就厭煩了,對安排見麵的執事官道:“送這位來使走吧,請下一位來談。”
沒過幾日大漢周報上刊發了大漢天子親自署名的一篇文章,標題是:歸順,就得有歸順的樣子。
江毅在文中聲明:凡願意歸順我大漢朝的國家、州、府,必須無條件接受大漢朝廷的管轄,大漢朝廷對治理地方有絕對的權力,不可討價還價,凡是歸順後的官員,未經大漢朝吏部的考測,一律不得為官。
隨著大漢周報的發行,各國也相繼看到大漢天子寫的這篇文章,許多有意歸附,借機索要好處的主事人,通過此事也看到了大漢皇帝的強硬態度,雖是心有不甘,但也怕由此惹怒了江毅,便各自不了了之了。
此時的江毅已經站在了平韓南端的碼頭邊,這個碼頭,江毅的前世叫釜山港,碼頭邊好多人在修建碼頭和忙著運送造船的木料。
工部的右侍郎向皇帝介紹說,碼頭建的比較快,最多還需兩個月就可以建好,到時可以同時停靠三到五艘大船。
至於造船,因為場地不足,現在隻能同時造五艘,五艘大船的龍骨已經鋪好,還需三個月就能造好了。
他還說,等這邊碼頭建好,就去東萊府的芝罘,將那邊的碼頭也建起來,將來兩地可以同時建造大船。
江毅看著這個久在海邊已經曬成醬紫色的工部右侍郎,對他很是滿意,說道:“愛卿的功績朕自是不會忘記,有朝一日,我大漢若成為海上強國,愛卿你便是我大漢朝最大的功臣。”
右侍郎道:“不敢勞聖上誇獎,這隻是臣的職責罷了,能看到我大漢天軍乘坐著臣等建造的大船馳騁萬裏海疆,臣就知足了。”
江毅道:“會的,愛卿,你很快就能看到。”說著話,他拍了一下工部右侍郎的肩膀,道:“多注意休息,別太勞累了。”
右侍郎趕緊拱手道:“多謝聖上掛懷。”
江毅離去,離碼頭十裏處有一個軍營,軍營的總兵官就是江毅的親衛統領趙三牛。
江毅命趙三牛到這任海軍的總兵官時,趙三牛說什麽都不願意來,就願意跟在江毅身邊,把江毅氣的,踹了他幾腳,他還是不答應,江毅氣急眼了,從腿上把手槍拔了出來,趙三牛才無奈答應了。
目前五個衛三萬人的海軍已經招滿,五個參將是江毅從其他幾路軍調過來的。
五個衛中,有三個衛的士兵是從平韓和首爾兩府中招募的懂海戰的,其中有一衛的士兵對大海行船和海戰甚是精通,他們就是這支新組建的海軍的基本盤。
江毅走入軍營時,海軍已經帶駕船出海訓練去了,四個衛的海軍步戰兵正在演練場練兵。
江毅將前世的海軍陸戰隊的一些軍事操典整理出來,配合著步兵的一些操典,專門編寫成了海軍步戰兵的操典,供他們訓練。
這些新兵已經入伍一個半月了,在趙三牛的嚴訓中,頗有軍人的幾分英姿了。
見到皇上到來,趙三牛激動的跑了過來,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江毅看著麵部黝黑的趙三牛,知他很是用心的練兵,微笑道:“趙三牛,好樣的,把這支軍隊交到你的手中朕放心。
懂海戰和駕船的兩個助手找到了嗎?”
趙三牛趕緊答道:“稟皇上,全部找到了,懂駕船的是揚州人,懂海戰的是首爾人,經好多人試過了,可用。”
江毅點了點頭:“朕相信你趙三牛的眼光,對了,平時你也多學一學海上的技能,一個海軍總兵官呢,不懂海戰怎麽行?”
趙三牛一拍胸脯道:“皇上你就瞧好吧,最多一年,我保證做到一名合格的總兵官。”
江毅隨著趙三牛來到他的公務房,看了一眼,完全是大元帥府的擺設,正在頷首讚許時,突然發現牆壁上的掛的一張與圖和一張海圖。
他急忙走過去,與圖是朝鮮半島最南部的地圖,有沿海的縣鄉名字,還有小碼頭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倭國諸島也標準的很是詳細,就連諸島的碼頭也標注的很詳細。
他又看向海圖,全是在建碼頭去往倭國諸島碼頭的海圖,江毅指著這兩張圖,問道:“趙三牛,快告訴朕,你是從哪得來的這兩個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