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軍和虎豹軍兩支騎兵的侵入,給奧屯國王廷南邊的諸部落帶來了極大的恐慌。


    尤其張大寶派遣的一支八十人的“斬首”小隊,晝伏夜出,經過半年多的生死訓練,個個兇悍無比。


    在一名叫“活閻王”的總旗官的帶領下,每天晚上都要摸進一個部落,不但將部落首領割下腦袋,還將部落內的族老或重要人物全部殺死。


    一個部落內的頭頭腦腦的人物一夜間死的幹幹淨淨,部落頓時如一盤散沙,部落中的士兵和青壯霎時也沒了戰力,


    麵對江河的虎豹軍,除了無組織的胡亂抵擋一通,被瞬間殺死之外,部落民眾立時四散逃竄。


    活閻王名叫鄭凡,原是一名普通的刀盾兵,後得張大寶的賞識,提為親衛,襄國大戰時,在城牆上為抵擋城下射向張大寶的箭,挺身而出,用身體迎上飛來的箭,護佑了張大寶的安全。


    這支箭卻命中了鄭凡的左腮幫子上,經全力搶救,鄭凡臉部康複了,卻留下了一個猙獰的傷疤。


    再加上鄭凡此人心狠手辣,作戰勇敢,殺人無數,渾身上下俱是傷疤。


    但他性格卻極為靦腆,與營房裏麵的兄弟們聊天,他隻會在一旁聽著咧著大嘴傻笑。


    成為張大寶的親衛後,竭力護佑張大寶,尤其他臉部受傷之後,張大寶不但沒嫌棄他,還提他做了小旗。


    在營房裏聊天,他一笑,臉上的傷疤更是猙獰恐怖,兄弟們給他起名“活閻王”,他也不生氣,笑著就答應了。


    自此活閻王的名號比本名鄭凡還響,連張大寶都喊他的名號,不再叫他的本名了。


    成立斬首隊伍的時候,張大寶把他也算了進去,一心打磨他,他也很爭氣,每次考核都拿第一。


    張大寶就把這支近百人的隊伍交給了他,並提他為總旗官,將皇帝的作戰計劃說給了他,這個憨貨當時就說“皇上是你的主人,你是我的主人,皇上也就是我的主人,主人的話必須聽,必須做到。”


    說完,當夜就領著八十人從一個隘口出關潛入了草原。


    哪知,自他進入草原後,如龍歸大海、虎入山林,將張大寶從江毅那學來的特種作戰技能,用的是驚天地泣鬼神的。


    闕稽部與忽賜來部之間的火拚,就是他活閻王來迴的嫁禍與攛掇,結果,兩個部落自己打廢了。


    闕稽首領的頭,也是他割下來的,三個部落首領的腦袋也是他們做的。


    現在王廷南部隻剩下越羽部和步步括利部,兩大部族首領的腦袋沒被割掉了,其他大小十多個部落首領的腦袋全部被活閻王一一割去。


    沒有了首領的部落在麵對虎豹軍和驍騎軍的兩路夾攻,焉能不敗?


    一霎時越羽部和步步括利部也開始緊張了起來。


    ………


    泰山郡,因境內有泰山而得名,原屬於兗州,後被方重的東路軍占領駐防,被江毅將其劃歸魯省治下,改名泰山府。


    泰山府南邊與徐州的琅琊郡接壤,自徐州的吳國滅亡後,各方勢力和國家開始在徐州角逐,爭搶地盤,於是將戰火蔓延到了泰山府。


    駐防泰山府邊境的是東路軍方重的一個滿編戰兵衛,六千人,由一名參將統領。


    琅琊郡打的一鍋粥的時候,這名參將就將駐防的隊伍前移到邊境,邊境處按江毅的吩咐立有醒目的界石。


    饒是如此,依舊有軍隊闖入,或是有心,或是無意,但在列隊整齊的人民軍的警告下,紛紛退迴到界石的另一邊。


    這日,一支三四千人的農民軍隊伍手持五花八門的武器進入界內,值守的人民軍前出一個營,在一名遊擊的帶領下,警告他們無效後,欲武力驅離。


    誰知這支隊伍甚是兇悍,對人民軍的警告置若罔聞,見人民軍列隊欲過來,統兵虯髯大漢率先喊道:“兄弟們,衝過去殺死他們。”


    幾千人拎著武器就奔人民軍衝殺而來,人民軍各士兵都是江毅的練兵方法訓練出來的,尤其守備以上的軍官,那都是較早跟著江毅從涉縣一路打出來的,他們的德行不能說跟江毅一樣,最差的也學個江毅的十之六七。


    對於蠻橫無理的對方,他們豈能慣著,統兵的遊擊大聲喝道:“迎敵!”


    前排的刀盾兵“嘩”一聲長盾豎起,立在地上,一支支長矛尖頭已然探出盾牆,閃著森冷的寒光。


    遊擊又喊道:“七十步,放箭!”


    四百名弓箭手張弓搭箭,等待上官的指令。


    幾千農民軍依然前衝,七十步內,隨著遊擊的大喊:“放箭!”


    四百支箭矢不需要拋射,七十步的距離用神臂弓直射就行,而且大多數箭矢還能穿透身體。


    四百支箭矢如飛蝗般直直射去,前麵舉著武器奔跑的農民軍瞬時倒下一排,後麵的還繼續舉著武器向前奔跑。


    三輪箭雨過後,對方已經是倒地一大片了,在後邊督陣的虯髯大漢目眥欲裂,口中卻是喊道:“快快衝陣,殺死他們!”


    冒著箭雨衝至近前的士兵,舉著手中的武器就往人民軍盾牌上砍去,武器還沒接觸盾牌,已經被露出的長矛一個突刺給刺穿了身體,當即癱軟了下來。


    隨後趕到的士兵依然未能突破盾牆,便被長矛給刺倒在地。


    戰場上到處是哭喊與慘叫聲,還有濃濃的血腥氣息。


    虯髯大漢見自己人數雖是占優,但隊伍卻傷亡慘重,人民軍卻紋絲未動,不由一陣恐慌,當即拎著自己的大刀就衝了過來,


    卻被一直盯著他的一名人民軍守備一箭射去,虯髯大漢的胸部立時被箭矢洞穿,他不甘的扔掉手中的大刀,仰麵倒地,兩眼大大的望著天空死去。


    已近七月的天空,驕陽似火,萬裏無雲。


    隨著虯髯大漢的死,這一場莫名其妙的、本不該發生的戰爭很快結束了,人民軍沒有抓一個俘虜,任由他們失敗後倉惶逃去。


    隨著這一場並不出名的人民軍邊界守衛戰,各方在徐州,尤其在琅琊郡爭奪的勢力,開始將目光轉向了泰山府。


    因為看似平靜的泰山府裏還深藏著一隻兇猛的老虎,一切伸向泰山府的手,都會被這隻猛虎咬碎撕爛。


    方重很快得到了稟報,他一邊將此事迅速奏報給江毅,一邊再派出一衛駐防在北海府和泰山府背後的齊府,以便於隨時對這兩地的駐軍進行增援。


    同時加派密探對徐州,尤其是對琅琊郡的刺探。


    人民軍南路軍的馮鐵山得到了方重的通報,看完輿圖後,他立刻派出一衛駐防陽平,以便隨時支援東阿和臨邑兩地的駐軍。


    大漢朝的南端,因為一場莫名其妙如飛蛾撲火般的戰爭,迅速加強了南端的兵力布防。


    遠在真定的大漢皇帝江毅見到了方重的奏報,知道了泰山府的這場戰事,在奏報中還看到了方重為了加強防守而增派一衛的決定,和隨後馮鐵山的奏報中派兵駐防陽平的決定。


    心裏對兩位總兵官的危機意識還是滿意的,遂下旨,命留守真定西大營的一衛騎兵,各派出一支千騎,分別入編東路軍和南路軍,以增強兩路軍的快速打擊能力。


    江毅站在輿圖前,鑒於周邊的複雜形勢,仔細分析。


    目前東北邊放一個衛要控製朝鮮半島的中部,還是比較單薄,遂命中路軍調一個衛給梁滿倉,使梁滿倉的北路軍增加到五個戰兵衛。


    北邊草原有兩支騎兵再加上張大寶四個衛的戰兵做依靠,基本可以保證無憂。


    東邊海上,目前各國,包括倭國,應該剛進入飛鳥奈良時代,還不具備海上實力,暫時不用多考慮,看來眼下還是南邊的問題。


    江毅現在有十三萬步兵,要不久就可以打造兩支各五萬人的鐵騎,而且還是以草原蠻族為主戰力的鐵騎。


    大漢朝總人口已經達到了一千五百萬,按照大漢朝當前的綜合實力,每六十人養一個兵的最佳比例,可以養二十五萬人的軍隊,滿編二十三萬,無須再擴軍了。


    眼下最為急缺的就是人民軍兵器局的匠人,隨著軍隊人員的增加,兵器、胸甲、頭盔和騎兵裝備越來越供應困難。


    心念於此,他立時下旨給薛城元,要求從全國各地招納優秀鐵匠一千人,入職皇家鐵器局,兩個月內必須將這一千名鐵匠交到他的手中。


    不經意間已是七月了,離八月中秋節皇帝大婚的日子是越來越近了。


    禮部尚書張省吾最近走路都有點飄,臉上天天堆著笑。


    主持開國皇帝的登基儀式、主持皇帝泰山封禪儀式,親自為皇帝主持三媒六聘,即將為開國皇帝主持大婚儀式。


    這樣的政績看看哪個禮部尚書一任能做到了?隻有他張省吾,而且是一年內即可做完的,他能不激動?能不飄?


    這幾日,若有閑暇,他就登臨嚴府,與師母商討皇帝與皇後大婚的細節,嚴母雖是年長,但卻不糊塗,一直說國朝剛立,急著用錢的地方多著呢,無須花費太多。


    張省吾道:“皇上迎娶皇後,是皇家私事,花的是皇上自己的錢,皇上有錢,有大把的銀子,不花出來,放著也可惜。”


    一句話把嚴母說笑了,都知道江毅能掙錢,至於他有多少錢,沒人知道,反正嚴從喻都說,江毅手中不會低過五千萬兩銀子。


    光他打劫昊敏的九百多車財物,到現在沒人知道是多少數量,那裏麵裝的可是全徐州、半個荊州、半個豫州的搶掠啊。


    如今鐵礦、煤礦、各地的磚瓦窯場,都是他皇家的私產,皇家,也就是他江毅一個人。


    據聽說遼省右北平府,皇帝的又一個煤礦已經開始采煤賣煤了。


    這個煤礦的所在地就是江毅前世的唐山,唐山有礦,江毅是知道的。


    自梁滿倉拿下幽州後,他對右北平的煤礦就有點急不可耐了,當時程竹山還沒到任,他要下手的太早,怕吃相太難看。


    程竹山到任後,他將程竹山喊到禦書房,在右北平的南部畫了一個圈,說這個地方以後屬於皇家的私產,對於當地百姓的拆遷補貼,他皇家出了。


    不到兩個月,程竹山很麻利的將事辦成了,花費的銀兩很少,百姓也無怨言,畢竟是皇上要走了嘛。


    哪知皇上派了好多人來了,在小小的山上麵就挖呀挖呀挖,一下挖出好多煤來自己賣錢花。


    程竹山這個後悔呀,早知道這麽好的地方送給他江毅幹什麽?哎,遼省肥嘟嘟的一塊肉被江毅要跑了,想想他馬上就是自己的女婿了,心裏才稍稍舒緩了一點,隻是還是牙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再見應如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木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木刀並收藏再見應如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