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離間,而後擊其不臣,無疑是對付隴西鮮卑最有效的辦法。
鍾榮思緒片刻複言道:“隴卑各部聯絡的如何?”
苟安臉上略顯尷尬,稍微遲疑還是說道:“隻有吐賴、匹蘭、和悅大堅三部與乞伏部曾有舊怨已暗中投附我們,其餘接觸的幾個部落一直未明確表態。”
鍾榮從青州過來的路上便對隴西鮮卑仔細研究過,此輩共有十八部,吐賴、匹蘭、悅大堅三部雖然不是最小但也排不進前幾,恐怕三部加在一起也最多盛七八千人,對於整個隴西鮮卑來說無足輕重。
“斯引、出連,兩部呢?”
苟安如實說道:“斯引部與叱盧部一樣和乞伏國仁走的很近,他的兩個女兒就分別嫁給了兩部首領。叱盧邏被殺之後叱盧部大亂,乞伏國仁趁機兼並了其部眾又將部分人畜分配給斯引部。”
“如此說來,我們可以拉攏出連部,若他不合作,下一個叱盧就是榜樣!”
出連部已經明確表達過態度,再想拉攏是有些難度但也不是不可一試。將此事記下之後,苟安又說道。
“沈釋去銀川以後,俺又安排了人前往鄯善、樓蘭、於闐與疏勒等地打探消息,順道可以將關中的貨物帶過去,一是掩人耳目,二來也可將西域的物產帶過來換取暴利!”
這是他的強項,苟安微微有些得意,抬起頭想看看對麵鍾榮的表情。
鍾榮並未讓他失望,點頭微微一笑不吝誇獎之色。
“嗯!有你在,金烏的銀錢補給完全不需要我來操心。”
“但……不應止步天山南北,還可先往河中及吐火羅地區派些人,以商隊之身即可賺取財富又兼打探消息,一舉兩得。”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苟安臉上有些犯難,搓著手笑道:“金烏總共也就三百多人,以前隻顧中原與關中還尚可維持。”
“可如今除了要往江南增加人手,西域更是廣袤無邊,所需人力完全不夠啊!”
他搖晃著胖乎乎的腦袋咽了口唾沫,想說自己連日忙碌已有一年未曾歸家麵見妻兒,但未能出口。
最終隻是建議道:“最近長安及周邊各鎮,輕俠與潑皮往來密切,此輩皆商議著去隴右搏一場富貴,我們能否從這些人中招募些人手?”
鍾榮用手指輕扣著樸實無華的刀鞘,搖了搖頭。
“沈釋在銀川無暇抽身,潑皮輕俠未經訓練,若是貿然招募一旦走露風聲則我們之前的謀劃便前功盡棄。”
“金烏乃我軍眼線,所幕人手必須確保萬無一失。當從江湖中網羅一些真正通曉搏殺之術的高手,亦可尋找那些活不下去願意賭上性命搏一個前程的市井之人!”
苟安知道自己沒有訓練才能,再加上沈釋到來之後也未想過要與他爭些什麽。
他晃點著自己碩大的腦袋,應道:“是!俺以後招募人手必定小心謹慎。”
見他如此鍾榮也未再就此事多言,抬手端起茶盞問道:“長安附近願往隴右的潑皮輕俠有多少人?”
“這個……”
苟安撓了撓頭,具體有多少人又沒挨個人頭去數,誰能知道?
“前幾天俺已經派人在長安及周邊的萬年、鹹陽等地將風聲散出去了,收效頗佳!”
“這些人本就桀驁不馴,如今王猛迴京對雍州腹地的閑散之人管理愈發嚴苛,不能從各家商鋪酒樓收取保護費,已是雪上加霜。”
他繼續說道:“隴右距離長安不像北地與江南那麽遙遠,為了活的好些這些人必定願意去搏一場富貴,粗略估計應在三四千之數,想必後續還會增加一些。”
輕俠惡少年,自春秋時起便是不好管理與桀驁不馴的代名詞,延續到現在也依舊如此。
魏國曾以彼輩組成魏武卒,稱霸一時。漢朝又以這些人奔赴西域,最終打通河西走廊將勢力深及天山以西,絲綢之路由此而成。
如今鍾榮也盯上了這些人,他們雖然比農夫良民組成的軍隊更加難以教化,但膽氣與韌性卻不必多說,若能使之成軍,或許將再多出一個選鋒營。
鍾榮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他起身拿起佩刀對苟安說道:“我們去看看再說。”
渭水大營,矗立於渭河北岸。
奔湧不昔的灞水與渭水養育了關中大地,最終在潼關匯入黃河,東奔大海。
渭水大營除了一萬兩千人的昭武軍,另有近五萬餘軍戶,已幕萬人成軍正由斛律忠統領,每日訓練。
六萬多人的營盤靠水而立一眼看去無邊無際,甚為壯觀。
一些敏銳的小商小販嗅到了其中商機,於是也懶得再入長安城內販賣貨物,索性就在營盤的兩門之外隨便尋處地方擺攤,兩三天時間便已形成了兩個頗具規模的小集。
軍戶家眷與休憩的士兵民夫時常出來買些東西,一天下來往往不到傍晚就把貨物賣了個幹淨。
販售各類食物、雜貨與生活必需品的小販隨處可見,喧鬧之聲在渭河兩岸不時迴蕩。
在大營附近,亂七八糟的搭建著不少窩棚,穿著五花八門衣物的人或在河中捕魚維持生計或尋一些酒肆茶攤幫工打雜。
“這些人都是輕俠惡少年?”鍾榮看著不遠處幾個身穿短褐正忙著替一對父女搭建酒肆棚頂的少年人,詢問身後的苟安。
“亦有一些過來找事的勞工,長安城裏畢竟就那麽商鋪,如今都督在此立營,倒使他們也能掙點零碎錢。”苟安不動聲色的拍了一記鍾榮的馬屁。
隨行的除了數十親衛,還有一男一女保護苟安的安全。
其中化名秋霜的黃衣女郎指著一處露天酒肆剛剛端上來食物,驚訝的詢問身後的駝子:“這是什麽東西?”
將視線看過去,土陶大碗裏裝著的是條狀的麵食,上麵還有一些青菜和肉片。
這時代居然自己有麵條了嗎?鍾榮有些詫異。
旁邊的駝子見多識廣,卻聽他道:“這是湯餅的一種,最初從遼西範陽傳入中原和關中,但吃的人並不多。”
鍾榮來了興趣,指著那家露天食肆對眾人說道:“我們且在此處吃頓飯再說。”
鍾榮思緒片刻複言道:“隴卑各部聯絡的如何?”
苟安臉上略顯尷尬,稍微遲疑還是說道:“隻有吐賴、匹蘭、和悅大堅三部與乞伏部曾有舊怨已暗中投附我們,其餘接觸的幾個部落一直未明確表態。”
鍾榮從青州過來的路上便對隴西鮮卑仔細研究過,此輩共有十八部,吐賴、匹蘭、悅大堅三部雖然不是最小但也排不進前幾,恐怕三部加在一起也最多盛七八千人,對於整個隴西鮮卑來說無足輕重。
“斯引、出連,兩部呢?”
苟安如實說道:“斯引部與叱盧部一樣和乞伏國仁走的很近,他的兩個女兒就分別嫁給了兩部首領。叱盧邏被殺之後叱盧部大亂,乞伏國仁趁機兼並了其部眾又將部分人畜分配給斯引部。”
“如此說來,我們可以拉攏出連部,若他不合作,下一個叱盧就是榜樣!”
出連部已經明確表達過態度,再想拉攏是有些難度但也不是不可一試。將此事記下之後,苟安又說道。
“沈釋去銀川以後,俺又安排了人前往鄯善、樓蘭、於闐與疏勒等地打探消息,順道可以將關中的貨物帶過去,一是掩人耳目,二來也可將西域的物產帶過來換取暴利!”
這是他的強項,苟安微微有些得意,抬起頭想看看對麵鍾榮的表情。
鍾榮並未讓他失望,點頭微微一笑不吝誇獎之色。
“嗯!有你在,金烏的銀錢補給完全不需要我來操心。”
“但……不應止步天山南北,還可先往河中及吐火羅地區派些人,以商隊之身即可賺取財富又兼打探消息,一舉兩得。”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苟安臉上有些犯難,搓著手笑道:“金烏總共也就三百多人,以前隻顧中原與關中還尚可維持。”
“可如今除了要往江南增加人手,西域更是廣袤無邊,所需人力完全不夠啊!”
他搖晃著胖乎乎的腦袋咽了口唾沫,想說自己連日忙碌已有一年未曾歸家麵見妻兒,但未能出口。
最終隻是建議道:“最近長安及周邊各鎮,輕俠與潑皮往來密切,此輩皆商議著去隴右搏一場富貴,我們能否從這些人中招募些人手?”
鍾榮用手指輕扣著樸實無華的刀鞘,搖了搖頭。
“沈釋在銀川無暇抽身,潑皮輕俠未經訓練,若是貿然招募一旦走露風聲則我們之前的謀劃便前功盡棄。”
“金烏乃我軍眼線,所幕人手必須確保萬無一失。當從江湖中網羅一些真正通曉搏殺之術的高手,亦可尋找那些活不下去願意賭上性命搏一個前程的市井之人!”
苟安知道自己沒有訓練才能,再加上沈釋到來之後也未想過要與他爭些什麽。
他晃點著自己碩大的腦袋,應道:“是!俺以後招募人手必定小心謹慎。”
見他如此鍾榮也未再就此事多言,抬手端起茶盞問道:“長安附近願往隴右的潑皮輕俠有多少人?”
“這個……”
苟安撓了撓頭,具體有多少人又沒挨個人頭去數,誰能知道?
“前幾天俺已經派人在長安及周邊的萬年、鹹陽等地將風聲散出去了,收效頗佳!”
“這些人本就桀驁不馴,如今王猛迴京對雍州腹地的閑散之人管理愈發嚴苛,不能從各家商鋪酒樓收取保護費,已是雪上加霜。”
他繼續說道:“隴右距離長安不像北地與江南那麽遙遠,為了活的好些這些人必定願意去搏一場富貴,粗略估計應在三四千之數,想必後續還會增加一些。”
輕俠惡少年,自春秋時起便是不好管理與桀驁不馴的代名詞,延續到現在也依舊如此。
魏國曾以彼輩組成魏武卒,稱霸一時。漢朝又以這些人奔赴西域,最終打通河西走廊將勢力深及天山以西,絲綢之路由此而成。
如今鍾榮也盯上了這些人,他們雖然比農夫良民組成的軍隊更加難以教化,但膽氣與韌性卻不必多說,若能使之成軍,或許將再多出一個選鋒營。
鍾榮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他起身拿起佩刀對苟安說道:“我們去看看再說。”
渭水大營,矗立於渭河北岸。
奔湧不昔的灞水與渭水養育了關中大地,最終在潼關匯入黃河,東奔大海。
渭水大營除了一萬兩千人的昭武軍,另有近五萬餘軍戶,已幕萬人成軍正由斛律忠統領,每日訓練。
六萬多人的營盤靠水而立一眼看去無邊無際,甚為壯觀。
一些敏銳的小商小販嗅到了其中商機,於是也懶得再入長安城內販賣貨物,索性就在營盤的兩門之外隨便尋處地方擺攤,兩三天時間便已形成了兩個頗具規模的小集。
軍戶家眷與休憩的士兵民夫時常出來買些東西,一天下來往往不到傍晚就把貨物賣了個幹淨。
販售各類食物、雜貨與生活必需品的小販隨處可見,喧鬧之聲在渭河兩岸不時迴蕩。
在大營附近,亂七八糟的搭建著不少窩棚,穿著五花八門衣物的人或在河中捕魚維持生計或尋一些酒肆茶攤幫工打雜。
“這些人都是輕俠惡少年?”鍾榮看著不遠處幾個身穿短褐正忙著替一對父女搭建酒肆棚頂的少年人,詢問身後的苟安。
“亦有一些過來找事的勞工,長安城裏畢竟就那麽商鋪,如今都督在此立營,倒使他們也能掙點零碎錢。”苟安不動聲色的拍了一記鍾榮的馬屁。
隨行的除了數十親衛,還有一男一女保護苟安的安全。
其中化名秋霜的黃衣女郎指著一處露天酒肆剛剛端上來食物,驚訝的詢問身後的駝子:“這是什麽東西?”
將視線看過去,土陶大碗裏裝著的是條狀的麵食,上麵還有一些青菜和肉片。
這時代居然自己有麵條了嗎?鍾榮有些詫異。
旁邊的駝子見多識廣,卻聽他道:“這是湯餅的一種,最初從遼西範陽傳入中原和關中,但吃的人並不多。”
鍾榮來了興趣,指著那家露天食肆對眾人說道:“我們且在此處吃頓飯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