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頁
進城種地後豪門權貴都想拜我為師 作者:折耳根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年頭,無權無勢沒背景的農村娃娃,想得到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多難啊~~
想到這裏,劉三軍趁著在服務區上廁所的機會,火速給老婆打了個電話過去。
聽說老公又要給娘家侄子侄女們安排新出路了,劉三軍的老婆黃美蘭恨不得隔著電話親老公兩口!
「我馬上讓他們請假迴家!」黃美蘭掛斷電話,騎上電瓶車就往家跑。
因為丈夫在育種基地工作,常年不迴家,兒子出國留學後,黃美蘭幹脆迴了老家。
劉三軍是個苦孩子,自己家已經沒什麽直係親戚了,他心甘情願拉扯嶽父家那邊的親戚,也是因為嶽父嶽母一直拿他當親兒子看待,老婆迴娘家也是他主動提出來的。
反正他在育種基地,吃喝拉撒都是公家承包了,嶽父嶽母年紀大了,小舅子又在縣城工作,讓老婆迴去陪陪老人難道不應該嗎?
他才不在乎別人說他入贅呢。
能入贅,那說明嶽父嶽母稀罕他,肯定是他身上有別的男人都沒有的優點,哼!
黃家在這邊是個大姓,這個鄉鎮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家都姓黃。
車子從省道拐到一條鄉道,看著兩邊大片大片等著收割的紅薯花生,江夢筠若有所思地看了劉三軍一眼。
這裏麵要是沒有劉三軍的手筆,江夢筠能把她的名字倒過來寫!
果然!
還沒等他們問出口,劉三軍自己先得意洋洋地指著窗外大片的花生地「炫耀」起來——
「趙院長您看!聽我爹說,當年你們下鄉插隊那會兒,過年才能分到一捧炒花生。」
「現在好啦,咱們鄉這幾年大力發展花生、芝麻這類油料作物種植,老百姓吃花生都吃膩了,吃不完的都賣到油廠去榨油啦!」
劉三軍的語氣裏真是說不出的得意,原因很簡單——
「這個油料作物種植項目,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替咱們鄉爭取到的。」
「不錯不錯!這邊的土壤和氣候環境,確實挺適合發展油料作物種植的,當年我就說了,隻可惜那時候老百姓正餓著肚子呢,全國各地都在號召種糧增產,油料作物都不敢大規模種植。」趙德馨也是一臉的感慨。
現代人都嫌棄高產糧食作物沒有以前的老品種糧食好吃,這道理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那不是沒辦法嘛。
華夏有十幾億人要吃飯,那時候都快餓死人了,哪裏還管什麽味道好不好?他們這幫農業人一天到晚撓禿了頭,白天黑夜想的都是怎麽讓農作物增產增收,唉!
那時候農村家家戶戶的耕地都拿來種莊稼了,想吃點花生紅豆之類的雜糧,隻能在自留地裏每樣種一點,根本不敢敞開了肚皮吃。
那麽一點點雜糧,要留一點端午包粽子,過年待客,能吃上一捧炒花生,就像劉三軍說的那樣,那真是過年才有的待遇了。
看著路兩邊一眼望不到頭的花生地,趙德馨忍不住誇了劉三軍兩句。
江夢筠總覺得劉三軍不是那種喜歡炫耀的人,這種人如果突然開始炫耀,那一定是有目的的。
果然!趙德馨一開口誇他,劉三軍就順勢開始賣慘了——
「趙院長,江省的老百姓,心裏苦哇!」
「別看咱們鄉裏這油料作物種植麵積大,實際上加在一起的產值,還不如人家一個油料廠呢。」
「別的就算了,這種子是一年比一年貴啊!」
「老百姓忙活一年,等於是在給種子公司、肥料廠、農藥公司打工,辛苦一年,落到自己手裏的錢,也隻夠第二年買種子肥料的。」
「長此以往,咱們江省的鄉村振興事業,啥時候才能趕上其他優秀省份啊o(╥﹏╥)o」
說著說著,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情流露,劉三軍一個大男人,居然還灑了幾滴男兒淚!
江夢筠都看呆了。
居然還有人比她還擅長賣慘?
這也是個人才啊!!!
第568章 想想現在的油價,眾人都有些心塞
劉三軍的老嶽丈看著起碼也有六七十歲了,居然還能挑得動擔子。
黃角村託了劉三軍這個當官的女婿的福,是最早一批搞油料作物訂單化種植的,全村都種花生、種芝麻。
這個季節正是二茬花生收穫的季節,全村老少都忙著收花生,每家每戶的院子裏都堆滿了花生秧,地上還曬了好多帶著泥巴的花生。
「現在村裏機械化種植搞的怎麽樣了?怎麽老鄉們還是用傳統方式收花生?」
趙德馨指了指黃家院子裏放著的一個打花生的桶問道。
這種半機械化的花生桶,趙德馨以前下鄉的時候見過。
把花生秧理順了,尾部朝下,塞進一個口子裏,花生就打下來了。
不過這種機器還需要人工輔助,而且打得不幹淨,打完的花生秧上麵還會有一些漏網之魚,需要人工再摘一遍。
按理說這邊花生種植規模這麽大,不應該還用這麽原始的採收工具啊。
趙院長有些疑惑,懷疑地方上在農業機械化上是不是數據造假了。
「嗐!大田裏早就用機器收好了,這些都是老鄉們種在邊角地裏的,機器不好下地,隻能自己收。」劉三軍解釋道。
「不能用小型農機嗎?」考察團裏另一位教授問道。
「小型農機確實不貴,但燒油燒不起啊,你們想想現在這油價……」劉三軍肉疼道。
想到這裏,劉三軍趁著在服務區上廁所的機會,火速給老婆打了個電話過去。
聽說老公又要給娘家侄子侄女們安排新出路了,劉三軍的老婆黃美蘭恨不得隔著電話親老公兩口!
「我馬上讓他們請假迴家!」黃美蘭掛斷電話,騎上電瓶車就往家跑。
因為丈夫在育種基地工作,常年不迴家,兒子出國留學後,黃美蘭幹脆迴了老家。
劉三軍是個苦孩子,自己家已經沒什麽直係親戚了,他心甘情願拉扯嶽父家那邊的親戚,也是因為嶽父嶽母一直拿他當親兒子看待,老婆迴娘家也是他主動提出來的。
反正他在育種基地,吃喝拉撒都是公家承包了,嶽父嶽母年紀大了,小舅子又在縣城工作,讓老婆迴去陪陪老人難道不應該嗎?
他才不在乎別人說他入贅呢。
能入贅,那說明嶽父嶽母稀罕他,肯定是他身上有別的男人都沒有的優點,哼!
黃家在這邊是個大姓,這個鄉鎮幾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家都姓黃。
車子從省道拐到一條鄉道,看著兩邊大片大片等著收割的紅薯花生,江夢筠若有所思地看了劉三軍一眼。
這裏麵要是沒有劉三軍的手筆,江夢筠能把她的名字倒過來寫!
果然!
還沒等他們問出口,劉三軍自己先得意洋洋地指著窗外大片的花生地「炫耀」起來——
「趙院長您看!聽我爹說,當年你們下鄉插隊那會兒,過年才能分到一捧炒花生。」
「現在好啦,咱們鄉這幾年大力發展花生、芝麻這類油料作物種植,老百姓吃花生都吃膩了,吃不完的都賣到油廠去榨油啦!」
劉三軍的語氣裏真是說不出的得意,原因很簡單——
「這個油料作物種植項目,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替咱們鄉爭取到的。」
「不錯不錯!這邊的土壤和氣候環境,確實挺適合發展油料作物種植的,當年我就說了,隻可惜那時候老百姓正餓著肚子呢,全國各地都在號召種糧增產,油料作物都不敢大規模種植。」趙德馨也是一臉的感慨。
現代人都嫌棄高產糧食作物沒有以前的老品種糧食好吃,這道理難道他們不知道嗎?
那不是沒辦法嘛。
華夏有十幾億人要吃飯,那時候都快餓死人了,哪裏還管什麽味道好不好?他們這幫農業人一天到晚撓禿了頭,白天黑夜想的都是怎麽讓農作物增產增收,唉!
那時候農村家家戶戶的耕地都拿來種莊稼了,想吃點花生紅豆之類的雜糧,隻能在自留地裏每樣種一點,根本不敢敞開了肚皮吃。
那麽一點點雜糧,要留一點端午包粽子,過年待客,能吃上一捧炒花生,就像劉三軍說的那樣,那真是過年才有的待遇了。
看著路兩邊一眼望不到頭的花生地,趙德馨忍不住誇了劉三軍兩句。
江夢筠總覺得劉三軍不是那種喜歡炫耀的人,這種人如果突然開始炫耀,那一定是有目的的。
果然!趙德馨一開口誇他,劉三軍就順勢開始賣慘了——
「趙院長,江省的老百姓,心裏苦哇!」
「別看咱們鄉裏這油料作物種植麵積大,實際上加在一起的產值,還不如人家一個油料廠呢。」
「別的就算了,這種子是一年比一年貴啊!」
「老百姓忙活一年,等於是在給種子公司、肥料廠、農藥公司打工,辛苦一年,落到自己手裏的錢,也隻夠第二年買種子肥料的。」
「長此以往,咱們江省的鄉村振興事業,啥時候才能趕上其他優秀省份啊o(╥﹏╥)o」
說著說著,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情流露,劉三軍一個大男人,居然還灑了幾滴男兒淚!
江夢筠都看呆了。
居然還有人比她還擅長賣慘?
這也是個人才啊!!!
第568章 想想現在的油價,眾人都有些心塞
劉三軍的老嶽丈看著起碼也有六七十歲了,居然還能挑得動擔子。
黃角村託了劉三軍這個當官的女婿的福,是最早一批搞油料作物訂單化種植的,全村都種花生、種芝麻。
這個季節正是二茬花生收穫的季節,全村老少都忙著收花生,每家每戶的院子裏都堆滿了花生秧,地上還曬了好多帶著泥巴的花生。
「現在村裏機械化種植搞的怎麽樣了?怎麽老鄉們還是用傳統方式收花生?」
趙德馨指了指黃家院子裏放著的一個打花生的桶問道。
這種半機械化的花生桶,趙德馨以前下鄉的時候見過。
把花生秧理順了,尾部朝下,塞進一個口子裏,花生就打下來了。
不過這種機器還需要人工輔助,而且打得不幹淨,打完的花生秧上麵還會有一些漏網之魚,需要人工再摘一遍。
按理說這邊花生種植規模這麽大,不應該還用這麽原始的採收工具啊。
趙院長有些疑惑,懷疑地方上在農業機械化上是不是數據造假了。
「嗐!大田裏早就用機器收好了,這些都是老鄉們種在邊角地裏的,機器不好下地,隻能自己收。」劉三軍解釋道。
「不能用小型農機嗎?」考察團裏另一位教授問道。
「小型農機確實不貴,但燒油燒不起啊,你們想想現在這油價……」劉三軍肉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