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十日,成德王庭湊與幽州朱克融相勾結,包圍深冀節度使牛元翼所在的深州(今河北深縣)。朱克融為配合王庭湊作戰,親率叛軍攻掠易州(河北易縣)、淶水(河北淶水)、遂城(河北徐水)、滿城(河北滿城),從側翼支持成德,兩支叛軍遙相唿應。


    冬十月,唐中央對幽鎮前線指揮官進行了變動,裴度為鎮州四麵行營都招討使,左領軍大將軍杜叔良因諂媚宦官,進升為深州諸道行營節度使。


    叔良善事權幸,當時幽、鎮叛軍兵勢方盛,諸道兵不敢輕舉妄動,而唐穆宗又欲迅速平定禍亂,故而叔良得以遷升。但杜叔良是一個不懂軍事的平庸之輩。


    十月,朱克融派軍攻擊蔚州(今河北蔚縣),王庭湊率軍進攻貝州(河北清河),想給唐軍來個下馬威。


    與此同時,裴度所率領的唐兵也從承天軍(山西陽泉)舊關出發,討伐王庭湊。十月十六日,易州刺史柳公濟,在白石嶺擊敗叛軍,殺千餘人。


    次日,橫海節度使烏重胤也在饒陽打敗成德的軍隊。魏博節度使田布率全部兵力三萬人北上討伐王庭湊,在南宮(河北南宮縣)紮下營寨,一連攻克成德兩個營寨。


    唐軍雖然取得了一些小規模的勝利,但由於叛軍勢力正盛,橫海節度使烏重胤久經沙場,認為不能冒然出擊,而應徐觀其變。


    十月二十三日,心急氣躁的唐穆宗撤掉烏重胤橫海節度使之職,把他調往山南東道,而命昏庸無能的杜叔良任橫海節度使。


    杜叔良接任橫海節度使後,一改烏重胤的做法,率領諸道軍隊接連與成德軍作戰,屢戰屢敗。


    成德叛軍知道杜叔良指揮無方,搶先與杜交戰。十二月八日,杜叔良在博野(河北蠡縣)與成德軍展開了一場遭遇戰,結果官兵大敗,士卒被殺及失蹤者七千餘人,杜叔良僅免一死,脫身還營後,連皇帝賜給他的旌旗符節都全部失落。


    監軍宦官謝良通把此事報告給穆宗,皇帝下令將其革職。十二月,命鳳翔節度使李光顏為忠武節度使,兼深州行營節度使。


    十二月十五日,義武節度使陳楚奏報,在望都(河北望都縣)及北平(河北完縣)擊敗盧龍叛軍,格殺及俘虜一萬人。


    不久,義武又奏破莫州清源三柵,斬獲盧龍叛軍千餘人。


    長慶二年(822年),戰局對唐軍越來越不利。這年正月,朱克融派軍攻陷弓高(今河北東光縣西北)。本來,弓高的防守十分嚴密。有一次,朝廷派宦官至弓高,半夜抵達,守城將領不開門納之,欽差宦官認為這是奇恥大辱。


    次日入城後,破口大罵。盧龍間諜得到這一消息後,某天夜晚假扮宦官叫開弓高城門,守城將士不敢怠慢,隻好迎接,於是,叛軍緊隨其後,占領了弓高。


    此時,唐中央政府也是危機四起。自唐憲宗以來,四麵八方討伐征戰,國庫已經空虛。穆宗即位後,毫無節製地賞賜左右侍從及禁衛各軍。而今對盧龍、成德采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為時已久,不能取勝,國庫枯竭,無法繼續支持。


    在長慶元年(821年)底,朝中有一部分人認為:“王庭湊殺田弘正而朱克融全張弘靖,罪有輕重,請赦克融,專討庭湊。”穆宗表示讚同。


    不久,命朱克融為盧龍節度使。但是,朱克融不以為然,不時向唐軍發起挑釁。


    長慶二年(822年)春,時任中書舍人的白居易上疏分析天下形勢時指出:


    “自幽、鎮逆命,朝廷征諸道兵,計十七八萬,四麵圍攻;已逾半年,王師無功,賊勢尤盛。弓高既陷,糧道不通,下博、深州,饑窮日急。蓋由節將太眾,其心不齊,莫肯率先,遞相顧望。”


    接著他又說:


    “朝廷賞罰,近日不行,未立功者或已拜官,已敗衄者不聞得罪;既無懲勸,以至遷延,若不改張,必無所望。”


    他建議,應命李光顏率諸道勁兵約三四萬人從東速進,開通弓高糧路,與牛元翼兵合一處。命裴度率全軍西麵擠壓,造成東西夾擊之勢,如此,則克敵必勝。


    另外,白居易又請穆宗詔李光顏選諸道兵精銳者留下,其餘老弱病殘悉遣歸本道,令守本疆,這樣兵少而強,所需軍費糧餉額少,朝廷容易供給。


    白居易又奏請罷去監軍宦官,命魏博田布率本軍迴鎮,以減少不安定因素,這都是出於實際的考慮。


    結果奏疏上報中央,穆宗置之不理。


    正月十日,度支供應給滄州糧餉六百車在下博(河北深縣東南)被成德叛軍劫走。此時唐軍糧草已經匱乏,而朝廷所供物資又不時在途中被劫,懸軍深入的中央軍隊饑寒交迫,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


    不久,王庭湊帶兵圍深州的牛元翼,官兵從三麵救援,皆因缺糧而不能取勝。李光顏的軍隊隻能是閉壁自守,軍士們自采薪芻,每天供應不過一勺陳米。


    由於王庭湊圍攻深州形勢危急,唐穆宗沒有辦法,在長慶二年(822年)二月,赦免王庭湊及成德士兵,任命王庭湊為成德節度使,軍中將士官爵皆複舊職,並派兵部侍郎韓愈為宣慰使,前往慰問。


    “吃啊,怎麽不吃了?牛元翼的手下怎麽食量如此地不濟呀?這酒席浪費了,豈不是太可惜了嗎?今天可是我請客,你們什麽意思?”鎮州城內,王廷湊對被捕的朱元翼部將說。


    “王相饒命!王相饒命!”


    “來呀!喂他們吃!”王廷湊命令部下。


    “報!朝廷派了宣慰使,幾日之內就到了。”


    “是誰?”


    “兵部侍郎韓愈。”


    “哼!舞文弄墨之輩。“王廷湊一刀砍死了一名朱元翼部下。


    鎮州城外三百裏。


    “來人!”韓愈道。


    “韓公有何吩咐?”韓愈部下迴稟。


    “這附近還有別的驛站嗎?”


    “稟韓公,這鎮州城外三百裏隻有這一家驛站,探馬不會走錯的。”


    “這個王庭湊胃口真是大,本想朝廷封了他成德軍節度使,便隨了他的心願,他就可以撤掉深州外的叛軍。誰料現在不僅不撤軍,反而再次威逼守將牛元翼順於他,以三日為限,否則就要大舉破城。可是軍情緊急,宣慰之事又容不得半分差池。”韓愈感歎。


    “韓公莫急,探馬或許被什麽事給耽擱了。”


    正在此時,宮裏來了信使。


    “韓公,我此來帶著聖人手諭。門下,愈度事存從宜,至境觀事勢,勿遽入。”


    “臣謝恩。”


    “裴公說,既然聖人之意就是讓韓公止步於此,那韓公就不要輕用此身了。”


    “王廷湊撤兵了嗎?”


    “不但沒有退兵,他現在已經開始攻城了。”


    “這可如何是好。”


    “今夜月升中天之前,牛將軍就在劫難逃了,軍人戰死沙場理所應當,隻是可憐……”


    “可憐什麽?”


    “以那王廷湊兇狠毒辣的個性,一定會血洗深州,絕不會放過牛將軍一家老小和城中百姓的。”


    “來人,速速備馬!”


    “是!”


    “韓公!韓公欲往何處?”


    “鎮州。”


    “聖人之意是讓韓公不要以身犯險,難道韓公要違聖人之意嗎?”


    “止,君之仁;死,臣之義。走!”韓愈毅然隻身前往。


    鎮州城內。


    王庭湊將士拔刀開弓迎接韓愈。韓愈到客房後,將士仍手執兵器圍在院中。


    “之所以這麽放肆無禮,都是這些將士幹的,而不是我的本意。”王庭湊對韓愈說。


    “皇上認為你有將帥的才能,所以任命你為節度使,卻想不到你竟指揮不動這些士卒!”韓愈厲聲道。


    有一士卒手執兵器上前幾步說:“先太師(王武俊)為國家擊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這裏。我軍有什麽地方辜負了朝廷,以致被作為叛賊征討!”


    “你們還能記得先太師就好了,他開始時叛亂,後來歸順朝廷,加官進爵,因此,由叛逆轉變而為福貴難道還遠嗎?從安祿山、史思明到吳元濟、李師道,割據叛亂,他們的子孫至今還有存活做官的人沒有?”韓愈問。


    眾人迴答:“沒有。”


    “田弘正舉魏博以歸順朝廷,他的子孫雖然還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歸順朝廷,還未成人就被任命為節度使;劉悟、李佑當初跟隨李師道、吳元濟叛亂,後來投降朝廷,現在,都是節度使。這些情況,你們都聽說過嗎!”韓愈又說。


    “田弘正刻薄,所以我軍不安。”眾人迴答。


    “但是你們這些人也害死田公,又殘害他家,又是什麽道理?”韓愈又問。


    眾人啞口無言。


    王庭湊恐怕將士軍心動搖,命令他們出去。然後,他對韓愈說:“您這次來成德,想讓我幹什麽呢?”韓愈說:“神策軍和羽林軍、龍武、神武六軍的將領,像牛元翼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朝廷顧全大局,不能把他丟棄不管。為什麽你到現在仍包圍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湊說:“我馬上就放他出城。”然後,王庭湊便和韓愈一起飲宴,牛元翼逃潰圍出,王庭湊也不追。


    於是,一場叛亂的幹戈,暫時化為了停戰的玉帛。


    牛元翼率十餘騎突圍出城,深州大將臧平獻城投降,王庭湊斥責他守城太久,斬臧平等將吏一百八十餘人。


    長慶二年(822年)五月十八日,盧龍節度使朱克融進貢馬一萬匹,羊十萬頭,但要求中央按馬羊價格撥錢物給盧龍,作為犒賞士卒之用,這實際上是變相勒索。


    同年三月,裴度返迴都城長安,唐朝政府討伐叛軍的行動就這樣草草地收場了。從此以後,盧龍、成德二鎮再也沒有迴到中央政府的懷抱。


    但是,鎮州宣慰之行,韓愈在充滿敵意的驕兵悍卒麵前,在殺氣騰騰的刀槍環繞之中,鎮定自若,不畏生死,機智應對,以理服人,最後不辱使命,為朝廷平息了一場叛亂,為皇帝挽迴了一點顏麵。


    鎮州宣慰之行,韓愈表現出的是大義凜然的氣質和舉重若輕的本領,這正是一種一般文人所缺少的膽氣,這樣的人,才是文人中的真漢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遇李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樂從心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樂從心來並收藏穿越遇李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