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痛風病越來越嚴重。開成四年(839年),後來一度因中風致左半身癱瘓。
年底時,白居易病情雖有緩解,但他自知時日不多,開始重新編輯自己的文集,並抄寫副本,入藏洛陽香山寺和廬山東林寺。
劉禹錫與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交遊賦詩,生活很閑適。
在白居易這篇《贈夢得》中可見,老友們對酒當歌之時,還互相祝願:
“前日君家飲,昨日王家宴;今日過我廬,三日三會麵。當歌聊自放,對酒交相勸。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願: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
白居易將他和劉禹錫的唱和詩編輯成冊,即《劉白唱和集》,共收錄了138首詩,可見兩人來往之密切。
劉禹錫、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這些詩作,如果細讀可知,劉禹錫和白居易已經對出仕入仕不再糾結了。白居易晚年更是篤信佛教,成了佛門弟子。
開成五年(840年),白居易六十九歲,大病初愈,這時距老友元稹去世已經九年。白居易對老友的情感依舊很深,加上健康與心緒亦與日俱非,更增添了對故人的思念。
一天夜裏,白居易夢到了元稹,再也無法入睡,提筆寫下《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草樹八迴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這一年,鬱悶的唐文宗病逝,遺命宰相李鈺立唐穆宗之子、文宗之侄、陳王李成美即位。唐文宗生前寵愛的楊賢妃則與其族兄、宰相楊嗣複聯合,欲擁立唐文宗之弟、安王李溶;宦官仇士良則想擁立唐文宗之弟、潁王李瀍。
三王相爭,李瀍因有宦官支持,得以出動神策軍和飛龍兵,入宮殺了楊賢妃、安王、陳王,貶逐了楊嗣複、李鈺。
最終,李瀍繼承大統,為唐武宗。
楊嗣複、李鈺均為牛黨領袖,兩人是唐武宗的仇敵,牛黨的命運可想而知。
唐武宗又與李德裕誌同道合,因此,李德裕迅速上台執政,在武宗一朝地位不可動搖。
李德裕上台,對白居易來說決不是好消息。於是,白居易在李德裕就任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的一個多月後,就上表辭去太子少傅,請求致仕,即退休。
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正月,朝廷下詔同意白居易辭去太子少傅一職。
剛開始白居易還挺高興,寫了《自喜言懷》一詩說:
“長告今朝滿十旬,從茲蕭灑便終身。
老嫌手重拋牙笏,病喜頭輕換角巾。
疏傅不朝懸組綬,尚平無累畢婚姻。
人言世事何時了,我是人間事了人。”
白居易一幅如釋重負的樣子。可是不久,他才反過味來,事情哪有這麽簡單?這是李德裕故意整治他的一種手段罷了。
朝廷的詔書僅同意白居易辭職,卻遲遲沒有同意他致仕退休。按照唐朝製度,官員致仕後按月發放“半俸”,因此要明確是以何種官職致仕,才能辦理致仕手續。
此時,白居易的太子少傅職務已被免去,卻沒有任命新的職務,沒有職務就沒有俸祿,因此白居易實際上處於了“失業”狀態。
親友都很擔心他,白居易有感而發,寫下《官俸初罷親故見憂以詩喻之》詩:
“七年為少傅,品高俸不薄。乘軒已多慚,況是一病鶴。
又及懸車歲,筋力轉衰弱。豈以貧是憂,尚為名所縛。
今春始病免,纓組初擺落。蜩甲有何知,雲心無所著。
囷中殘舊穀,可備歲饑惡。園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
不求安師卜,不問陳生藥。但對丘中琴,時開池上酌。
信風舟不係,掉尾魚方樂。親友不我知,而憂我寂寞。”
雖然白居易在詩中表達了豁達開朗的情緒,但“親故見憂”這一事實,客觀上也透露了白居易在無俸祿可領的尷尬和拮據。
這時,著名的“會昌法難”已經拉開帷幕。
會昌元年六月慶陽節,剛做上皇帝不久的唐武宗李炎設齋請僧人、道士講法,隻賜給道士紫衣,並下令僧人不得穿著。
一個明確的信號已經發出:“新皇上並不喜歡佛法。”
很快,在武宗為帝的短短六年時間裏,一個接一個的對僧人們發難的敕令簽署、發布。災難一個接一個地降臨到佛教徒頭上。
會昌二年(842年),唐武宗開始沒收寺院財產。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朝廷有了錢,這年八月,白居易接到了其以刑部尚書致仕的詔書。白居易的“失業”狀態一直持續了一年半。
一個退休申請,竟然經過一年多才得到批準,這不論在唐朝還是現代都是極不正常的。
白居易的退休請求之所以得到批準,主要還是因為李黨的另一領袖李紳在會昌二年二月從淮南節度迴到朝廷,出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判度支。
李紳雖為李黨人士,但與白居易私交甚篤,李紳做了工作,白居易才得以致仕。
李德裕確實夠狠,要不是李紳,白居易不知道還要憋屈多久呢。
這一年,劉禹錫病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歲,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
這對於年逾古稀的白居易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他懷著悲痛的心情,他寫下了兩首悼詩。
世人皆知“元白情深”,“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千年來觸動了多少人的心弦。
白居易和劉禹錫同樣交情匪淺,劉禹錫去世後,白居易寫下《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其一: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
其二:
“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須。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
窅窅窮泉埋寶玉,駸駸落景掛桑榆。
夜台暮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
白居易為劉禹錫寫下的這兩首詩悼亡詩,同樣有情有義,令人感動。
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中唐時期偉大的詩人,他們同一年出生,又都經曆過仕途浮沉。雖然詩歌風格不同,對人生的理解也各異,但並不影響彼此間深厚的感情。他們惺惺相惜,相互扶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幾十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劉白二人交往,留下了很多詩文,感動了後世無數人。
年底時,白居易病情雖有緩解,但他自知時日不多,開始重新編輯自己的文集,並抄寫副本,入藏洛陽香山寺和廬山東林寺。
劉禹錫與白居易、裴度、韋莊等交遊賦詩,生活很閑適。
在白居易這篇《贈夢得》中可見,老友們對酒當歌之時,還互相祝願:
“前日君家飲,昨日王家宴;今日過我廬,三日三會麵。當歌聊自放,對酒交相勸。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願: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
白居易將他和劉禹錫的唱和詩編輯成冊,即《劉白唱和集》,共收錄了138首詩,可見兩人來往之密切。
劉禹錫、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對吟唱和佳作,這些詩作,如果細讀可知,劉禹錫和白居易已經對出仕入仕不再糾結了。白居易晚年更是篤信佛教,成了佛門弟子。
開成五年(840年),白居易六十九歲,大病初愈,這時距老友元稹去世已經九年。白居易對老友的情感依舊很深,加上健康與心緒亦與日俱非,更增添了對故人的思念。
一天夜裏,白居易夢到了元稹,再也無法入睡,提筆寫下《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草樹八迴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這一年,鬱悶的唐文宗病逝,遺命宰相李鈺立唐穆宗之子、文宗之侄、陳王李成美即位。唐文宗生前寵愛的楊賢妃則與其族兄、宰相楊嗣複聯合,欲擁立唐文宗之弟、安王李溶;宦官仇士良則想擁立唐文宗之弟、潁王李瀍。
三王相爭,李瀍因有宦官支持,得以出動神策軍和飛龍兵,入宮殺了楊賢妃、安王、陳王,貶逐了楊嗣複、李鈺。
最終,李瀍繼承大統,為唐武宗。
楊嗣複、李鈺均為牛黨領袖,兩人是唐武宗的仇敵,牛黨的命運可想而知。
唐武宗又與李德裕誌同道合,因此,李德裕迅速上台執政,在武宗一朝地位不可動搖。
李德裕上台,對白居易來說決不是好消息。於是,白居易在李德裕就任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的一個多月後,就上表辭去太子少傅,請求致仕,即退休。
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正月,朝廷下詔同意白居易辭去太子少傅一職。
剛開始白居易還挺高興,寫了《自喜言懷》一詩說:
“長告今朝滿十旬,從茲蕭灑便終身。
老嫌手重拋牙笏,病喜頭輕換角巾。
疏傅不朝懸組綬,尚平無累畢婚姻。
人言世事何時了,我是人間事了人。”
白居易一幅如釋重負的樣子。可是不久,他才反過味來,事情哪有這麽簡單?這是李德裕故意整治他的一種手段罷了。
朝廷的詔書僅同意白居易辭職,卻遲遲沒有同意他致仕退休。按照唐朝製度,官員致仕後按月發放“半俸”,因此要明確是以何種官職致仕,才能辦理致仕手續。
此時,白居易的太子少傅職務已被免去,卻沒有任命新的職務,沒有職務就沒有俸祿,因此白居易實際上處於了“失業”狀態。
親友都很擔心他,白居易有感而發,寫下《官俸初罷親故見憂以詩喻之》詩:
“七年為少傅,品高俸不薄。乘軒已多慚,況是一病鶴。
又及懸車歲,筋力轉衰弱。豈以貧是憂,尚為名所縛。
今春始病免,纓組初擺落。蜩甲有何知,雲心無所著。
囷中殘舊穀,可備歲饑惡。園中多新蔬,未至食藜藿。
不求安師卜,不問陳生藥。但對丘中琴,時開池上酌。
信風舟不係,掉尾魚方樂。親友不我知,而憂我寂寞。”
雖然白居易在詩中表達了豁達開朗的情緒,但“親故見憂”這一事實,客觀上也透露了白居易在無俸祿可領的尷尬和拮據。
這時,著名的“會昌法難”已經拉開帷幕。
會昌元年六月慶陽節,剛做上皇帝不久的唐武宗李炎設齋請僧人、道士講法,隻賜給道士紫衣,並下令僧人不得穿著。
一個明確的信號已經發出:“新皇上並不喜歡佛法。”
很快,在武宗為帝的短短六年時間裏,一個接一個的對僧人們發難的敕令簽署、發布。災難一個接一個地降臨到佛教徒頭上。
會昌二年(842年),唐武宗開始沒收寺院財產。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朝廷有了錢,這年八月,白居易接到了其以刑部尚書致仕的詔書。白居易的“失業”狀態一直持續了一年半。
一個退休申請,竟然經過一年多才得到批準,這不論在唐朝還是現代都是極不正常的。
白居易的退休請求之所以得到批準,主要還是因為李黨的另一領袖李紳在會昌二年二月從淮南節度迴到朝廷,出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判度支。
李紳雖為李黨人士,但與白居易私交甚篤,李紳做了工作,白居易才得以致仕。
李德裕確實夠狠,要不是李紳,白居易不知道還要憋屈多久呢。
這一年,劉禹錫病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歲,追贈為戶部尚書,葬在河南滎陽。
這對於年逾古稀的白居易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他懷著悲痛的心情,他寫下了兩首悼詩。
世人皆知“元白情深”,“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千年來觸動了多少人的心弦。
白居易和劉禹錫同樣交情匪淺,劉禹錫去世後,白居易寫下《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其一: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遊。”
其二:
“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須。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
窅窅窮泉埋寶玉,駸駸落景掛桑榆。
夜台暮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
白居易為劉禹錫寫下的這兩首詩悼亡詩,同樣有情有義,令人感動。
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中唐時期偉大的詩人,他們同一年出生,又都經曆過仕途浮沉。雖然詩歌風格不同,對人生的理解也各異,但並不影響彼此間深厚的感情。他們惺惺相惜,相互扶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幾十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劉白二人交往,留下了很多詩文,感動了後世無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