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娘屍身被打撈上來之後,這首詩也被發現。武承嗣見詩大怒,因為不僅是一個美女因此詩喪命,更重要的是,“意氣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幹”這兩句詩揭了他的老底。
於是,他很快就指使酷吏來俊臣給喬知之網羅重大罪名,下獄處死,並滅族。
武承嗣奪人所愛以致香消玉殞,本應問心有愧羞慚無地,竟然因為苦主發發牢騷就如此瘋狂報複。
宋之問涉嫌因詩殺人,喬知之則是因詩被殺。
對喬知之之死,沈佺期很痛心,但麵對如日中天的武承嗣,他又能如何呢?
在西晉,孫秀殺害石崇不過十幾天後,就在新一輪的權力角逐中被殺。
在大唐,武承嗣殺害喬知之的下一年也就死掉了。
為了爭做太子,武承嗣除殘酷迫害反對者外,對武則天及其寵臣極盡阿諛之能事。
長壽二年(693年)九月,武承嗣率五千人上表,請加尊號“金輪聖神皇帝”;延載元年(694年)五月,武承嗣又率二萬六千餘人,請加尊號“越古金輪芒神皇帝”。武承嗣等兩次請加尊號,武則天都接受了,並高興得大赦天下。
從垂拱元年(685年)至天冊萬歲元年(695年),武則天寵信薛懷義(即馮小寶),神功元年(697年)以後,武則天寵相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承嗣、武三思兄弟,對薛懷義“皆執僮仆之禮以事之”,“懷義欲乘馬,承嗣、三思必為之執轡”。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他們“爭為執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武則天對武承嗣很信任,她覺得武承嗣等人的“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也有道理,所以在立子、立侄為太子問題上,長期猶豫不決。可是,在朝廷大臣李昭德,狄仁傑、吉頊等人的不斷勸說下,武則天終於做出立子不立侄的最後決定。
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因為做太子的幻想徹底破滅,憂憤而死。
酷吏來俊臣也沒好下場,比武承嗣死的還早一些。
他無賴出身,善於告密,得到武則天信任,先後任侍禦史、禦史中丞、太仆卿,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設立推事院,聯合黨羽朱南山等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大興刑獄,采取刑訊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
後來來俊臣竟企圖陷害武氏諸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武則天最親信的人物,誣告皇嗣李旦和廬陵王李顯謀反,遭到衛遂忠告發。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等乘機揭露來俊臣種種罪惡。武則天下令處死來俊臣,將其酷吏黨徒全部流放嶺南,延續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結束。
聖曆三年(699年),沈佺期被武則天選中修撰《三教珠英》,升職為正六品上的通事舍人,沈佺期的文學特征也開始有了些變化。
“彩樓大戰”,沈佺期隻因自己的詩結尾不夠陽光,輸給了宋之問。然而,細品沈佺期詩集中的句子,其實比宋之問要強。
以刻板著稱的應製詩,和蘇味道、李嶠他們相比,沈佺期的詩,讀起來也是有美不勝收之感,像《人日重宴大明宮賜彩縷人勝應製》這首詩,其中“山鳥初來猶怯囀,林花未發已偷新”,語法就十分活潑,“偷新”兩字尤其生動。後來《紅樓夢》中林黛玉有“偷來梨蕊三分白”一句,這一“偷”字想必就是從沈佺期這裏“偷”來的。
這一時期,武則天帶著二張和一群“珠英學士”們四處遊玩,沈佺期也在其中,寫下了《從幸香山寺應製》、《嵩山石淙侍宴應製》等眾多應製詩。
聖曆三年(700年)五月,武則天在嵩山石淙河這一景區建了座三陽宮,宴樂之餘,她親自寫了一首《石淙》詩,於是李顯、李旦、武三思、狄仁傑、張易之、張昌宗、姚崇、李嶠、蘇味道、崔融等人紛紛應和,沈佺期也位列其中,可見他當時是何等受恩寵了。
沈佺期在《從幸香山寺應製》中寫道:“南山奕奕通丹禁,北闕峨峨連翠雲。嶺上樓台十地起,城中鍾鼓四天聞。旃檀曉閣金輿度,鸚鵡晴林采眊分。願以醍醐參聖酒,還將隻苑當秋汾。”
因修書有功,一批官員被升職,沈佺期也於長安二年(702年)被提升為從五品上的考功員外郎,負責貢舉。
在唐朝,考功員外郎主要從事科舉考試的一些事宜。唐朝科考一般是三年一舉行,沈佺期作為京官,非大比之年並不是很忙,公事之餘他的主要工作仍然是侍從武皇,做詩應對。
沈佺期隨武則天去過嵩山,去過龍門(今四川廣元)、七盤嶺(今陝西勉縣),瀛洲(今河北河間)等地,分別有詩《過蜀龍門》、《夜宿七盤嶺》、《登瀛洲城南樓寄遠》。
隨後,沈佺期由考功郎晉升為給事中,然後做了尚書。沈佺期在給事中任上三年,尚書任上五年。他在《自考功員外授給事中》詩中記錄了自己的升遷之路:
“南省推丹地,東曹拜瑣闈。
惠移雙管筆,恩降五時衣。
出入宜真選,遭逢每濫飛。
器慚公理拙,才謝子雲微。
案牘遺常禮,朋僚隔等威。
上台行揖讓,中禁動光輝。
旭日千門起,初春八舍歸。
贈蘭聞宿昔,談樹隱芳菲。
何幸鹽梅處,唯憂對問機。
省躬知任重,寧止冒榮非。”
武則天的五言詩做得很好,書法也很有名氣,她的飛白為古今一絕,所以她對才人也格外看重,沈佺期也是她當時看重的俊才之一。
“南省推丹地,東曹拜瑣闈”,就是當時詳細的描述。
“惠移雙管筆,恩降五時衣。出入宜真選,遭逢每濫飛”,這四句說明了沈佺期當時所受到的恩遇以及因得寵而遭到同僚的妒忌與中傷。
“案牘遺常禮,朋僚隔等威。上台行揖讓,中禁動光輝。”此詩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給事中這個官職在中書省的地位與威風。
給事中為同三品,具體負責中書省的日常政務工作。尚書在唐時一般由正三品以上官員充任,位列九卿,完全可以用“顯赫”形容。
沈佺期在《移禁司刑》詩中說:“寵邁乘軒鶴,榮過食稻鳧。何功遊畫省,何德理黃樞。”這是他在做尚書時享受的待遇。
於是,他很快就指使酷吏來俊臣給喬知之網羅重大罪名,下獄處死,並滅族。
武承嗣奪人所愛以致香消玉殞,本應問心有愧羞慚無地,竟然因為苦主發發牢騷就如此瘋狂報複。
宋之問涉嫌因詩殺人,喬知之則是因詩被殺。
對喬知之之死,沈佺期很痛心,但麵對如日中天的武承嗣,他又能如何呢?
在西晉,孫秀殺害石崇不過十幾天後,就在新一輪的權力角逐中被殺。
在大唐,武承嗣殺害喬知之的下一年也就死掉了。
為了爭做太子,武承嗣除殘酷迫害反對者外,對武則天及其寵臣極盡阿諛之能事。
長壽二年(693年)九月,武承嗣率五千人上表,請加尊號“金輪聖神皇帝”;延載元年(694年)五月,武承嗣又率二萬六千餘人,請加尊號“越古金輪芒神皇帝”。武承嗣等兩次請加尊號,武則天都接受了,並高興得大赦天下。
從垂拱元年(685年)至天冊萬歲元年(695年),武則天寵信薛懷義(即馮小寶),神功元年(697年)以後,武則天寵相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承嗣、武三思兄弟,對薛懷義“皆執僮仆之禮以事之”,“懷義欲乘馬,承嗣、三思必為之執轡”。對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他們“爭為執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武則天對武承嗣很信任,她覺得武承嗣等人的“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也有道理,所以在立子、立侄為太子問題上,長期猶豫不決。可是,在朝廷大臣李昭德,狄仁傑、吉頊等人的不斷勸說下,武則天終於做出立子不立侄的最後決定。
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因為做太子的幻想徹底破滅,憂憤而死。
酷吏來俊臣也沒好下場,比武承嗣死的還早一些。
他無賴出身,善於告密,得到武則天信任,先後任侍禦史、禦史中丞、太仆卿,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設立推事院,聯合黨羽朱南山等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大興刑獄,采取刑訊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
後來來俊臣竟企圖陷害武氏諸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武則天最親信的人物,誣告皇嗣李旦和廬陵王李顯謀反,遭到衛遂忠告發。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等乘機揭露來俊臣種種罪惡。武則天下令處死來俊臣,將其酷吏黨徒全部流放嶺南,延續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結束。
聖曆三年(699年),沈佺期被武則天選中修撰《三教珠英》,升職為正六品上的通事舍人,沈佺期的文學特征也開始有了些變化。
“彩樓大戰”,沈佺期隻因自己的詩結尾不夠陽光,輸給了宋之問。然而,細品沈佺期詩集中的句子,其實比宋之問要強。
以刻板著稱的應製詩,和蘇味道、李嶠他們相比,沈佺期的詩,讀起來也是有美不勝收之感,像《人日重宴大明宮賜彩縷人勝應製》這首詩,其中“山鳥初來猶怯囀,林花未發已偷新”,語法就十分活潑,“偷新”兩字尤其生動。後來《紅樓夢》中林黛玉有“偷來梨蕊三分白”一句,這一“偷”字想必就是從沈佺期這裏“偷”來的。
這一時期,武則天帶著二張和一群“珠英學士”們四處遊玩,沈佺期也在其中,寫下了《從幸香山寺應製》、《嵩山石淙侍宴應製》等眾多應製詩。
聖曆三年(700年)五月,武則天在嵩山石淙河這一景區建了座三陽宮,宴樂之餘,她親自寫了一首《石淙》詩,於是李顯、李旦、武三思、狄仁傑、張易之、張昌宗、姚崇、李嶠、蘇味道、崔融等人紛紛應和,沈佺期也位列其中,可見他當時是何等受恩寵了。
沈佺期在《從幸香山寺應製》中寫道:“南山奕奕通丹禁,北闕峨峨連翠雲。嶺上樓台十地起,城中鍾鼓四天聞。旃檀曉閣金輿度,鸚鵡晴林采眊分。願以醍醐參聖酒,還將隻苑當秋汾。”
因修書有功,一批官員被升職,沈佺期也於長安二年(702年)被提升為從五品上的考功員外郎,負責貢舉。
在唐朝,考功員外郎主要從事科舉考試的一些事宜。唐朝科考一般是三年一舉行,沈佺期作為京官,非大比之年並不是很忙,公事之餘他的主要工作仍然是侍從武皇,做詩應對。
沈佺期隨武則天去過嵩山,去過龍門(今四川廣元)、七盤嶺(今陝西勉縣),瀛洲(今河北河間)等地,分別有詩《過蜀龍門》、《夜宿七盤嶺》、《登瀛洲城南樓寄遠》。
隨後,沈佺期由考功郎晉升為給事中,然後做了尚書。沈佺期在給事中任上三年,尚書任上五年。他在《自考功員外授給事中》詩中記錄了自己的升遷之路:
“南省推丹地,東曹拜瑣闈。
惠移雙管筆,恩降五時衣。
出入宜真選,遭逢每濫飛。
器慚公理拙,才謝子雲微。
案牘遺常禮,朋僚隔等威。
上台行揖讓,中禁動光輝。
旭日千門起,初春八舍歸。
贈蘭聞宿昔,談樹隱芳菲。
何幸鹽梅處,唯憂對問機。
省躬知任重,寧止冒榮非。”
武則天的五言詩做得很好,書法也很有名氣,她的飛白為古今一絕,所以她對才人也格外看重,沈佺期也是她當時看重的俊才之一。
“南省推丹地,東曹拜瑣闈”,就是當時詳細的描述。
“惠移雙管筆,恩降五時衣。出入宜真選,遭逢每濫飛”,這四句說明了沈佺期當時所受到的恩遇以及因得寵而遭到同僚的妒忌與中傷。
“案牘遺常禮,朋僚隔等威。上台行揖讓,中禁動光輝。”此詩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給事中這個官職在中書省的地位與威風。
給事中為同三品,具體負責中書省的日常政務工作。尚書在唐時一般由正三品以上官員充任,位列九卿,完全可以用“顯赫”形容。
沈佺期在《移禁司刑》詩中說:“寵邁乘軒鶴,榮過食稻鳧。何功遊畫省,何德理黃樞。”這是他在做尚書時享受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