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私生活雖說有點亂,但在詩詞上卻有一定造詣。她受六朝詩詞影響,所作詩詞大多浮華豔麗,精巧細致。如這篇代表作《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裏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上官婉兒的詩大多如此,陳子昂很瞧不起這樣的六朝詩風。
陳子昂是早唐的文風改革家領袖,詩歌一改前朝那一股香豔之味,所作詩歌剛健有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上官婉兒的上官體就好比是保守派,陳子昂的子昂體則是改革家,兩派因文風之爭愈演愈烈。
陳子昂曾多次撰文聲討上官體,唿籲文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陳子昂曾經在《修竹篇序》裏提出詩歌革新的主張:“文章道弊,五百年矣。”他心目中的詩文應該是“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
在唐詩發展史上,陳子昂這篇短文似一篇宣言,標誌著唐代詩風的革新和轉變。此前,劉勰、鍾嶸反對南朝形式主義詩風,曾經標舉過“比興”“風骨”的傳統;王勃反對龍朔前後的宮廷詩風,也指責他們是“骨氣都盡,剛健不聞”。
陳子昂繼承了他們的主張,一針見血地指出,初唐宮廷詩人們所奉為偶像的南朝詩風是“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指出了“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的光輝傳統作為創作的先驅榜樣,在倡導複古的旗幟下實現詩歌內容的真正革新。
《修竹篇》共三十六句,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十八句主要介紹修竹的生長環境和優良質地,後十八句寫修竹被製成洞簫之後的功用及願望。
“峰嶺上崇崒,煙雨下微冥。”“始願與金石,終古保堅貞。不意伶倫子,吹之學鳳鳴。遂偶雲和瑟,張樂奏天庭。”“永隨眾仙去,三山遊玉京。”
詩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修竹、洞簫人的思想感情,既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又避免了頻繁比興,失於晦澀的弊病,較為顯豁地透露了其中的寓意:名為詠物,實為抒懷。詩中修竹的品性、洞簫的理想和追求,實為詩人剛直不阿、不趨炎附勢、堅貞不二的品格、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昂揚奮發的精神的寫照。
陳子昂的思想是很複雜的,他既好縱橫任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導方麵。他的許多政論奏疏,表現出洞察國家安危的遠見,關懷人民疾苦的熱情。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陳子昂曾經對諸羌的進犯感到憂慮,對蜀川人民“失業”“逃亡”深表同情,對“官人貪暴”“侵漁”“剝奪”百姓的罪惡加以憤慨的指責。後來的《資治通鑒》引用他的奏疏、政論有四、五處之多。
陳子昂的政治熱情是他從事詩歌革新的動力。
陳子昂進一步發展了“初唐四傑”所追求的充實,剛健的詩風,徹底肅清了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產生了深遠影響。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鮮明有力地體現了他的革新主張,《感遇詩三十八首》正是表現這種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這些詩歌並不是同時之作,有的諷刺現實、感慨時事,有的感懷身世、抒發理想,內容廣闊豐富,思想也矛盾複雜。
上官婉兒依靠自己的才情和地位,身邊聚集了不少的文人墨客,經常奏請武則天舉行各類詩文比賽,或邀請時下名仕共聚一堂,作詩唱和,這是她的政治資本,同時也是她的麵子。
陳子昂的舉動激怒了上官婉兒,她組織自己的集團進行反擊,無奈陳子昂這個對手確實太強悍,文的招數並不湊效。
於是,上官婉兒借著和武三思幽會的時機吹耳邊風,要除去陳子昂,以鞏固自己在文壇的地位。
武三思的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弄死個陳子昂還不是和撚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於是就給射洪縣令段簡下了死命令,務必設法弄死陳子昂。
段簡一個區區七品縣令,武三思的話他敢不聽嗎?給陳子昂才羅織了一大堆罪名。
陳子昂入獄後,家裏給縣令送去了20萬緡。
20萬緡是多少錢呢?古代的錢為了方便使用、保留就穿成串。一般每串一千文銅錢,漢朝叫做一緡,宋朝的叫做一貫,清朝叫做一吊。所以一緡,一貫,一吊是一個意思,就是一兩銀子。20萬緡,就是20萬兩銀子,那可是一大筆錢。
陳子昂並不知道,投他入獄乃是武三思授意縣令段簡的,給再多錢也沒用。
武則天聖曆元年深秋,陰雨綿綿,寒風陣陣。陰森森的牢房裏,陳子昂蜷縮在一床薄被裏,凍得瑟瑟發抖。
他已病數日,羸弱不堪。家裏雖不惜典當家產,遍攬名醫,湯藥不斷,但效果不彰。眼看不治,家裏人偷偷在給他預備後事,墓地都找風水先生看過了。
他每日裏是清醒一陣子,糊塗一陣子。糊塗的時候,他會一直昏睡,連著做噩夢;清醒的時候,就會胡思亂想,幾十年前的舊事都像過電影一樣在大腦裏滾來滾去,那些鮮活的人物晃來晃去,仿佛就在眼前。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陳子昂突然覺得身上略有了一點力氣,就半臥在床上,強撐著病體,用幾根草棍給自己算卦。
卦成,大不吉,他仰天長號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連喊數聲,氣息遂絕,抱恨死於獄中,年僅四十二歲。
陳子昂之死,天下惜之。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留下了兩個兒子,成年後雙雙進士及第。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確實如陳子昂所說,誰都隻是生命中的過客。不過,真正的詩人是不會死的,他會永遠活在瑰麗奇異的詩篇裏。
即使過了千秋萬代,滄海桑田,當人們吟誦起“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就會想起那個在幽州台上長歌當哭、慷慨激昂的陳子昂。
陳子昂正如他《修竹篇》描寫的理想一樣,“永隨眾仙去”了。
天宮裏,陳子昂伴隨仙人駕翠虯,與仙女弄玉吟賞著美妙的樂曲《升天行》,攜手登白日,戲赤城,入三山,遊玉京,玄鶴在身邊忽高忽低展翅起舞,彩雲也在四周時斷時續飄來飛去……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裏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上官婉兒的詩大多如此,陳子昂很瞧不起這樣的六朝詩風。
陳子昂是早唐的文風改革家領袖,詩歌一改前朝那一股香豔之味,所作詩歌剛健有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上官婉兒的上官體就好比是保守派,陳子昂的子昂體則是改革家,兩派因文風之爭愈演愈烈。
陳子昂曾多次撰文聲討上官體,唿籲文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陳子昂曾經在《修竹篇序》裏提出詩歌革新的主張:“文章道弊,五百年矣。”他心目中的詩文應該是“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
在唐詩發展史上,陳子昂這篇短文似一篇宣言,標誌著唐代詩風的革新和轉變。此前,劉勰、鍾嶸反對南朝形式主義詩風,曾經標舉過“比興”“風骨”的傳統;王勃反對龍朔前後的宮廷詩風,也指責他們是“骨氣都盡,剛健不聞”。
陳子昂繼承了他們的主張,一針見血地指出,初唐宮廷詩人們所奉為偶像的南朝詩風是“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指出了“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的光輝傳統作為創作的先驅榜樣,在倡導複古的旗幟下實現詩歌內容的真正革新。
《修竹篇》共三十六句,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十八句主要介紹修竹的生長環境和優良質地,後十八句寫修竹被製成洞簫之後的功用及願望。
“峰嶺上崇崒,煙雨下微冥。”“始願與金石,終古保堅貞。不意伶倫子,吹之學鳳鳴。遂偶雲和瑟,張樂奏天庭。”“永隨眾仙去,三山遊玉京。”
詩篇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修竹、洞簫人的思想感情,既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又避免了頻繁比興,失於晦澀的弊病,較為顯豁地透露了其中的寓意:名為詠物,實為抒懷。詩中修竹的品性、洞簫的理想和追求,實為詩人剛直不阿、不趨炎附勢、堅貞不二的品格、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昂揚奮發的精神的寫照。
陳子昂的思想是很複雜的,他既好縱橫任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導方麵。他的許多政論奏疏,表現出洞察國家安危的遠見,關懷人民疾苦的熱情。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陳子昂曾經對諸羌的進犯感到憂慮,對蜀川人民“失業”“逃亡”深表同情,對“官人貪暴”“侵漁”“剝奪”百姓的罪惡加以憤慨的指責。後來的《資治通鑒》引用他的奏疏、政論有四、五處之多。
陳子昂的政治熱情是他從事詩歌革新的動力。
陳子昂進一步發展了“初唐四傑”所追求的充實,剛健的詩風,徹底肅清了齊梁詩歌中綺靡纖弱的習氣,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產生了深遠影響。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鮮明有力地體現了他的革新主張,《感遇詩三十八首》正是表現這種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這些詩歌並不是同時之作,有的諷刺現實、感慨時事,有的感懷身世、抒發理想,內容廣闊豐富,思想也矛盾複雜。
上官婉兒依靠自己的才情和地位,身邊聚集了不少的文人墨客,經常奏請武則天舉行各類詩文比賽,或邀請時下名仕共聚一堂,作詩唱和,這是她的政治資本,同時也是她的麵子。
陳子昂的舉動激怒了上官婉兒,她組織自己的集團進行反擊,無奈陳子昂這個對手確實太強悍,文的招數並不湊效。
於是,上官婉兒借著和武三思幽會的時機吹耳邊風,要除去陳子昂,以鞏固自己在文壇的地位。
武三思的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弄死個陳子昂還不是和撚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於是就給射洪縣令段簡下了死命令,務必設法弄死陳子昂。
段簡一個區區七品縣令,武三思的話他敢不聽嗎?給陳子昂才羅織了一大堆罪名。
陳子昂入獄後,家裏給縣令送去了20萬緡。
20萬緡是多少錢呢?古代的錢為了方便使用、保留就穿成串。一般每串一千文銅錢,漢朝叫做一緡,宋朝的叫做一貫,清朝叫做一吊。所以一緡,一貫,一吊是一個意思,就是一兩銀子。20萬緡,就是20萬兩銀子,那可是一大筆錢。
陳子昂並不知道,投他入獄乃是武三思授意縣令段簡的,給再多錢也沒用。
武則天聖曆元年深秋,陰雨綿綿,寒風陣陣。陰森森的牢房裏,陳子昂蜷縮在一床薄被裏,凍得瑟瑟發抖。
他已病數日,羸弱不堪。家裏雖不惜典當家產,遍攬名醫,湯藥不斷,但效果不彰。眼看不治,家裏人偷偷在給他預備後事,墓地都找風水先生看過了。
他每日裏是清醒一陣子,糊塗一陣子。糊塗的時候,他會一直昏睡,連著做噩夢;清醒的時候,就會胡思亂想,幾十年前的舊事都像過電影一樣在大腦裏滾來滾去,那些鮮活的人物晃來晃去,仿佛就在眼前。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陳子昂突然覺得身上略有了一點力氣,就半臥在床上,強撐著病體,用幾根草棍給自己算卦。
卦成,大不吉,他仰天長號曰:“天命不佑,吾殆死矣!”連喊數聲,氣息遂絕,抱恨死於獄中,年僅四十二歲。
陳子昂之死,天下惜之。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留下了兩個兒子,成年後雙雙進士及第。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確實如陳子昂所說,誰都隻是生命中的過客。不過,真正的詩人是不會死的,他會永遠活在瑰麗奇異的詩篇裏。
即使過了千秋萬代,滄海桑田,當人們吟誦起“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就會想起那個在幽州台上長歌當哭、慷慨激昂的陳子昂。
陳子昂正如他《修竹篇》描寫的理想一樣,“永隨眾仙去”了。
天宮裏,陳子昂伴隨仙人駕翠虯,與仙女弄玉吟賞著美妙的樂曲《升天行》,攜手登白日,戲赤城,入三山,遊玉京,玄鶴在身邊忽高忽低展翅起舞,彩雲也在四周時斷時續飄來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