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迴到家鄉東魯,定居於兗州城東的泗水旁。
這裏地勢開闊,泗水從北而來,在這裏形成石門,再往下流淌數百米折向西麵的兗州城,再折向南徑直流去。
兗州城的北麵是一帶沙丘,沙丘的南部因地勢高亢,有好的風水,是人們起陵的好場所,故稱南陵。因兗州城北有沙丘,故兗州城既稱為瑕丘城(兗州州治為瑕丘縣),當地人又稱沙丘城。
李白後來在《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一詩中,曾明確指出自己的寄家地在魯中沙丘城:
“高堂倚門望伯魚,魯中正是趨庭處。
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歸空斷腸。
君行既識伯禽子,應駕小車騎白羊。”
石門又稱石堰,這是兗州人智慧的結晶,石堰既可阻擋水勢,謹防暴雨季節洪水衝跨堤壩,衝毀泗水兩岸的房屋和莊稼,威脅兗州城的安全,又可灌溉泗水兩岸數千公頃的良田。
石堰西岸建有堯祠,當地人民在那裏祈求堯帝保佑泗水平安,年年風調雨順。堯祠紅牆碧瓦,祠內正中端坐著堯帝的塑像,整日香火不斷。祠門的兩旁立有兩跪石人,日夜忠誠地守衛著堯祠。
李白在東魯期間再次進行了廣泛交遊,深入了解齊魯大地悠久的曆史和文化,同時與孔巢文、韓準、張叔明、陶沔、裴政在徂徠山隱居讀書,人稱“竹溪六逸”。
在春天一個風清月朗的夜晚,李白泛舟於東魯門,作詩記遊。
《東魯門泛舟二首》: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在東魯,李白結識了魯氏。兩人情投意合,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魯氏幫李白照顧兩個孩子,女兒李平陽,兒子李伯禽。李伯禽就是小名明月奴的少年。
我穿越到了詩仙李白在東魯的家。那夢裏我看到的是李白嗎?
天亮後,我不僅看到了魯氏和明月奴,還有兩個小孩,一個大一點的女孩,正是李平陽;一個兩三歲的男孩子,是魯氏和李白所生的小兒子李頗黎。
“夫人,怎麽不見太白先生?”
從昨天到現在,我一直沒有看到李白,於是試探著問。
“一個月前,他去吳越遊曆去了。”
魯氏說。
原來,我夢裏看到的的確是遊曆中的李白!
詩仙果然名副其實!出發遊曆吳越之前,李白先在夢裏遊曆了天姥山。
這境界非仙人可達!
浙東名山天姥山位於紹興市新昌縣儒嶴鎮10公裏,山的周長30公裏,誌載:“派自括蒼至關嶺界層巒疊嶂,蒼然天表,千姿萬壯,為一邑主山“。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台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遊者想入非非的幻覺。
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李白曾不止一次往遊,他對這裏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難怪他做夢也能夢到天姥山。
我決定去追尋李白。魯氏寫了一封家書,請我找到李白後交給他。
魯氏告訴我,李白離開東魯,是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南下的。於是,我也乘船追趕。
第一站是揚州,揚州風景甚好,文化也繁華,詩仙本應在這裏多停留。但我從史料中知道,李白由於急著去會稽拜謁賀知章和元丹丘的,也就沒有多滯留揚州。
所以,我沒選擇在揚州下船,而是繼續前行,趕往會稽。
史載,李白這次南遊的主要目的是去探訪他的忘年之交賀知章。他一直感念賀知章以金龜換酒的知遇之恩,若不是賀知章稱自己為“天上謫仙”,並在玄宗麵前推讚,他又怎麽能躋身翰林,得到皇上的恩寵呢?
但當李白到達會稽時,才知道賀知章已經去世了。
天寶三載長安著名餞行活動後,賀知章先迴到浙江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
住在那裏時間不長,賀知章因病與世長辭,終年八十六歲,葬於浙江山陰縣城東南九裏,墓在山巔。
李白十分痛心,趕到賀知章的故宅憑吊,並作了《對酒憶賀監》一詩以追念故友: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唿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鬆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狂客歸四明,山陰隱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淒然傷我情。
追憶故人,迴思往事,李白不禁淒然神傷。當時正是深秋時節,嘯嘯風號,柳殘荷敗,淒清的景色分外顯出悲涼之感,實在令人不忍停留,於是李白當天便掉船而返。
也因為這個緣故,在山陰的一個館驛,我見到了李白。
奉上魯氏的家書,說明了在魯東的經曆,李白相信了我。
李白告訴我,他在東魯置下了大批田產,這次雲遊在外前,他將這些田產交給了魯氏。可見,李白對魯氏十分信任。可惜的是,五年後,魯氏不幸亡故。這是後話。
太白先生遞給我一杯酒,說:“感謝兄台為我帶來家書。得知妻兒安好,我也能放心地遊曆了!”
“太白先生,我可不敢與你稱兄道弟。我來自千年後,是後生晚輩!”
“千年之後?那你可知我的去處?”
“先生是謫仙人,自然是羽化而去!”我怎麽能告訴他是酒後溺水而逝呢。
“啊哈,果然如此!羽化而去,幸甚快哉!”李白仰天大笑,一杯清酒,一飲而盡。
此時,和李白同遊的還有元丹丘,就是那個《將進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那一句裏提到的丹丘生。
聽到我的話,一旁的元丹丘會意一笑,忙舉杯相賀。
元丹丘是李白的道友,一個學道談玄的道友,是李白二十歲左右在蜀中認識的。
李白不僅在《將進酒》裏提到他,還贈元丹丘好些詩,共十四首,如《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因敘舊以寄之》《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居》,等等。
他們曾一起在河南穎陽嵩山隱居,元丹丘是被李白看作長生不死的仙人,稱之為“逸人”。李白一生與元丹丘交遊計22 年之久,其時間之長,幾乎無人可比。在此期間,李白雖曾兩入長安,但卻和元丹丘交誼極為殷密。
“雲台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李白在《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裏這樣記敘。
他倆曾同遊中嶽,太室、少室俱到,三十六峰皆登,累了飲酒,樂了賦詩,真所謂“醉眠夜共被,攜手日同行”。兩人發誓,決不與權貴妥協,不願為了獲取功名富貴而向當朝腐朽勢力奴顏屈膝。
李白與元丹丘在中嶽整整遨遊了夏去秋來。分手的時候,贈給元丹丘詩一首,題為《元丹丘歌》:
“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泉,暮還嵩巔之紫煙,三十六峰長周旋。
長周旋,躡星紅,身起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我和爾遊心無窮。”
這次,在山陰的驛館,我和李白、元丹丘相談甚歡。我告訴了他們許多後世的事,也背誦了不少所熟知的唐詩,共鳴之下,酒也喝了不少。
過了幾天,李白摯友、“竹溪六逸”之一孔巢文也到了會稽。
於是,李白、元丹丘、孔巢文,當然還有我,一同暢遊禹穴、蘭亭等曆史遺跡,泛舟靜湖,往來剡溪等處,徜徉山水之中。
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遊玩時,都盡情暢遊,不計早晚。
李白稱我為“未來人”,他們拉著我這個後生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我們助興。
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係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當然,作詩這件事,比起李白來,崔成甫可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曆史大浪淘沙,千年之後,崔成甫僅存詩一首《贈李十二白》:
“我是瀟湘放逐臣,君辭明主漢江濱。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
好不容易見到李白,我不僅想和他談詩論酒。
一天,我告訴他成為21世紀手機遊戲的英雄之一,還是個刺客,李白來了興致。
我知道,仗劍走天涯,這是李白少年時的夢想。
提到《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我問李白,先生自稱唐朝第二劍客,可曾十步殺一人?
李白哈哈大笑起來,“江湖傳說,隻是為了自保!我的劍術,僅能防身而已!”
崔成甫可不管李白的矜持和低調,他告訴我,太白先生的劍術師從大唐第一劍客裴旻,裴旻可是皇帝欽封的“劍聖”。
“你說,太白先生的劍術低得了嗎?”崔成甫向我眨眼示意。
曆史和傳說哪一個是真的,已經難以考證。或許,正是裴旻的教導,才讓李白寫出“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千古絕句。
我也不糾結這個話題,轉而請李白講講他師從第一劍客的經過。劍術的精髓,我也算懂了點。我想,有一天我迴到現代,再打遊戲,技術應該會大有提高吧。
我正想和李白好好遊曆一番,沒想到,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突然又來到了瓜洲!
這裏地勢開闊,泗水從北而來,在這裏形成石門,再往下流淌數百米折向西麵的兗州城,再折向南徑直流去。
兗州城的北麵是一帶沙丘,沙丘的南部因地勢高亢,有好的風水,是人們起陵的好場所,故稱南陵。因兗州城北有沙丘,故兗州城既稱為瑕丘城(兗州州治為瑕丘縣),當地人又稱沙丘城。
李白後來在《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一詩中,曾明確指出自己的寄家地在魯中沙丘城:
“高堂倚門望伯魚,魯中正是趨庭處。
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歸空斷腸。
君行既識伯禽子,應駕小車騎白羊。”
石門又稱石堰,這是兗州人智慧的結晶,石堰既可阻擋水勢,謹防暴雨季節洪水衝跨堤壩,衝毀泗水兩岸的房屋和莊稼,威脅兗州城的安全,又可灌溉泗水兩岸數千公頃的良田。
石堰西岸建有堯祠,當地人民在那裏祈求堯帝保佑泗水平安,年年風調雨順。堯祠紅牆碧瓦,祠內正中端坐著堯帝的塑像,整日香火不斷。祠門的兩旁立有兩跪石人,日夜忠誠地守衛著堯祠。
李白在東魯期間再次進行了廣泛交遊,深入了解齊魯大地悠久的曆史和文化,同時與孔巢文、韓準、張叔明、陶沔、裴政在徂徠山隱居讀書,人稱“竹溪六逸”。
在春天一個風清月朗的夜晚,李白泛舟於東魯門,作詩記遊。
《東魯門泛舟二首》:
“日落沙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迴。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水作青龍盤石堤,桃花夾岸魯門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在東魯,李白結識了魯氏。兩人情投意合,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魯氏幫李白照顧兩個孩子,女兒李平陽,兒子李伯禽。李伯禽就是小名明月奴的少年。
我穿越到了詩仙李白在東魯的家。那夢裏我看到的是李白嗎?
天亮後,我不僅看到了魯氏和明月奴,還有兩個小孩,一個大一點的女孩,正是李平陽;一個兩三歲的男孩子,是魯氏和李白所生的小兒子李頗黎。
“夫人,怎麽不見太白先生?”
從昨天到現在,我一直沒有看到李白,於是試探著問。
“一個月前,他去吳越遊曆去了。”
魯氏說。
原來,我夢裏看到的的確是遊曆中的李白!
詩仙果然名副其實!出發遊曆吳越之前,李白先在夢裏遊曆了天姥山。
這境界非仙人可達!
浙東名山天姥山位於紹興市新昌縣儒嶴鎮10公裏,山的周長30公裏,誌載:“派自括蒼至關嶺界層巒疊嶂,蒼然天表,千姿萬壯,為一邑主山“。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的人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台山相對,峰巒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遊者想入非非的幻覺。
浙東山水是李白青年時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時曾說“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李白曾不止一次往遊,他對這裏的山水不但非常熱愛,也是非常熟悉的。難怪他做夢也能夢到天姥山。
我決定去追尋李白。魯氏寫了一封家書,請我找到李白後交給他。
魯氏告訴我,李白離開東魯,是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南下的。於是,我也乘船追趕。
第一站是揚州,揚州風景甚好,文化也繁華,詩仙本應在這裏多停留。但我從史料中知道,李白由於急著去會稽拜謁賀知章和元丹丘的,也就沒有多滯留揚州。
所以,我沒選擇在揚州下船,而是繼續前行,趕往會稽。
史載,李白這次南遊的主要目的是去探訪他的忘年之交賀知章。他一直感念賀知章以金龜換酒的知遇之恩,若不是賀知章稱自己為“天上謫仙”,並在玄宗麵前推讚,他又怎麽能躋身翰林,得到皇上的恩寵呢?
但當李白到達會稽時,才知道賀知章已經去世了。
天寶三載長安著名餞行活動後,賀知章先迴到浙江山陰五雲門外“道士莊”,住千秋觀,建一曲亭自娛。
住在那裏時間不長,賀知章因病與世長辭,終年八十六歲,葬於浙江山陰縣城東南九裏,墓在山巔。
李白十分痛心,趕到賀知章的故宅憑吊,並作了《對酒憶賀監》一詩以追念故友: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唿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鬆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狂客歸四明,山陰隱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台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淒然傷我情。
追憶故人,迴思往事,李白不禁淒然神傷。當時正是深秋時節,嘯嘯風號,柳殘荷敗,淒清的景色分外顯出悲涼之感,實在令人不忍停留,於是李白當天便掉船而返。
也因為這個緣故,在山陰的一個館驛,我見到了李白。
奉上魯氏的家書,說明了在魯東的經曆,李白相信了我。
李白告訴我,他在東魯置下了大批田產,這次雲遊在外前,他將這些田產交給了魯氏。可見,李白對魯氏十分信任。可惜的是,五年後,魯氏不幸亡故。這是後話。
太白先生遞給我一杯酒,說:“感謝兄台為我帶來家書。得知妻兒安好,我也能放心地遊曆了!”
“太白先生,我可不敢與你稱兄道弟。我來自千年後,是後生晚輩!”
“千年之後?那你可知我的去處?”
“先生是謫仙人,自然是羽化而去!”我怎麽能告訴他是酒後溺水而逝呢。
“啊哈,果然如此!羽化而去,幸甚快哉!”李白仰天大笑,一杯清酒,一飲而盡。
此時,和李白同遊的還有元丹丘,就是那個《將進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那一句裏提到的丹丘生。
聽到我的話,一旁的元丹丘會意一笑,忙舉杯相賀。
元丹丘是李白的道友,一個學道談玄的道友,是李白二十歲左右在蜀中認識的。
李白不僅在《將進酒》裏提到他,還贈元丹丘好些詩,共十四首,如《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因敘舊以寄之》《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居》,等等。
他們曾一起在河南穎陽嵩山隱居,元丹丘是被李白看作長生不死的仙人,稱之為“逸人”。李白一生與元丹丘交遊計22 年之久,其時間之長,幾乎無人可比。在此期間,李白雖曾兩入長安,但卻和元丹丘交誼極為殷密。
“雲台閣道連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李白在《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裏這樣記敘。
他倆曾同遊中嶽,太室、少室俱到,三十六峰皆登,累了飲酒,樂了賦詩,真所謂“醉眠夜共被,攜手日同行”。兩人發誓,決不與權貴妥協,不願為了獲取功名富貴而向當朝腐朽勢力奴顏屈膝。
李白與元丹丘在中嶽整整遨遊了夏去秋來。分手的時候,贈給元丹丘詩一首,題為《元丹丘歌》:
“元丹丘,愛神仙,朝飲潁川之清泉,暮還嵩巔之紫煙,三十六峰長周旋。
長周旋,躡星紅,身起飛龍耳生風,橫河跨海與天通,我和爾遊心無窮。”
這次,在山陰的驛館,我和李白、元丹丘相談甚歡。我告訴了他們許多後世的事,也背誦了不少所熟知的唐詩,共鳴之下,酒也喝了不少。
過了幾天,李白摯友、“竹溪六逸”之一孔巢文也到了會稽。
於是,李白、元丹丘、孔巢文,當然還有我,一同暢遊禹穴、蘭亭等曆史遺跡,泛舟靜湖,往來剡溪等處,徜徉山水之中。
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遊玩時,都盡情暢遊,不計早晚。
李白稱我為“未來人”,他們拉著我這個後生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我們助興。
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係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當然,作詩這件事,比起李白來,崔成甫可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曆史大浪淘沙,千年之後,崔成甫僅存詩一首《贈李十二白》:
“我是瀟湘放逐臣,君辭明主漢江濱。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
好不容易見到李白,我不僅想和他談詩論酒。
一天,我告訴他成為21世紀手機遊戲的英雄之一,還是個刺客,李白來了興致。
我知道,仗劍走天涯,這是李白少年時的夢想。
提到《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我問李白,先生自稱唐朝第二劍客,可曾十步殺一人?
李白哈哈大笑起來,“江湖傳說,隻是為了自保!我的劍術,僅能防身而已!”
崔成甫可不管李白的矜持和低調,他告訴我,太白先生的劍術師從大唐第一劍客裴旻,裴旻可是皇帝欽封的“劍聖”。
“你說,太白先生的劍術低得了嗎?”崔成甫向我眨眼示意。
曆史和傳說哪一個是真的,已經難以考證。或許,正是裴旻的教導,才讓李白寫出“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千古絕句。
我也不糾結這個話題,轉而請李白講講他師從第一劍客的經過。劍術的精髓,我也算懂了點。我想,有一天我迴到現代,再打遊戲,技術應該會大有提高吧。
我正想和李白好好遊曆一番,沒想到,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突然又來到了瓜洲!